DB11 T 704-2010 双条杉天牛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pdf
《DB11 T 704-2010 双条杉天牛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11 T 704-2010 双条杉天牛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pdf(1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65.020.40 B 65 备案号:27422-2010 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T 704 2010 双条杉天牛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 Technical code of practice for monitoring and control of Semanotus bifasciatus (Motschulsky) 2010 - 03 - 09发布 2010 - 07 - 01实施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DB11/T 7042010 I 目 次 前 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发生( 危害 )程度和成灾标准 1 5
2、虫情监测 .2 6 预测预报 .3 7 防治要求 .4 8 防治措施 .5 9 防治效果检查 .6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寄主及分布 7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识别特征 8 附 录 C (规范性附录) 发生(危害)程度分级标准 9 附 录 D (资料性附录) 调查表 10 附 录 E (资料性附录) 防治措施技术说明 .14 附 录 F (资料性附录) 双条杉天牛发生期与物候关系表 .15 DB11/T 7042010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提出。 本标准由北京市农业标准化技术 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市园林绿
3、化局组织实施。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 北京市林业保护站 。 本标准参编单位:北京市十三陵 林 场、房山区林 木病 虫防治检疫站、怀柔区 林 木病 虫防治检 疫站、 丰台区林业 保护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关玲、陶万强、郭一妹、周在豹、穆希凤、朱 京 驹、朱晓清、张永福、王合、 陈凤旺、颜容、赵佳丽 。 DB11/T 7042010 1 双条杉天牛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 双条杉天牛的发生(危害)程度和成灾标准 、虫情监测 、 预测预报、防治要求、 防 治措施及防治效果检查 方面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 于北京地区 双条杉天牛的监测与防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
4、本文件的 应 用 是必不可少 的。 凡是注日 期的引用文件 ,仅所注日期的 版本适用 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 本(包括所有 的 修改单 )适用于 本文件。 GB/T 15163 封山( 沙)育林技术规程 GB/T 15776 造 林技术规程 GB/T 15781 森 林 抚育 规程 GB/T 18337.3 生态公益林建设 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 于本文件。 3.1 双条杉天牛 Semanotus bifasciatus (Motschulsky) 属鞘翅目Coleoptera 天牛科Cerambycidae , 以幼 虫蛀干 危害,是 柏类树木
5、的主要害虫。 其寄主 、 分 布及识别特征 参 见 附录 A、 附录 B。 3.2 监测 monitoring 在 生物学、 生态学、 生理学基础上, 运 用先进技术 手段 和 科学调查 方 法 , 观察双条杉天牛种群动态 规律。 3.3 防治 control 协 调 运 用预防和除治技术措施 ,对 双条杉天牛种群数量进行干预 或调节, 使种群保 持在有虫 不成灾 的水平。 3.4 标准地 standard land 在双条杉天牛调查区 设置的有 代表性的 固定样地,面 积一般为0.2 hm 2 (50 m 40 m)。 4 发生(危害) 程度和成灾标准 DB11/T 7042010 2 4.
6、1 发生(危害)程度 分级标准见 附录 C。 4.2 成灾标准 受害株率达到 20%以上或树木 死亡率达到 2%以上即为 成灾。 5 虫情监测 5.1 线路踏查 5.1.1 线路设置 在种苗繁育 基地、有 柏树栽植 的林区、 公园、 四旁树等 地, 以自然界线或选择有代 表性的地 段进行 线路踏查。 5.1.2 调查内容 调查时, 发 现树木具 有以下特征的, 均为受害株 : 树 木上半部枯黄或死亡 , 树皮翘裂易脱落 ,有 黄 白色粪屑流 出; 树皮翘缝处 或伤疤处 有半圆形 、 稍凹陷 的 卵槽; 树干上 有形状不 规则、 孔径大小 为1 mm 的侵入孔; 树干上有 圆形稍扁 、孔径为3
7、mm6 mm的 羽化孔及棕 色或与树皮 同 色 的不 整齐木 丝露出。调 查 树种、树 龄、受害 株树等情 况,将调查 结 果 填入 双条杉天牛踏 查记录表。调查内 容参见表D.1。 5.2 标准地调查 5.2.1 标准地设置 在发生区,以林 班、行政村 或自然村 为单位,划 定标准 地 。 采 用 对 角线或平行线 抽 样法 抽 2040 株样株详查。调查主要 树种、 受害株数 、 枯死株数 和立 地 条件等 情况, 将 调查结果 填入双条杉天牛标准 地 情 况 调查表。调查 内容参见 表 D.2。 5.2.2 成虫期调查 5.2.2.1 诱木法 2月下旬至 5月中旬, 用直径 5 cm 1
8、0 cm、长约 1 m、疤 节少的 带皮新鲜 柏木段 ,去掉枝叶, 每10 根一堆,横放在有 虫 地区, 引 诱 成虫 产卵。诱木 堆间隔 100 m。对诱 木堆进行标 记,并喷 施持效期长 的 触杀性药剂 , 及时 杀灭所诱集 的天牛成虫。 每30 d 更换 一 次 新 鲜诱 木, 产卵期过后将诱木 集中烧毁 。监 测期间,应每3 d 调查一次诱 木下死 虫数,将调查 结果 填入双条杉天牛成虫调查 记 录表。调查内容参 见 表 D.3。 同时,在诱木堆 附近放置 养虫笼,饲养诱捕的出 孔成虫。养虫笼外罩孔径1 mm 的细纱布,内放长20 cm30 cm,直径 8 cm10 cm的诱木 4根。
9、每3 d 将诱集 的成虫放入1 个养虫笼中 。每天定 时观察成虫 产 卵时间、 产卵次数、 产卵量等 , 将调查 结果填入 双条杉天牛成虫 产卵情况 调查表。调查内容参 见 表 D.4。 5.2.2.2 引诱剂法 2月下旬至 5月中旬 ,在 发生 区及毗邻 地区边缘悬 挂诱捕器。 以 林场或乡 (镇 ) 村为单位, 每 1 hm 2 设一个诱捕 点。 未发生区 每个诱捕 点挂 1个诱捕器。 已发生区每个诱捕点挂 3个诱捕 器 , 诱捕 器间距应 为 50 m 80 m。 诱捕器下部距地面 30 cm 50 cm。 每 3 d调查一次, 检查成虫的 数量并 区分雌雄 , 将 调查结果填入 双条杉
10、天牛成虫调查记录表。调查 内容参 见 表 D.3。 诱捕器安装使用说明参见 附录 E.1。 DB11/T 7042010 3 5.2.3 卵期调查 从成虫出孔扬飞开始,检查 树干2 m以 下的树皮裂 缝和 伤疤处,对产卵处进行 标记,调查 卵粒数、 孵化数等, 将调查结 果填入双条杉天牛发 育 进 度调查表和双条杉天牛卵、 幼虫、 蛹 期调查表。调查内 容 参见表D.5和表 D.6。 5.2.4 幼虫期调查 在卵期调查的 同 时 , 观察小幼 虫存活情 况, 产卵 刻槽处 有新鲜虫 粪排出, 说明小幼 虫存活, 反之视 为死亡。 幼虫期调查 可采取设置 诱 木 的办 法 。 具 体做法 : 3
11、月 上旬,在 标准地内 埋植无虫 、 无根带 树皮柏 木 段 2030 根 ,柏木段 长 1 m 2 m、直径 8 cm以上 。次 年 2月 下旬将柏木 段清理销 毁。 4月上旬开始 , 解剖被 害诱木虫 孔, 观察幼 虫的发育 进度、 存活、 死亡 情 况 , 将 调查结 果填入双条 杉天牛发育 进度调查表和双条杉天牛卵 、幼虫、 蛹期调查表。调查 内 容参 见表 D.5和表 D.6。 5.2.5 蛹期调查 8月下旬开始 , 解剖被 害诱木, 调查化蛹进 度、 活蛹 、 死蛹数等, 将 调查结果 填入双条杉天牛发 育 进 度调查表和双条杉天牛卵、 幼虫、蛹 期调查表。调查 内 容参见 表 D
12、.5和表 D.6。 5.2.6 资料汇总 各虫态调查 结束后,对 全年数据 进行汇总 。 根据表 D.3、 表 D.4、 表 D.5的数 据汇总, 填 写表 D.7; 根据表 D.3、 表 D.4、 表 D.6的 数据汇总 ,填写 表 D.8。 6 预测预报 6.1 发生期预测 6.1.1 物候学法 用常见植物的物候期 , 预测双条杉天牛 各虫态的发生期 , 双条杉天牛发生期与物候关系表参 见附录 F。 6.1.2 期距法 根据某一虫 态出现始 期及各虫 态或世代 之间的生 长发 育所经历的天 数 , 预测 下一虫 态或世代 出现日 期。期距法 预测式见公 式 ( 1) : ( ) iix F
13、HXS =+ (1) 式中: F预测虫 态出现日 期; Hi前期虫态发生期实测出 现 日期 ; Xi期 距值; Sx期 距值的标准 差 。 6.1.3 有效积温法 根据双条杉天牛各虫 态的发育 起点温度 、有 效 积 温 和 当 地 近 期的 平均气温 预测值, 预测下一 虫态的 发生期。有 效积温预测 式 见公 式(2): DB11/T 7042010 4 K C -() KS N TCS = ( 2) 式 中 : N各虫态 历期; C发育起 点温度; K有效积 温; SK有 效积温标准 差 ; T日平均 温度; Sc发 育起点温 度标准差 。 具体虫态发生预测式 见公式(3 )(5 ):
14、双条杉天牛 卵的发生预测式: ( ) 24 . 1 33 . 17 99 . 8 79 . 70 - = T N 卵 ( 3) 双条杉天牛 幼虫期的发生预测 式: ( ) 06 . 3 26 . 13 87 . 187 07 . 2885 - = T N 幼虫 ( 4) 双条杉天牛 蛹期的发生预测式 : ( ) 49 . 2 93 . 8 63 . 25 20 . 131 - = T N 蛹 (5 ) 6.2 发生量预测 用有效虫口 基数法进行 预测。 即根据前 一世代 ( 或前 一虫态)的 有 效虫口 基数推测 下一世代 (或虫 态)的发生 量。具体计算方法见公式(6 ): (6) 式中:
15、P下一世 代或下一 虫态的预测发生量 ; P0调查 时 的虫 口基数; 雌雄 性 比 (其 中 : f为雌 , m为雄 ) ; e每雌平均 产卵量 ; a、 b、 c、 d 分别为卵 、幼虫、 蛹、成 虫的 死亡率 。 6.3 危害程度预测 应 按 4.1规定的发生(危害)程度分级标准 进行 预测。 7 防治要求 7.1 以控制越冬 成虫为主 ,在越冬 成虫出孔 扬飞期, 及时 处置,防止 种群数量 增长。 7.2 药剂、药械 使用应严格遵守操作 规程,保 证作业 者及 作业区人、 家畜、有 益昆虫等 的安全。 ( )( )( )( ) - - - - + = d c b a f m f e
16、P P 1 1 1 1 0 f m f +DB11/T 7042010 5 7.3 提倡推广应 用生物、 物理防治技术。 8 防治措施 8.1 营林技术 8.1.1 封山育林 具体技术按GB/T 15163 和 GB/T 18337.3执行。 8.1.2 抚育管理 具体技术按GB/T 15781 执 行 。 8.1.3 补植补造 具体技术按GB/T 15781 执 行 。 8.1.4 营造混交林 具体技术按GB/T 15776 和 GB/T 18337.3执行。 8.2 物理防治 8.2.1 诱木或引诱剂诱杀 设置诱木堆 或悬挂引 诱剂诱捕 器诱杀成虫。 8.2.2 涂白 在冬春季用 白涂剂将
17、 树干 3 m以下部位 涂一遍, 阻止 成虫产卵。 8.3 生物防治 8.3.1 释放管氏( 哈氏)肿腿蜂 Sclerodermus harmandi (Buysson) 在 5月中旬到 6月上 旬,选择 气温 20 以上的晴朗无风 天 气 ,于 上午 9:00 11:00 或 下午 15: 0018: 00,适 时 释 放 管氏肿腿蜂。发生严重 地区每 公顷放蜂 2.25万 头 , 发生 较轻地区 每 公 顷放 蜂 1.5 万头。 8.3.2 释放蒲螨 Pyemotes tritici (Lagreze-Fossat et Montane) 4月中旬至 5月上旬,于 上 午 9: 0011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11 704-2010 双条杉天牛监测与防治技术规程 704 2010 双条杉 天牛 监测 防治 技术规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