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版】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新课标版】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版】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新课标版】 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加点的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点缀( zhu)箜篌( knghu)阡陌( qinm)呦呦( yuyu) B倩( qin)影脉( m)脉袅娜( nu) ( ynyn) C葳蕤( wiru)囚系( j)移徙( x) 髻眩 hch) D汆( tn)水漪( y)澜蓟( j )草谣诼( zhu) 答案: D 试题分析:篌 hu; yn;系 x 考点:本题考查现代汉语常见字字音的能力。 点评:本题都来自于课文内,且相当一部分是来自课内文言文,所以考生应该清楚,文言文中一些至今还常用的字也是 “现代汉语常见字
2、 ”,学生不能忽视。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涌道战栗峻峭留连暗淡无光 B恼怒涸辙歧韵喝睡急不 择 C混钝萧索猗郁瞥见风烟四起 D颓废深邃徜徉凝滑秋水长天 答案: D 试题分析: A、涌 甬; B、喝 瞌; 暇; C、钝 沌。 考点:本题意在考查考生正确书写现代汉语字形的能力。 点评:本题所选字均出自课内文章,课内知识是向课外延伸的基础,所以考生平时一定要注重课内知识的积累和巩固,不能眼高手低、好高骛远。 下列各项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终老不复取 长太息以掩涕兮 犹可说也 可怜体无比 合葬华山傍 鸡鸣桑树颠 络绎如浮云 守节情不移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取
3、娶; 太 叹; 说 脱; 傍 旁; 颠 巅。 考点:本题考查识记并区分通假字的能力。 点评:通假字是古汉语中的常见现象,正确掌握 通假字,有利于学好文言文。本题中的 命题不够规范,因为 “长 ”通 “常 ”, “太 ”通 “叹 ”都没有定论,是有争议的。 下列加线的字意思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始 适 还家门少无 适 俗韵 适 得府君书舟行 适 临汝 B汝可去 应 之六合正相 应 零泪 应 声落以我 应 他人 C 谢 家事夫婿阿母 谢 媒人多 谢 后世人 谢 家来贵门 D以 尔 车来作计乃 尔 立君 尔 妾亦然 尔 卜尔筮 答案: A 试题分析: A项,分别为:古代女子出嫁 /适合、适应 /
4、恰好 /到。 考点: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能力。 点评:本题所选的实词都是常见的,重要而且易错的词语。这有利于学生有针对性的识记和理解重要实词,识记课内重要实词可以为理解课外文言文奠定坚实的基础。 下列每组加线的虚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伏清白 以 死直兮 背绳墨 以 追曲兮 B 忧伤 以 终老 以 尔车来 C 佩缤纷 其 繁饰兮 芳菲菲 其 弥章 D 会不 相 从许 还必 相 迎取 答案: B 试题分析: A、连词,表目的,来; B、连词,表修饰 /介词,用; C、音节助词,无义; D、表一方,这里指 “我 ”。 考点:本题考查考生理解重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点评:本
5、 题所选的虚词都是重要而且易混淆的词语。例如 “其 ”作助词的用法较少见,又是最难区分的,但我们可以综合其他选项进行排除。本题可以让学生得到启示:文言虚词题要综合所有选项来选取最佳的选项。 对下面一首古诗赏析不恰当的是 ( )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蚌老。 A首句 “涉扛采荚蓉,兰泽多芳草 ”,写自己在一个幽静清美的环境中采摘芙蓉即荷花;以引起下文贻赠远人之念。 B “采之欲遗谁 ”中的 “遗 ”读 wi是馈赠的意思。古人有采摘香花赠与相亲之人的习俗。 C “所思在远道 ”,所思念的人尚在远地,表现了对远方游
6、子的思念和悲慨之情。 D “同心而离居 ”五字,说出了社会中长期存在的人生遗憾,也表现了主人公思乡怀友的真挚之情。 答案: C 试题分析: “所思在远道 ”指所思念的人在故乡远地,表现的是游子对故乡友人的思念之情。 考点: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点评:用选择题的形式来考查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要求有所降低,但作为高一月考题还是很有必要,因为高一学生还没有接触诗歌鉴赏题,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慢慢认识诗歌鉴 赏题,逐步提高鉴赏水平。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荷叶伞 李广田 我从一座边远的古城,旅行到一座摩天的峰顶,摩天的峰顶住着我所系念的一个人。 路途是遥远的,又隔着重重山水,
7、我一步一步跋涉而来,我又将一步一步跋涉而归,因为我不曾找到我所系念的人。 因为,那个人也许在更遥远的地方,也许在更高的峰顶,我怀着满怀空虚,行将离开这个圣地。但当我以至诚的心为那人祷告时,我已经得到了那人恩惠,我的耳边又仿佛为柔风送来那人的言语: “给你这个 一把伞。你应当满足,因为这个可以使你平安,可以为你蔽雨。 ”于 是,我手中就有一把伞了,而我的满足却使我洒下眼泪。 我细看我的伞,乃是一把荷叶伞,其大如荷时,其色如荷叶,而且有败荷的香气。心想:方当秋后,众卉俱摧,惟有荷叶,还在水面停留,如今我打了我的荷叶伞,我正如作了一枝荷叶的柄,虽然觉得喜欢,却又实在是荒凉之至。我向着归路前进,我听到
8、伞上的雨声。 天原是晴朗的。正如我首途前来时的心情,明白而澄清,是为了我的伞而来的雨吗?还是因为预卜必雨而才给我以伞呢?这时天地黑暗,云雾迷蒙,不见山川草木,但闻伞上雨声。共初我还非常担心,我衣,我履,万一拖泥带水,将如何行得几千里路。 但当我又一转念时,我乃寂寞地一笑了:哪有作为一枝荷叶梗而担心风雨的呢,白莲藕生长泥里,我的鞋子还怕什么露水。何况我的荷叶伞乃是神仙的赠品。 雨越下越大,而我却越感觉不安。因为我这时才发现出我的伞的妙用:雨小时伞也小,雨大时伞也大,当时雨急,我的伞也就渐渐开展着,于是我乃重致我的谢意。 忽然,我觉得我的周围有变化了,路上已不止我一个行人,我仿佛看见许多人在昏暗中
9、冒雨前进。雨下得很急,他们均如孩子们在急流中放出的芦叶船叶儿,风吹雨打,颠翻漂没。我始觉得不安了。我恨我的伞不能更大,大得像天幕;我希望我的伞能分做许 多伞,如风埂中花叶满江湖,我的念头使我无力,我的荷叶已不知于几时摧折了。 我醒来,这窗外的风雨正急。 (选自李广田散文雀蓑记) 【小题 1】本文所描的主要对象是 “荷叶伞 ”,你能解读出这一形象的象征意义吗? 答: 【小题 2】 “我 ”获赠 “荷叶伞 ”后的心路历程产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答: 【小题 3】你是如何理解 “雨小时伞也小,雨大时伞也大 ”这句话含义的? 答: 【小题 4】以下是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与赏析,错误的两项是
10、( ) A通观全文,荷叶伞描写的应该是一个梦境,但 “我 ”却是以逼真的口气来加以叙 述的。 B、 “我醒来,窗外的风雨正急 ”一语双关:风雨正急,我前行的脚步正急。 C、本文第 8段与杜甫 “大庇天下寒土俱欢颜 ”的境界有异曲同工之妙。 D、文中写荷叶 “摧折 ”,所表达的是另一层面的无奈:个人能力有限,难以拯救众生。 E、全文托物抒情,荷叶伞,既能遮挡风雨,又可使人迎接雨后睛空。 答案: 【小题 1】 “荷叶伞 ”与人生的风风雨雨结伴而行,它象征着人在困境中坚强不屈的精神。 【小题 2】 “洒下眼泪 ”,因为 “伞 ”上的声音使我非常 “担心 ”。 “寂寞地一笑 ”,因为 “荷叶伞 ”使我
11、不必担心风雨。 【小题 3】人的坚强意 志常随生活中遭遇的挫折而起变化:愈挫愈奋,愈挫斗志愈坚。(意思对即可) 【小题 4】 B、 E 试题分析: 【小题 1】) “荷叶伞 ”是梦境中神仙的赠品,所以它是虚的,非物质的;其次,它与 “我 ”的人生风雨相伴,使 “我 ”平安,为 “我 ”蔽雨。因此,它象征着人在困境中坚强不屈的精神。 【小题 2】解答此题前,我们不妨先来梳理一下散文的脉络:寻找梦想 (充满希望 ) 不得而归 (满怀空虚 ) 被赠伞 (心怀感动 ) 做伞柄 (喜欢却荒凉而孤独 ) 下雨 (初担心自己淋雨 ) 雨大 (觉悟后敢于面对困难 ) 希望伞欠而多 (却无力改变现实 ) 荷叶摧
12、折 (梦碎 ) 醒来风雨正急 (现实仍然残酷 )。文章脉络清楚了,解答该题也就容易了。 【小题 3】首先把 “伞 ”的寓意搞清楚,再联想 “雨 ”的比喻义,然后合起来看 “雨小时伞也小,雨大时伞也大 ”这句,就不难归纳出 “愈挫弥坚 ”之意。 【小题 4】 B、 “窗外的风雨正急 ”喻指现实依然残酷。 E、 “伞 ”是象征,李广田先生有 “伞 ”,他也在想着给别人谋得一把 “伞 ”。他的行为是善的,善无大小,唯在尽心,这是一种高尚的德行。 考点:本题考查阅读理解现代文学作品的能能力。 点评:这是一篇典型的散文,呼吁人们向善,从善。这对每个考生 都是很好的思想教育材料。本文在主旨的表达上与杜甫的
1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很相似,体现了古今文学的相通性。本题的题目量大,考查的信息很多,并且本题的难度较大,尤其是第 1、 3 小题。文学作品阅读作为考试的难点,题目难是正常的,这就要求考生平时要多加阅读,多加训练。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小题。 陶渊明的诗文辞赋给人最突出的印象是真率自然,每一篇都是他的肺腑之情的自然流露,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他的田园诗风格平淡朴素,清新隽永。但他也写过一些歌颂神话传说中的牺牲者和历史上反抗暴政的壮士的诗,风格悲壮豪放,被鲁迅先生称誉 为 “金刚怒目式 ”(题未定草 (六 ) )的作品。陶渊明重在“写心 ”、 “写意 ”,并不着意描摹物象。但他一旦对景白描写生,只须
14、的几笔,便能捕捉住景物最突出的特征,妙摄其意态、神韵,并自然融入自己的主观情感。他的诗文语言生动精练,明白如话而情意深厚,犹如 “大匠运斤无斧凿痕 ”,于质朴中含有文采,貌似枯槁实则丰腴,这就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所指出的 “质而实绮,癯而实腴 ”(与苏辙书 )境界。例如: “ ”,诗人用一个 “ ”字表现盛夏树木清荫的浓郁,使无形无状的凉意,顿时可见可触,成了贮积在浓郁中的一汪清潭。又如 “倾耳无 希声,在目皓已洁 ”十个字,不仅写出雪的 ,而且传出雪野在静穆中仿佛发出微妙的声音。再如 “有风自南,翼彼新苗 ”,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把迎风拂动的禾苗写得生意盎然,活泼可爱,仿佛有性灵,有
15、生命。 【小题 1】在 、 处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疏疏朗朗 轻虚洁白 B 疏疏朗朗 轻盈洁白 C 萧疏简淡 轻虚洁白 D 萧疏简淡 空灵洁白 【小题 2】在 、 处填入的诗句、词语、最恰当的是 ( ) A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 没 D 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 余 C 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荫 贮 D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绕 【小题 3】下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 “蔼蔼 堂前林 ”,蔼蔼是树木稀疏的样子。 B “孟夏 草木长 ”,孟夏是初夏时节。 C “有 风 自南, 翼 彼新苗 ”,风是春风, “翼 ”是拟人手法。 D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的意思是:远风
16、掠过平旷的田野,秀美的禾苗饱含新的生机。 【小题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陶潜的诗不是一味飘逸,也有 “金刚怒目式 ”。这说明评论作品要 “知人论世 ”。 B “大匠运斤无斧凿痕 ”这一比喻说法既是赞美陶诗 艺术造诣之高,又是对其真率自然诗风的肯定。 C陶诗的风格是表面质朴而实际华丽,表面单薄而实际丰满。 D “写心 ”、 “写意 ”,实质上就是鲁迅先生提倡的白描手法。 【小题 5】下列陶渊明的诗句,属 “金刚怒目式 ”的是 ( ) A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B扬楫越平湖,泛随清壑回。 C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D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E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F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课 2013 2014 年高 学期 第二次 月考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