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3 T 1256-2017 稻螟赤眼蜂防治二化螟技术规程.pdf
《DB43 T 1256-2017 稻螟赤眼蜂防治二化螟技术规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43 T 1256-2017 稻螟赤眼蜂防治二化螟技术规程.pdf(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湖南省地方标准DB43稻螟赤眼蜂防治二化螟技术规程Technical regulation of Ashmea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Walker Trichogramma japonicumChilo suppressalisDB43/T 12562017 ICS 65.020B 17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2017-04-17实施2017-02-17 发布DB43/T 12562017 I 目 次 前言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3.1 卵卡 13.2 蜂卡 13.3 放蜂 13.4 有效积温 13.5 系统田 13.6 寄生率 14
2、放蜂前准备 24.1 田间二化螟调查 24.2 蜂卡准备 25 放蜂 25.1 放蜂时间 25.2 放蜂量和放蜂次数 25.3 放蜂点密度 35.4 放蜂方法 35.5 放蜂天气 36 调查 36.1 调查时间 36.2 调查方法 37 防治效果 38 建立防控档案 3附录A (规范性附录) 二化螟形态特征 4附录B (规范性附录) 稻螟赤眼蜂形态特征 5附录C (规范性附录) 稻螟赤眼蜂防治二化螟调查表 6附录D (规范性附录) 稻螟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档案 7DB43/T 12562017 II 前 言 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
3、。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湖南省植物保护研究所提出。 本标准由湖南省农业标准化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湖南省植物保护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马明勇、彭兆普、刘雪源、符伟、文吉辉、唐涛、王培。 DB43/T 12562017 1 稻螟赤眼蜂防治二化螟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稻螟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的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稻螟赤眼蜂的识别、放蜂时期、放蜂量、放蜂次数和防治效果调查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利用稻螟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4、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57922009 水稻二化螟测报调查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卵卡 Egg card 粘附稻螟赤眼蜂寄主(柞蚕卵或米蛾卵)的硬纸卡,一个卵卡约有90-120粒柞蚕卵粒或米蛾卵粒。 3.2 蜂卡 Trichogramma card 经人工培育后,寄生了稻螟赤眼蜂的卵卡,一个蜂卡约能孵化800-1500只稻螟赤眼蜂。 3.3 放蜂 Release Trichogramma 将稻螟赤眼蜂的蜂卡通过放蜂装置适时释放至田间,达到防治二化螟的目的。 3.4 有效积温 Effective
5、accumulated temperature 生物在高于其发育低温阈值的温度累积,称为有效积温,其单位为日度。 3.5 系统田 Systematic field 农田病虫害测报中,未使用任何化学农药而进行定期、定点调查的水稻田。 3.6 寄生率 Parasitic rate 二化螟被稻螟赤眼蜂寄生的卵粒数占所有调查卵粒数的比例,见公式(1)。 寄生率= 总卵粒数被寄生的卵粒数100%公式(1) DB43/T 12562017 24 放蜂前准备 4.1 田间二化螟调查 4.1.1 二化螟形态特征 二化螟卵椭圆形,呈鱼鳞状单层排列,卵块长椭圆形,覆盖透明胶质物,初产时乳白色,近孵化时为黑色。幼虫
6、随龄期增长从黄白色渐变为褐色或黄褐色,2龄以上幼虫腹部背面有暗褐色纵线5条。蛹圆筒形,长约11-17mm,初为淡黄色,5条背线清晰可见,后渐变成红褐色,背线消失。雄蛾成虫为10-12mm,翅展20-25mm,雌蛾较雄蛾大,体长12-15mm,翅展25-31mm;雌雄蛾头胸部黄褐色,前翅褐色近长方形,外缘有7个小黑点;后翅白色,有绢丝般光泽(参见附录A)。 4.1.2 二化螟调查方法 按照GB/T 15792,通过系统田调查统计水稻田二化螟成虫发生情况;同时结合20W的黑光灯(波长3600)诱集二化螟成虫数据,准确预测二化螟成虫羽化始盛期,确保稻螟赤眼蜂羽化与二化螟羽化始盛期同期发生。 4.2
7、蜂卡准备 4.2.1 蜂卡孵化检测 随机抽选待放蜂的蜂卡,将蜂卡置于250ml的锥形瓶中,以120目防虫网封住瓶口,后将锥形瓶放于25,RH=75%,L:D=14:10的人工气候箱中。待稻螟赤眼蜂发育有效积温至150日度时(从稻螟赤眼蜂寄生柞蚕卵或米蛾卵开始记算有效积温),统计羽化的稻螟赤眼蜂量。同时,采用吸虫管吸取30-50头稻螟赤眼蜂,统计雌雄比例(形态特征见附录B),若雌雄比过低(: 2.5),需适当加大放蜂量。 4.2.2 蜂卡孵化高峰期调整 根据系统田二化螟调查结果,同时结合稻螟赤眼蜂发育有效积温,预测稻螟赤眼蜂羽化高峰(有效积温150日度)是否与二化螟羽化始盛期同步发生。若稻螟赤眼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43 1256-2017 稻螟赤眼蜂防治二化螟技术规程 1256 2017 赤眼蜂 防治 二化螟 技术规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