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 T 640-2017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规程.pdf
《DB33 T 640-2017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规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B33 T 640-2017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规程.pdf(1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ICS 65.020.01 B 60 DB33 浙江省 地方标准 DB33/T 640 2017 代替 DB33/T 640-2007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规程 Code for forest management inventory 2017 - 03 - 13 发布 2017 - 04 - 13 实施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3/T 640 2017 I 目 次 前言 IV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总则 . 7 4.1 调查目的任务与作用 . 7 4.2 调查范围与内容 . 7 4.3 调查方法 . 8 4.4 调查总体蓄积量抽样
2、控制要求 . 8 4.5 目测调查精度与准确度要求 . 9 4.6 界线调绘与转绘精度要求 10 4.7 调查质量管理要求 10 4.8 调查间隔期 10 4.9 调查组织方式与调查 资质要求 10 4.10 调查会议制度 . 11 4.11 调查工作程序 . 11 4.12 调查成果使用管理 . 11 4.13 信息系统建设 . 11 5 分类与调查标准 11 5.1 地类 11 5.2 林地和森林类别 14 5.3 林种 15 5.4 树种(组) 20 5.5 树种组成、优势树种(组)与树种结构 22 5.6 龄级、龄组、生产期与竹度 23 5.7 林分起源 25 5.8 林地管理类型 2
3、5 5.9 林地保护等级 25 5.10 交通区位 . 26 5.11 立地质量等级 . 26 5.12 林地质量等级 . 26 5.13 造林保存率等级 . 26 5.14 天然更新等级 . 26 5.15 林木质量等级 . 27 5.16 林分出材率等级 . 27 5.17 可及度 . 27 5.18 径阶与径级组 . 27 DB33/T 640 2017 II 5.19 大径木蓄积比等级 28 5.20 林层 28 5.21 郁闭度 、覆盖度等级 28 5.22 群落结构类型 28 5.23 自然度 28 5.24 灌木层和草本层植被种类 28 5.25 林业有害生物调查种类 29 5.
4、26 森林火灾等级 29 5.27 危害程度 29 5.28 散生木、散生竹和四旁树 29 5.29 林分蓄积量起测标准 29 5.30 零星四旁树占地面积折算标准 29 5.31 权属 30 5.32 立地因子 30 6 公式 . 31 6.1 森林覆盖率与林木绿化率 . 31 6.2 小班目测调查单位面积蓄积量与株数计算 . 32 6.3 散生木与四旁树蓄积量计算 . 32 6.4 标准地或标准段蓄积量计算 . 33 6.5 角规测树计算 . 33 6.6 活立木蓄积净增量与活立木蓄积年净增率 . 34 7 准备工作 . 34 7.1 组织准备与工作计划 . 35 7.2 技术资料准备 .
5、 35 7.3 仪器工具物资准备 . 36 7.4 技术培训 . 36 8 森林经营区划 . 37 8.1 森林经营区划系统 . 37 8.2 林班区划 . 38 8.3 小班区划 . 38 9 小班调查 . 42 9.1 调查对象 . 42 9.2 小班调绘 . 42 9.3 小班调查因子与调查记载 . 44 9.4 小班外片林调查 . 51 9.5 小班界线清绘 . 51 9.6 外业调查底图及调查簿整理 . 51 10 树带与四旁树调查 52 10.1 调查对象 52 10.2 树带调查 52 10.3 零星四旁树调查 54 11 专项调查 56 11.1 专项调查种类 56 DB33/
6、T 640 2017 III 11.2 专项调查方法 . 56 12 内业统计与制图 . 56 12.1 调查底图扫描与配准 . 56 12.2 图面资料矢量化 . 56 12.3 属性数据录入 . 56 12.4 图斑和属性数据检查 . 56 12.5 面积求算与平差 . 57 12.6 小班面积、蓄积计算登记 . 57 12.7 编制森林资源统计表的要求 . 58 12.8 表格统计说明 . 58 12.9 制图 . 60 13 质量管理 . 63 13.1 质量管理制度 . 63 13.2 调查队伍及调查员资格 . 63 13.3 调查质量管理组织与程序 . 63 13.4 检查验收与评
7、价方法 . 64 13.5 检查结果的处理 . 67 13.6 质量检查书面报告 . 67 13.7 成果审核 . 67 14 调查成果报告 . 67 14.1 森林资源调查成 果报告编写 . 67 14.2 规划设计调查成果资料 . 68 14.3 成果资料发送单位及数量 . 69 15 森林经营单位区划及森林调查 因子编码 . 69 15.1 森林经营单位区划编码方法 . 69 15.2 森林调查因子编码 . 69 附录 A(资料性附录) 植物拉丁名 70 附录 B(资料性附录) 浙江省各树种疏密度 1.0 每 0.066 7 hm2(亩 )株数 (蓄积 )表 75 附录 C(资料性附录)
8、 各种调查记载表样式 78 附录 D(资料性附录) 统计表格式 86 附录 E(资料性附录) 森林资源报告参考提纲 93 附录 F(资料性附录) 各类代码表 94 DB33/T 640 2017 IV 前 言 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 DB33/T 640-2007森 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规程,与 DB33/T 640-2007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变化如下: 修改了调查总体蓄积量抽样控制要求(见 4.4, 2007年版的 4.4); 修改了调查资质要求(见 4.9,2007 年版的4.9 ); 修改了信息系统建设(见 4.13, 2007年版 的
9、4.2.2.1); 修改了地类、优势树种等技术标准(见5.1、5.5.2,2007 年版 的5.1 、 5.2); 增加了与林地变更调查相关的林地管理类型、林 地保护等级、林地质量等级、交通区位、立地质量等级等内容(见 5.8至 5.12); 修改了小班区划和调绘方法(见 8.3, 9.2, 2007年版的4.3.1、 7.4.3、9.5 、 10.2.1); 修改了检查验收与评价方法(见 13.4, 2007年版的 14.3) 。 本标准由浙江省林业厅提出。 本标准由 浙江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陶吉兴、季碧勇、张国江、吴伟志
10、、徐达、王文武、王剑武、张瑜飞、 林太 本。 本标准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DB33/T 640-2007。 DB33/T 640 2017 1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的程序、方法,分类与调查标准、准备工作、森林经营区划、外业调查、统计与制图、调查质量管理、调查成果报告等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我省各县(市、区)、森林经营单位或具体项目涉及范围的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
11、B/T 18972 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GB/T 26424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 LY/T 1185 苗圃建设规范 LY/T 1821 林业地图图式 LY/T 1955 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林地落界技术规程 LY/T 1957 国 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 数据处理 统计规范 DB33/T 379(所有部分) 公益林建设规范 DB33/T 641 县级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规范 林业专业调查主要技术规定 ( 林资字 86便字 5号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林木目录(第一批)(国家林业局令第3 号) 3 术语和定义 3.1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 forest management inve
12、ntory 森林经理调查 小班调查 二类调查 以森林经营管理单位或行政区域为调查总体,查清森林、林木和林地资源的种类、分布、数量和质量,客观反映调查区域森林 资源 状况,为编制森林经营方案、开展林业区划规划、指导森林经营管理等需要进行的调查活动。 GB/T 26424 2010, 定义 3.1 注:小班属性 调查与小班图斑区划结合进行,二者不可分开,它是要求将森林资源的各项调查因子落实到具体地块的一种调查,小班调查的详细程度主要取决于森林调查设计等级的要求 。 DB33/T 640 2017 2 3.2 森林调查设计等级 forest man agement grade 森林经理等级 根据林区
13、的经济条件、林种、林业经营水平和自然历史等,规定森林区划和资源清查细致程度的等级指标。 3.3 地类 land groups 依据土地利用方式和植被覆盖特征进行划分的土地类型。 3.4 林种 forest category 按经营目的不同而划分的森林类别,分为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特种用途林五类。 3.5 林权 forest-property 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者或使用者,依法对森林、林木、林地享有占用、使用、收益和处理的权利。 3.6 公益林(地) non-commercial forest 以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满足人类的生态、社会需求和经济社会
14、的可持续发展为主导功能,主要提供公益性、社会性产品或服务的森林、林木、林地。 3.7 商品林(地) commercial forest 以满足经营者经济需求、人类社会对木材、非木材林产品的物质需求为主导功能,以提供木材和林副产品为主要目的的森林、林木、林地。 3.8 公益林(地)界定 definition of non-commercial forest 以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技术标准为依据,在森 林分类区划基础上,根据经营者自愿原则,以合同形式现场确定公益林(地)的范围、面积、事权等级、保护等级、权利与责任的管理活动。 3.9 森林经营区划 forest division 把林地划分为若干层
15、次的森林经营单位,便于林地定位测量,调查森林状况、立地条件,规划和设计各项营林措施,为科学地组织森林经营、有效地管理森林资源奠定基础。 3.10 林班 compartment DB33/T 640 2017 3 为便于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合理组织林业生产而划分的一种长期性的、最小的森林经营管理区划单元 。 GB/T 26424-2010, 定义 3.2 3.11 小班 subcompartment 内部特征基本一致,与相邻地段有明显区别,而需要采取相同经营措施的森林地块或小区。是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统计和森林经营管理的基本单位。 GB/T 26424-2010, 定义 3.3 3.12 林分
16、stand 林木起源、林相、林木组成、年龄、地位级、疏密度、出材级、林型或林况等内部结构特征相同的森林地 块 。 3.13 林分调查因子 stand description factor 反映林分特征的因子, 主要 有起源、树种组成、年龄、疏密度、平均胸径、平均高、 株 数、蓄积量等。 3.14 林分起源 stand origin 林分生成的方式 , 一般分为天然林 、 人工林、 飞播林。 3.15 地位级 site class 依据林分平均高与林分平均年龄的关系,按相同年龄时林分平均高的变动幅度划分为若干个级数 ,反映既定树种所在林地的立地条件优劣和林分生产能力相对高低的一种指标。根据既定林
17、分的平均高与林分平均年龄,可查 得 地位级。 3.16 地位指数 site index 以既定树种林分优势木平均高与林分平均年龄的关系为依据划分的林地生产力等级,用标准年龄时林分优势木平均高表示。根据既定林分的优势木平均高与林分平均年龄,从地位指数表 中查得地位指数。 3.17 同龄林 even-aged forest 年龄相同或同一龄级的林木所组成的林分。 3.18 异龄林 uneven-aged forest 不同年龄或不同龄级的林木所组成的林分。 DB33/T 640 2017 4 3.19 郁闭度 canopy density 林分整个林木林冠的投影面积与所占林地总面积的比值,用十分法
18、表示。 3.20 疏密度 stand density,density of stocking 林木对其所占空间利用程度的指标,用单位面积上林木蓄积量,或胸高总断面积对在相同条件下的标准林分的每 hm蓄积量,或胸高总断面积的十分比表示。林分疏密度为 1.0的林分称标准林分,是衡量疏密度的标准。 3.21 林龄 stand age 通常用林木的平均年龄代表整个林分的年龄,称林分的平均年龄。 3.22 龄级 age class 林木或林分年龄的分级。即根据森林经营要求及树种生物学特性,按一定年数作为间距划分成若干个级别。每一龄级所包括的年数称为龄级期限,常用的有 20 年、 10 年、 5 年、 2
19、 年,各龄级期限的中值为该龄级的平均年龄。用罗马数字 、 、 、 、 、 、 、 、 、 表示龄级的大小,数字越大,表示龄级越高、年龄越大。 3.23 龄组 age group 林分或小班根据主伐年龄龄级的不同,划分的年龄组别。通常分为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和过熟林五个龄组。 3.24 胸高直径 breast-height diameter 胸径 树木胸高(距离地面 1.3 m)处的直径。 GB/T 26424-2010,定义 3.11 3.25 起测直径 measurable diameter 在林分或伐区调查时,规定每木检尺的最小径阶或用材材种起测(商用材界限)的最小径阶的下限值。
20、小于起测胸径的林木则不进行检尺。 3.26 平均胸径 mean breast-height diameter 林分中同一树种起测直径以上所有树木平均断面积对应的胸径。以胸径的平方平均数表示,即各树木胸径平方值的算术平均数所求出的平方根。 DB33/T 640 2017 5 3.27 径阶 diameter grade ; diameter class 为了测量大量林木或原木及数据统计的方便,将直径按照一定间隔分组,并以组中值作为径阶组内的直径测定值,组间的临界值采取上限排外法。 示例: 如间隔为 1 cm, 以 5 cm、 6 cm、 7 cm 等径级值表示直径的大小;如间隔为 2 cm, 以
21、 6 cm、 8 cm、 10 cm、 12 cm 等径级值表示直径的大小。 3.28 胸高断面积 basal area; cross-sectional area at breast 根据立木胸高直径算出的胸高处的横断面积。 3.29 平均高 mean height 反映林分高度平均水平的调查因子,通常以具有平均直径的林木的高度作为平均高。 GB/T 26424-2010,定义 3.14 3.30 形数 form factor 树干实际材积与比较圆柱体体积的比值。比较圆柱体高度为树高、断面为树干上某一固定位置的断面。 3.31 实验形数 experimental form-factor 树干
22、材积与其胸高处的横断面 积为横断面积和其树高加3 m为高度的圆柱体体积的比值。 3.32 形率 form quotient ; form ratio; diameter quotient;girth quotient 树干任何高度处的直径与胸高直径的比值。 3.33 立木蓄积(量) growing stock 蓄积量 一定面积森林中现有林木的材积总量。主要是指树干的材积,以m 3为单位。 3.34 出材率 percent of merchantable volume 林分中经济材蓄积量与林分蓄积量的百分比,是反映林分质量的因子之一。 3.35 生长量 increment growth DB33
23、/T 640 2017 6 单株树木或林分的直径、断面积、树高、材积等测树因子,随年龄增加而变化的数量。 3.36 生长率 increment percentage; growth percentage 树木某一定期间的生长量与已有总生长量相比的百分率 , 用来说明树木生长过程某一期间的相对速度。生长率计算公式有复利公式、单利公式、普雷斯勒公式。 3.37 目测调查 inventory ocular estimation 凭借测树经验和简单工具、仪器和数表,对林木、林分和地段的特征或指标进行估测的森林调查方法。主要用于森林经理小班调 查、航空目视调查和抽样调查的预备性调查等。 3.38 标准地
24、 standard plot 在林分内,为了测定林分调查因子,按照平均状态要求所确定的能够充分代表林分总体特征平均水平而典型选取的样 地 。 3.39 每木 检尺 complete enumeration; tally; scaling 对全林分或标准地内的林木进行逐株调查测量,测定树木的胸径、树高,并记载树种、年龄和林层等 。 3.40 角规测树 angle-gauge method; angle-count method 利用角规抽样设置半径可变的圆形样地,测定每 hm立木胸 高断面积的方法。 3.41 林业遥感 remote sensing used in forestry 利用光学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B33T640 2017 森林资源 规划 设计 调查 规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