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2 596.2-2015 道路交通智能管理系统设施设置规范 第2部分 通用技术要求.pdf
《DB12 596.2-2015 道路交通智能管理系统设施设置规范 第2部分 通用技术要求.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12 596.2-2015 道路交通智能管理系统设施设置规范 第2部分 通用技术要求.pdf(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93.080.30 Q 84 DB12 天津市 地 方 标 准 DB 12/ 596.2 2015 道路交通智能管理系统设施设置规范 第 2 部分 通用技术 要求 Setting specification on road traffic intelligent management system facilities Part 2: General specification 2015 - 09 - 18 发布 2015 - 11 - 01 实施 天津市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委员会 发布 DB12/ 596.2 2015 I 目 次 前言 II 引言 . I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
2、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交通信号控制设备 1 5 交通违法监测设备 2 6 交通流检测设备 2 7 交通量调查设备 3 8 轴载检测设备 6 9 可变情报板设备 6 10 道路交通气象监测设备 10 11 车道控制设备 12 DB12/ 596.2 2015 II 前 言 本部分为强制性条款。 DB12/ 596 道路交通智能管理系统设施设置规范 分为两个部分: 第 1部分:设施 设置要求 ; 第 2部分: 通用技术要求 ; 本部分为 DB12/ 596的第 2部分。 本部分按照 GB/T 1.1-2009给出的规 则起草。 本部分由 天津市社会公共安全产品与防范报警系统标准化技
3、术委员会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 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天津市公安 交通管理 局、天津市市政公路管理局、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何建伟、聂方、王亮、刘少堂、张学军、贾岩、张海、张玉鹏、李春燕、马郡、陈权、孙泽宇、任超、孙占明、夏雪松、刘希良、乔百合、杨树海、程锦、于冉冉、孙长国、赵学峰、孙炜、刘胜汉、许顺国、田静、陈洪、李强、周里智、岳向武、田涛、于永刚、孔涛、张纪升、张利 。 本部分为首次发布。 DB12/ 596.2 2015 III 引 言 道路交通智能管理设施包 括: 交通信号控制、交通可变情报板、交通流量检测、交通违法监测等类设备,是交通运行管理和安全保障设
4、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交通安全与运行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 部分 对 道路交通智能管理设施的通用技术要求予以规定。 本 部分 为城市道路、高速公路、普通国省干线公路 的 道路交通智能管理设施 建设提供依据。 DB12/ 596.2 2015 1 道路交通智能管理系统设施设置规范 第 2 部分 通用技术要求 1 范围 本部分 规定 了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 及次干道以上 城市道路 建设过程中,道路交通智能管理系统设施的通用技术要求。 其他道路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
5、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312 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 基本集 GB/T 3453 数据通信基本型控制规程 GB 4208 外壳防护等级( IP代码) GB 5768.2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第 2部分:道路交通标志 GB/T 19271 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 GB/T 21255 机动车测速仪 GB/T 21296 动态公路车辆自动衡器 GB/T 23828-2009 高速公路 LED可变信息标志 GB 25280 道路交通信号控制机 GA/T 484 LED道路交通诱导可变信息标志 GA/T 496 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GA/T 497 公路车辆智能监
6、测记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GA/T 832 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图像取证技术规范 JT/T 714 道路交通气象环境 能见度检测器 JT/T 715 道路交通气象环境 埋入式路面状况检测器 DB12/ 596.1-2015 道路交通智能管 理系统设施设置规范 第 1部分:设施设置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DB12/ 596.1-2015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 4 交通信号控制设备 交通信号控制设备应 按照 GB 25280执行。 DB12/ 596.2 2015 2 5 交通违法监测设备 交通违法监测设备应 按照 GB/T 21255、 GA 496、 GA/T 497、 GA/T 832
7、执行。 6 交通流检测设备 6.1 设置要求 6.1.1 对路侧式安装的交通流检测设施,应确保被检测区域内无遮挡。 6.1.2 正向安装的交通流检测器宜选在附近有天桥等支撑设施的地点,确保环境协调。 6.2 设备功能 要求 6.2.1 数据精度要求 统计交通流参数检测,可检测 下列交通参数: a) 单车道流量:准确率不小于 90%; b) 单车道速度:准确率不小于 90%,速度检测范围 10km/h 250km/h; c) 单车道占有率:准确率不小于 90%。 交通流参数输出时间间隔应在 10s 600s范围内可调。 数据内容:流量、车速、占有率、车型分类(不少于两种车型)、单车速度等。应具备
8、根据各种交通管理需求,按相应的数据格式进行预处理的能力。 设备应具备来电后自动恢复的功能。 6.2.2 本地存储要求 设备能存储检测信息,存储容量应满足存储最近十五天每 2min间隔的检测数据。 设备在断电 72h内,存储的交通数据不 应发生丢失现象。 设备本地存储的交通数据应具备从设备通信接口导出至设备外部存储介质的功能。 6.2.3 数据传输功能 6.2.3.1 数据传输的基本要求 所有检测器信息数据应支持系统传输要求,在系统传输正常的情况下,以设定的时间间隔上传数据,时间间隔能够依系统需求调整。 系统通信中断并恢复正常后,可以上传存储数据。 6.2.3.2 接口与规程 接口:机械接口应使
9、用 9针 RS-232C接口插头或 25针 RS-232C接口插座和 RJ45以太网接口,其中任一接口均可与中心通讯。 a) RS-232C 接口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通信规程:按 GB/T 3453 的规定执行; 2) 通信 方式:异步,全双 ; 3) 通信速率: 1200bit/s 以上 。 b) RJ45 以太网接口应符合下列规定 : 1) 应采用基于以太网的 TCP/IP 通讯控制协议 ; 2) 接口速率: 10/100BaseT 自适应 ; DB12/ 596.2 2015 3 3) 接口规程:符合 IEEE-802.3u、 IEEE 802.1Q 标准 。 应向需方提供满足其需求
10、的、能够高效接入系统控制的接口参数和规程,便于其实施系统联网监控。 6.2.3.3 通信稳定性 24h通信失误次数不大于 两 次 。 6.2.3.4 通信恢复 设备应具备在通信链路连通后自动恢复通信的功能 。 6.2.4 时钟校准 应具有系统时钟校准功能, 24h内计时误差不超过 1.0s(以北京 时间为基准),并确保每 24h至少时钟同步一次。 设备预留与其他授时模块通信的接口 。 6.3 设备性能 要求 6.3.1 环境要求 a) 环境温度: -25 60; b) 相对湿度:不大于 95%,无结露; c) 满足全天候室外工作要求,能够在雨、雪、风等恶劣天气情况下正常工作 。 6.3.2 可
11、靠性 设备平均故障间隔时间( MTBF)不小于 90000h。 7 交通量调查设备 7.1 设置要求 当设备传感器的安装方式为路侧安装时,设备法向(相对于设备传感器安装点的公路车行道中心线而言,下同)最小检测距离不应大于 5m,法向最大检测距离不应小于 40m。 7.2 设备功能 要求 7.2.1 采集数据内 容 交通量调查设备输出数据内容包括: a) 跟车百分比 : 在逐一采集机动车车头时距数据的基础上,计算一条车道内车头时距小于指定时间的车辆占该车道全部车辆的百分比; b) 平均车头间距 : 在逐一采集机动车车头间距数据的基础上,计算一条车道机动车车头间距的算术平均值,以 m 为单位; c
12、) 时间占有率 : 在指定的交通数据处理周期内,一条车道的机动车通过调查断面所用时间之和与该交通数据处理周期时间长度的比值; DB12/ 596.2 2015 4 d) 单车道机动车单型交通量:在指定的交通数据处理周期内,一条车道上某一车型机动车数量,车型分类至少包括:中小客车、大型客车、小型货 车、中型货车、大型货车、特大型货车、集装箱车、拖拉机、摩托车等 9 类; e) 单车道机动车单型地点车速:在指定的交通数据处理周期内,一条车道的某一车型机动车地点车速的算数平均值 。 7.2.2 数据精度要求 7.2.2.1 机动车分型数据的采集精度 交通量调查设备在采集机动车分型数据时,其单型识别相
13、对误差应在 10%以内 。 7.2.2.2 流量数据的采集精度 交通量调查设备分型流量误差 10%,总流量数据采集的相对误差应在 5%以内 。 7.2.2.3 地点车速数据的采集精度 设备地点车速数据采集的相对误差应在 10%以内 。 7.2.2.4 车头时距数据的采集精度 设备车头时距数据采集的相对误 差应在 10%以内 。 7.2.2.5 时间占有率数据采集精度 设备时间占有率数据采集的相对误差应在 10%以内 。 7.2.2.6 本地存储要求 设备能存储检测信息,存储容量应满足存储最近 15天每 2min间隔的检测数据。设备在断电 72h内,存储的交通数据不应发生丢失现象。设备本地存储的
14、交通数据应具备从设备通信接口导出至设备外部存储介质的功能 。 7.2.3 数据传输功能 7.2.3.1 数据传输的基本要求 所有检测器信息数据应支持系统传输要求,在系统传输正常的情况下,以设定的时间间隔上传数据,时间间隔能依系统需求调整。系统通信中断并恢复正常后,可以上传存储数据。 7.2.3.2 通信接 口及通信规程 通信接口:设备应具备串行通信接口或 USB接口,串行通信接口可使用 RS-232C接口插座或 RS-485接口插头。串行通信接口与外部的连接应便于安装和维护,并采取防水、防尘等措施。具备数据网络传输功能的设备还应具备 RJ45网络接口或 SC/ST光网络接口 。 通信规程:应
15、按照 GB/T 3453的规定 执行 。 7.2.3.3 生产厂家应向需方提供满足其需求的、能够高效接入系统控制的接口参数和规程,便于其实施系统联网监控。 7.2.3.4 通信稳定性: 24h 通信失误次数不大于两次。 DB12/ 596.2 2015 5 7.2.3.5 通信恢复 设备应具备在通信链路连通后自动恢复通信的功能 。 7.3 设备性能 要求 7.3.1 电气安全性能 7.3.1.1 绝缘电阻 设备的电源接线端子与机柜之间的绝缘电阻在正常状态下不应小于 100M;在湿热状态下不应小于2M。 7.3.1.2 介电强度 设备的电源接线端子与机柜之间应能耐受频率为 50Hz、有效值为 1
16、500V的正弦交流电压,历时 1min,不应产生飞弧或击穿现象 。 7.3.1.3 安全接地 设备应设安全保护接地端子,接地端子与机柜可靠连接,接地端子与机柜顶部金属部位间的接触电阻应小于 0.1。 7.3.1.4 防雷击 设备应采用必要的防雷电和过电压保护措施,采用的接口、元器件和防护措施应符合有关标准要求 ,并按 GB/T 19271有关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的规定执行。 7.3.1.5 防水及防尘 设备应采取密封措施,防止雨雪、水和灰尘进入设备内部。设备外壳密封性能应符合 GB/T 4208的规定,防护等级不低于 IP55。 7.3.2 结构稳定性能 需要架设立杆或龙门架安装的设备,其结构及
17、安装固定应牢靠,当承受 40m/s风速产生的风压时,不影响设备的安装角度和使用性能 。 7.3.3 供电 推荐使用太阳能供电,供电电压: DC 12V。 设备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当供电中断后恢复正常供电时,设备应能自行恢复至正常工作状态 。 7.3.4 可靠性 设备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 MTBF)应不小于 20000h。 7.3.5 环境适应性 环境要求如下: a) 环境温度: -25 60; b) 相对湿度:不大于 95%,无结露; c) 满足全天候室外工作要求,能够在雨、雪、风等恶劣天气情况下正常工作。 DB12/ 596.2 2015 6 8 轴载检测设备 8.1 设备功能 要求 8.1.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12 596.2-2015 道路交通智能管理系统设施设置规范 第2部分 通用技术要求 596.2 2015 道路交通 智能 管理 系统 设施 设置 规范 部分 通用 技术 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