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下学期综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下学期综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下学期综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下学期综练文综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北魏创立的均田制,隋朝到唐初一直沿用,这一制度旨在 A确立土地私有制 B保护小农经济的发展 C打击官僚地主的势力 D杜绝土地兼并的问题 答案: B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北魏孝文帝改革推行均田制,限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吸收了更多的流民农耕定居,保护了小农经济的发展。故选 B。其他三项说法均不符合史实。 考点:中外历史重大改革 北魏孝文帝改革 均田制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A 唐文宗太和五年 (831)有左右巡使上奏说,长安坊门 “或鼓未动即先开,或夜已深犹未闭 ” 坊
2、市界限已经不复存在 B 天朝田亩制度提出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和 “无处不均匀 ”的原则 太平天国运动为近代化创造了前提 C 1922年,中共 “二大 ”在宣言中指出: “中国三万万的农民,乃是革命运动中的最大要素。 ” 表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重要地位 D 1933年,美国成立农业调整署,购买并屠宰了大量牲畜 罗斯福新政解决了农产品市场供应不足的问题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 A项反映的是长安居住区 坊门的情况,不能从中得出其市的发展情况, A错误; B项材料反映的是天平天国运动的绝对平均主义,这是空想,不可能实现的,故 B 错误; D 项材料反映的是罗斯福新政调整
3、压缩农业,以解决农产品过剩问题,提高农产品的价格。故 D错误。选 C。 考点:史学理论与史学常识 史学研究 史料与史论 20世纪 20年代,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期间,下列现象可能出现的有 外国资本家被特许经营矿山 农民被允许出售剩余粮食 商品价格由国家统一规定 部分工业企业实行私有化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 1921年苏俄推行新经济政策,规定农业推行固定的粮食税,工业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实行国家资本主义,部分企业以租让、租借的形式转让给私人资本;商业上实行自由贸易。故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选 A。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
4、政策 新经济政策 19世纪工业革命推动了欧美代议制民主政治的进一步发展。下列各项中体现了这一进步趋势的有 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开始形成 法国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 美国联邦共和体制的建立 美国两党制的形成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题干中的进步趋势是 “19世纪工业革命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 ”;结合所学知识,英国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是 18世纪中期;美国联邦共和体制的建立是 1787 年宪法的颁布;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是 1875 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美国两党制的形成是 19世纪二、三十年代。故选 D。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对民主政治的影响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
5、中指出: “人性的首要法则就是要维护自身的生存,人性的首要关怀就是对于自身的关怀。 ”在此卢梭强调 A尊重人的基本权利和要求 B以民主对抗专制和独裁 C挣脱宗教对人身的束缚 D法律是保障人权的前提 答案: A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了卢梭强调人的自身的生存和要求;故选 A。依据所学知识,卢梭是法国启蒙运动的思想家, B项说法与材料内容无关; C、 D两项中的“宗教 ”、 “法律 ”在材料中均无从体现,故排除。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启蒙运动 卢梭 1972年中美在上海发表的联合公报中声明: “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 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 ”,
6、这主要针对的是 A法国重返越南,东南亚局势紧张 B苏联在亚太地区实行扩张政策 C国际恐怖组织在亚太地区频繁活动 D日本积极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答案: B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了中美两国共同声明反对任何一国在亚太地区推行霸权主义;制定外交政策的的根本出发点是国家利益;结合所学知识, 1972年中美两国关系缓和的背景原因之一是: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劣势;苏联陈兵中国的东北边境,中苏关系紧张。故这主要针对的是苏联在亚太地区的扩张。选 B。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背景 1979年初,一条牙膏广告在天津日报登出,这是文革后中国内地第一个出现在报纸上的商业
7、广告。香港大公报评论道: “广告的出现犹如一声长笛,标志着中国经济的巨轮开始起航。 ”与这一事件相关的背景有 改革开放政策的制定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 天津作为沿海港口城市被开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 1978年 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984年中共中央决定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1992 年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 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故选 D。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改革开放
8、下列 “口号 ”与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相关的是 A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 B “国民革命成功万岁 ” C “推翻蒋家王朝,建立新中国 ” D “以必胜的信念抗战到底 ” 答案: B 试题分析:依据图中的 “军阀割据界 ”、 从进军的路线中可以看出其革命主要从广州出发,其革命重心在 “南昌 ”、 “九江 ”等长江流域。故图中反映的事件是国民大革命时期的北伐战争。选 B。 A项是同盟会的政治纲领; C项是解放战争的口号; D项是抗日战争时期。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国民大革命 “如果没有 中体 作为前提, 西用 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 ”,该观点主要认为
9、“中体西用 ”理论 A出发点是在中国实现政治变革 B目的是维护固有的制度和纲常礼教 C为西学在中国传播创造了有利的环境 D不符合当时中国的基本国情 答案: C 试题分析:材料的观点是 “中体 ”为 “西用 ”能进入中国奠定了基础。即认为中体西用理论为西学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故选 C。 A项说法与材料观点不符; B项材料没有体现; D项说法与材料观点相反。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地主阶级 中体西用 有学者认为: “中国近代历史剧变的基本分界线,是距今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战争。 ”得出这一结论的最主要依据是,甲午战后 A中国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B近代民族工业开始产生 C开启了制度变革的探索历程
10、D开始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潮流 答案: C 试题分析:依据所学知识,甲午战后,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开展了维新变法,开启了中国制度变革的探索。故选 C。 A项是从南京条约开始; B项是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的; D项是林则徐、魏源迈开了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第一步。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维新思想 维新变法的背景 康熙帝在中秋日闻海上捷音一诗中,有 “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 ”的词句。令康熙如此感叹的事件 A驱逐了殖民势力,维护了国家主权 B安定了东南边疆,实现了国家统一 C抗击了外敌侵扰,维护了边界安定 D平定了地方叛乱 ,消除了分裂威胁 答案: B 试题分析:依据 “海隅
11、”可知这事件发生在沿海地区; “九壤同 ”体现了这一事件实现了国家的统一。依据所学知识,这是统一台湾的措施。故选 B。 A项是打败荷兰,收复台湾,这不属于康熙时期的功绩; C项是抗击沙俄; D项是平定三藩。 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康熙帝 文献通考描述宋代官制: “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 与枢密院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廷诸司、中外管库,悉隶三司。 ”材料反映的宋代政治制度的突出特点是 A重视分权和制约 B加强对军 队的控制 C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重文轻武 答案: A 试题分析:材料中的 “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 与枢密院对掌
12、大政 ”,反映了中书门下与枢密院分权制约的关系, “天下财赋、内廷诸司、中外管库,悉隶三司 ”反映了三司掌管财权;故体现了宋代政治的分权与制约。选 A。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宋代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的措施 综合题 ( 34分)体育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伴随人类社会的演进而逐步发展。 材料一 射礼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体育项目之一。西周射礼是一项有严格礼仪要求的射箭活动,它改变了商代射礼的祭祀色彩,而赋予了深刻的人文内涵。礼记 射义记载西周时 “诸侯之射也,必先行燕礼;卿、大夫、士之射也,必先行乡饮酒之礼。故燕礼者,所以明君臣之义也;乡饮酒之礼者,所以明长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北京市 东城区 高三下 学期 综练文综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