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山西省太原市高三年级调研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山西省太原市高三年级调研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山西省太原市高三年级调研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2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山西省太原市高三年级调研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图甲是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乙表示生物体内某些有机物的组成关系及其功能。其中 C、 D、 E为小分子化合物, F、 G、 H、 I、 J均为高分子化合物。据图回答: ( 1)图乙中控制生物性状的物质是(写字母) ,该物质的合成发生于图甲中的结构(写数字) 中。图乙中 C的名称是 。 ( 2)若图甲的 A细胞代表人体的胰岛 B细胞,该细胞能产生一种特殊的蛋白质,该蛋白质的名称是 。图甲中与该蛋白质的合成、加工、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 (写数字)。右图为该蛋白质平面结构示意图(含有 、 两条肽链,各由21个和
2、30个氨基酸组成,肽链间通过二硫键连接),从理论上分析,此细胞中控制该蛋白合成的基因中,至少有 脱氧核苷酸。 ( 3)乙图中, C和 D共有的元素有 , El与 E2的区别是 。 ( 4)细胞一般都比较微小,其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是: 、 。 ( 5)红茶制取的关键过程是 “将细胞揉破 ”,这一过程的目的是破坏生物膜系统使酚氧化酶与酚类接触,甲图中参与组成生物膜系统的结构有(填序号) 。 答案: (1)F 核苷酸 (2)胰岛素 306 (3)C、 H、 O、 N 碱基组成不同,五碳糖不同 (4)细胞表面积与体积之比的限制 核质比的限制(或核控制的范围有限) (5) 试题分析:图中 A是动物细胞图
3、; B是植物细胞图; C是 CHONP元素; D是CHON 元素; E1 脱氧核苷酸; E2 核糖核苷酸; F 是; G 是 RNA; H 是蛋白质;I结构蛋白; J是调节蛋白。 是中心体 是内质网 是核糖体 是细胞核 是细胞膜 是线粒体 是高尔基体 是细胞壁 是液泡 是叶绿体。( 1)图乙中控制生物性状的物质是遗传物质 DNA( F),该物质存在于 细胞 线粒体 叶绿体,图乙 中 C为核苷酸。( 2)胰岛 B细胞产生胰岛素,图甲中与该蛋白质(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 核糖体(合成) 内质网(加工) 高尔基体(加工) 线粒体(供能),至少有 316=306个脱氧核苷酸。( 3
4、) C( CHONP)和 D( CHON)共有的元素有 CHON, E1(脱氧核苷酸)与 E2(核糖核苷酸)的区别是碱基组成不同,五碳糖不同。( 4)细胞体积越大,细胞表面积与体积之比就越小,物质交换就受到限制,同时核控制的范围总是有限的(或核质比的限制)。( 5)图中参与组成生物膜系统的结构有 内质网 细胞核 细胞膜 线粒体 高尔基体 液泡 叶绿体。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蛋白质、核算等物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把握知识的识记和运用能力。 下表是分析豌豆的两对基因遗传所得到的 F2基因型结果(非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表中列出部分基因型,有的以数字表示。下列叙述错误的
5、是 A表中 Y、 y、 R、 r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B 1、 2、 3、 4代表的基因型在 F2是出现的概率大小为 32=4l C豌豆遗传物质的载体有染色体、叶绿体、线粒体 D表中出现的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重组类型的比例是 3 8或 5 8 答案: B 试题分析:图中表格两种基因形成四种配子, Y、 y、 R、 r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A正确;图中 1( YYRr) =1/41/2=1/8,图中 2( Yyrr)=1/41/4=1/16,图中 3( YyRr) =1/21/2=1/4,图中 4( Yyrr) =1/21/4=1/8,所以 1、 2、 3、 4代表的基因型在
6、 F2是出现的概率大小为 3 l =42, B错;豌豆遗传物质是 DNA,染色体、叶绿体、线粒体中都有 DNA, C正确;如果亲本基因型是 YYrryrRR,表中出现的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重 组类型的比例是 3 8,如果亲本基因型是 yyRRYyrr,表中出现的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重组类型的比例 5 8, 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关于下图中 DNA分予片段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把此 DNA放在含 15N的培养液中复制后代子代 DNA中含 15N的脱氧核苷酸链占总链的 75% B 处的碱基对缺失导致基因突变 C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可作用于 部位
7、,解旋酶作用于 部位 D该 DNA的特异性表现在其氨基酸的种类 答案: D 试题分析:把此 DNA( 15NN14)放在含 15N的培养液中复制后代子代 2个 DNA中,一个全是 15N,另一个 DNA分子中一半是 15N,一半是 N14,含 15N的脱氧核苷酸链占总链的 =3/4=75%, A正确; 处的碱基对缺失仅改变了一个碱基,属于基因突变, B正确;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可作用于磷酸二酯键( )部位,解旋酶作用于氢键( )部位, C正确; DNA的特异性表现在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 D错。 考点:本题考查遗传物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识记和运用识记能力。 下图为某二倍体动物(基因型为
8、 AaBb)细胞分裂的某一时期模式图。下列叙述正 确的是 A该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有 8条染色体, 4个染色体组 B图中 a基因一定来自基因突变 C该细胞中含有 2个染色体组,若 l为 x染色体,则 2为 Y染色体 D该细胞的子细胞是成熟的生殖细胞 答案: A 试题分析:题中图像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染色体为 4条,等于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该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加倍( 8条染色体),染色体组加倍( 4个染色体组), A正确;该生物体细胞中有图中 a基因一定来自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交差互换), B 错;该细胞为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后期,含有 2个染色体组,若 l为 x染色体,则 2为
9、常染色体, C错;该细胞的子细胞是精细胞,不是成熟的生殖细胞, D错。 考点: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和理解知识的能力。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次级精母细胞中的核 DNA分子正好和正常体细胞的核 DNA分子数目相同 B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等于正常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 C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正好和 DNA分子数目相同 D在 DNA分子结构中,与脱氧核糖直接相连的一段是两个磷酸基因和一个碱基 答案: C 试题分析:次级精母细胞中的核 DNA( 2a)分子正好和正常体细胞的核DNA(2a)分子数目相同 ,A正确;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
10、( 2N)等于正常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 2N), B正确;初级精母细胞虽然染色体已经复制结束, DNA加倍,但是染色体的着丝点并没有分裂,故染色体未加倍,染色体的数目是 DNA分子数目的一半, C错;在 DNA分子结构中,骨架部分是脱氧核糖与磷酸基因交替连接,同时每个脱氧核糖都要一个碱基相连接,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减数分裂和 DNA结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和理解知识的能力。 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某动物的 一个经特殊标记的精原细胞,其分裂过程如下图,图中基因 A、 a、 B、 b被分别标记为红、黄、蓝、绿色。 细胞都处于染色体向两极移动的时期。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下列有关
11、推测合理的是 A 中向每一极移动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各 1个 B 中向每一极移动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各 l个 C 中向每一极移动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各 1个 D一个 产生的 按荧光点颜色分类可分为 4类 答案: A 试题分析: 过程处于有丝分裂,则移向两极的染色体相同,基因都是 A、 a、B、 b,所以向每一极移动都有红、黄 、蓝、绿色荧光点,各 1个,所以 A正确; 是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复制基因也复制(红、黄、蓝、绿色荧光点数量都要加倍),分裂过程是同源染色体联会后分离,每一极移动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各 2个, B错; 存在的是非同源染色体(非等位基因)( AB或 a
12、b或 Ab或 aB),进行着丝点分裂,然后向每一极移动都有红、蓝色荧光点各 1个或黄、绿色荧光点各 1 个或红、绿色荧光点各 1 个或黄、蓝色荧光点各 1 个,C错;根据 C项分析,一个 产生的 按荧光点颜色分类,可分为 2类(红、蓝色荧光点或黄、绿色荧光点或红、绿色荧光点或黄、蓝色荧光点) , D错。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增殖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特殊性,把握知识的识记和运用能力。 下列关于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每次抓取小球统计后,应将彩球放回原来的小桶内,重复抓取 50100 次 B装彩球的两个小桶如果是透明的,可能对实验的结果产生干扰
13、 C在每次抓取小球时,都应将桶内的小球充分混合 D由于生物雌雄个体产生的雌雄配子总数是相等的,因而甲乙两个小涌内各装两种不同颜色的彩球 20个 答案: D 试题分析:每次抓取小球统计后,应将彩球放回原来的小桶内,保证彩球比例不变,保证重复抓取 50100 次,避免偶然事件的发生, A正确;装彩球的两个小桶如果是透明的,会影响对小球的抓取,可能对实验的结果产生干扰, B正确;在每次抓取小球时,都应将桶内的小球充分混合,保证抓取的小球是随机抓取的, C正确;生物雌雄个体产生的雌雄配子不相等, D错。 考点:本题考查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把握知识的识记和运用能力。
14、下列关于科学研究方法与实验目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高倍光学显微镜可观察细胞膜磷 脂双分子层的结构 B用纸层析法可以提取和分离绿叶中的光合色素 C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可以追踪细胞内的物质代谢途径 D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可以追踪 DNA分子的复制过程 答案: C 试题分析:用电子显微镜可观察细胞膜磷脂双分子层的结构, A错;用纸层析法可以分离绿叶中的光合色素,提取光合色素可以无水酒精, B错;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可以追踪细胞内的物质代谢途径(比如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C正确;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可以追踪 RNA分子的转录过程, D错。 考点:本题考查书本实 验的相关知
15、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和运用能力。 某雌性动物体细胞有 4条染色体,基因型为 MMNn。下图为该生物个体的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是 B盂德尔遗传规律发生在图所示的 细胞中 C 所示的细胞名称是次级卵母细胞 D图 表明该细胞在此之前发生了基因突变 答案: B 试题分析: 图是有丝分裂的后期图,有 4个染色体组 图是初级卵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发生了等位基因的分离,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有 2个染色体组 是有丝分裂中期图,有 2个染色体组 所示的细胞名称是次级精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分裂的后期图,本应该上下 2 条姐妹染色体上的基因相同,有 2个
16、染色体组,所以 ABD正确, C错。 考点: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 下图是人类有关遗传病的四个系谱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系谱中患病男孩的父亲一定是该致病基因的携带者 B丁系谱中的夫妻再生一个正常男孩的几率是 1 8 C甲、乙、丙、丁都可能是苯丙酮尿症遗传病的系谱图 D甲、乙、丙、丁都不可能是红绿色盲症的系谱图 答案: B 试题分析:苯丙酮尿症遗传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红绿色盲症是伴 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图甲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系谱图,乙图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系谱图或伴 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系谱图,丙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或伴 X染色体隐性遗传系谱图,丁为常染色
17、体显性遗传病系谱图,丁系谱中的夫妻再生一个正常男孩的几率 =1/41/2=1 8,所以 ACD错, 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遗传病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把握知识和运用知识能力。 下图中的 表示培育番茄新品种的三种育种方法。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方法 和 的育种原理都 是基因重组,但采用方法 引起的变异是定向的 B方法 诱导单倍体的过程中,细胞全能性的表达与植物激素密切相关 C方法 可将抗病基因直接导入叶肉细胞,并全部与细胞中的 DNA分子整合 D方法 、 、 都没有培育出新物种 答案: C 试题分析:方法 是杂交育种, 是基因工程,育种原理都是基因重组,但采用方法 (基因工程)引起的变异
18、是定向的, A正确;方法 是单倍体育种,诱导单倍体的过程是利用了植物组织培养,细胞全能性的表达与植物激素密切相关, B正确;方法 可将抗病基因运用农杆菌转化发导入叶肉细胞,并不是全 部与细胞中的 DNA分子整合, C错;新物种的形成要与原来物种存在生殖隔离,但是方法 、 、 都是培育出新品种。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特殊性,把握知识的识记和运用能力。 下图表示加拉帕格斯群岛上某种地雀在 1975 1978年间种群平均喙长的变化和该地区种子(该种地雀的主要食物)平均硬度的变化。研究表明喙长的地雀能吃硬和不硬的种子。喙短的地雀仅能吃不硬的种子。下列相关说法,正
19、确的是 A喙长的地雀和喙短的地雀由于捕食种子的差异,属于两个物种 B 1976年中期至 1977年间,由于经常啄食硬度较大的种子导致地雀喙长度增加 C地雀的平均喙长在 2-3年间增加是种子硬度对其进行选择的结果 D根据调查结果,可以预测 1979年后地雀的平均喙长会迅速变短 答案: C 试题分析:是不是属于两个物种,看有没有生殖隔离,故 A错误;经常啄食硬度较大的种子导致地雀喙长度增加,是拉马克 “用进废退 ”的观点,故 B错误;地雀的平均喙长增加是种子硬度对其进行选择的结果,即自然选择,故 C 正确;喙长的地雀能吃硬和不硬的种子,当种子硬度下降后,对地雀的平均喙长影响不会很大,故 D错误。
20、考点: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和把握知识的运用能力。 某海岛上生活着一种昆虫,经调查其翅的长度与个体数的关系如下图甲所示(横坐标为个体数,纵坐标为翅长度)。该岛上经常刮大风,若干年后再进行调查,你认为可能性最大的是图乙中的 答案: B 试题分析:自然选择中的分离选择,昆虫的翅会出现两种变异,一种是朝翅强的变异,一种是朝翅弱的变异。然后经过自然选择,两种变异保留了下来,使种群向两个方向发展,导致了种群的分裂。岛上的就是风的选择,大风会把昆虫吹到海里,翅强的能存活,同时翅弱 的由于受风面小,也能存活,所以 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
21、理解所学知识和运用能力。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豌豆的遗传物质主要是 DNA RNA聚合酶催化的底物是 RNA 酶的形成需要消耗 ATP, ATP的形成需要酶的催化 标记噬菌体的方法是分别用含 35S和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HIV的遗传物质水解产生 4中脱氧核苷酸 mRNA上有多少个密码子就有多少个 tRNA与之对应 在所有生物中 RNA均通过转录形成 A一项 B两项 C三项 D五项 答案: A 试题分析: 豌豆的遗传物质就是 DNA RNA聚合酶催化的底物是核糖核苷酸 酶的形成需要消耗 ATP, ATP的形成需要酶的催化(正确) 标记噬菌体的方法是分别用含 35S和 32p的细菌来培养噬菌体
22、 HIV的遗传物质水解产生 4中核糖核苷酸 mRNA上终止密码子没有 tRNA与之对应, 在所有生物中RNA有通过转录形成,也有通过逆转录形成,所以只有一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特殊性,把握知识的识记和运用能力。 关于多倍体的叙述,正确的组合是 植物多倍体不能产生可育的配子 多倍体在植物中比在动物中更为常见 八倍体小黑麦是用基因工程技术创造的新物种 四倍体水稻与二倍体水稻相比,表现为早熟、粒多等性状 多倍体的形成可因为有丝分裂过程异常造成 多倍体的形成可因为减数分裂过程异常造成 秋水仙素溶液处理休眠种子是诱发多倍体形成的有效方法 A B C D 答案:
23、 D 基因型为 Aa的水稻自交一代的种子全部种下,待其长成幼苗后,人工去掉隐性个体。并分成 、 两组,在下列情况下: 组全部让其自交; 组让其所有植株间相互传粉。 、 两组的植株上 aa基因型的种子所占比例分别为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基因型为 Aa的水稻自交一代的种子全部种下,待其长成幼苗后,人工去掉隐性个体,那么 AA=1/3, Aa=2/3,配子概率是 A=2/3, a=1/3, 组让其所有植株间相互传粉,相当于自由交配, aa 基因型的种子所占比例为( 1/3)2=1/9。 组全部让其自交, aa基因型的种子所占比例为 2/31/4=1/6, 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基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山西省 太原市 三年级 调研 考试 生物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