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 T 1281-2015 污染场地修复后土壤再利用环境评估导则.pdf
《DB11 T 1281-2015 污染场地修复后土壤再利用环境评估导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11 T 1281-2015 污染场地修复后土壤再利用环境评估导则.pdf(3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13.080 Z 50 备案号: 48688-2016 DB11 北京市地方 标准 DB11/T 1281 2015 污染场地修复后土壤再利用环境评估导则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guideline for remediated soil reuse from contaminated site 2015 - 12 - 30发布 2016 - 03 - 01实施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DB11/T 1281 2015 I 目 次 前言 . II 引言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工作程序 . 2 5 第
2、一阶段土壤再利用区环境调查 . 2 6 第二阶段土壤再利用风险筛选 . 3 7 第三阶段土壤再利用风险评估 . 6 8 污染防治对策及长期监测计划 . 8 9 报告编制 . 8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地下水系统防污性能评估方法 9 附录 B(资料性附录) 达标点浓度预测方法 . 16 附录 C(资料性附录) 部分污染物理化性质参数 . 19 附录 D(资料性附录) 污染场地修复后土壤再利用环境评估报告编写示例 . 23 DB11/T 1281 2015 II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1.1-2009给出的 规则起草。 本标准 由北京市 环境 保护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 由北京市 环境 保
3、护局组织实施。 本标准 起草单位:北京市 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北京市固体废 物和化 学品管 理中心。 本标准 主要起草人:贾晓洋、钟茂生、唐丹平、姜林、唐振强、夏天翔、王亚军、张丹、李慧颖、 贾琳。 DB11/T 1281 2015 III 引 言 为规范污染场地土壤再利用 过 程, 防止 土壤再利用 时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污染 周边 区域 土壤和 地下水 ,根据中华人民共 和 国环境保护 法 、废弃危险化 学品 污染环境防治 办 法 ( 原国家环境 保护 总局令 第 27号 ) 、 关于 保 障工业企业 场地再 开发 利用环境 安全 的通知 (环 发 2012 140号 )和 关 于加强
4、 工业企业关停 、搬迁 及 原址 场地再 开发 利用 过程中 污染防治工作 的通知 (环 发 2014 66号) 等有关 法律 和通知 的规定 ,结合 北京实 际, 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 了污染场地修复后土壤再利用环境评估 的工作程序 、方法 、内容 和技术 要求 。 DB11/T 1281 2015 1 污染场地修复后土壤再利用环境评估导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 了污染场地修复后土壤再利用环境评估 的工作程序 、方法 、内容 及要求 。 本标准 适用 于污染场地修复后土壤 在非 环境 敏感 区被 再利用 的评估 。 本标准 不适 用于涉 及放射 性污染和 致病 性生 物污染场地修复后土壤
5、再利用 的评估。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 于本文件 的应 用是必不可少 的。 凡是注日 期 的引用文件 , 仅所注日 期 的版 本适 用于本文 件 。 凡是不注日 期的 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 本( 包括所有的 修改 单) 适用 于本文件。 HJ 682 污染场地术语 DB11/T 656-2009场 地环境评价导 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 适用 于本文件。 3.1 土壤再利用 soil reuse 污染场地修复达标后土壤用 于回填 用土 、道路 用土 、绿化用土 等用 途。 3.2 土壤再利用筛选值 screening value for soil reuse 判定是否开展
6、修复后土壤再利用环境风险评估 的启动值。 3.3 环境敏感区 environmental sensitive area 自然保护 区、 饮用水水 源保护区及 其补 给径流 区、 特殊地下水资 源保护 区、 基本农田 保护 区、 重要 湿 地 等区 域。 3.4 达标点 compliance point 确 保 地下水 中污染物浓度 不超过 相关 水质标准 的控 制点, 可选 择土壤 孔隙 水中、 地下水水 面处或再 利用区 边界 处。 DB11/T 1281 2015 2 4 工作程序 污染场地修复后土壤再利用环境评估工作 包括 土壤再利用区环境调查 、 土壤再利用风险筛选及土壤 再利用风险评
7、估三 个阶段 ,见图 1。 收集项目 相关资料 再利用土壤 中污染物 含量 分析 污染物 含量 是否超 过再利用筛选 值? 人体健康 和地下水风险评估 风险 是否可 接受? 制定污染防治对策及长期监测计划 编制报告 是 否 是 是 否 否 不 能 再 利 用 土壤再利用区环境调查 再利用区是否在环境 敏感 区? 地下水防污性能 是否 中等级别以上? 是 否图 1 污染场地修复后土壤再利用环境评估工作程序 5 第一阶段土壤再利用区环境调查 5.1 周边环境敏感区调查 调查再利用区 周边 环境 敏感 区 的类型 、数 量和分 布, 修复后土壤 不应在 环境 敏感区再利用 。 5.2 再利用区环境现
8、状调查 5.2.1 土壤环境现状 对再利用区 的土壤 现状进行 调查 : a) 土壤现状 调查 的布 点采样 应符 合 DB11/T 656-2009中 6.2.4表 1简 化布 点及 6.2.3的要 求; b) 土壤样 品分 析项目 应为原 场地调查报告 中超 过再利用筛选 值的 污染物 。 DB11/T 1281 2015 3 5.2.2 地下水环境现状 一般应 对再利用区 易受 污染 的 第一 层连续含 水层进行现状 调查 。 当 第二 层含 水 层作为主要保护 对 象 且可能 受到 污染 时, 应设置 地下水监测 组井 ,同 时监测第一 层和第二 层地下水 ,要 求如 下: a) 地下
9、水 现状 调查 的布 点采样 应 符合 DB11/T 656-2009中 6.2.4表 1简化 布点及 6.3.5的要 求。 地下水调查 可利用再利用区及周边 已有 地下水水质监测井 , 对 于水文地质 条件复 杂或存 在于多 个 水文地质 单元 的调查对 象,应 根据实 际情况增 加监测点数 量。 b) 地下水样品 分析项目 为地下水质量常 规指标以 及原 场地调查报告 中 超 过再利用筛选值的 污染 物 。 5.3 再利用区水文地质条件调查 5.3.1 地形地貌及气象水文条件 在充分 收集 资料 的基 础上 , 分析 再利用区 的地 形地 貌特征 , 分 析近年来 的降 水量、 降雨频 度
10、、 雨强、 蒸 发 量、 气温 及暴雨 等气象 资料 , 以 及周边 河流 、 水 库 、 湖泊 等地 表水 体的 分布、 径流 量、 水 位及 动 态 变化等 。 5.3.2 水文地质结构 调查再利用区 包气带 、含 水层、 相对 隔水 层、 隔水 层的岩 性、 厚度及 其变 化情况。 5.3.3 地下水补、径、排条件 在 充 分收集 资料 的基 础上 ,分析 再利用区地下水 的补径排条 件如 下: a) 地下水 补给 条件 的分 析包括 降 水、人 工 回 灌 、 地 表 水 等 因素 , 应 以收集 资料 为主, 收集 场地所 在 地区 的降 水量 及其 水化 学变化资料( 月 、年 )
11、 ,收集或观 测地 表水水 位、 流量、 水质 变化资 料 , 分析 地表 水与 地下水 的相互 关系 ; b) 地下水 径流 条件 的分 析应注 意 关注 含水 层渗透 系数 、水力坡 度、 厚度 等因素 在场内 的变 化; c) 地下水 排泄条 件的 分析 包括 蒸 发、 开 采、 径流等 因素 , 应 主要 收集 再利用区的 蒸 发量变 化资料 ( 月 、年 ), 获取 地下水 开采利用 信息 ,收集或观 测地下水水 位及水化 学变 化资料 。 5.3.4 水流场特征 地下水 流场 特征 的分 析包括 地下水 埋深 、地下水水 位标高 、地下水 流向 、水 力坡度及 其动态变化。 5.3
12、.5 水文地质参 数 水文地质参数 主要 包括包 气带的 土壤 容重 、 孔隙 度、 孔隙 体积 含水 率、 孔隙 体积含气 率、 残留含水 量 、 饱和 含水 量、 有机碳 含量、 pH、 渗透 系数 、 弥散 度 等, 以及 含水 层的 渗透 系数 、 弥散 系数、 水力坡 度 、 有效 孔隙 度、 地下水 流速等 。 应 优先 通过 土工 试验或 水文地质 试验获取 , 较难获取 的参数可采用经 验 值 。 5.4 再利用区地下水 系统防 污性 能 评估 基于已 获得的 水文地质资料 , 对再利用区地下水系统防污性能进行 评估 , 评估方法 见附录 A。 修复 后土壤 不应在 防污性能
13、级别 为中 等以 下的 区域 再利用 。 6 第二阶段土壤再利用 风险筛选 DB11/T 1281 2015 4 6.1 再利用土壤污染 物含 量分析 再利用土壤污染物 含量 分析 要 求如 下: a) 土壤样 品分 析项目 应为原 场地调查报告 中超 过再利用筛选 值的 污染物 ; b) 每 个 土壤 样品 代表 的土壤 体积应不超 过 500 m 3 ,采样 方法和分 析方法按 DB11/T 656规定 的执 行 。 6.2 土壤再利用 风险 筛选 按照表 1的 再利用筛选 值对再利用土壤 进行 风险筛选 ,判断 过程 见图 2, 具体 内容 如 下: a) 若 土壤 中污染物 含量 低于
14、 一级再利用筛选 值, 可在 居住区 、工/商 业区 、垃圾 填埋场 等区 域 再 利用; b) 若 土壤 中污染物 含量 高于 一级再利用筛选 值且 低 于二 级 再利用筛选 值, 可在 工/商业 区、 垃圾 填 埋 场等 区域 再利用 ,在 居住区再利用 时应 进行 风险评估 ; c) 若 土壤 中污染物 含量 高于 二级再利用筛选 值且 低于 三级再利用筛选 值, 在居住 区 、 工 /商 业区、 垃圾填 埋场 等区 域再利用 时均应 进行 风险评估 ; d) 若 土壤 中污染物 含量 高于 三级再利用筛选 值, 不应 再利用 ; e) 有 异味 的土壤 不应在 居住 区、学 校 、 幼
15、儿园 、 医 院、 养老场 所等 区域 再利用 , 其 他 情景 再利用 时 应 满足 相关 的空 气质 量标准要 求。 图2 土壤再利用 判断过 程 表 1 污染场地土壤再利用筛选值 单位为 mg/kg 序 号 污染物 一级 二级 三级 无机污染物 1 砷 20 20 20 2 铍 4 8 8 3 镉 8 150 150 4 铬 ( 总 ) 250 2500 2500 5 铬 ( VI) 12 12 12 6 铜 600 10000 10000 7 铅 400 1200 1200 8 汞 10 14 14 DB11/T 1281 2015 5 序 号 污染物 一级 二级 三级 9 镍 50
16、300 300 10 锌 3500 10000 10000 11 锡 3500 10000 10000 12 氰 化物 0.95 0.95 0.95 13 氟 化物 650 2000 2000 挥 发 性 有 机 污染物 14 二 氯甲烷 0.05 0.05 0.5 15 苯 0.05 0.05 0.5 16 甲苯 2.3 2.3 6.9 17 乙苯 2 2 20 18 氯仿 0.05 0.05 0.5 19 溴仿 0.05 0.05 0.5 20 氯苯 0.96 0.96 2.88 21 四氯化碳 0.05 0.05 0.5 22 1,1-二 氯乙烷 0.05 0.05 0.5 23 1,2
17、-二 氯乙烷 0.05 0.05 0.5 24 1,1,1-三 氯乙烷 1.7 1.7 5.1 25 1,1,2-三 氯乙烷 0.05 0.05 0.5 26 1,1,2,2-四氯乙烷 0.05 0.05 0.5 27 三 氯乙烯 0.073 0.073 0.73 28 四氯乙烯 0.061 0.061 0.61 29 二 溴乙烯 0.05 0.05 0.15 30 苯乙烯 0.13 0.13 0.39 31 二 甲苯(总) 2.7 2.7 8.1 32 氯乙烯 0.05 0.05 0.5 33 氯甲烷 0.05 0.05 0.15 34 1,2-二 氯乙烯 (顺式) 0.051 0.051
18、0.15 35 1,2-二 氯乙烯 (反式) 0.073 0.073 0.22 36 1,1-二 氯乙烯 0.05 0.05 0.15 37 1,2-二 氯丙烷 0.05 0.05 0.5 38 1,2,3-三 氯丙烷 0.05 0.05 0.5 39 二 溴氯甲烷 0.054 0.054 0.54 40 一 溴 二 氯甲烷 0.05 0.05 0.5 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 41 六氯苯 0.2 1 10 42 苯胺 0.1 0.1 1 43 硝 基 苯 0.1 0.1 1 44 苯酚 4.9 4.9 14.7 45 2,4-二 硝 基 甲苯 0.1 0.1 1 46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0.19
19、 0.19 0.57 DB11/T 1281 2015 6 序 号 污染物 一级 二级 三级 47 邻苯二甲酸二辛酯 13 30 300 48 邻苯二甲酸正辛酯 500 9000 9000 49 萘 39 39 390 50 菲 5 40 120 51 蒽 50 400 1200 52 荧 蒽 50 400 1200 53 芘 50 400 1200 54 屈 50 400 4000 55 芴 50 400 1200 56 苯 并 b荧 蒽 0.5 4 40 57 苯 并 k荧 蒽 5 40 400 58 苯 并 a芘 0.2 0.4 4 59 茚 并 1,2,3-cd芘 0.2 4 40 6
20、0 苯 并 g,h,i苝 5 40 120 61 苯 并 a蒽 0.5 4 40 62 二 苯 并 a, h蒽 0.1 0.4 4 63 2-氯酚 0.16 0.16 0.48 64 2,4-二 氯酚 0.16 0.16 0.48 65 2,4-二 硝 基 酚 0.28 0.28 0.84 66 2-硝 基 酚 0.1 0.1 0.3 67 4-硝 基 酚 0.1 0.1 0.3 68 五 氯酚 3 10 100 69 2,4,5-三 氯酚 193 193 579 70 2,4,6-三 氯酚 35 50 500 71 4-甲酚 0.1 0.1 0.3 农 药 /多 氯 联 苯 及 其 他 72
21、 多 氯 联 苯 ( 总 ) 0.2 1 1 73 二 噁英类( 总) 0.000002 0.00002 0.0002 74 六六六 0.1 0.1 1 75 六六六 0.11 0.11 1.1 76 六六六 2 3 30 77 林丹(六六六) 0.11 0.11 1.1 78 DDT(包括 o,p -DDT, p,p-DDT) 1 11 11 79 p.p-DDE 1 11 11 80 p,p-DDD 2 15 15 81 敌敌畏 0.1 0.1 1 82 乐果 0.1 0.1 0.3 注 1: 计 算 结 果 低 于 分 析 方法标准检出限,以检出限作为筛选值。 DB11/T 1281 2
22、015 7 7 第三阶段土壤再利用 风险评估 7.1 人体健康风险 评估 人体健康 风险评估按 照 DB11/T 656规定 的执 行。 若 土壤在 原污染场地 以外 的区 域 再利用 ,无 论 是 否作为 表层 土壤 ,均 应包括 直 接摄入 、皮肤 接触 和呼吸吸入 土壤 尘等 直接接 触途径 。 7.2 地下水 风险 评估 7.2.1 构 建概念模型 土壤再利用 过程对地下水 产生危害的 典型 概念模 型见图3 ,包括 三个 子过 程,具 体 内容 如下 : a) 污染物 的解吸 ,即 再利用土壤中 污染物 解吸至 土壤 孔隙水 中; b) 污染物 的迁 移转 化, 即土壤 孔隙 水中
23、污染物 向下 迁移 , 在清洁 非饱 和带 经对 流、 弥散 、 吸附解 吸 和 生物 降解 等一系 列迁 移转化 过程 ,到 达地下水水 面处 ; c) 污染物 的混 合稀释 ,即 土壤 孔隙 水中 污染物 进入 地下水后 ,被 地下水 混合 稀释 。 图 3 污染场地修复后土壤再利用 典型概念模型 7.2.2 风险评估方 法 采用层 次化的 评估方法( 见图4) ,应 根据实 际的 概念模型 和环境 管理 要求, 确定评估 层 次和达标 点 , 各层 次达标点及评估方法见表 2。 达标点浓度预测方法参 见附录 B, 污染物理化性质参 见附录 C。 非 饱 和 带 含 水 层 地下水面 再利
24、用土壤 降雨 a)解吸 b)对流弥散 /吸附 解吸/ 降解 c)混合稀释 DB11/T 1281 2015 8 图 4 层次化 地下水 风险 评估 表 2 各层次达标点及评估方 法 评估层次 达标点 评估方法 第一层次 再利用土壤孔隙水中 三相平衡模型(见附录 B.1) 第二层次 地下水面处 三相平衡模型+ 一维溶质运移模型(见附录 B.2) 第三层次 再利用区边界处 三相平衡模型+ 一维溶质运移模型+ 箱式混合模型(见附录 B.3) 7.3 评估结 论 若评估 结论 表明 土壤再利用 不 会对 人体健康 或地下水 造成 危害, 可在 该区 域再利用 。 若评估 结论 表明 土壤再利用 会 对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11 1281-2015 污染场地修复后土壤再利用环境评估导则 1281 2015 污染 场地 修复 土壤 再利用 环境 评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