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四川省双流市棠中外语学校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届四川省双流市棠中外语学校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四川省双流市棠中外语学校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四川省双流市棠中外语学校高三 9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近十多年来,家谱作为一种历史文献,受到了史学界的高度重视,成为除正史、地方志、考古资料以外最重要的资料来源。家谱取得这一地位的最主要原因是它 A记载了某一家族的兴衰荣辱 B能起到凝聚社会群体力量的作用 C增加了历史材料的种类数量 D能弥补正史缺载和地方志粗疏的缺陷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家谱的作用,回答本题,需注意材料中关键信息 “成为除正史、地方志、考古资料以外最重要的资料来源 ”,体现了家谱能够弥补正史等记载的缺陷。本题选 D项。 ABC 项均是家谱的作用,但并不是材料说的主要原因。 考点:家谱的作用
2、 点评: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我国古代的宗法制度。宗法制在西周时期确立为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随着西周的灭亡而灭亡。但是宗法制的精神却保留了下来,在各朝主要表现为皇帝的继承制度。在民间主要是体现在宗族关系的重视上,家谱即是这一思想的体现。 2005年 12月 24日汪道涵先生去世,中国国民党 主席马英九认为: “汪辜会谈 签了四项协议,是两岸关系的最高峰。 ”新党主席郁慕明在哀悼电文中说:“九二会谈,虽成绝响,两岸新局,已然展开。先生之行,开两岸和平大门;先生之德,受全球华人景仰。 ”对上述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A “九二会谈 ”促成了海峡两岸三通的实现 B “九二会谈 ”达成了 “一国两制 ”的共
3、识 C “汪辜会谈 ”受到海峡两岸的一致欢迎 D “汪辜会谈 ”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一次历史性突破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台海关系。 “九二会谈 ”主要是达成 “一个中国 ”的共识,与三通的实现无直接关系,排除 A。一国两制两岸至今未达成共识,排除 B。 “汪辜会谈 ”遭到了台湾台独势力的反对,排除 C。故选 D 考点:祖国统一的潮流 点评:祖国统一是历史的潮流,在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导下,成功的收回了对香港、澳门的主权,台湾海峡两岸的关系也在迅速的发展。以九二共识为基础,加强两岸的交流与合作,对于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图是 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情况曲线图。在下
4、列各项中,建交最高峰出现的原因是 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增大 美国霸权地位受到挑战 亚非拉国家力量的发展 中国在万隆会议赢得了尊重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图片信息,我国建交的最高峰出现在 1972年,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中美关系的正常化,由于中美关系正常化,西方掀起了跟中国建交的热潮。另外还有中国国力的增强、美国的霸权地位衰落、亚非拉国家力量的发展等故答案:为 B。 项是在 50年代,时间不符。 考点:新中国的外交 点评:新中国成立后,积极发展外交事业,在心中国成立的第一年里就有 17个国家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在 50年代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了日内瓦国际会议和万隆会议等,中
5、国在国际事务中开始发 挥着积极地作用。在 70年代开创了外交的新局面,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等中国开始作为一极在国际中发挥作用。 尼克松在 1972年访华时说: “多年来我对人民共和国的态度是主席和总理全然不能同意的。把我们带到一起来的,是认识到世界上出现了新形势。 ”这里的 “新形势 ”包括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第三世界崛起 美国丧失了霸主地位 中苏关系不断恶化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 20 世纪 70 年代中美关系走向缓和的背景, 1971 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20 世纪 60 年代第三世界崛起,因此 正确,属于新形势;
6、 1972 年时在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但是并不能说美国丧失了霸主地位。因此 项错误; 20 世纪 60 年代,中苏关系不断恶化,也属于新形势。故选 D。 考点:新中国的外交:中美关系走向缓和的背景 点评:新中国在 20世纪 70年代取得了一些列的外交的突破: 1971年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72年中国同美国关系正常化, 1979年建立了外交关系,在中美建立外交关系后,中国迎来了一个建的高潮;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等。 美 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回忆录中写道: “( 1971年)我的飞机刚刚起飞,电传打字机就传来消息:我们在联合国保持台湾席位的那场战斗打输了。周恩来后来告诉我,在我刚要
7、离开之前,他已经知道了联大表决的结果,但他不愿意第一个告诉我,怕我难为情。 ”这段文字中 “那场战斗 ”指 A美国支持台独 B美国反对新中国和台湾同时参加联合国 C中国大陆和台湾实行 “三通 ”威胁到美国利益 D美国反对新中国取代台湾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答案: D 试题分析:结合材料中的 1971 和 联合国 席位 等信息,可以判断答案:为 D。A项明显错误,美国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的基础上和中国缓和了关系; B项说法错误,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在联合国中代表中国的只有一个,但是美国阻挠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项材料未体现。 考点:新中国的外交: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点评:新中国在 20世
8、纪 70年代取得了一些列的外交的突破: 1971年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72年中国同美国关系正常化, 1979年建立了外交关系;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等。 肯尼迪、约翰逊政府时期( 1961 1969年)美国提出同时打 “两个半战争 ”的战略设想,一个是在欧洲抵抗苏联的进攻 ;另一个是抵抗中国的进攻;半个是对付别处的不测事件。尼克松执政时期( 1969 1974年)将 “两个半战争 ”改为 “一个半战争 ”,即同时对付在欧洲或亚洲发生的一次共产党大规模进攻;援助盟国对付亚洲的非中国的威胁,或者应付其他地方发生的紧急事态。在这一战略调整的影响下 A美国放弃霸权主义 B美苏对峙局面缓和
9、C中美关系得到改善 D美欧盟友关系巩固 答案: C 试题分析:题中战略调整的时间是 1969 1974 年,战略调整的表现是不再明确把战略设想对象指向中国,这有利于中美关系得到改善。故选 C。 A项明显 错误; BD项材料均未体现。 考点:中美关系的改善 点评:美国在 20世纪 60到 70年代,由于陷入侵越战争的泥潭,再加上自身的经济发展放缓,在军备竞赛中,苏联在常规武器的数量上超过美国,因此美国实行战略收缩,缓和与中国的关系。在 70年代,中美关系缓和, 79年建立了外交关系。 根据中国国情,我国政府在某些地区先后设立了民族自治区、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三者的共同之处是都 A实行特殊的经济
10、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 B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 C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 D有较大的自治管理权和行政主权 答案: B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我国一个中国原则的理解。民族自治区、 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都属于一个中国,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特别行政区可以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民族自治区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 B。 A项不符合民族自治区; C项不符合特别行政区; D项不符合民族自治区。 考点:民族自治区与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的比较 点评:民族自治区与经济特区都是在大陆内部实行的制度,但是而这也不一样,经济特区主要是在经济政策
11、方面享有特 别的政策,在行政事务上和大陆其他地方一致;民族自治区是在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制度;特别行政区是在港澳台地区实行的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不变的实行高度自治的地区。他们都属于一个中国的组成部分。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 16002000 ,中国的奋斗一书中指出: “革命与民国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它重现了传统上紧随王朝衰亡而来的失序与混乱。 ”这表明 A革命比建国更重要 B相对于推翻旧制而言,建立新制更难 C辛亥革命没有带来社会进步 D民国时期的社会重建没有任何成效 答案: B 试题分析:捕捉关键信息:革命和民国并
12、未带来预期的和平,秩序等等,联系对辛亥革命评价及民国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军阀割据,文化复古,社会动荡等现象,可判断 B的说法符合题干材料的言外之意。 C, D歪曲了史实, A无法体现。 考点:辛亥革命 点评:辛亥革命只是在政治上发生一些变化:推翻了帝制。但是新政权建立后,社会状况却还是那样,说明相对于推翻旧制而言,建立新制更难,人民还对此不了解,旧的思想、传统礼教等相关的封建的东西还存在。 下表是小王同学在学习了 “近代前期中国人民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 ”之后的一个小结。你从中提取的正确信息是 时期 导阶级斗争 纲领或指导思想 重大斗争 19世纪中期 农民阶级 平均主义 太平天国运动 19世纪
13、末 资产阶级 兴民权、君主立宪 维新变法运动 19世纪末 20世纪初 农民阶级 扶清灭洋 义和团运动 20世纪初 资产阶级 三民主义 辛亥革命 A世纪之交出现了救亡图存的高潮 B两大阶级的斗争目标趋向一致 C始终以民主自由思想为指导 D经历了由反侵略到求民主的转变 答案: A 试题分析:题干材料中体现的是中国近代史上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两大阶级的革命活动,体现了救亡图存运动的高涨,故 A 正确。但两者的革命目标是不一样的,农民阶级要建立的是旧式的封建政权,资产阶级要建立的是民主共和政府,故 B 错误。 C不符合太平天国和义和团, D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故排除A、 B、 D三项。 考点:近代中国人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四川省 双流 市棠中 外语学校 月考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