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 T 868-2013 尾矿库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规范.pdf
《DB41 T 868-2013 尾矿库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41 T 868-2013 尾矿库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规范.pdf(2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DB41 河南省地方标准 DB 41/T 8682013 尾矿库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规范 2013- 12-25发布 2014- 02-25实施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DB41/T 8682013 I 目 次 前言 . I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管理要素及要求 34.1 总要求 34.2 安全风险预控管理方针 34.3 风险预控管理 34.3.1 危险源辨识 34.3.2 风险评估 34.3.3 风险管理对象、标准和措施 44.3.4 危险源监测 44.3.5 风险预警 44.3.6 风险控制 44.3.7 信息与沟通 54.4 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
2、54.4.1 员工准入管理 54.4.2 员工不安全行为分类 54.4.3 员工岗位职责 54.4.4 员工不安全行为控制措施 54.4.5 员工培训教育 64.4.6 员工行为监督 64.4.7 员工档案 64.5 尾矿库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 64.5.1 坝体稳定、尾矿排放与筑坝管理 64.5.2 排水排洪系统管理 74.5.3 尾矿输送系统管理 74.5.4 检测监控系统管理 74.5.5 排渗系统管理 84.5.6 尾矿泵站管理 84.5.7 供配电安全要求 94.6 综合管理 94.6.1 尾矿库安全许可管理 94.6.2 防汛管理 . 104.6.3 消防管理 . 104.6.4
3、重大危险源管理 . 10DB41/T 8682013 II 4.6.5 隐患排查治理防控管理 104.6.6 应急与事故管理 114.6.7 职业健康管理 114.6.8 高处作业管理 124.6.9 有限空间作业管理 124.6.10 标识标志管理 . 124.6.11 承包商管理 . 134.6.12 工余安全健康管理 . 134.7 保障管理 144.7.1 组织保障 144.7.2 制度保障 144.7.3 技术保障 154.7.4 资金保障 154.7.5 安全文化保障 154.8 检查、审核与评审 154.8.1 检查 154.8.2 审核 154.8.3 评审 16参考文献 .
4、17DB41/T 8682013 III 前 言 为满足我省尾矿库所属企业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的需求,指导我省尾矿库所属企业建立先进适用的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有效控制生产过程中的风险,不断改善生产作业条件,减少消除生产安全事故,持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风险可控的长效机制,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南省安全科学技术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静、程金虎、耿剑统、郭红卫、李阳、孙昱、李梅。 本标准参加起草人:胡永奎、司恭、李进、张胜利、周朝晖、韩瑜、刘黎明、董光玉
5、。 DB41/T 8682013 1 尾矿库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尾矿库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的术语和定义、管理要素及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金属非金属矿山企业或选矿厂所属的湿式排放透水坝尾矿库。电厂灰渣库、湿排改干排堆存尾矿库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053.1 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 第1部分:钢直梯 GB 4053.2 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 第2部分:钢斜梯 GB 4053.3 固定式
6、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 第3部分:工业防护栏杆及钢平台 GB 7059 移动式木折梯安全标准 GB/T 29639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140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AQ 2006 尾矿库安全技术规程 YS 5418 尾矿设施施工及验收规程 JGJ 80 建筑施工高空作业安全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尾矿库 筑坝拦截谷口或围地构成的、用以贮存金属非金属矿山进行矿石选别后排出尾矿或工业废渣的场所。 3.2 尾矿坝 挡尾矿和水的尾矿库外围构筑物,常泛指初期坝和堆积坝的总体。 3.3 初期坝 基建
7、中用作支撑后期尾矿堆存体的坝。 3.4 堆积坝 生产过程中在初期坝坝顶以上用尾矿充填堆积而成的坝。 DB41/T 8682013 2 3.5 沉积滩 水力冲积尾矿形成的沉积体表层,指露出水面部分。 3.6 滩顶 沉积滩面与堆积坝外坡的交线,为沉积滩的最高点。 3.7 滩长 由滩顶至库内水边线的水平距离。 3.8 最小干滩长度 设计洪水位时的干滩长度。 3.9 风险 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3.10 风险评估 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3.11 风险预控 在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预先采取措施消除或控制风险的过程。 3.12 风险预警 通过一定的方式
8、,对存在的风险进行信息警示。 3.13 风险管理对象 可能产生或存在风险的主体。 3.14 风险管理标准 针对管理对象所制定的以消除或控制风险的准则。 3.15 风险管理措施 达到风险管理标准的具体方法、手段。 3.16 危险源 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3.17 危险源辨识 认识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3.18 危险源监测 通过管理与技术手段检查、测量危险源存在的状态及其变化的过程。 DB41/T 8682013 3 4 管理要素及要求 4.1 总要求 尾矿库所属企业是尾矿库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建设的责任主体。企业应结合自身特点,依据本标准
9、的要求,建立并保持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包括:安全风险预控管理方针,风险预控管理,员工不安全行为管理,尾矿库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综合管理,保障管理,检查、审核与评审。 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应符合“ PDCA”的运行模式。 注:PDCA分别表示:PPlan(计划);D Do(实施);CCheck(检查);A Action(改进)。 4.2 安全风险预控管理方针 尾矿库所属企业应制定安全风险预控管理方针,方针应: a) 做出遵守现行的安全法律、法规与规章的承诺; b) 经尾矿库所属企业最高管理者批准; c) 明确企业安全理念和安全风险预控管理总目标; d) 针对尾
10、矿库特点、风险特性和排放量制定,并随其情况变化及时更新,以确保其与尾矿库适时状态相适宜; e) 形成文件并贯彻实施; f) 可为相关方所获取; g) 传达到全体尾矿库相关员工,使尾矿库相关员工明确各自的义务与责任; h) 体现对员工进行持续培训的要求。 4.3 风险预控管理 4.3.1 危险源辨识 尾矿库所属企业应组织员工对危险源进行全面、系统的辨识,并确保: a) 危险源辨识前应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 b) 辨识范围覆盖尾矿库的所有活动及区域; c) 对所有危险源进行辨识,并对危险源辨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整理、归档; d) 危险源辨识时考虑到正常、异常和紧急三种状态及过去、现在和将来三种时态
11、; e) 危险源辨识应采用适宜的方法和程序,且与现场实际相符; f) 在尾矿库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变化、尾矿库闭库、尾矿回采、库区灾害、上下游环境变化、排放工艺变化、设备设施变化、发生其他重大改变时,应重新进行危险源辨识; g) 发生事故(包括未遂)后和出现重大不符合项时应及时进行危险源辨识。 4.3.2 风险评估 尾矿库所属企业应组织员工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并确保: a) 风险评估范围应覆盖尾矿库的所有危险源; b) 风险评估应采用适宜的方法和程序,且与现场实际相符; c) 对所有辨识出的危险源逐一进行风险评估,并对风险评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整理、归档; d)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对辨识
12、出的危险源进行分级分类; e) 在以下情况时应及时进行风险评估,并保留评估记录: DB41/T 8682013 4 排放方式发生改变时; 坝型、坝外坡坡比、最终堆积标高和最终坝轴线的位置发生改变时; 坝体防渗、排渗及反滤层的设置发生改变时; 排洪系统的型式、布置及尺寸发生改变时; 尾矿库使用达到设计最终坝高的1/22/3高度时; 尾矿库进行扩建时; 尾矿库进行闭库设计时; 发现坝体裂缝、管涌、浸润线突变、排洪系统堵塞、排渗失效等重大不符合项; 调查事故(包括未遂)暴露的新风险。 f) 尾矿库风险评估过程应考虑外来因素: 暴雨风险; 周围山体泥石流风险; 地震风险; 库区保护范围内开采、修路、爆
13、破作业风险。 4.3.3 风险管理对象、标准和措施 在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分析的基础上,应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对象,并符合下列要求: a) 风险管理对象的提出应具体、明确,应按照人、机、环、管四种风险类型来确定; b) 针对风险管理对象应制定相应的管理标准和措施并形成程序; c) 管理标准和措施的制定应遵从全面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和全过程原则; d) 管理标准和措施的制定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管理制度的要求; e) 尾矿库所属企业应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对管理标准和措施进行修订和完善。 4.3.4 危险源监测 尾矿库所属企业应采取措施对危险源进行监测,以确定其是否处于受控状态。并确保
14、: a) 危险源监测方法适宜,并在风险管理程序中予以明确; b) 危险源监测设备灵敏、准确、可靠; c) 危险源监测信息传递畅通、及时,相关信息能及时录入管理系统。 4.3.5 风险预警 尾矿库所属企业应根据检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对潜在的风险进行预警,使各级管理层和责任人能够及时获取并采取措施加以控制。风险预警应: a) 针对不同类别的危险源,制定相应的风险预警条件、方式、方法和信息发布程序; b) 建立完备的信息流通渠道,使预警信息传递畅通、及时。 4.3.6 风险控制 为实现风险控制,尾矿库所属企业应建立程序以确保风险管理标准、风险管理措施的贯彻与执行,并符合: a) 对危险源及其风险的控
15、制遵循消除、预防、减弱、隔离、联锁、警示的原则; b)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风险管理标准与措施制定及隐患消除、控制效果评价等环节符合PDCA的运行模式; c) 制定年度生产作业计划时,应以上年度风险评估报告为依据,充分考虑本年度计划实施时潜在风险; DB41/T 8682013 5 d) 根据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结果和相关规定,编制作业指导书、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计划、事故应急预案及其他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e) 应编制尾矿库坝体(初期坝、堆积坝、副坝)、尾矿输送排放系统、排水系统、截洪系统、排渗系统等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f) 三等及以上尾矿库和部分位于敏感区的尾矿库应安装在线检测监控预
16、警系统。 4.3.7 信息与沟通 尾矿库所属企业应做到员工与相关方能够及时获取风险预控管理信息,并确保: a) 员工应参与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方针和目标的制定、评审; b) 员工应参与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及管理标准、管理措施的制定; c) 员工对尾矿设施的安全检查和监测作出及时、全面的记录,并及时上交存档; d) 员工日常巡检和检测,发现不安全因素时,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并及时向上级报告; e) 组织员工进行班前、作业前风险评估,作业中存在不符情况,应汇报,并组织班后或作业后评估,并保留记录。 4.4 人员不安全行为管理 4.4.1 员工准入管理 4.4.1.1 尾矿库所属企业应制定员工准入管理
17、标准。 4.4.1.2 尾矿库所属企业主要负责人、分管安全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具备与其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依法参加安全生产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取得安全资格证书。 4.4.1.3 明确员工准入条件(包括员工身体条件、专业技能、文化水平等),员工应经教育培训,并考试合格。 4.4.2 员工不安全行为分类 尾矿库所属企业应在危险源辨识的基础上,对识别出的员工不安全行为进行分类,总结分析不安全行为的发生规律,为不安全行为控制提供依据。员工不安全行为分类应: a) 具体、有针对性; b) 按照风险等级进行。 4.4.3 员工岗位职责 在员工不安全行为识别的基础上,尾矿
18、库所属企业应制定员工岗位职责,明确企业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各职能部门、各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岗位操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岗位职责应: a) 种类齐全; b) 明确各岗位工作任务; c) 规定各岗位所需个人防护用品和工器具; d) 明确各岗位安全管理职责; e) 明确各岗位安全行为标准。 4.4.4 员工不安全行为控制措施 尾矿库所属企业应制定员工不安全行为控制措施,以确保员工岗位职责的有效落实,措施应: a) 针对尾矿库所属企业自身的特点和员工不安全行为特征; b) 涵盖影响尾矿库所属企业员工不安全行为的各类因素; DB41/T 8682013 6 c) 针对不同类型的不安全行为分别制定
19、。 4.4.5 员工培训教育 尾矿库所属企业应建立员工培训教育机制,提高员工安全知识、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员工培训教育应: a) 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参加安全培训,经相关部门考核合格; b) 特种作业人员须参加由具有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资质的机构举办的培训,经相关部门考核合格,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后,持证上岗; c) 对新录用的员工应进行强制性安全培训教育,经过厂、车间、班组三级安全培训教育,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d) 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前对员工进行培训并有记录; e) 其他从业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安全教育培训合格; f) 明确员工培训与绩效考核的职能部门及人员,
20、并有绩效考核制度; g) 有足够的培训资源(师资、教材、资金、场所、设施等); h) 确保培训机构和师资的能力; i) 对员工不安全行为要进行针对性的矫正培训; j) 尾矿库所属企业应建立员工安全培训档案,每次安全培训结束,形成单项培训绩效评估报告; k) 每年至少对全员进行一次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为主的体系培训; l) 每年末进行一次基于风险管理和事故分析统计的培训需求调查,并形成培训需求调查报告; m) 每年末对上年度培训计划的可行性和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并形成年度培训绩效评估报告; n) 每年末根据上述两个报告,编制下年度培训计划,并以文件形式下发。 4.4.6 员工行为监督 尾矿库所属
21、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员工行为监督制度,及时对员工不安全行为进行监督和控制,并应: a) 建立监督机构,配备相应的管理、监督、考核人员; b) 明确监督范围、方式、频次; c) 对监督结果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并制定改进计划。 4.4.7 员工档案 尾矿库所属企业应建立健全员工档案,全面掌握员工信息,以实现分类管理,并确保: a) 所有在岗员工的档案齐全; b) 每个员工档案的信息内容完整(内容应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籍贯、身份证、文化程度、身体状况、血型、持证情况、职业技能等级或职称、参加工作时间、简历、培训情况、违章情况、受奖情况、受处分情况、职务或工种变动情况记录); c) 对档案内容进行分析
22、、评估,明确所需重点监控的对象。 4.5 尾矿库生产系统安全要素管理 4.5.1 坝体稳定、尾矿排放与筑坝管理 尾矿库坝体稳定、尾矿排放与筑坝管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制定堆积坝的堆筑与排放操作规程和安全管理制度。 b) 尾矿排放与筑坝,应遵守下列规定: 严格按照设计和作业计划的要求进行,均匀排放尾矿; DB41/T 8682013 7 冰冻期、事故期或因其他原因确需长期集中排放时,应避免影响后续堆积坝体的稳定; 滩顶高程满足生产、防汛和回水要求; 尾矿坝堆积坡比和坝外坡面维护工程符合设计要求; 堆积坝堆筑前按规定处理岸坡,做好隐蔽工程记录,并经主管技术人员检查合格后方可充填筑坝; 作业场所
23、应有足够的照明; 堆积坝堆筑完毕,应进行质量检查,并做好记录。 c) 坝体出现冲沟、裂缝、塌坑和滑坡等现象时,应及时妥善处理。 4.5.2 排水排洪系统管理 4.5.2.1 尾矿库排水构筑物应满足相关规范要求,应制定排水构筑物安全管理制度。并符合下列要求: a) 在排水构筑物上或尾矿库内适当地点,应设立清晰醒目的水位标尺; b) 尾矿库排水构筑物停用后,应严格按设计要求及时封堵,并确保施工质量。 4.5.2.2 尾矿库所属企业应制定尾矿库水位控制安全作业规程和安全管理制度。并符合下列要求: a) 尾矿库内水位的控制,应遵守下列规定: 在汛期应满足设计对库内水位控制的要求; 在满足回水水质和水量
24、要求前提下,尽量降低库内水位; 当尾矿库实际情况与设计不符时,汛前应进行调洪演算; 当库水过量,使尾矿库最小干滩长度和坝体安全超高不符合要求时,应限制排放尾矿,控制库水量,保证尾矿库安全; 水边线应与坝轴线基本保持平行。 b) 排出库内蓄水或大幅度降低库内水位时,应注意控制流量,非紧急情况不宜骤降。 c) 裂隙发育地区的尾矿库,应控制库内水深,防止落水洞漏水事故。 4.5.3 尾矿输送系统管理 尾矿输送线路包括管、槽、沟、渠和洞,是输送矿浆的重要通道,应消除和控制尾矿输送环节中的危险源,应符合下列要求: a)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尾矿输送、尾矿浓缩设施、分级设备和泵站的安全管理制度; b) 企业应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41 868-2013 尾矿库安全生产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规范 868 2013 尾矿 安全生产 风险 管理体系 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