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辽宁省沈阳二中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5届辽宁省沈阳二中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届辽宁省沈阳二中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5届辽宁省沈阳二中高三上学期 10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碳排放过量会给地球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如果不设法加以遏制,必然会威胁人类生存,全球性大灾难 指日可待 。 B我们在技术革新时遇到了一个大难题,大家提出了种种解决方案,可 屡试不爽 ,多亏他的指点,才渡过了难关。 C他被尊奉为大师之后, 移樽就教 的人简直要踏破他家的门槛。 D在座的各位都是本领域的顶尖专家,我们请大家来,就是想听听各位的高见,大家不必客气,就 姑妄言之 吧。 答案: C 试题分析: C、移樽就教:端着酒杯到别人跟前一起饮酒,以便求教,泛指
2、主动前去向人请教。符合语境。 A 指日可待:(事情、希望等)不久就可以实现。一般用于好的方面,用在此句中不恰当。 B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与句意刚好相反,使用不当。 D姑妄言之:姑且说说,谦敬用错。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 “中国结 ”的全称是 “中国传统装饰结 ”, _, _, _,_, _, _,因此绳结也是中国古典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们很早就开始用绳结来装饰器物,为绳结注入了美学内涵 当时的绳结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备用具 “中国结 ”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 它是中华民族特
3、有的一种手工编制工艺品,具有悠久的历史 此外,绳结还应用在人们的衣着,佩饰上 同时也具有记载历史的重要功用,因而在人们的心目中很神圣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 注意里面的关键词 “当时 ”“同时 ”, 紧密相连, 因该放在 前, 谈到 “衣着 ”承启后文,应放到最后, “此外 ”表明前面还有应用,只能是 , 谈论到美学,承启 ,应放在 前, 只能放在开头,起总领作用。 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4、 ) A高速公路上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司机违反交通规则或操作不当造成的,交通部门要加 强安全宣传,提高司机的安全意识。 B在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行动 ”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确定将抢救民间木版年画列为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之一。 C崇安髭蟾蜍是武夷山区特有的两栖类珍稀动物,生活在海拔一千米左右的高山溪水中,最初因五十年前在崇安发现而得名。 D食醋富有氨基酸、钙、磷、铁和维生素 B等成分,因此具有美容功效,皮肤吸收之后,可改善营养缺乏,促使皮肤美白细腻。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选项,句式杂糅, 事故的主要原因是 和 事故是由 造成的 两个句式出现杂糅; C选项,非常隐蔽的语序 不当,
5、最初因五十年 前在崇安发现 应为 因五十年前最初在崇安发现 ; D选项,成分残缺, 可改善营养缺乏 后应补上 现象 或 症状 等成分。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习题。( 9分,每小题 3分) 周易的前生今世 易传是对周易一书的第一次系统解释的著作,因为共有 10篇文字,故又称十翼。易经与周易,不是两名一实的重同关系,而是种属关系。 自从阴、阳爻由数字中归类抽象出来之后,很自然地固定为六十四个六爻卦体,对这些卦体作出有序排列,并且各自给予一个卦名,便诞生了第一部易经。据史传,这第一部易经诞生于夏代初期,其名为连山。夏代之前,洪水泛滥,人
6、或为鱼鳖;大禹治水,洪灾顿息,舜将帝位禅让于禹,建立夏朝。由于长期的洪灾,人们对赖以避难的高山心怀感激;洪灾之后的渔猎生活,山上盛产的野果和飞禽走兽,为人们的主要生活来源;对山的崇拜,也就成为一种必然。因此,在对六十四卦排序之时,象征山的 “艮 ”卦名列榜首,也就顺理成章。六爻重卦 “艮 ”是由两个经 卦 “艮 ”相重而成,象形山连着山。所以,夏代制定的以 “艮 ”为首卦的易经,便取名为连山。我国最早图腾对象 “山 ”,也因此可以确认。 由渔猎社会转向农业社会,也是在以 “山 ”为崇拜对象的夏代。个中原因,显然是洪水消减之后,人们纷纷从山上下来,在平原上安营扎寨的缘故。长期的农事活动,使人们对
7、 “春播一粒粟,秋收万颗粮 ”的土地产生了感情。于是,由 “山 ”移情于 “地 ”的观念随着农事活动的深入展开而得以确立。 商汤取夏政而代之,作为治国之策的易经,也必须作出相应的改编。由于古籍资料的残缺,我们已无法知道改编的全部内容 ,但是从商朝初期诞生的第二部易经称名归藏,可以确定这部易经的首卦已由 “艮 ”改换为“坤 ”。坤为地,以 “坤 ”为首卦的归藏,表达了商代先人对大地的崇拜,我们祖先由此进入第二个图腾崇拜时代。 商代八百年,是农业社会逐渐走向成熟的阶段。成熟的农业生产,使先人们意识到农作物的收成好坏并不取决于土地,而是取决于天气: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洪涝旱灾,歉收甚至颗粒无收。于是
8、,先人的观念又开始发生第三次转变,即由对 “地 ”的崇拜转向对 “天 ”的崇拜。商朝末年,周族领袖姬昌被商纣王囚禁于 里,在狱中对第二部易经即 归藏作了全新的编纂,即史称 “演易 ”。经姬昌重新编纂之后的这第三部易经,在周朝取代商政权之后正式命名为周易,即 “周朝的易经 ”。 由于观念的变化,更由于周易的诞生,归藏自周代始式微,但是,一直到春秋末期,它还有可能被完整保留着。据礼记记载,孔子为了解殷商社会,曾专门跑到殷商贵族集居地宋国,寻找并研究归藏;从孔子的 “吾欲观殷道 得坤乾焉 ”的透露,我们也获得了归藏的首卦是 “坤 ”,第二卦是“乾 ”的信息。汉代时,归藏可能还有较多内容存世,所以有易
9、学家焦 的“商时讲学者首重在静 ”之 议论,经学家郑玄在礼记注疏中称: “殷阴阳之书存者有归藏,是亦以归藏为殷易矣 ”。 现在所见的归藏佚文,一为收录在道藏中,二为前些年从湖北荆门王家台楚墓中发掘的竹书残简。这些佚文为姬昌 “演易 ”的背景提供了信息。 从西周到东周,周易不仅是周王朝的治国大纲,也是朝廷及贵族决疑解难的工具。左传、国语中的二十多条占筮或援引周易决疑记载,便是周易权威性和实用性的直接表达。 春秋末期, “善为易者不占 ”成为风气;孔子晚年喜易,以致 “韦编三绝 ”;为学生讲易,留下解读周易的 数篇文字,与前人留下的几篇资料性文字一起,合编成易传,遂使得周易如虎添翼,进入每一位读书
10、人的书房,并进而成为后世科举取士的 “统编教材 ”。 (节选自 2013年 3月 11日文汇报,有删改) 【小题 1】关于易经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 “易经与周易,不是两名一实的重同关系,而是种属关系 ”,由此可知,周易包括易经,二者是种属关系。 B “孔子晚年喜易 ”,他把解读周易的数篇文字,与前人文字一起合编,形成对周易进行系统解释的著作易经。 C易经 在不断的更新与发展之中,首卦也在不停地变化,从夏初到商初再到周代,一直到现在,其首卦还在不停改变。 D全文谈到了与易经相关的三部著作,即连山归藏周易,而这三部著作体现了易经在不同时期的发展。高考资源网 【小题 2】
11、下列各项对于易经首卦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易经首卦在不同阶段的每一次变化之中,生活环境的变化,食物来源的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信仰的转变都对变化起着举足轻重的决定性。 B夏代之前,洪水泛滥,山上盛产的野果和飞禽走兽,为人们的主要生活来源,对山 的崇拜,使象征山的 “艮 ”卦在连山六十四卦中名列榜首。 C夏代以后,长期的农事活动,使人们对土地产生了感情。于是,由 “山 ”移情于 “地 ”,使得商代初期的归藏首卦由 “艮 ”卦变化为 “坤 ”卦。 D商代八百年,农业社会逐渐走向成熟,使先人们意识到农作物的收成好坏更多取决于天气,于是到周易时,首卦已更新为代表天的 “乾 ”卦。
12、【小题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3分)( ) A夏代初期诞生的连山,以 “艮 ”为首卦,这为我们现在将我国最早的图腾对象确认为 “山 ”提供了重要的历史依据。 B商汤取夏政而代之,作为治国之策的易经,也作出了相应的改编,通过对改编全部内容的分析,获知大地已被崇拜。 C周族领袖姬昌在狱中对归藏作了全新 “演易 ”,后被周武王命名为周易。直至此时第三部易经方才尘埃落定。 D汉代时,第二部易经 归藏还有较多内容存世,所以才能有易学家焦 的 “商时讲学者首重在静 ”之议论。 答案:【小题 1】 D 【小题 2】 A 【小题 3】 A 【小题 1】 试题分析:从高考来看,此类题目选择
13、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 1程度深浅、范围大小有意混淆, 2偶然、必然有意混淆, 3已然、未然有意混淆, 4以偏概全, 5张冠李戴, 6因果颠倒, 7误划类别, 8无中生有, 9偷换概念。因此解答时考生要把选项归位,通过与原文对比,找到答案:。 A原文第五段结尾处说 “经姬昌重新编纂之后的这第三部易经,在周朝取代商政权之后正式命名为周易,即 周朝的易经 ”,所以周易属于易经;B 文章开头说 “易传是对周易一书的第一次系统解释的著作 ”,易经不是; C无中生有,易经首卦到周易定为 “乾 ”后,直到现在首卦是否改变,文中无此信息。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 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
14、分析:由原文可知,连山定首卦为 “艮 ”和归藏定首卦为 “坤 ”,三个原因都包括;周易定首卦为 “乾 ”时,生活环境和食物来源基本未变,主要是因为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信仰发生了转变。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 B项 “通过对改编全部内容的分析 ”错,根据原文 “由于古籍资料的残缺,我们已无法知道改编的全部内容 ”可知; C无中生有,从原文中看不出 “被周武王命名为周易 ”,原文只说 “在周朝取代商政权之后正式命名为周易 ”; D原文中为汉代时 归藏 “可能 ”还有较多内容传世。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归纳内容要点,
15、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习题。 从寒门子弟到行政长官 20世纪 30年代,梁振英的父亲梁忠恩只身离开家乡山东威海闯荡香港,在清水衙门当警察。梁振英于 1954年 8月出生,有一姐一妹,是家中独子。二十岁之前,梁振英与家人住在七号差馆宿舍及荷李活道警察宿舍。那里没有独立卫生间,一层楼十几户人家共用一个厕所。小时候,为省一毛钱的电车费,梁振英和姐姐、妹妹都是走路上学。上中学时,为节省每顿一块五毛钱的饭钱,梁振英总是步行半个小时回家,用十分钟时间狼吞虎咽地吃完饭,再匆匆忙忙赶回学校上课。从上幼儿园起,梁振英就已经开始忍受贫困生活的煎熬。但懂事的小振英只是默默承
16、受,从不抱怨。稍大一点儿时,他就开始分担家务活,帮助母亲买菜、择菜。为了贴补家用,帮附近的塑料玩具厂加工塑胶花。当时 梁振英才十一岁,下午到学校上学,其他时间则要干活 要么背着几十公斤重的材料往返家里与工厂,要么与家人一起做塑胶花。这段时光尽管清苦,却被梁振英视为第一堂人生课,不仅培养了他不畏艰辛、自食其力的能力,还让他认识到执著追求的可贵。 梁振英从小成绩优异。他从荷李活道警察小学毕业后考入香港著名的中学 英皇书院,后又进入当时的香港工业学院(现香港理工大学)修读建筑测量系。取得高级文凭后,梁振英于二十岁那年前往英国布里斯托理工学院 (现为西英格兰大学 ) 攻读估价及地产管理学。在留学英国的
17、三年多时间里,梁振英靠半工半读 维持自己的学习及生活费用。他每周打工三个晚上,每次六个半小时,回到宿舍时往往是凌晨了。为了节省车费,他每天上学放学都要步行十多公里。即使这样,他仍然坚持参加社会活动。当时梁振英是当地香港留学生的学生会主席,经常举办中国文化宣传活动,每个星期天他还去教当地的华侨子弟学中文。1977年,梁振英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绩从布里斯托理工学院毕业。 学成回港的梁振英,开始了自己白手起家的创业历程。起初,他加入老牌测量师行 “仲量行 ”,成为一名测量师。过了五年,梁振英被擢升为这家英资公司的合伙人及该企业第一位华人董事。当时年龄不 足三十岁的梁振英年薪已高达上千万港元。 1988年
18、,三十四岁的梁振英被评为 “香港十大杰出青年 ”。 1993年,梁振英创立了梁振英测量师行。 2000年,通过互换股份与英国 DTZ及新加坡的戴玉祥产业咨询公司合并,梁振英测量师行易名为戴德梁行。这家布点遍及四十三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房地产服务公司,迅速发展成为亚太区最具规模的物业顾问公司。 2006年,梁振英成为该公司最大的个人股东,首度晋身集团董事局。一年后,梁振英又由戴德梁行北亚区主席升任为亚太区主席。此时,离他事业起步刚好三十年,梁振英已从一无所有的小青年变成了颇 具经济实力的香港企业家。 作为香港专业联盟主席,梁振英率先鼓动香港十个专业团体五万多专业人才加强与内地交流。早在 20世纪
19、70年代末,内地的改革开放刚刚起步,身为香港“专业人士促进现代化协会 ”成员的梁振英,就开始与内地结缘,并频繁穿梭于深港沪之间。 20世纪 80年代初期,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开始。 1984年,中英谈判碰上新界的租约问题。当时,新界的全部土地楼房,不论地区、新旧、用途,地契年期全部在 1997年 6月 27日届满后,由中、英两国共同解决。由于当时内地还没有房地产市场,缺乏经济和合约上的知识,中央想找 个香港人咨询意见。有位官员记起一个经常到内地讲课的年轻人 梁振英,就请他帮助写意见书。梁振英立即动笔撰写。几个月后,这份意见书中的建议成为中方意见,并成为中英联合声明附件三关于土地契约的主要内容
20、。 在帮助和支持内地房地产事业发展的同时,梁振英亦开始在政治上崭露头角。1985年,梁振英出任香港基本法咨询委员会委员; 1988年,三十四岁的梁振英出任基本法咨询委员会秘书长; 1993年,出任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预委会政务小组港方组长; 1996年出任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副主任; 1997年出任香港特区第一届行 政会议成员、召集人。此外,他还担任第十届和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等职。梁振英不无自豪地回忆道: “参与回归的全过程,为香港回归效力,亲历国家和平统一的阶段性成果,这是我一生中最大的成就和最难忘的经历。 ”(选自 2012年第 6期名人传记,有改动) 【小题 1】下列对传记内容的分析和
21、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 A梁振英童年时代忍受了贫穷生活的煎熬,他从不抱怨,积极分担家庭生活的负担。艰苦的生活锻炼了他自食其力的能力和顽强的意志。 B梁振英从小学习成绩优异。在香港取得高级文凭后,前往英国留学,学费和生活 费自己打工解决,还经常参加社会活动,以全班第一名成绩毕业。 C梁振英学成回港后,加入了老牌测量师行 仲量行,很快就成了行业的领头人,工作了十年的时间就被评为 “香港十大杰出青年 ”。 D梁振英四十岁时创立了自己的测量行,几年后与英国和新加坡的两家公司合并,他的戴德梁行成为亚太区同行中规模最大的公司。 E本文撷取梁振英人生的若干片段,描写他积极生活、刻苦学习、心系祖
22、国的事迹,记叙梁振英从寒门弟子到成为香港行政长官的历程。 【小题 2】梁振英青少年时代是如何面对贫困生活的?( 6分) 【小题 3】最后一段画 线句子在文中起何作用?请简要说明。( 6分) 【小题 4】梁振英从寒门学子成长为行政长官,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梁振英成功原因的理解。( 8分) 答案:【小题 1】 B项 3分, A项 2分, E项 1分。 【小题 2】 默默承受,从不抱怨。他认为清苦的生活是第一堂人生课,认识到执着追求的可贵。 积极面对贫穷的生活:节约花费,走路上学,上学时间回家吃饭;年龄不大就分担家务,帮工厂做活赚钱补贴家用。 【小题 3】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帮助和支持内地房地产
23、事业发展 ”是对上文的总结, “在政治上崭露头角 ”引起下文。 【小题 4】 梁振英小时候 的贫困,锻炼了他吃苦耐劳、执着追求的品质,为他的成长及整个人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优秀的学业为后来成为颇具实力的企业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攻读估价及地产管理学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后,成为测量师。 具有管理才能,工作不久就被擢升为公司的合伙人及该企业的董事。自己创立公司后,公司很快就成了亚太国际公司,他升任为亚太区主席。 爱国热情促使他早在内地改革开放刚刚起步时就利用自己在香港的影响力鼓励专业人士加强与内地交流,他也频繁穿梭于深港沪之间。特别是他在涉及香港回归的一系列问题上成为中国政府的得力智囊,从而使他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 辽宁省 沈阳 中高 学期 10 月考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