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辽宁东北育才双语学校高三第五次模拟政治卷(带解析).doc
《2013届辽宁东北育才双语学校高三第五次模拟政治卷(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辽宁东北育才双语学校高三第五次模拟政治卷(带解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辽宁东北育才双语学校高三第五次模拟政治卷(带解析) 单选题 某企业 2012年销售额为 100万元,成本为 30万元; 2013年该行业劳动生产率提高 25,增值税率由 2012年的 17调整为 11。假设该企业劳动生产率及其他条件不变,则该企业将少缴增值税: A 1 45万元 B 2 2万元 C 4 2万元 D 6 4万元 答案: D 试题分析:( 1) 2011 年企业的增值税为:( 100-30) 17 =11 9 万元。( 2)2012年企业的价值总量为: 100( 1+25) =80万元。( 3) 2012年企业的增值税为:( 80-30) 11 =5 5万元。( 4)该企
2、业少缴增值税为: 11 9-5 5=6 4万元。故排除 A、 B、 C,选择 D。 考点:商品的价值总量、增值税率 点评:此类试题要求学生掌握商品的价值总量、增值税率,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公式,其逻辑思维能力正确。本题难度较高,考查学生根据书本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的能力。 最近由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打造的传承中华美食文化的高端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却让低调的纪录片成为社会各界的关注焦点,才下舌尖,又上心头的不仅仅是美味更有温情。围绕其展开的各种话题屡次 登上网络热点排行榜,引发了各界对文化魅力、健康饮食习惯和故土情怀广泛热议。舌尖上的中国之所以成为关注焦点,主要是它: 以现代的艺术形式表达了中华
3、民族五千年的传统文化 运用大众传媒这一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传承中华美食文化 集中展示和表达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的情感 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典型的民族风格和独特的民族气派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符合题意,电视纪录片属于现代的艺术形式。 不符合题意,舌尖上的中国只是展示了中华美食文化,而不是传承。 不符合 题意,材料中未涉及中华民族的情感。 符合题意,舌尖上的中国展示了各个民族的菜肴,以此来展示各个民族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民族气派。因此保留 ,选择 D。 考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点评:此类试题要求学生掌握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博大精深的表现: 独特性(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4、)。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特点。 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原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的差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关系: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 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特色。 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重要的贡献。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根据书本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的能力。 2012 年 4 月,某地干洗店店主全家不幸罹难,店主姐夫含泪通知顾客前来取衣退卡还钱,被人们誉为 “信义姐夫 ”
5、。他的行为感动了许多市民,欠账的顾客也赶来还钱,商户们还自发挂出了 “崇尚诚信,传递温暖 ”的横幅。材料体现了: A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原则 B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 C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 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答案: C 试题分析: A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未涉及集体主义这个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原则。 B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未涉及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这个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 C符合题意,材料中 “店主姐夫含泪通知顾客前来取衣退卡还钱 ”体现了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 D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未涉及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考点:社会主义思
6、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点评:此类试题要求学生掌握社会主义思想道 德建设的主要内容: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着力点,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教育,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根据书本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的能力。 “比 ”“从 ”“北 ”“化 ”四个字由 “人 ”字以不同结构构成(下图为甲骨文),高度概括了人生的成长历程 ,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内在逻辑体系。我们可 以体会到
7、,与人 “比 ”后,总会模仿学习他人的优点,即 “从 ”;之后会产生叛逆 ,即 “北 ;最后,能从正反两个方面思考,一切为我所用 ,进入 “化 “的阶段。 上述材料说明 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一门艺术,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的根本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符合题意,材料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与人 “比 ”后,总会模仿学习他人的优点,即 “从 ”;之后会产生叛逆 ,即 “北 ;最后,能从正反两个方面思考,一切为我所用 ,进入 “化 “的阶段可体现。 不
8、符合题意,哲学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未涉及哲学的根本任务。 符合题意,材料中 “比 ”“从 ”“北 ”“化 ”四个字由 “人 ”字以不同结构构成(下图为甲骨文),高度概括了人生的成长历程 ,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的内在逻辑体系可体现。因此保留 ,选择 C。 考点:哲学的作用、意识的本质 点评:此类试 题要求学生掌握哲学的作用、意识的本质。真正的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和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正确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正确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意
9、识的本质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存在,意识的本质上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而意识的内容则是客观点额。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根据书本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的能力。 “莫言作品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融合、历史与当代社会融 合 ”。从本质上,魔幻现实主义是用魔幻的手法反映现实,最根本的核心是 “真实 二字。这种写作手法反映了: “现实 是手段, “魔幻 是归宿 魔幻的手法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 发挥意识创造性才能实现客观与主观相符 ,变魔幻为现实 “魔幻现实主义 ”源于现实,但又高于现实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不符合题意, “现实 ”是客观的,
10、 “魔幻 ”是主观的。 符合题意,材料中 “魔幻现实主义是用魔幻的手法反映现实 ”可体现。 不符合题意,发挥意识创造性才能实现主观与客观相符 ,变魔幻为现实。 符合题意,应选择。 考点:意识的本质 点评:此类试题要求学生掌握意识的本质。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存在,意识的本质上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而意识的内容则是客观点额。无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志,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的形成离不开社会实践。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根据书本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的能力。 “鹰比人看得远得多,但是人的眼睛识别东西远胜于鹰。狗比人具有敏锐得多的嗅觉,但是它连被人当做各种物的特定标志的
11、不同气味的百分之一也辨别不出来。 ”“蚂蚁具有和我们不同的眼睛,它们能看见 我们看不见的光线。但是,在认识我们所看不见的这些光线方面,我们的成就比蚂蚁大得多。我们能够证明蚂蚁看得见我们所看不见的东西,而且这种证明只是以我们的眼睛所造成的知觉为基础,这就说明人的眼睛的特殊构造并不是人的认识的绝对界限 ”。恩格斯这个论断的根据 : 实践促进人的感觉能力的进化与发展 实践促进感知事物的技术手段的发展 实践促进对感知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能力的提高 实践促进人类直觉事物本质能力的提高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未涉及实践促进人的感觉能 力的进化与发展。 符合题意,人们通过实践
12、活动,创造出了很多工具,使人的认识能力更广。 符合题意,人们通过实践活动,创造出了很多工具,使感知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能力的提高。 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未涉及实践促进人类直觉事物本质能力的提高。因此保留 ,选择 B。 考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点评:此类试题要求学生掌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本题难度较高,考查学生根据书本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的能力。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13、”南宋蒋捷的这首虞美人,描述了作者在不同年龄、不同地点,听雨时的不同心境。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情随境迁,人的心情总是因环境的改变而改变 人生在其不同阶段面对的矛盾具有不同特点 人生经历等主体因素会影响听雨时的心情 人生难免有挫折事物发展道路总是曲折的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未涉及人的心情总是因环境的改变而改变。 符合题意,材料中 “作者在不同年龄、不同地点,听雨时的不同心境 ”可体现。 符合题意,材料中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可体现。 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未涉及事物发展道路总是曲折的。因
14、此保留 ,选择 D。 考点:矛盾特殊性、意识的本质 点评:此类试题要求学生掌握矛盾特殊性、意识的本质。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自己的矛盾。它主要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 盾;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三是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方法论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存在,意识的本质上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而意识的内容则是客观点额。无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志,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的形成离不开社会实践。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根据书本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的
15、能力。本题难度较高,考查学生根据书本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的能力。 一棵紫露草在一个加入肥料和水的玻璃瓶里被密封了 40年之后,依然长势茂盛。对于这一神奇现象,园艺专家指出,尽管与外界新鲜空气和水分隔绝,但密封的瓶子创造了自己的微型生态系统:紫露草利用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和水分,掉落在瓶子底部的叶子产生二氧化碳为光合作用提供必要条件,并且给植物根部提供养分。从中可以看出: 与人相比,植物在适应环境变化方面更具有主动创造性 植物不需要借助外力就能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植物与阳光、空气、水分和肥料等的联系构成其生存与发展 微型生态系统内部诸要素基于其固有联系按一定方向发生作用 A B C D 答案
16、: B 试题分析: 不符合题意,人的意识才具有主动创造性。 不符合题意,紫露草需要外界的阳光进行光合作用。 符合题意,材料中 “紫露草利用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和水分,掉落在瓶子底部的叶子产生二氧化碳为光合作用提供必要条件,并且给植物根部提供养分 ”可体现。 符合题意,这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因此保留 ,选择 B。 考点:联系的普遍性 点评:此类试题要求学生掌握联系的普遍性。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之间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联系的普遍性要求我们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本题难度较高,考查学生根据书本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的能力。 资源再利用是循环经济的重
17、要内容, 2009年 1月 1日循环经济促进法实施,迫切地需要人们提高对资源再利用的认识。有专家指出: “世界上本没有垃圾,废物是发错了地方的资源。 ”这一认识的根据是: 物的资源或废物的性质取决于人们对物的态度 废物向资源的转换需要一定的技术性 废物和资源之间具有本质上的抽象同一性 废物或资源的性质是有其所处不同实践关系决定的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不符合题意,物的资源或废物的性质并不取决于人们对物的态度。 符合题意,从废物到资源,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即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不符合题意,废物和资源之间不具有本质上的抽象同一性。 符合题意,从废物到资源,需要人们具备
18、较高的实践能力。因此保留 ,选择D。 考点: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点评:此类试题要求学生掌握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是对立统一的。矛盾的对立属性是斗争性;矛盾的统一属性是同一性。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存在以另一方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矛盾 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本题难度较高,考查学生根据书本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的能力。 3D打印技术最突出的优点是无需机械加工或模具,就能直接从计算机图形数据中生成任何形状的物体,从而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生产成本。专家认为, 3D打印技术将改写制造业的生产方式,代表未来制造业发展的一个新
19、动向。材料表明: A创新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人类思维的变革 C创新要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D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树立创新意识 答案: A 试题 分析: A符合题意,材料中 “从而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可体现。 B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未涉及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人类思维的变革。 C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未涉及创新要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D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未涉及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树立创新意识。 考点:创新的社会作用 点评:此类试题要求学生掌握创新的社会作用。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民族进步的灵魂。 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
20、社会制度的变革; 创新推动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根据书本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 析的能力。 漫画成功靠四人 (“四人 ”是指高人指点,贵人相助,小人找茬,个人奋斗)的哲学寓意是: 价值判断是在价值选择的基础上做出的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要恰当把握事物发展的各种条件 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不符合题意,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做出的。 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未涉及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符合题意,成功需要高人指点,贵人相助,小人找茬,个人奋斗。 符合题意,成功需要高人指点,贵人相助,小人找茬,个人奋斗。因此保留 ,选择
21、D。 考点: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 点评:此类试题要求学生掌握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客观条件: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主观条件: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 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根据书本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的能力。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但日本政府无视历史事实,一再制造事端,企图侵占钓鱼岛。对此,中国政府做出了强烈反应,阐述了中方在钓鱼岛问题上的严正立场。上述事实表明: 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
22、因素 主权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竞争和冲突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 干涉别国内政是非正义的、错误的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符合题意,钓鱼岛及其附属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日本侵占钓鱼岛就是侵犯了我国的国家利益。 符合题意,钓鱼岛及其附属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日本侵占钓鱼岛就是侵犯了我国的主权。 不符合题意,材料中为涉及国际关系中的竞争。 不符合题意,中日钓鱼岛问题不是内政,而是外交问题。因此保留 ,选择 A。 考点: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主权国家的构成要素 点评:此类试题要求学生掌握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主权国家的构成要素。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主权国家的构成要素:人
23、口、领土、政权、主权,其中主权是最重要 的要素,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根据书本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的能力。 西藏和平解放 60多年来,已建立了以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为骨干的地方自治法规体系,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民生、环保等各个方面。材料说明: 西藏自治区享有独立的地方立法权 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和基础 民族区域自治在法制化轨道上不断推进 西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到切实保障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不符合题意,西藏没有独立的地方立法权。 不符合题意,领土完整,国家统一是 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和基础。 符合题意,材料中 “已建立了以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辽宁 东北 育才 双语学校 高三第 五次 模拟 政治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