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山西吕梁学院附中高一下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年山西吕梁学院附中高一下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年山西吕梁学院附中高一下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年山西吕梁学院附中高一下期期中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社日是农家祭祀土地神的日子,有春社和秋社之分。古代百姓通过社日活动表达他们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愿望。王驾社日诗云: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社日活动传统主要反映了 A迷信思想根深蒂固影响深远 B农耕经济影响社会生活 C节日习俗成为传统文化的核心 D节日习俗促进了诗歌的发展 答案: B 试题分析:通过 “古代百姓通过社日活动表达他们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愿望 ”可以看出这是在古代小农经济条件下,农民通过这个活动表达自己的愿望,故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
2、制度 农业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洋务派要员在筹建轮船招商局时说: “伏查各国通商以来 中国内江外海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非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须劝民自置 藉纾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 ”这表明兴办此类企业的根本目的是 A扩大中外贸易交往 B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C发展官督商办企业 D抵御外侮求富求强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题干中的 “藉纾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 ”可以看出洋务运动期间兴办轮船招商局的根本目的是 D。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洋务运动 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展,福建省具有代表性。下列四个选项分别是 1875-1895、 189
3、6-1911、 1912-1913、 1914-1918四个时段福建民族工矿企业年均注册数。其中 1914-1918年应是 A 4.6个 B 3个 C 2.5个 D 0.55个 答案: A 试题分析: 1914-1918年是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最好的时期,被称作“黄金时期 ”,所以这一时期福建民族工矿企业年均注册数应该是上述四个时间段中最多的,故选 A。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中国读书人历来 “耻于言商,耻于言利 ”,而清末 “状元实业家 ”张謇却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业。这里反映出的社会进步观念是: A实业救国 B
4、工商皆本 C重利轻义 D重商轻农 答案: A 试题分析:清末 “状元实业家 ”张謇却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业的行为是面对中国民族危机的一种积极回应,故反映的是实业救国的进步观念,选 A。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实业救国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 “资本具有天生的特殊的世界主义性质 ”,“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挖掉了古老民族工业的基础,建立了同 “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 ”的新的工业。其中 “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挖掉了古老民族工业的基础 ”在近代中国的表现指 A家庭农业和家庭手工业分离 B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入侵 C中国社会经济卷入资本主
5、义世界市场 D中国民族工业产生 答案: A 试题分析: “古老民族工业的基础 ”是指中国古代以来手工业发展的基础, “挖掉了古老民族工业的基础 ”也就是自然经济的解体,即家庭农业和家庭手工业分离,故选 A。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1948年 8月 19日到 11月 8日间,上海的商品价格上涨 20倍,仅 11月 8日一天,米价从清晨的 300中国元一担涨到中午的 1000元,而傍晚时已至1800元。 材料反映的这一现象在当时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加速蒋介石政权的崩溃 B加速了当时国民经济濒临崩溃 C导致民族工
6、业陷入绝境 D推动了抗战后农业的迅速复苏 答案: D 试题分析:材料反映的是解放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的恶性通货膨胀政策,这导致了 ABC,但是并没有推动了抗战后农业的迅速复苏,故选 D。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国民政府的恶性通货膨胀政策 新中国建设道路,从 “一五 ”到 “十一五 ”的部分主题词摘要: “一五 ”( 19531957 ):; “二五 ”( 19581962 ):大跃进,大倒退; “八五 ”( 19911995 ):小平南巡 改革深化; “十一五 ”( 20062010 ):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其中空格处的主题词应该是 A改革开放走向
7、兴起 B工业增速,超额完成 C解决温饱成效显著 D指令登场市场控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 “一五 ”( 19531957 )计划期间,我国实行了 “一化三改 ”的计划,最终工业发展成效显著,三大改造提前完成,故选 B。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一五 ”( 1953 1957)计划 请判断出现下表中局面的原因是 1962年 农业产值 粮 棉花 原计划 比上年增长 8.5% 3216亿 2200万担 实际达到 比上年增长 11.6% 3400亿 2400万担 A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B. 人民公社化运动 C. 调整国民经济的 “
8、八字方针 ” D. 文化大革命 答案: C 试题分析:上述表格体现的是 1962年我国农业产值增长与原计划相比都多,结合这个时间考虑,应该是因为在经济工作中实行调整国民经济的 “八字方针 ”导致的,故选 C。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调整国民经济的 “八字方针 ” 下列曲线图反映了我国 19531958 、 19591964 、 19701975 、19791984 四个时期国内生产总值( GDP)增长率的变化。其中与 19701975年相对应的是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1973年和 1975年周恩来、邓小平
9、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时,国民经济有明显的复苏和回升。故与 19701975 年相对应的是 A。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世纪 50年代至 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文革 ”时期的经济发展 人民日报 1978 年 7 月 1 日最新刊登了毛泽东在 1962 年发表的一份讲话:“在社会主义建设上,我们还有很大的盲目性 就拿我来说,经济建设工作中间的许多问题,还不懂得 工业、商业,我就不大懂。对于农业,我懂得一点,但是也只是比较地懂,还是懂得不多 至于生产力方面,我的知识很少。 ”当时刊登这份讲话的真实用意是 A展现了毛泽东敢于自我批评的高尚品质 B重新调整经济政策,实行改革开
10、放 C展示毛泽东的不足之处,为否定毛泽东做思想准备 D打破个人崇拜,促进思想解放 答案: D 试题分析:人民日报 1978年 7月 1日最新刊登了毛泽东在 1962年发表的有关自己认为有很多知识不懂得讲话,用意在于让大家看到毛泽东的另一面,为打破个人崇拜,促进思想解放服务,故选 C。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思想解放 在建国后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城市居民购买粮、布、油都要凭票。1983年 12月 1日,商业部通告全国:敞开供应棉布,取消布票。从此,自1954年 9月 9日开始使用的布票成为历史文物。这些政策说明 中国经济的发展与国家政策都发生了很
11、大的改变 政 府不再单纯以行政手段调配资源 中国逐渐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 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我国城市居民由购买粮、布、油都要凭票到敞开供应棉布,取消布票,是我国由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政策调整决定的,故选C,提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是在 1992年的十四大上,所以排除掉 。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992年 4月 8日,一九九二春邓小平与深圳一书面世并在社会上引起轰动。不单是深圳人民争相购买阅读,全国各地很多人也都托深圳的亲友购买本书。这主要是因为该书: A确立
12、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B肯定了深圳改革开放的突出成果 C明确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 D解决了困扰改革进程的路线问题 答案: D 试题分析: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进一步阐明了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阐述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基本原则,这就解决了困扰改革的路线问题,对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开好党的十四大,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 义,故选 D。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大纲中写道: “近代化的国防不但需要近代化的交通、教育、经济,并且需要近代化的政治和国民。半新半旧是不中用的。 ”这一论述主
13、要是针对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运动 D义和团运动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题干中的 “并且需要近代化的政治和国民。半新半旧是不中用的 ”可以看出是对洋务运动时期单纯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而不学习政治制度等的反对,故选 B。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洋务运动 创作于 1928年的卖布谣中写道: “ 土布粗、洋布细。洋布便宜,财主欢喜。土布没人要,饿倒哥哥嫂嫂 !”歌曲反映了当时 A资本主义工业经济冲击着中国传统的农耕经济 B外国工业品价廉物美占领中国市场 C封建剥削严重,贫富现象悬殊 D一战后西方列强卷土重来加强了对中国
14、的经济侵略 答案: A 试题分析:题干中的歌谣说明了外国的工业品廉价且物美,导致 “土布没人要,饿倒哥哥嫂嫂 ”,说明 A,但没有说到占领中国市场,故排除掉 B; CD与题目五 Uganda,故排除。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资本主义工业经济对中国的冲击 商人开店可以随处选择地点,城市内手工业作坊很多,街道两旁商店、客栈、货摊林立,熙熙攘攘,十分热闹。营业时间不受限制,有 “白市 ”、 “夜市 ”和 “晓市 ”,许多交易数额巨大, “动即千万 ”。本段话描述的现象最早出现在 A汉代长安 B唐代洛阳 C北宋东京 D元朝大都 答案: C 试
15、题分析:根据题干中的 “商人开店可以随处选择地点 ”、 “营业时间不受限制 ”等信息可以知道这是最早出现在北宋的现象,故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北宋商业的发展 明清时期,中国农耕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并分离出一些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的变异,这些变异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这里的 “变异 ”主要是指 A私营手工业占据了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B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的雇佣关系产生 C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出现 D白银逐步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答案: B 试题分析:题干中 “迥异于传统经济模式 的变异 ”应该是指与传统的自然经济不一样的经济模式, “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
16、”可以知道是指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故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与 “重农抑商 ”和 “海禁 ”政策 资本主义萌芽 据唐六典记载, “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征三百声,而众以散。 ”这则材料说明当时: A市的地区范围有限定 B市的买卖时间有限定 C市的经营规模有限定 D市的交易品种有限定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题干中的 “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 ”、 “日入前七刻,击征三百声,而众以散 ”等信息说明以日出和日入前三刻为开市和闭市的时间,故选 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市的发展 按照历史学家安古斯 麦迪森测算,在 1700-1820年间,中国的
17、 GDP(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 GDP 中所占的比重从 23.1%提高到 32.4%,而同期整个欧洲的 GDP 在世界 GDP 中所占比重仅从 23.3%提高到 26.6%,令人疑惑的是中国却没有实现工业化。导致当时这种结果的原因不包括: A中国落后的小农意识非常浓厚 B自然经 济占主导地位 C西方列强入侵阻碍中国工业化发展 D腐朽落后的封建专制制度阻碍经济发展 答案: C 试题分析:题干显示的是 1700-1820年之间的中外经济发展的比较情况,当时中国还没有面临外来列强的入侵,故选 C,其它选项都是导致上述结果的原因,故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与 “重农抑商 ”和 “海禁
18、 ”政策 资本主义萌芽 明清之际,中国人逐渐冲破了 “想要富,男子耕田女织布 ”的传统观念,形成了 “家有良田万顷,不如日进分文 ”“街头一席地,强似百亩田 ”的意识,这主要是由于 A西方文明的影响 B专制制度的衰落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抑商政策的松动 答案: C 试题分析: “想要富,男子耕田女织布 ”的传统观念是农耕经济的写照,而 “家有良田万顷,不如日进分文 ”“街头一席地,强似百亩田 ”则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故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商品经济的发展 “直到 1500 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但在 1500 年左右,它一变而成为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
19、。 ”关于这一变化理解不正确的是: A源于新航路的开辟 B推动世界市场雏形的形成 C以汽船的发明为前提 D对于美洲和非洲原住民意味着灾难 答案: C 试题分析:汽船发明于 1803年,而材料提供的是 1500年前后大西洋在世界联系中的作用,时间上不合题意,所以 C是对上述变化理解不正确的选项,故选C。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汽船发明 著名学者彭慕兰认为:与其说工业革命创造了新的财富,不如说新的财富的发现,导致并推动了工业革命,因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来源于两个方向的驱动:“向下 ”和 “向外 ”。 “向下 ”是指挖煤, “向外 ”是指: A拓展殖民地市
20、场 B贩卖黑奴 C传播基 督教思想 D输出机器 答案: A 试题分析:工业革命的发生来源于两个方向的驱动: “向下 ”和 “向外 ”。向外应该指的是为工业革命提供国外市场的方面,故选 A。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条件 19世纪欧洲男子着装发生了很大变化,宫廷贵族装饰过于奢靡繁琐的服装被舍弃,便于工作和运动的舒适、简便的男装流行起来,还出现了以大众为销售对象的成衣,时装不再是上流社会的专利。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不包括 A机器生产需要简便的工作服装 B资产阶级革命打击了封建贵族 C工业化造成服装的大批量生产 D工业革命导致了社会的贫困化 答案
21、: D 试题分析: “便于工作和运动的舒适、简便的男装流行起来 ”是因为机器生产需要简便的工作服装, “以大众为销售对象的成衣 ”、 “时装不再是上流社会的专利 ”是因为工业化造成服装的大批量生产, “宫廷贵族装饰过于奢靡繁琐的服装被舍弃 ”是因为资产阶级革命打击了封建贵族,故 ABC 均符合题意,只有 D与题意无关,故选 D。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影响 根据对英国南哈姆斯 18个教区手工业者情况的调查,那里 在 1850年由鞋匠、木匠、石匠、铁匠、水轮工、茅屋工共计 238人,到 1910年降至 118人(萨维尔:英格兰和威尔农村人
22、口的减少,第 212页)。出现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机械化和工厂化的冲击 B人口流动的频繁 C圈地运动和农业革命 D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中对英国南哈姆斯 18个教区手工业者情况的调查结果是手工业者的人数大量的减少,再结合材料所属时间考虑,即知是因为 A。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影响 到 1900年 前后, “一个国家一个地方的产品可以行销全球,一个地区发生的经济危机也会很快波及或影响全世界 欧洲市场的萧条,可以引起大西洋彼岸的工人失业;亚洲人可以在家里享用一个美国人的发明成果。 ”对这段材料的正确理解是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山西 吕梁 学院附中 一下 期期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