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西藏区高三高考前最后一模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西藏区高三高考前最后一模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西藏区高三高考前最后一模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西藏区高三高考前最后一模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在古代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要维持社会的稳定与秩序,必须要有一套为大多数社会成员所认同的基本价值体系。为形成这套价值体系,汉武帝 ( ) A燔诗书,明法令 B罢百家,尊儒术 C立中正,定九品 D正君心,致良知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从材料 “必须要有一套为大多数社会成员所认同的基本价值体系 ”和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A项是法家思想; C项是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是选官制度; D项是明朝王阳明的思想。所以答案:选 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
2、想的演变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罢百家,尊儒术 毛泽东指出: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下列美术作品中不能充分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印象派绘画。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印象派绘画将绘画从客观自然再现转向主观精神表现 ,反映印象派具有绘画独立性的美学观念。所以答案:选 D。 考点: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日出 印象 “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纵今然诸暂相许,终是悠悠行路心 ”这首诗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 B人际关系的淡漠 C社会风气的败坏 D价值观念的更新 答案: A
3、 试题分析: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这首唐诗实际上是对社会现实、社会存在的反映,从能力方面看,主要考查考生的理解和区分能力。对诗中本质含义的理解要结合唐朝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来认识。之所以出现诗中所述的各种现象,实际上正是当时商品经济发达在各方面的具体体现。所以答案: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商品经济的发展 深圳是中国第一座标界昨天与今天、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崭新城市。以下史实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A深圳是第一个对外开放的窗口城市 B国内的经济体制改革从深圳开始 C国家鼓励深圳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D深圳成为 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新时期中
4、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深圳是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即是第一个对外开放的窗口城市,因此有 “标界 ”的作用,故正确答案:为 A 项。国内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安徽、四川的农村开始,故 B项错误; C项是经济特区的发展道路,不能体现 “标界 ”作用;上海浦东新区是 20世纪 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重点,故 D项错误。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深圳 2010年 4月 20日,英国石油公司所属墨西哥湾钻井平台 “深水地平线 ”的爆炸引发了数十年来最广为人知的一次石油泄漏事故。此类石油泄漏事件在历史上也曾多次出现,最早可能出现于 ( ) A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B第二次工业革命
5、时期 C二战后初期 D 20世纪 70年代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能源 -石油。根据所学知识,第二次工业革命后,随着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石油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石油的开采量越来越大。所以答案:选 B。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在世界金融危机中,人民币不但没有贬值反而有了一定程度的升值。这引起了不少国外钱币专家的高度关注,他们纷纷研究中国的钱币历史。在研究中,他们发现以下如下图的两种货币,其共同点是 ( ) A后世货币的基本范例 B便于长途贩运贸易 C都是由政府铸造 D在当时都曾一度贬值 答案: C
6、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中国古代的货币。图 9中提到两种货币分别是圆形方孔钱和纸币 “交子 ”,这两种货币都是有政府制造的,所以答案: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古代中国的经济 古代中国的货币 “一部售价 260美元的 iPhone在第三世界国家组装,第三世界国家只能从中赚取 4美元,其他的都由苹果公司赚去了 ”。作为个案,它可以证明全球化时代 A高科技产业前景堪忧 B应大力消除国家间的关税壁垒 C发展中国家并未受益 D应改善国际分工中的利益分配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 根据材料的描述可知,全球化主要受益方是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有机遇,也有挑战。
7、所以答案:选 C。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的评价 “西方近代发生了两次思想解放运动,它们分别被看作是十六世纪和十八世纪的精神符号。十六世纪是文艺创新的世纪,十八世纪则是思想创新的世纪 ”。材料所述的两个 “精神符号 ”的内在联系是( ) 都推崇理性和思想自由 都致力于政治蓝图设计 都意在实现人现实的幸福 都推动了近代社会的转型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文艺复兴运动和启蒙运动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两次运动分别是文艺复兴运动和启蒙运动; 是启蒙运动的主要内容,不符合题意,排除。所以答案:选 C。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
8、复兴和启蒙运动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比较 定量分析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图中的民族企业最有可能是 A航运业 B面粉业 C机器制造业 D矿山开采业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图片信息的有效获取能力。从图片中获取的时间是 1912年至 1921年,这一时期是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时期;民族企业 所占份额越来越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行业是面粉业; ACD所涉及的行业发展缓慢。所以答案:选 B。 考点: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的特点 “中国专制说 源自欧洲,代表的是西方人的中国观,这个观点在近代传入中国,便被国人广泛传播 ”。 “这个观
9、点 ”被国人认同并较大规模传播应开始于( ) A鸦片战争期问 B洋务运动期间 C戊戌变法期间 D国民革命期间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西方思想传入中国的过程。根据所学知识,鸦片战争期间西方军事科技开始传入中国;洋务运动期间西方科技传入中国并加以运用;戊戌变法期间西方政治思想传入中国。所以答案:选 C。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 维新思想 维新思想的传入 关于圆明园遭劫焚事件,时人李慈铭在其越缦堂日记中记载到: “闻圆明园为夷人劫掠后,奸民乘之,攘夺余物,至挽车以运之,上方珍秘,散无孑遗 ”。该日记片段( ) 揭示了圆明园毁于内外勾结的事实 谴责了中国人对圆明园的趁火打劫 来自听闻的内
10、容真实性尚需考证 有助于人们 全面了解圆明园劫难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西方列强入侵。从材料 “圆明园为夷人劫掠后 ”“奸民乘之 ”可以看出,圆明园毁于英法联军,而不是内外勾结, 不符合题意,排除。所以答案:选 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国式建筑是凝固的思想意识形态。 太和殿内皇帝所用的 御座 ,安置在一个高约 2米的基座上,使御座从平地升起,犹如须弥座托着太和殿的缩影。 ”这体现了古代中国的政治思想是( ) A分权与制衡 B天人合一 C皇权至上 D大一统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
11、的是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太和殿,俗称 “金銮殿 ”,位于中国北京紫禁城南北中轴线的显要位置。皇帝御座的设置突出体现了皇权至上的思想。所以答案: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皇权至上 简答题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蒋梦麟在苦难与风流中写道,蔡元培主持北大时, “保守派、维新派和激进派,都同样有机会争一日之短长,背后拖着长辫,心里眷恋帝制的老先生与思想激进的新人物并坐讨论,同席笑谈。 ” 材料二 陈独秀强调,人类 “一切苦乐善恶,都为物质界自然法则所支配。 ”他不仅认为,“西洋除自然科学外没有别种应该入我们东洋的文化 ”;而且主张,全世
12、界都只应该专门研究科学,因为现在 “已经不是空谈哲学的时代了 ”。 蔡元培说: “现在中国人多不知科学为何物,最先要输入科学思想。 ”“科学发达以后,一切知识道德问题,皆得由科学证明,与宗教无涉。 ”理 有固然;但科学仍然有自己 “所不能解答之问题,如宙之无涯矣,宇之无终始?宇宙最小分子果为何物,宇宙之全体为何状等等。 ”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便需归于哲学。 因之,哲学既以科学为基础,闻时又成科学的归宿。科学不可能代替哲学,二者只能相辅相成。 角色 十性:蔡元培与新文化运动 ( 1)根据材料一,指出蔡元培主持北京大学时倡导的办学方针及其实质。( 6分)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陈独秀
13、与蔡元培关于 “科学与哲学关系问题 ”认识的异同。( 9分) 答案:( 1)办学方针: “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 实质:鼓励用资 产阶级文化去占领封建文化阵地。( 6分) ( 2)相同:认为科学很重要。 不同:陈独秀认为科学万能,科学可以取代哲学:蔡元培强调科学的重要性,但是否定科学万能,认为科学与哲学不能相互代替,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9分)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理解概括能力。从材料 “保守派、维新派和激进派,都同样有机会争一日之短长 ”“心里眷恋帝制的老先生与思想激进的新人物并坐讨论,同席笑谈 ”可以得出蔡元培主持北京大学时倡导的办学方针: “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
14、;其实质:鼓励用资产阶级文化去占领封建文化阵地。 ( 2)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 “全世界都只应该专门研究科学 ”“现在中国人多不知科学为何物,最先要输入科学思想 ”可以得出陈独秀与蔡元培关于 “科学与哲学关系问题 ”认识上都认为科学非常重要;不同地方:陈独秀认为科学万能,科学可以取代哲学:蔡元培强调科学的重要性,但是否定科学万能,认为科学与哲学不能相互代替,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考点:选考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杰出的人物 蔡元培、陈独秀 综合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大事记(截至 2001年) 年份 主要内容 1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
15、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抛弃了 “阶级斗争为纲 ”的 “左 ”倾错误,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并开始形成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 安徽,四川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久后在全国推广。 1980年 国家正式将深圳,珠海,厦门,汕头作为经济特区对外开放。 全面平反冤假错案;被破坏的民主政治制度逐渐恢复和完善。 1982年 中共十二大首次提出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一国两制的实施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1984年 中共中央决定进一步开放大连等十四个沿海城市;同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开展 1
16、985年 相继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洲,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发区 1987年 中共中央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 1989年 中共中央开始形成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 1992年 中共十四大正式提出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1997年 中共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 2001年 我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 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上海召开分析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大事记表,概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的重大变化(至少两个方面),并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12分) 答案:示例:变化一:我国政治现代化建设不断发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西藏 三高 考前 最后 一模文综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