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上海卷带解析).doc
《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上海卷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上海卷带解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化学(上海卷带解析) 选择题 “玉兔 ”号月球车用 Pu作为热源材料。下列关于 Pu的说法正确的是 A Pu与 U互为同位素 B Pu与 Pu互为同素异形体 C Pu与 U具有完全相同的化学性质 D Pu与 Pu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 答案: D 试题分析: A、 Pu与 U的质子数不同,不能互为同位素,错误; B、 Pu与 Pu均是核素,不是单质,不能互为同素异形体,五; C、 Pu与 U的质子数不同,属于不同的元素,不可能具有完全相同的化学性质,错误; D、Pu与 Pu的质子数相同,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正确,答案:选 D。 考点:考
2、查原子组成、同位素以及同素异形体的判断 只改变一个影响因素,平衡常数 K与化学平衡移动的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A K值不变,平衡可能移动 B K值变化,平衡一定移动 C平衡移动, K值可能不变 D平衡移动, K值一定变化 答案: D 试题分析: A、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系,温度不变平衡也可能发生移动,则K值不变,平衡可能移动, A正确; B、 K值变化,说明反应的温度一定发生了变化,因此平衡一定移动, B正确; C、平衡移动,温度可能不变,因此 K值可能不变, C正确; D、平衡移动,温度可能不变,因此 K值不一定变化, D不正确,答案:选 D。 考点:考查平衡常数与平衡移动关系的判断 右图模拟
3、“侯氏制碱法 ”制取 NaHCO3的部分装置。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 a通入 CO2,然后 b通入 NH3, c中放碱石灰 B b通入 NH3,然后 a通入 CO2, c中放碱石灰 C a通入 NH3,然后 b通入 CO2, c中放蘸稀硫酸的脱脂棉 D b通入 CO2,然后 a通入 NH3, c中放蘸稀硫酸的脱脂棉 答案: C 试题分析:由于 CO2 在水中的溶解度小,而氨气极易溶于水,因此先通入氨气,然后再通入 CO2。由于氨气极易溶于水需要防止倒吸,因此 a通入 NH3, b通入CO2。氨气是碱性气体需要稀硫酸吸收多余的氨气,答案:选 C。 考点:考查物质变化的判断 含有砒霜( As2O3)
4、的试样和锌、盐酸混合反应,生成的砷化氢( AsH3)在热玻璃管中完全分解成单质砷和氢气。若砷的质量为 1.50mg,则 A被氧化的砒霜为 1.98mg B分解产生的氢气为 0.672ml C和砒霜反应的锌为 3.90mg D转移的电子总数为 6105NA 答案: C 试题分析: A、砒霜中砷的化合价是 3价,而砷化氢中砷的化合价是 -3价,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砒霜被还原, A不正确; B、不能确定砷化氢的状态,因此不能确定砷化氢的体积, B不正确; C、 1.50mg砷的物质的量 1.5010-3g75g/mol 210-5mol,则砒霜转化为砷化氢得到电子的物质的量是 210-5mol 6
5、1.210-4mol。锌失去 2个电子,则和砒霜反应的锌的质量65g/mol 3.910-3g 3.9mg, C正确; D、转移的电子总数为( 210-56 210-53) NA 1.8104NA, D不正确,答案:选 C。 考点: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判断与计算 用 FeCl3溶液腐蚀印刷电路板上的铜,所得的溶液中加入铁粉。对加入铁粉充分反应后的溶液分析合理的是 A若无固体剩余,则溶液中一定有 Fe3 B若有固体存在,则溶液中一定有 Fe2 C若溶液中有 Cu2 ,则一定没有固体析出 D若溶液中有 Fe2 ,则一定有 Cu析出 答案: B 试题分析:氧化性是 Fe3 Cu2 Fe2 ,还原性
6、是 Fe Cu,则 A、若 无固体剩余,这说明铁粉完全被溶液中的铁离子氧化,但此时溶液中不一定还有 Fe3 ,A不正确; B、若有固体存在,则固体中一定有铜,可能还有铁,因此溶液中一定有 Fe2 , B正确; C、若溶液中有 Cu2 ,则也可能有部分铜已经被置换出来,因此不一定没有固体析出, C不正确; D、若溶液中有 Fe2 ,但如果溶液铁离子过量,则不一定有 Cu析出, D不正确,答案:选 B。 考点:考查铁、铜及其化合物转化的有关判断 某未知溶液可能含 Cl-、 CO32-、 Na 、 SO42-、 Al3 。将溶液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变红。取少量试液,滴加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
7、色沉淀生成;在上层清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下列判断合理的是 A一定有 Cl- B一定有 SO42- C一定没有 Al3 D一定没有 CO32- 答案: BD 试题分析:将溶液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变红,说明溶液显酸性,因此一定没有 CO32-。滴加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白色沉淀是硫酸钡,一定有 SO42-;在上层清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白色沉淀是氯化银,但由于前面加入了氯化钡溶液,引入了氯离子,因此不能确定原溶液中是否含有 氯离子。根据溶液的电中性可知 Na 、 Al3 至少有一种,所以正确的答案:选 BD。 考点:考查离子共存、离子检验的判断 下列反
8、应与 Na2O2 SO2Na2SO4相比较, Na2O2的作用相同的是 A 2Na2O2 2CO22Na2CO3 O2 B 2Na2O2 2SO32Na2SO4 O2 C 2Na2O2 H2SO4Na2SO4 H2O2 D 3Na2O2 Cr2O32Na2CrO4 Na2O 答案: D 试题分析:反应 Na2O2 SO2Na2SO4中 SO2是还原剂,过氧化钠是氧化剂,则A、反应 2Na2O2 2CO22Na2CO3 O2中过氧化钠既是氧化剂,也还原剂, A不正确; B、反应 2Na2O2 2SO32Na2SO4 O2中过氧化钠既是氧化剂,也还原剂, B不正确; C、反应 2Na2O2 H2S
9、O4Na2SO4 H2O2中元素的化合价均没有发生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C不正确; D、反应 3Na2O2 Cr2O32Na2CrO4 Na2O中,过氧化钠是氧化剂, D正确,答案:选 D。 考点:考查过氧化钠性质的判断 向等物质的量浓度的 NaOH和 Na2CO3的混合液中加入稀盐酸。下列离子方程式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A OH- CO32- 2H HCO3- H2O B 2OH- CO32- 3H HCO3- 2H2O C 2OH- CO32- 4H CO2 2H2O D OH- CO32- 3H CO2 2H2O 答案: C 试题分析:向等物质的量浓度的 NaOH和 Na2CO3的混合液
10、中加入稀盐酸,首先发生 OH- H H2O,然后是 CO32- H HCO3-,最后是 HCO3- HCO2 H2O。则 即得到 OH- CO32- 2H HCO3- H2O, A正确; 2 即得到 2OH- CO32- 3H HCO3- 2H2O, B正确; 即得到 OH- CO32- 3H CO2 2H2O, D正确;因此 C是可能的,答案:选 C。 考点:考查钠的化合物与盐酸反应离子方程式的判断 室温下,甲、乙两烧杯均盛有 5mlpH 3的某一元酸溶液,向乙烧杯中加水稀释至 pH 4,关于甲、乙两烧杯中溶液的描述正确的是 A溶液的体积: 10V 甲 V乙 B水电离出的 OH-浓度: 10
11、c(OH-)甲 c(OH-)乙 C若分别用等浓度的 NaOH溶液完全中和,所得溶液的 pH:甲 乙 D若分别与 5mlpH 11的 NaOH溶液反应,所得溶液的 pH:甲 乙 答案: AD 试题分析: A、如果酸是强酸,则需要稀释 10倍,才能使 pH从 3升高到 4;如果是弱酸,弱酸存在电离平衡,稀释促进电离,则需要稀释 10倍以上,才能使pH从 3升高到 4,即溶液的体积: 10V 甲 V乙 , A正确; B、酸抑制水的电离,甲烧杯中氢离子的浓度是乙烧杯中氢离子浓度的 10倍,因此水电离出的 OH-浓度: 10c(OH-)甲 c(OH-)乙 , B不正确; C、若分别用等浓度的 NaOH溶
12、液完全中和,则乙烧杯中所得盐溶液的浓度小。如果盐不水解,则所得溶液的 pH 相等。如果生成的盐水解,则甲烧杯中溶液的碱性强于乙烧杯中溶液的碱性,即所得溶液的 pH:甲 乙, C不正确; D、若分别与 5mlpH 11的 NaOH溶液反应,如果是强酸,则均是恰好反应,溶液显中性。如果是弱酸,则酸过量,但甲烧杯中酸的浓度大, pH小,因此,所得溶液的 pH:甲 乙, D正确,答案:选AD 。 考点:考查弱电解质的电离、水的电离以及溶液酸碱性判断 已知: 2NaAl(OH)4 CO22Al(OH)3 Na2CO3 H2O。向含 2molNaOH、1molBa(OH)2、 2molNaAl(OH)4的
13、混合液中慢慢通入 CO2,则通入 CO2的量和生成沉淀的量的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 A B C D n(CO2)(mol) 2 3 4 6 n(沉淀 )(mol) 1 2 3 3 答案: AC 试题分析:反应的先后顺序为 Ba2 2OH- CO2BaCO3 H2O 、 2OH-CO2CO32- H2O、 2Al(OH)4- CO22Al(OH)3 CO32- H2O、 CO32- CO2 H2O2HCO3-、 BaCO3 CO2 H2OBa2 2HCO3-,则 A、当通入2molCO2时,生成 1mol碳酸钡, A正确; B、当通入 3molCO2时,生成 1mol碳酸钡和 2mol氢氧化铝沉淀,
14、共计是 3mol, B不正确; C、当通入 4molCO2时,生成 1mol碳酸钡和 2mol氢氧化铝沉淀,共计是 3mol, C正确; D、当通入6molCO2时,只有 2mol氢氧化铝沉淀, D不正确,答案:选 AC。 考点:考查混合物与氢氧化钠反应的有关计算 催化加氢可生成 3-甲基己烷的是 A CH2=CHCH(CH3)CH2CH2CH2CH3 B CH2=CH-CH(CH3)-CCH C CH2=CH-C(CH3)=CHCH2CH3 D CH3CH2CH2CH2C(CH3)=CH2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完全加氢后生成 3-甲基庚烷, A不正确; B、完全加氢后生成 3-甲基戊
15、烷, B不正确; C、催化加氢可生成 3-甲基己烷, C正确; D、催化加氢生成 2-甲基己烷, D不正确,答案:选 C。 考点:考查有机物命名以及烯烃、炔烃的加成反应 如右图所示,将铁棒和石墨棒插入盛有饱和 NaCl溶液的 U型管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K1闭合,铁棒上发生的反应为 2H 2e-H2 B K1闭合,石墨棒周围溶液 pH逐渐升高 C K2闭合,铁棒不会被腐蚀,属于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D K2闭合,电路中通过 0.002NA个电子时,两极共产生 0.001mol气体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K1闭合构成原电池,铁棒是负极,铁失去电子,铁棒上发生的反应为 Fe 2e-Fe
16、2 , A不正确; B、 K1闭合构成原电池,铁棒是负极,铁失去电子,石墨棒是正极,溶液中的氧气得到电子转化为 OH-,石墨棒周围溶液pH逐渐升高, B正确; C、 K2闭合构成电解池,铁棒与电源的负极相连,作阴极不会被腐蚀,属于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 C不正确; D、 K2闭合构成电解池,铁棒与电源的负极相连,作阴极溶液中的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石墨棒是阳极,溶液中的氯离子放电生成氯气,电路中通过 0.002NA个电子时,两极均产生 0.001mol气体,共计是 0.002mol气体, D不正确,答案:选 B。 考点:考查电化学原理的应用 向饱和澄清石灰水中加入少量 CaC2,充分反应后恢复到
17、原来的温度,所得溶液中 A c(Ca2 )、 c(OH-)均增大 B c(Ca2 )、 c(OH-)均保持不变 C c(Ca2 )、 c(OH-)均减小 D c(OH-)增大、 c(H )减小 答案: B 试题分析:碳化钙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乙炔,由于原氢氧化钙是饱和溶液,溶剂水被消耗,导致原溶液中氢氧化钙析出,但温度不变,析出后的溶液仍然是饱和溶液,因此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均保持不变,答案:选 B。 考点:考查碳化钙性质、溶解平衡 下列试剂不会因为空气中的氧气而变质的是 A过氧化钠 B氢硫酸 C硫酸亚铁 D苯酚 答案: A 试题分析: A、过氧化钠极易吸水空气中的水和 CO2而变质,与氧
18、气无关系,符合题意; B、氢硫酸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单质硫和水而变质,不符合题意; C、硫酸亚铁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硫酸铁而变质,不符合题意; D、苯酚含有酚羟基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而显紫色,不符合题意,答案:选 A。 考点:考查物质性质、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 结构为 -CH CH-CH CH-CH CH-CH CH- 的高分子化合物用碘蒸气处理后,其导电能力大幅提高。上述高分子化合物的单体是 A乙炔 B乙烯 C丙烯 D 1,3-丁二烯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简式 可知,该物质属于加聚产物,链节是 -CH CH-,因此单体是乙炔,答案:选 A。 考点:考查高分子化合
19、物单体的判断 在 “石蜡 液体石蜡 石蜡蒸气 裂化气 ”的变化过程中,被破坏的作用力依次是 A范德华力、范德华力、范德华力 B用范德华力、范德华力、共价键 C范德华力、共价键、共价键 D共价键、共价键、共价键 答案: B 试题分析:石蜡 液体石蜡 石蜡蒸气属于物质的三态变化,是物理变化,破坏的是分子间作用力。石蜡蒸气 裂化气需要经过裂化,裂化是化学变化,破坏的是共价键,答案:选 B。 考点:考查物质变化过程中作用力的判断 下列分离方法中,和物质的溶解度无关的是 A升华 B萃取 C纸上层析 D重结晶 答案: A 试题分析: A、固体不经过液体直接变为气体的叫升华,与物质的熔沸点有关系,与溶解度无
20、关, A正确; B、萃取适合于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而分离的一种方法,与溶解度有关系, B不正确; C、纸上层析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溶解度不同而达到分离目的,与溶解度有关系, C不正确; D、结晶法适用于不同溶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同而分离的一种方法,重结晶是将晶体溶于溶剂或熔融以后,又重新从溶液或熔体中结晶的过程,与溶解度有关系, D不正确,答案:选 A。 考点:考查物质分离方法原理判断 今年是门捷列夫诞辰 180周年。下列事实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只有 A碱性: KOH NaOH B相对分子质量: Ar K C酸性: HClO4 H2SO4 D元素的金属性: Mg
21、 Al 答案: B 试题分析: A、同主族自上而下金属性逐渐增强,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增强, A不符合题意; B、相对分子质量与元 素周期律没有关系, B符合题意; C、同周期自左向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增强, C不符合题意; D、同周期自左向右金属性逐渐减弱, D不符合题意,答案:选 B。 考点:考查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下列各组中两种微粒所含电子数不相等的是 A H3O 和 OH- B CO和 N2 C HNO2和 NO2- D CH3 和 NH4 答案: D 试题分析: A、 H3O 和 OH-均含有 10个电子, A不正确; B、 CO和 N2均含有14个
22、电子, B不正确; C、 HNO2和 NO2-均含有 24个电子, C不正确; D、 CH3中含有 8个电子,而 NH4 含有 10个电子, D正确,答案:选 D。 考点:考查微粒核外电子数计算 BeCl2熔点较低,易升华,溶于醇和醚,其化学性质与 AlCl3相似。由此可推测 BeCl2 A熔融态不导电 B水溶液呈中性 C熔点比 BeBr2高 D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答案: A 试题分析: A、 BeCl2熔点较低,易升华,溶于醇和醚,说明该化合物形成的晶体是分子晶体,熔融态不导电, A 正确; B、该化合物的化学性质与 AlCl3相似,而氯化铝溶液显酸性,因此其水溶液也呈酸性, B不正确;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全国 普通高等学校 招生 统一 考试 理科 综合 能力 测试 化学 上海卷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