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浙江省台州市六校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浙江省台州市六校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浙江省台州市六校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浙江省台州市六校高二 10月月考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秦始皇采取的各项措施中,最能体现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本质特征的是 ( ) A推行郡县制 B皇帝直接任免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各级官吏 C制定法制镇压人民的反抗 D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专制主义在决策方式上集中表现为事物由一人决断,大权独揽,中央集权在组织形式表现为中央能严格控制地方,地方绝对服从中央的领导。秦代所开创的这一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最能代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征。在选项中最能体现这一制度特征的是 B项, A只能体现中央集权, D
2、项能体现专制主义,而 C项与此制度无关,故答案:选 B项。 考点:秦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点评:本题考查了秦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本质特点,秦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的具体表现是 “三公九卿制 ”,在地方表现为 “郡县制 ”,材料强调了 “三公九卿制 ”对后世产生的影响。高考关注的角度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历程和具体特征,而秦代是这一制度的开创时期,应从整体上对此有所把握。 孔子曾周游列国 10多年,但倍受冷落、狼狈不堪,你认为造成上述情况的最重要的原因是( ) A孔子地位低下 B孔子主张不能满足当时统治者需要 C受其它学派打击 D其思想有较大的消极性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
3、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说明了孔子在周游列国时倍受冷落、狼狈不堪的遭遇,其主要原因是儒家学说不符合当时列国争霸的需要,他的仁爱学说与当时各国君主试图争霸的意图背道而驰,所以不被各国君主采纳,所以 B项符合题意, A项说法错误, C D两项不是主要原因。 考点: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点评:材料说明了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前所遭遇的尴尬,从中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一种思想能否成为正统思想关键在于其能否迎合统治者统治的需要而不在于其本身有多么正确。这一结论也可以从法家和道家学说主体地位的变迁中得到说明,其实儒家说明,法家学说和道家学派就其主张而言都有去合理性,他们也有相互吸收和融合的地方
4、存在。 钱穆在孔子传中说: “在孔子以前,中国历史文化当已有两千五百年以上之积累,而孔子集其大成。 ”能作为钱穆这段话的依据应是孔子( ) A编定 “六经 ” B创立儒家学说 C提倡 “仁 ”的思想 D开创私学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钱穆称孔子是先秦文化的集大成者,认为孔子对先秦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对先秦文化的贡献在于归纳整理了六经,传承了中国 上古文化,所以 A项符合题意, B C D三项都与孔子的贡献和影响,但不符合题意要求。 考点: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孔子 点评: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在思想方面
5、,他创立了儒家学说,长期成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指导思想,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政治上他强调要恢复和整顿社会秩序,为挽救奴隶制的衰败而积极奔走呼号;在教育方面更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 亚里士多德曾对学生说: “如果你的钱包在你的口袋里,而你的钱又在你的钱包里,那么你的钱肯定在你的口袋里。 ”他可能在向学生解释( ) A唯 物论 B三段论 C伦理学 D中庸之道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表述了亚里士多德在向学生阐释三段论的逻辑学知识,所以 B项符合题意, A C D三项与材料中的逻辑学知识不符合。 考点:西方文化的先哲 亚里士多德 点评:亚里士
6、多德与柏拉图和苏格拉底并称为西方世界最有影响力的三位杰出思想家,他们三人的思想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中的精华所在。其中亚里士多德以百科全书式的知识结构著称于世,柏拉图以理想国文明,而苏格拉底则以其对民主自由原则的捍卫和对人循循善诱的教导为世人所 称道。 下图中两位人物的共同点是( ) 都是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人 都是军人出身 都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专制做出了贡献 都曾出任本国的最高统治者 拿破仑 华盛顿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要求找出拿破仑和华盛顿的共同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三项均是二人的共同之处。美国没有经过封建社会,华盛顿领导的资产阶
7、级革命反抗的是英国的殖民统治,不存在推翻封建专制的史实,因此 错误,因此答案:选 C。 考点: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 拿破仑与华盛顿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比较能力,对于历史的比较分析能力的考查一直是高考关注的重点,就比较问题本身而言,关键是比较项的选取问题,这可分为两种类型,其一是题目中已经确立了比较项,其二是自己寻找比较项,前者难度较低,后者难度较大,多出现在材料题中。 美国 1787年宪法中规定 “依据本宪法制定之合众国之法律及合众国授权已经缔结或将来缔结之条约均为全国最高法。 ”这一规定体现了( ) A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的原则 B加强中央权力的原则 C社会契约的原则 D人民主权的 原则
8、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强调了 1787年宪法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同时也说明了依据该宪法制定的具体法律也具有崇高性和强制性,各州必须遵守,故这些内容体现了美国已结束了原先松散的邦联体制,而组建了中央拥有实权的联邦共和国,所以 B项符合要求, A C 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考点:美国 1787年宪法 点评:美国 1787年宪法是美国联邦共和政体建立的标志。高考对此问题的考察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联邦宪法的内容; 联邦宪法确立的几项重大原则; 联邦宪法的影响,本题的考察角度是 。 拿破仑帝国的对内政策充分显示了当时法国资产阶级的主要愿望是( ) A掠
9、夺原料和抢占市场 B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C引进英国先进技术 D确立资产阶级法律规范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拿破仑帝国时期颁布了资产阶级的法律规范 拿破仑法典,颁布该法典的主要目的在于巩固已经取得的革命成果,所以在选项中 A C是帝国的对外政策,不符合题目要求,而 B项说法错误,此时法国已经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故答案:选 D项。 考点:法国大革命 点评:材料反映了法国大革命中的具体举措,对资本主义发展所带来的重大影响。法国大革命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是影响世界最为深远的三次大革命,尽管三次革命的形式有重大差别,但就去性质而言则是资产阶级革命,他
10、们对推动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和启蒙思想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高考对其的关注主要侧重于其革命进程中的复杂性和曲折性。 华盛顿出任美国首届总统的法律依据是( ) A独立宣言 B邦联条例 C联邦宪法 D权利法案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 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规定国家实行总统共和政体,此后美国依此选举华盛顿担任第一任总统,所以 C项符合题意, A B D三项不符合史实。 考点:美国 1787年宪法 点评:美国 1787年宪法是美国联邦共和政体建立的标志,总统是共和政体的重要标志。高考对此问题的考察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联邦宪法的内容; 联邦宪法确立的几
11、项重大原则; 联邦宪法的影响,本题的考察角度是 。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 ,拿 破仑对欧洲历史发展所产生的最重要影响是( ) A强化君主制度 ,此后俄德意均保留君主制 B重创俄国势力 ,使它向西扩张受到遏制 C以武力及法典推广法国大革命的观念 D刺激法国经济的发展,为工业革命提供了重要条件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拿破仑对世界历史所产生的主要影响在于他通过军事扩张的手段将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传播在欧洲各处,所以 C项符合题意, AB两项也是他的影响,但不是不及 C项影响深远, D项对法国国内产生的影响,不符合题意要求。 考点:伟大的资产阶级
12、革命家 拿破仑 点评:拿破仑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家克伦威尔和美国总统华盛顿是并称于世的三大资产阶级革命家,他们三人在各自的国度里独自领导了资产阶级革命战争并将战争引向深入和成功,对世界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和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传播起到了强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在平时的学习中建议大家多读有关这三人的个人传记以增强对三人的深入了解。 有学者认为 “在欧洲封建统治者眼里,拿破仑始终是一个扩散 1789年瘟疫 的 爆发户 ”。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最主要史实是 ( ) A建立执政府 B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C颁布民法典 D打退反法同盟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的 “178
13、9年瘟疫 ”是指 1789年爆发的法国大革命,由此可知欧洲封建君主最难接受的是拿破仑要将法国大革命的火种传播到整个欧洲大陆,结合史实可知,有助于传播法大革命思想的措施是颁布拿破仑法典,即民法典, C项符合题意, B项表述错误,不是拿破仑的贡献, A D两项的作用在于巩固法国革命政权不具有传播革命思想的功能,故答案:选 C项。 考点: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 拿破仑 点评:对拿破仑的个人评价问题长 期以来一直是史学中争论的一个焦点,如何正确评价这位历史人物也成为我们高考中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对此我们还是应该坚持生产力标准作为评判历史人物的主要依据,当然还应该注意的是要结合道德评判标准。 18世纪
14、末至 19世纪初,欧洲封建势力与拿破仑统治下的法国进行了旷日持久的战争,最后拿破仑遭到了失败,这从根本上反映了 ( ) A拿破仑的个人力量有限 B资本主义尚不具备战胜欧洲封建主义的力量 C在俄国的惨败使其元气大伤 D拿破仑遭到了法国人民的反对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拿破仑在欧洲战场上军事行动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法国当时的资本主义力量还很弱小,暂时还无法战胜强大的封建势力,所以 B项符合题意,但是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的缓慢发展,1848年的欧洲大革命几乎击溃了整个封建主义的腐朽统治, AC 两项只是其失败原因的两个方面,但不是主要原因, D项表述错误,不符合史实。
15、 考点: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 拿破仑 点评:根本原因类选择题是高考历史中的常见题型,如何快速找到某一历史事件或现象的根本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政治现象的根本原因从经济关系上入手; 经济现象的根本原因从当时的生产力入手; 社会意识形态的根本原因从当时的社会生产方式入手; 历史事件的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从内因入手;总之,可以充分结合哲学原理中的原因分析方法来根本原因问题。 孔子 “有教无类 ”思想的进步性主要体现在( ) A协调了人际关系 B具有人人平等思想 C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 D实施灵活的教育方法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有教无类 ”是指人人
16、都应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力,这一思想在实际应用中起到了扩大教育对象范围的积极作用, A 项儒家 “仁爱 ”思想的作用,和 “有教无类 ”无关, B项表述错误,D项是 “因材施教 ”的内涵,故答案:选 C项。 考点:儒家的教育思想 点评: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为著名的教育家,对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创私学,打破了教育为贵族所垄断的现实; “有教无类 ”和 “因材施教 ”的教育思想是中国教育思想是精华; “温故而知新 ”的学习方法更是学习知识的一般方法。 孔子 “仁 ”的思想在先秦时期所体现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 有利于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成为
17、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有 利于调解社会人际关系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家学说在春秋和战国时期起到了重要作用, 是其作用的表现,但 是法家思想所起的作用,故 正确,答案:选 A项 考点:儒家思想的影响 点评:本题属组合型选择题,此类选择题试将同一类事件或现象按一定的关系进行组合的选择题,解答此类型题的方法主要是筛选法,大体可以分为肯定筛选法和否定筛选法。肯定筛选法是先根据试题要求分析各个选项,确定一个正确的选项,这样就可以排除不包含此选项的组合,然后一一筛选即可;否定筛选法即是排除法。 全世界 75 位诺贝尔获得者于 1988
18、 年在巴黎聚会,讨论新世纪世界的前途,他们竟然得出一致的结论,认为 21世纪,人类如果要过和平幸福的生活,就应该回到 2540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他们回到孔子那里去寻找 “智慧 ”应包括( ) “制天命而用之 ” “民贵君轻 ”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 “以德服人 ”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强调说明儒家思想对世界和平和发展能产生积极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两项是符合史实和题意要求的,而 是荀子的思想而非孔子, 是孟子的主张也不是孔子的观点,故答案:选 D项。 考点:儒家思想的影响 点评:高考对中国古代诸子百家思想的考查
19、比较频繁。今年来,随着中国内地国学热的兴起和世界各地相继设立孔子学院,儒家思想对当今社 会产生了越发重要的作用。今后高考的命题方向可能会朝此方向集中。 历史学家顾颉刚说: “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裁制;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诱引。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 ”要理解其中关于秦始皇的评论,可能需要依据( ) A统一文字、焚书令、秦朝速亡 B统一度量衡、修筑长城、秦朝速亡 C焚书令、秦朝速亡、科举制度 D焚书令、秦朝速亡、后世没有采用该手段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顾颉刚指出,秦始皇为了统一思想
20、,推行严刑峻法,实行了 “焚书坑儒 ”,禁止人民读书,但是没有达到想要的目的。秦始皇在思想统治上的失败一方面加快了秦朝的灭亡,另一方面也为后世提供了深刻的教训和借鉴,所以 D项符合题意, A项统一文字是成功的举措, B项中统一度量衡与思想控制无关, C项中科举制度不属于秦朝,答案:选 D项。 考点:古代杰出的封建君主 秦始皇 点评:材料要求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秦始皇专制统治的消极影响,如何正确的评价这位皇帝,历史上也长期争论不休,就高中历 史中人物评价的要求而言还是要坚持生产力评价标准是根本的最标准与道德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在一次探究活动课上 ABCD四位同学分别分析了秦王嬴政灭六国实现统一的根本
21、原因,你认为那一个同学的表述最准确( ) A商鞅变法比较彻底,使秦具备了完成统一的实力 B秦王嬴政广泛搜罗人才,统一的战略得当 C战国末期诸侯国数目的减少利于统一 D广大人民渴望统一,秦王嬴政顺应了这一历史潮流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结合教材内容可知在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原因中, A B C 三项均是重要的因素,但只有 D项才是根本原因,因此答案:选 D项。 考点:秦朝统一六国的原因 点评:根本原因类选择题是高考历史中的常见题型,如何快速找到某一历史事件或现象的根本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政治现象的根本原因从经济关系上入手; 经济现象的根本原因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浙江省 台州市 六校高二 10 月考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