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山东潍坊一中高三1月期末考前模拟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山东潍坊一中高三1月期末考前模拟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山东潍坊一中高三1月期末考前模拟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山东潍坊一中高三 1月期末考前模拟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板垣记略载: “奏章票拟,主之内阁;军国机要,主之议政处。 ”材料不能说明清初 A皇权空前强化 B皇权受到牵制 C部分制度承袭前朝 D内阁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主要根据题干“军国机要,主之议政处 ” ,从材料给出的信息中可以发现,这段话反映的是清朝初期中央机构的设置情况,当时军国机要大事都要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清初,沿用明制,设内 阁,协助皇帝处理政务,军国大事交议政王大臣会议裁决,皇权受到议政 王大臣的牵制。清雍正时,设军机处,标志专制皇权空前强化,
2、达到顶峰。所以不能体现 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中央机构设置 下图反映了新中国不同时期发展农业的措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都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都使土地所有制发生变化 都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 都是对农业发展道路的有益探索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及与所学知识联系的能力。图 2和图 3 土地所有制性质没变,还都是公有制,图 1性质由农民私有变为国家共有;图一农民没有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所以 C正确。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农业的措施
3、 下图为中国产业结构变化图。该时期产业 结构变化的原因有 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 改革开放不 断深化 加入 WTO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基本建立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 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及与所学知识联系的能力。 加入 WTO是 2001年;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建立起来是改革开放 30年。都不在图片时间范围内,所以选 A.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改革开放 美国学者吉尔伯特 罗兹曼在中国的现代化中说: “中国共产党人是在20世纪的民族主义和反对帝国主义的气氛中成长起来的,它强调反对强权,与弱小、不发达的 农村 国家为伍,反对
4、城市 国家。 ”该论断 A认为中国革命应走 “农村包围城市 ”道路 B反映了 20世纪中外交往的全貌 C反映了新中国一定时期的外交策略 D表明新中国奉行与第三世界结盟的政策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阅读材料信息及对教材知识的理解能力。题干反映了新中国在外交上联合发展中国家,反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以 A正确 A题干说的是革命不符合; B全貌表述错误; D表述不符合史实。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 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下列中国外交活动充分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提出和
5、平共处五项原 则 B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关系的改善 D积极开展 “反恐 ”外交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阅读材料信息及对教材知识的理解能力。外交活动的开展取决于国际利益,只要是为国家利益考虑的,妥协也是一种智慧。中美关系的改善,正式符合该观点,关系的改善 是中美双方的需要,既有智慧,也有妥协。所以 C正确。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中美关系的改善 德国总理默克尔上任以来推行注重意识形态的 “价值观外交 ”,把维护 “人权 ”和推广西式民主、自由等所谓 “普世价值 ”作为德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促进了中德关系发展 B推
6、动了多极化趋势 C实质是一种冷战思维 D有助于维护世界和平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能力。狭义的冷战思维特指冷战结束后,西方大国特别是美国的保守势力妄图建立单极世界,推行霸权主义的一种意识与观念,具体包括: 1、对手思维,冷战期间美国对外战略的主要指向就是苏联,冷战结束后,美国在全球失去对手, 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无所适从,急于树立新的敌人。 2、绝对安全,自身已经是世界最强大的国家了,仍担心来自别国的威胁。 3、不理解别国的安全需要,把别国对安全的追求理解为对本国安全的威胁。 4、强权政治,总把自己的观点强加别国,不尊重其它国家和民族。5、用争霸史、挑战史来看待新兴
7、国家,将它的发展视作对自己的挑战。 6、推行渔翁战术,总是挑起争端,以从中渔利。这些方面综合起来就是一句话,一切为了本国,无视他国需要。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冷战 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 右的最伟大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 ”材料肯定了斯大林时期的俄国 A开创计划经济体制 B成为世界一流强国 C建立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D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阅读材料信息及对教材知识的理解能力。材料强调斯 大林时期苏联生产力飞速发展,从 “只有木犁到拥有核武器,国家力
8、量大 大增强,苏联逐渐成为世界一流强国。 所以 B正确; A,材料强调的是整体成就,强调结果成果;而 A说的是具体的措施内容; C,题干说的是经济成就, C是政治方 面; D不符合史实,人民生活没有迅速提高。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斯大林模式 ” 斯大林的成就 二战后,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发生重大变化。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B计划经济的实施推动了生产力发展 C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迅速上升 D知识经济兴起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能力。二战后各资本主义 国家纷纷调整经济政策,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与指导,但不是实施了计划经济,
9、所以B正确; ACD表述都正确。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 资本主义政策调整 西方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曾这样评价某历史事件: “顺利地在旧瓶里装进了新酒,还不至于引起旧瓶爆炸 这可以说是一种宪法方面的胜利,这种胜利应该当做一种惊人的技艺。 ”这位史学家评价的是 A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B美国总统共和制的确立 C法国共和制战胜君主制 D近代德国宪法和议会装饰下的皇帝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阅读材料信息及对教材知识的理解能力。新酒指资本主义制度,旧瓶指封建君主的保留,所以 A正确; B项错误,美国是一个全新的国家,开创了一种全新的
10、政治体制; C 项错误,法国共和制战胜君主制,意味着抛弃了君主制; D项错误,并非 “宪法方面的胜利 ”。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美国共和制的确立;法国共和制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作品素以大胆新奇著称,其作品激情澎湃,想象诡异,语言肆虐,带有明显的 “先锋 ”色彩,想象成为其最大特色。其风格最近 于下列哪一作品 A最后的晚餐 B人间喜剧 C牧神午后 前奏曲 D等待戈多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阅读材料信息及对教材知识的理解能力。根据 “大胆新奇著称,其作品激情澎湃,想象诡异,语言肆虐,带有明显的 “先锋 ”色彩,想
11、象成为其最大特色 ”,可知符合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 D是后现代主义荒诞派戏剧,所以选 D。 考点: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文学的主要成就 后现代主义 下面三幅图片反映了同一历史主题。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该历史主题的是 A海国图志 B共产党宣言 C天朝田亩制度 D资政新篇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阅读图片信息及对教材知识的理解能力。三幅图反映的是资本主义的政治和经济,放映的是资本主义的潮流,所以 D正确。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资本主义潮流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下列选项中思想与社会实践活动对应有误的是 A董仲舒新儒学 汉代大一统
12、B新三民主义 国民大革命 C启蒙思想 一美国 1787年宪法 D毛泽东思想 “ 大跃进 ”运动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能力。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正确的思想体系,大跃进是中国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错误表现,所以选 D。 考点: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 概念 20世纪 50年代中期,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成功探索不包括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B中共八大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论断 C提出与民主党派 “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 D “双百方针 ”的提出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能力。
13、 A的时间是 1954; B是1956年秋天,认为主要矛盾是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和落户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正确的分析; C不是当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表现,而是党处理和民主党派关系的表现; D时间是 1956年,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方针。 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成功探索 下图为 19世纪晚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该时期 A英国开始确立海上霸主地位 B英国处于世界经济中心地位 C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D世界贸易走向制度化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从图片信息中可以看出 19世纪晚期英国海外贸易遍及世界各地,这主要
14、是英国率先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确立经济霸主地位,英国成了世界工厂,英国处于世界经济中心地位。答案:选 B; A的时间是 1588年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C是新航路开辟; D的时间是关贸总协定 1947年。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影响 明代织工对记载: “余僦居钱塘之相安里,有饶于财者,率聚工以织。 进而问之, 工对曰: 吾业虽贱,日佣为钱二百缗,吾衣食于 主人,而以日之所人,养吾父母妻子,虽食无甘美,而亦不甚饥寒。 ”材料主要说明 A雇佣关系出现 B家庭手工业发展 C自然经济解体 D重农抑商政策破产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阅读材料
15、,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从材料 “有饶于财者,率聚工以织 ”可以看出出现了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日佣为钱二百缗 ”可知出现计日受值的雇佣劳动关系,这说明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故选 A。 B性质与题干不符; C项说法错误,自然经济是在鸦片战争后开始解体。 D项明显错误,封建统治者历朝无不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明清强化。 考点:古 代中国的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与 “重农抑商 ”和 “海禁 ”政策 雇佣关系出现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持这一观点的人物是 A墨子 B孟子 C韩非子 D黄宗羲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
16、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孟子告诉齐宣王说: “君主看待臣下如同自己的手足,臣下看待君主就会如同自己的腹心;君主看待臣下如同犬马,臣下看待君主就会如同路人;君主看待臣下如同泥土草芥,臣下看待君主就会如同仇人。 ”所以 B正确。 考点:中国传 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孟子 陈寅恪先生曾说过,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下列史实不能证明此观点的是 A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B四书章句集注 C清明上河图 D王祯农书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教材知识的识记的能力。王祯农书出现在元朝,与题干中赵宋之世不符; ABC三项都是宋朝的成就。 考
17、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科技成就 科技和书画 公元前 399年,苏格拉底因被指控 “渎神和腐化青年 ”而受到审判。陪审团经过两轮投票,以多数票判其死刑。苏格拉底的朋友劝他最好逃离雅典,他的答复是: “未经理性审查的生活是毫无意义的。 ”他平静地接受了死刑。材料表明 A雅典民主制度处于初创阶段 B苏格拉底反对民主制度 C雅典民主制度存在弊端 D雅典民主程序缺乏公正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阅读材料,并与教材知识联系的能力。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对希腊文化发展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苏格拉底被判死刑,同时他认为 “未经理性审查的生活是
18、毫无意义的 。 ”,反映出雅典民主制容易使民众感情用事,存在弊端。所以 c正确。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 梁启超说: “中国之言改革,三十年于此矣,然不见改革之效,而徒增其弊,何也?凡改革之事必除旧与布新两者用力相等,然可有效也,苟不务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必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入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也。 ”他评价的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阅读材料,并与教材知识联系的能力。根据题干中 “中国之言改革,三十年于此矣 “可知是洋务运动。所以 A正确。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
19、发展 清晚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洋务运动 中国近代经济史( 1895-1927)在论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同时,阐述了 “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 ”。对这种 “产业革命精神 ”最恰当的理解是 A冲破传统的改革精神 B不甘落后的竞争精神 C追求利润的冒险精神 D谋求独立富强的民族精神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教 材知识的理解能力。近代中国产业革命精神除了具有一般产业革命精神的共性以外,还具有自己的个性,它与爱国主义融为一体 ,具有求利动机与实业救国动机相统一。近代中国人得两大使命是独立和富强,所以 D正确, D包含 ABC的内容。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
20、曲折发展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产业革命精神 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推动了社会进步,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加速自然经济解体 B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使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C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引发新文化运动 D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促使女权运动开始兴起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能力。注意审题,题干中“推动了社会进步 ”, A正确; B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是 19世纪 60、 70年代,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是 19世纪末戊戌变法,时间错误; C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是 19世纪末。引发了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是1915年; D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是一战期
21、间,女权运动开始兴起辛亥革命前夕。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影响 1927年 7月,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呈递奏折 ,建议天皇: “欲征服支那(指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下列说法符合史实的是 奏折暴露了日本灭亡中国的野心 甲午战争实现了日本 “征服满蒙 ”的野心 “九一八事变 ”标志着日本开始全面侵华 中国全民族抗战粉碎了日本狂妄企图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阅读材料信息及对教材知识的理解能力。“ 九一八 ” 事变后日本 “ 征服满蒙 ”, “ 七七事变 ” 标志着日本 开始全面侵华。排除含 、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山东潍坊 中高 期末 考前 模拟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