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 T 2113-2018 公路沥青路面超薄磨耗层施工技术规范.pdf
《DB33 T 2113-2018 公路沥青路面超薄磨耗层施工技术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3 T 2113-2018 公路沥青路面超薄磨耗层施工技术规范.pdf(4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90.080 P66 DB33 浙江省 地方标准 DB33/T 2113 2018 公路沥青路面超薄磨耗层施工技术规范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construction of ultra-thin friction course of bituminous pavement 2018 - 04 - 12发布 2018 - 05 - 12实施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3/T 21132018 I 目 次 前言 I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基本要求 2 5 材料 2 5.1 一般规定 . 2 5.2 改性沥
2、青 . 2 5.3 改性乳化沥青 . 2 5.4 粗集料 . 3 5.5 细集料 . 4 5.6 填料 . 4 6 配合比设计 5 6.1 一般规定 . 5 6.2 设计要求 . 6 6.3 目标配合比设计 . 6 6.4 生产配合比设计 . 7 6.5 生产配合比验证 . 8 7 施工要求 8 7.1 一般规定 . 8 7.2 施工准备 . 9 7.3 试验路段 . 10 7.4 混合料的 拌 制 . 10 7.5 混合料的运输 11 7.6 粘层施工 . 12 7.7 混合料的摊铺 . 12 7.8 沥青路面的压实及成型 . 12 7.9 养护与交通管制 . 13 7.10 接缝 . 14
3、 7.11 施工管理 . 14 8 质量检验与评定 17 8.1 一般规定 . 17 8.2 实测项目 . 18 8.3 外观鉴定 . 19 DB33/T 2113 2018 II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超薄磨耗层在杭金衢高速公路金华段的应用 . 21 DB33/T 21132018 III 前 言 本标准依据 GB/T1.1一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浙江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顺畅高等级公路养护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中平、单岗、刘燕燕、周奇、郝金海、王涛利、裘秋波、熊
4、分清、曹根富、龙森、杜春平、王侠伟、董海东、麻旭荣、唐惠新、郑忠洪、龚卫华、纪文强、胡雄武、胡恩深、朱稠丹、何如宋、刘仙标、岳林海、斯潞汀。 DB33/T 21132018 1 公路沥青路面超薄磨耗层施工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公路沥青路面超薄磨耗层的基本要求、材料、配合比设计、施工和质量检验与评定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公路沥青路面超薄磨耗层的施工和质量检验评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JTG E20 2011 公路工程沥青及
5、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 JTG E42 2005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G F40 2004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80/1 2004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JTG H30 2015 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 JT /T 819 2011 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用机制砂 3 术语和定义 JT /T 819 2011、 JTG E42 2005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超薄磨耗层 Ultra-thin friction course 采用专用机械设备将改性乳化沥青和间断开级配(设计空隙率大于 10%)的热拌改性沥青混合料同步铺筑、碾压成型,厚度为 10mm25mm
6、的沥青混凝土路面表面层。代号为 UTFC。 3.2 机制砂 Crushed sand 经除土开采、机械破碎、筛分制成的粒径在4.75mm 以下的岩石颗粒。 注:不包括软质岩、风化岩的颗粒。 4 基本要求 4.1 超薄磨耗层路面根据设计厚度可分为 UTFC一 型( 10mm15mm)、UTFC 型( 15mm20mm)和 UTFC 型( 20mm25mm)。 DB33/T 2113 2018 2 4.2 施工前应充分熟悉设计文件要求,根据超薄磨耗层技术的特点,编制详细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并按规定报批。 4.3 施工所使用的材料、设备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按规定进行验收和质量检验。 4.4 施工环境
7、温度应不低于 10 ,不应在雨天施工,已摊铺的沥青层因遇雨未进行压实的应铲除废弃。 4.5 超薄磨耗层路面应连续施工,避免与可能污染沥青层的其他工序交叉干扰,造成施工和运输污染。 4.6 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省颁布的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相 关规定。 5 材料 5.1 一般规定 5.1.1 超薄磨耗层路面所用集料的选择应经过认真的料源调查,宜就地取 材。 5.1.2 超薄磨耗层路面使用的各种材料运至现场后应按批取样进行质量检验,经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不应以供应商提供的检测报告或商检报告代替现场检验。沥青每检验批不大于 100t, 2.36mm 以上粗集料每检验批不大于 1000
8、m3, 2.36mm以下规格集料每检验批不大于 300m3 。 5.1.3 集料粒径规格以方孔筛为准。 5.2 改性沥青 超薄磨耗层混合料用沥青胶结料应采用聚合物改性沥青,其质量应符合表 1的技术要求。 表 1 聚合物改性沥青技术要求 试验 项目 单位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针入度( 25 , 100g, 5s) 0.1mm 4060 T 0604 针入度指数 PI,不小于 0 T 0604 延度( 5 , 5cm/min),不小于 cm 20 T 0605 软化点 TR&B,不小于 75 T 0606 运动粘度( 135 ),不大于 Pa.s 3 T 0620 闪点,不小于 230 T 061
9、1 溶解度,不小于 % 99 T0607 弹性恢复( 25 ),不小于 % 90 T 0662 离析, 48h软化点差,不大于 2 T 0661 沥青薄膜加热试验 TFOT(或旋转薄膜加热试验RTFOT)后残留物 质量变化,不大于 % 1.0 T 0610或 T 0609 针入度比( 25 ),不小于 % 65 T 0604 延度( 5 , 5cm/min), 不小于 cm 15 T 0605 5.3 改性乳化沥青 应采用 PCR快裂型改性乳化沥青,其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2的规定。 DB33/T 21132018 3 表 2 改性乳化沥青技术要求 试验项目 单位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破乳速度 快
10、裂 T 0658 粒子电荷 阳离子( +) T 0653 筛上剩余量( 1.18mm筛),不大于 % 0.05 T 0652 粘度 恩格拉黏度 E25 628 T 0622 沥青标准黏度 C25.3 s 1060 T 0623 蒸发残留物 残留分含量,不小于 % 65 T 0651 针入度( 100g, 25 , 5s) 0.1mm 60150 T 0604 软化点,不小于 55 T 0606 延度( 5 , 5cm/min),不小于 cm 20 T 0605 溶解度(三氯乙烯),不小于 % 97.5 T 0607 弹性恢复( 10 ),不小于 % 60 T 0662 贮存稳定性 1d,不大于
11、 % 1 T 0655 5d,不大于 % 5 5.4 粗集料 5.4.1 粗集料应采用质地坚硬,表面粗糙,形状接近立方体的破碎石料,应优先选用玄武岩等基性或强基性石料。 5.4.2 为确保沥青路面的粗集料具有良好的颗粒形状,生产粗集料时应采用反击式破碎机破碎。 5.4.3 粗集料的质量应符合表 3的要求。 表 3 粗集料质量要求 试验项目 单位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石料压碎值,不大于 % 26 T 0316 洛杉矶磨耗损失,不大于 % 15 T 0317 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 2.60 T 0304 吸水率,不大于 % 2.0 T 0304 坚固性,不大于 % 12 T 0314 磨光值 PS
12、V,不小于 42 T 0321 针片状颗粒含量 混合料,不大于 % 12 T 0312 其中粒径大于 9.5mm,不大于 % 10 其中粒径小于 9.5mm,不大于 % 15 水洗法 0.3mm部分),不大于 % 12 T 0340 含泥量(小于 0.075mm的含量),不大于 % 3 T 0333 砂当量,不小于 % 60 T 0334 亚甲蓝值,不大于 g/kg 2.5 T 0349 棱角性(流动时间),不小于 s 30 T 0345 5.5.3 细集料的规格应符合表 6的要求。 表 6 细集料规格要求 公称粒径 (mm) 通过下列筛孔 (mm)的质量百分率 (%) 4.75 2.36 1
13、.18 0.6 0.3 0.15 0.075 03 100 80100 5080 2560 845 025 015 5.6 填料 5.6.1 矿粉应采用石灰岩或岩浆岩中的强基性岩石等憎水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原石料中的泥土杂质应除净,矿粉应干燥、洁净,能自由地从矿料仓流出。 5.6.2 超薄磨耗层混合料不应使用回收的粉尘,矿粉的质量应符合表 7的要求。 DB33/T 21132018 5 表 7 矿粉质量要求 试验项目 单位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表观密度,不小于 t/m3 2.50 T 0352 含水量,不大于 % 1 T 0103 粒度范围 3.5m/km的数量与范围; d) 查明车辙深度
14、超过 10mm的路段数量和范围; e) 查明原路面裂缝类型、数量,并钻芯取样。 7.2.3 原路面处理 病害处理应按以下要求进行: a)原路面的坑槽、龟裂等病害应按设计要求修复。 b)原路面结构强度不足,应认真分析影响因素,由基层引起的强度不足可采用开挖换填、注浆加 固等方法补强;由面层引起的强度不足可采用铣刨回填的方法补强; DB33/T 2113 2018 10 c) 原路面平整度不符合要求,应 分析平整度衰减原因,基层沉陷引起的可采用开挖换填等方法处里 ; d) 面层引起的可采用铣刨回填的方法处理; e) 原路面裂缝应根据裂缝类型按设计要求铣刨处理; f) 施工前,应对原路面进行彻底清理
15、,清除浮 、 泥土、碎屑及可见水分等; g) 试验段开工前,应在规定的期限内向业主及监理提交原材料试验及配合比设计报告。 7.3 试验路段 7.3.1 超薄磨耗层路面施工前应先做试验路段铺筑,应依据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拟定试验路段铺筑方案。试验路段宜选在主线段,长度宜在 500m左右。 7.3.2 生产配合比经试验路段验证,符合要求后才允许进行大面积施工。 7.3.3 施工时每台摊铺机配备 1台 2台双钢轮压路机,压路机应紧跟摊铺机以达到最佳碾压效果,施工气温低、风速大时,压路机数量应适当增加。 7.3.4 试验段路面施工分为试拌及试铺两个阶段,需要决定的内容包括: a)根据各种机械的施工能力
16、相匹配的原则,确定适宜的施工机械,按生产能力决定机械数量与组合方式。 b)通过试拌决定: 拌和楼的操作方式 如上料速度、拌和数量与拌和时间、拌和温度等。 验证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和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性质,决定正式生产用的矿料配合比和油石比。 c)通过试铺决定: 1) 摊铺机的操作方式一摊铺温度 、摊铺速度(不宜低于10m/min)、振捣夯实强度、自动 找平等; 2) 压路机的碾压顺序,碾压温度,碾压速度及遍数,要在试验路段试铺过程中,通过试验获 得; 3) 施工缝处理方法; 4) 沥青面层的松铺系数。 d)确定施工产量及作业段的长度,修订施工组织计划。 e)检测试验段的构造深度、摩擦系数及渗水
17、系数 , 全面检查材料及施工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f)确定施工组织及管理体系、质保体系、人员、机械设备、检测设备、通讯及指挥方式。 g)试验路面的铺筑,应按 JTG F40规定操作。试验段铺筑应由有关各方共同参加,及 时商定有关事项,明确试验结论。试验段铺筑过程中,监理工程师应一起参加,检查施工工艺、技术措施是否符合要求,测温、观色、取样,并记录试验与检测结果,检查各种技术指标情况,对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试验段经检测合格可作为正式路面的组成部分,否则应予铲除。 h)试验段路面的质量检查频率应比正常施工时适当增加 (宜增加一倍 )。试验路段结束后,路面应基本上无离析和石料压碎现象,经检测各项技
18、术指标均符合规定,施工单位应就各项试验内容提出完整的试验路施工、检测报告,由驻地监理工程师和建设单位审查同意后方可正式大面积开工。 7.4 混合料的 拌制 7.4.1 应严格控制沥青和集料的加热温度以及沥青混合料的出厂温度。每天开始几盘集料应提高加热温度,并干拌几锅集料废弃,再正式加沥青拌和混合料。拌和时集料温度应比沥青温度高 1 0 1 5 ,DB33/T 21132018 11 沥青混 合料的生产温度应符合表 11的要求,超薄磨耗层混合料宜随伴随用,贮存于成品储料仓的时间不应超过 2小时。 7.4.2 应按试验段确定的抖和时间、拌和产能生产沥青混合料。间歇式拌和机每盘的生产周期不宜少于 5
19、0s (其中干拌时间不少于 5s10s)。 7.4.3 目测检查沥青混合料的均匀性、有无花白、冒青烟和离析等异常现象,对异常现象应及时做 出相应的分析和处理。 7.4.4 拌和楼应进行混合料马歇尔试验和抽提筛分试验(每天不少于 1次),残留稳定度(每周 1次2次),用以检验油石比、矿料级配和沥青混凝土的体积力学性质。抽检混合料的级配和油石比应符合表 12的要求,如超出允许偏差,应查找原因,调整生产。 表 12 混合料级配和油石比允许偏差 检查项目 设计值允许偏差( %) 矿料级配 4.75mm 4 2.36mm 3 0.075mm 1 油石比 -0.2+0.2 7.4.5 沥青混合料出厂时应逐
20、车检测沥青混合料的重量和温度,记录出厂时间,签发运料单。 7.4.6 每天结束后,用拌和楼打印的各料数量,进行总量控制。以各仓用量及各仓筛分结果,在线抽查矿料级配;计算平均施工级配和油石比,与设计结果进行校核;以每天产量计算平均厚度,与路面设计厚度进行校核。根据上述检测数据和混合料马歇尔试验及抽提筛分实验结果,及时进行合理调整。 7.5 混合料的运输 7.5.1 每天结束后,用拌和楼打印的各料数量,进行总量控制。以各仓用量及各仓筛分结果,在线抽查矿料级配;计算平均施工级配和油石比,与设计结果进行校核;以每天产量计算平均厚度,与路面设计厚度进行校核。根据上述检测数据和混合料马歇尔试验及抽提筛分实
21、 验结果,及时进行合理调整。 7.5.2 运料车每次使用前后应清扫干净,车厢内应均匀涂刷隔离剂或防粘剂,卸料后应及时清除积聚的剩料,防止硬结。 7.5.3 运料车应有良好的篷布覆盖设施,卸料过程中继续履盖直到卸料结束取走篷布,以便保温或避免污染环境。 7.5.4 拌和楼向运料车放料时,汽车应前后移动进行分层装料,至少移动三次,以减少粗集料的分离现象。运料车尾部宜加焊侧板,减少卸料时离析现象发生。 7.5.5 应在运料车中部侧板下方约 300mm处设专用测温孔,插入深度应大于 150mm。 7.5.6 运料车到工地后,应由专人逐车检测温度,沥青混合料温度应符合表 11的规定。 DB33/T 21
22、13 2018 12 7.5.7 运料车进入摊铺现场时,轮胎上不应沾有泥土等可能污染路面的脏物,否则应洗净轮胎后进入工程现场。沥青混合料在摊铺地点凭运料单接收,不符合施工温度要求不应进行摊铺。 7.6 粘层施工 7.6.1 施工现场应配备改性乳化沥青加温、保温设备,确保改性乳化沥青保持 60 80 的温度。 7.6.2 施工前将加温完毕的改性乳化沥青泵送至超薄磨耗层摊铺机乳化沥青储罐,随沥青混合料摊铺同步喷洒,喷洒量应精确计量,洒布均匀。 7.6.3 超薄磨耗层施工过程中应随时观察粘层油喷洒情况,如出现多洒、少洒或喷头堵塞漏洒情况应立即与操作人员沟通停止摊铺,对设备进行调试,严重的 应将铺筑的
23、混合料予以铲除。 7.6.4 改性乳化沥青的喷洒量应符合表 13的规定。 表 13 超薄磨耗层沥青混合料粘层油洒布量 超薄磨耗层级配类型 粘层油喷洒量( kg/m2) UTFC 型 0.60.8 UTFC 型 0.71.0 UTFC 型 0.81.2 7.7 混合料的摊铺 7.7.1 摊铺过程中运料车应在摊辅机前 l0cm30cm处停住,不应撞击摊铺机。卸料过程中运料车应挂空档,靠摊铺机推动前进。 7.7.2 摊铺机开工前应提前 0.5小时 1小时对熨平板预热,预热温度不应低于 100 。铺筑过程中应保持熨平板及夯锤等压实装置振动 频率不变,摊铺机熨平板应拼接紧密,不应存有缝隙,防止卡入粒料将
24、铺面拉出条状痕迹。 7.7.3 摊铺机应调整到最佳工作状态,调好螺旋布料器两端的自动料位器,并使料门开度、链板送料器的速度和螺旋布料器的转速相匹配。螺旋布料器处混合料表面以略高于螺旋布料器 2/3为度,使熨平板前混合料的高度在全宽范围内保持一致,避免摊铺层出现离析现象。 7.7.4 铺筑时应采用试验路段确定的松铺系数,宜采用非接触式平衡梁控制摊铺厚度,摊铺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摊铺层厚度及路拱、横坡。 7.7.5 摊铺时应减少受料斗拢料次数,应在刮板尚未露出,尚有约 10cm厚的热拌料时,开 始下一辆运料车卸料,做到连续供料,以减小面层离析。 7.7.6 混合料未碾压前,施工人员不应进入,减少人工整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33T2113 2018 公路 沥青路面 超薄 磨耗 施工 技术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