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三下学期一模文综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届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三下学期一模文综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三下学期一模文综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三下学期一模文综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王充在论衡 效力篇中认为: “六国之时,贤才为之臣,入楚楚重,出齐齐轻,为赵赵完,畔魏魏伤。 ”这实质上反映了战国时期 A士对统治者的依附性增强 B宗法制度趋于瓦解 C士的崛起和影响力的提高 D诸侯争霸不断加剧 答案: C 试题分析:结合材料内容, BD说法与材料信息无关。材料大意是:那些贤能之士一到了楚国,楚国就强大了,他们离开齐国后,齐国立马变的弱小了,当他们一心为赵国效力时,赵国的一切就变得很完善,而当他们不想位魏国出力时,魏国就会元气大伤。即可判断出士在当时的重要性。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 大变革的春秋战国时
2、期 威廉 C 沃尔弗斯发表的稳定的单极世界一文中,首次明确提出单极世界和单极稳定论。他认为冷战后的美国是仅存的超级大国,是唯一具有全球行动能力的大国,世界上没有别的大国能与之抗衡。因此,美国主导下的单极世界是持久稳定的。上述观点错误的根源在于 A没有认识到当今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 B对当今国际政治新格局缺乏清醒认识 C没有充分认识到威胁世界和平的种种新问题 D忽略了 20世纪末美国综合国力下降的事实 答案: A 试题分析:结合所学,战后初期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对世界各国的安全与主权以及世界和平都形成严重威胁。不过,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欧洲的联合、第三世界的崛起,二战后的两极格
3、局被打破,世界出现若干政治经济力量中心即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 考点: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多极化趋势 有学者说:现代西方福利国家虽然从模式上看起源于英国,但事实上英国在战后宣布建成福利国家之后已经在相当程度上背离了普享性原则、统一性原则、均一性原则。英国输出了福利国家的思想和模式,却又带头改革,引发了一场风靡全球的福利革命。据此判断,该材料中 “革命 ”的目的是 A改变经济结构完善福利制度 B保障经济安全稳定社会秩序 C国家干预经济实行宏观调控 D减少公共开支压缩福利规模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西方国家在战后进行了资本主义的调整,意图建成福利国家,其注意目的是为了促进社会公平,缓和
4、阶级矛盾以维护社会秩序。 考点: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恩格斯在 1892年共产党宣言波兰文版序言中写道: “根据宣言用某国文字发行的份数,不仅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工人运动的状况,而且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大工业发展的程度。 ”材料表明共产党宣言 A推动各国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 B揭示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 C为国际工人运动提供思想武器 D有利于世界无产阶级 的大联合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 “不仅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工人运动的状况,而且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大工业发展的程度 ”说明共产党宣言用某国文字发行的份数可以侧面反映该国的工人运动的活动程度,共产党宣言
5、为工人运动提供了思想武器,工人活动越活跃发行份数越高。 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易中天在艰难的一跃:美国宪法的诞生和我们的反思中说: “一群不知道国家为何物的乡巴佬,却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没有任何先例可以参考;更邪门的是,二百多年来 ,这部宪法没有改动一个字 如果遇到问题,美国人也仅仅搞个修正案来弥补。天下奇事甚多,美国宪法却是奇迹中的奇迹。 ”作者意在 A说明美利坚民族缺乏创新精神 B赞赏美国宪法非常完善 C强调美国宪法存在明显的不足 D肯定美国宪法相对稳定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 “更邪门的是,二百多年来,这部宪法没有改动一个字
6、 如果遇到问题,美国人也仅仅搞个修正案来弥补。天下奇事甚多,美国宪法却是奇迹中的奇迹 ”即可判断出材料认为美国宪法有较强的稳定性。 考点: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1787年宪法 1787年宪法 有学者指出:如果说文艺复兴为人本主义者们 “清理了场地 ”,那么启蒙运动则是 “大兴土木 ”。这里的 “大兴土木 ”主要是指 A摧毁蒙昧和专制主义 B建设工业文明国家 C弘扬理性和科学思想 D创立民主法治社会 答案: D 试题分析:启蒙运动对封建专制制度及其精神堡垒展开猛烈抨击, 对未来的资产主义社会蓝图进行展望和描绘,开启了民智,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是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资产阶级思想
7、文化解放运动,提出一整套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为资产阶级的统治打下了坚实基础。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政治文化范式 ”是指决定一种文化形态的根本面貌和属性的最核心的命题,一旦这一命题出现重大的变化,整个政治文化形态就会随之改观。有学者据此认为,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的政治文化范式的确立为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思想的形成提供了主导性原则。由此可知,该学者强调了 A意识形态变化对国家政策的影响 B社会制度变革对经济建设的影响 C “一国两制 ”必须以和平为前提 D经济发展是实现统一的物质基础 答案: A 试题分析: 考点: “一国两制 ”的理论与实践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常
8、有人说:白话文的局面是胡适之、陈独秀一班人闹出来的。其实这是我们的不虞之誉。中国近来产业发达、人口集中,白话文完全是应这个需要而发生而存在的。适之等若在三十年前提倡白话文,只需章行严一篇文章便驳得烟消灰灭。 ”材料认为白话文得以推广的主要原因是 A文学革命的推动 B白话文的自身价值 C社会经济的发展 D制度环境的大变化 答案: C 试题分析:抓住材料的核心信息即可,根据 “中国近来产业发达、人口集中,白话文完全是应这个需要而发生而存在的 ”说明白话文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经济的发展。 考点:近代中国思 想解放的潮流 新文化运动 民国初年到 1920年,中国工业增长速度达到年均 12.8%; 19
9、271936 年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另一个黄金十年。这两个时期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共同原因是 A政府扶持国民经济的发展 B国内政治局面很稳定 C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D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 答案: A 试题分析:结合民国初年到 1920年和 19271936 年的历史阶段特征,民国初年到 1920年和 19271936 年的资产阶级政权均采取积极措施支持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列强并没有真正意义上放松对中国的侵略,民国初年到 1920年的国内政治局面相对稳定。所以选择 A正确。 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一位近代法国作家在一封信中写道: “曾经有一个世界奇迹,它汇
10、集了一个民族几乎是超人类的想象力所创作的全部成果。这是一个震撼人心的、尚不为人熟知的杰作、就像在黄昏中从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看到的亚洲文明的倩影 这个奇迹现已消失。 ”造成 “这个奇迹现已消失 ”的原因是 A经济建设的需要 B侵略战争的破坏 C生态环境的恶化 D自然灾害的影响 答案: B 试题分析:结合题目提供的信息:近代法国 .在黄昏中从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看到的亚洲文明的倩影 这个奇迹现已消失。即可判断出作者评价的是一战的影响,一战汇集了当时的许多的文明成果,但一战对欧洲带来了严重灾害。 考点: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 某时期中,道教开始盛行 “神仙须下凡,历经劫难 ”的想法,神仙
11、须在人世行善立功,造福庶民,才能修得正果,重返天庭,位列仙班。这类故事反映道教因应当时社会变迁,因此强调参与、改善社会。这种社会变迁是指 A汉末工商濒临破产,故太平道要救济生民 B唐代门阀制度即将崩溃,故道教重视立功 C宋代庶民社会崛起,故道教强调入世苦行 D明清社会贫富不均,故道教提倡行善济民 答案: C 试题分析:汉末工商并没有濒临破产,道教主张无为,不主张积极入世, D选项的说法不是逻辑矛盾, ABD给予排除。宋代科举制盛行,庶民阶层扩大,道教借此积极宣传自己的主张。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朝道教的发展 诗经 卫风: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 ”,可知上古中原地区产有竹子。史书
12、记载:隋唐时期,在现今河南、陕西等地设有管理竹园的竹监司;到了宋代,仅凤翔(属陕西)设有监司;明初,黄河以北,已不见竹子大量种植。 上述记载,最能印证历史上的哪一现象或变迁 A竹子在人民生活中的重要性 B东周到明代初年的气候变化 C政府对管理竹子种植的重视 D东周到明代初年的经济变化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我国的气候分别特点,秦岭淮河以南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其北是温带季风气候,古中原地区产有竹子,隋唐时期,在现今河南、陕西等地设有管理竹园的竹监司,到明初,黄河以北,已不见竹子大量种植。说明了中国古代的气候整体在变温暖。 考点:史学研究 史料分析 综合题 ( 15分)【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远东国际法庭法官既为由日本投降书上签字受降各国所派遣,法官们的席次当然应该以受降签字国的先后为序,即以美、中、英、苏、澳、加、法、荷为序。但庭长不喜欢这个安排。由于他想使与他亲近的英、美法官坐在他的两侧,便提议应按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五强为中心安排,即以美、英、苏、中、法为序。但是有人指出:按照联合国宪章,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是以中、法、苏、英、美 (按照国名英文字母先后 )为序的。这样,中国和法国法官将坐在他的两旁。于是庭长又提议:可以用一般按国名英文字母先后为序的办法。但马上发现,居中的将是中、加等国的法 官,英、美法官离庭长更远了。 1946年 5月 2日正
14、式开庭的前一天,庭长宣布,经过盟军最高统帅同意,坐席安排是,庭长右侧为美、中、法等国法官,左侧为英、苏等国法官。这样,英、美两国法官居中。中国法官表示: “这个安排是荒谬的,它既非按照受降签字的次序,又非按照联合国安理会五强排列的次序,亦非按照一般国际会议以国名字母先后排列的次序,用意何在,殊属费解。 ”说毕便愤然离开。 第二天,远东国际法庭正式开庭。开庭前庭长宣布,最高统帅已经同意,法官行列和坐席的顺序以受降签字国的顺序为准。 摘编自梅汝 远东国际军事法 庭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建立的背景;说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长先后提出的法官座次安排的理由。( 8分) (
15、2)说明中国法官抗争的原因,并加以简要评价。( 7分) 答案: ( 1)背景:日本法西斯侵略战争失败;美国等盟国对日本实行占领与管制;开始非军事化、民主化改革。( 4分)理由:最重要国际组织的既成事实;国际惯例;法庭所在国最高军事当局首领同意。( 4分) ( 2)原因:中国为战胜国,在国际反法西斯战争中贡献巨大;中国未受到应有的尊重;中国法官代表民族利益。( 6分)评价:抗争关系到中 国的地位、荣誉和尊严。( 1分) 试题分析: (1)结合二战后的国际背景即可概括指出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建立的背景。根据材料 “.它既非按照受降签字的次序,又非按照联合国安理会五强排列的次序,亦非按照一般国际会议以国
16、名字母先后排列的次序 .最高统帅已经同意,法官行列和坐席的顺序以受降签字国的顺序为准。 ”即可说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长先后提出的法官座次安排的理由。 (2)中国法官抗争的原因可以从国际规则、二战结果、二战性质的角度说明,中国的抗争是爱国行为,对其的简要评价主要从爱国的角度分析。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 东京大审判 (15分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从许多方面来看都是美国独立革命的一个直接后果,但它要解决的问题却不同于美国革命,而和一个半世纪以前爆发的英国革命如出一辙 然而和英国革命比较起来,法国革命又显得更经典一些,因为它对封建因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吉林省 实验 中学 高三下 学期 一模文综 考试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