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四川省绵阳市高三第一次诊断试题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5届四川省绵阳市高三第一次诊断试题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届四川省绵阳市高三第一次诊断试题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5届四川省绵阳市高三第一次诊断试题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取 缔 (d)玩 弄 (nng)可 塑 性 (s)蔫 头蔫脑 (yn) B坎 坷 ( k) 狙 击( z)上 档 次 (dng)扪 心自问 (mn) C 潜 力 ( qin)坊 间 (tng)骨 碌 (g)难 兄难第 (nn) D 夹 生 (ji)量 筒 (ling) 胳 肢窝 (g)管窥 蠡 测 (l) 答案: C 试题分析:此类题主要考查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生僻字的字音和字形,多音字要依照 “据义定音,音随义转 ”的特点,区分一般词语与专用词语的读音、词性辨别读音等。答
2、题时,要采用比较排除法, A项, “蔫 头蔫脑 ”的 “蔫 ”,应读 nin; B项, “狙 击 ”的 “狙 ”,应读 j; D项, “胳 肢窝 ”的 “胳 ”,应读 g。所以选 C。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跑酷擎天柱过渡政府涸泽而鱼 B峰会手动挡健身路径代际公平 C宫阕放冷箭激浊扬清毁家书难 D篡改涨停板察颜观色蜚声文坛 答案: B 试题分析:用比较排除法。可以先排除固定词语、常用词语,然后,结合着词语意思来辨别词语搭配是否正确。 A涸泽而鱼 -涸泽而渔; C宫阕 -宫阙,毁家书难 -毁家纾难; D察颜观色 -察言观色。
3、所以选 B。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对于一切外国的东西,如同我们 对于 食物一样,必须要经过自己的口腔咀嚼和胃肠运动,把它分解为精华和糟粕两部分,然后排泄糟粕,吸收精华。 B据悉,山东省一直在酝酿 起用 全 国高考卷;虽然近年来山东卷质量不断提高,但使用全国卷可大大节约人力物力财力,更利于统一考查,公平选才。 C李克强欧洲之行的闭幕演讲,给来自欧洲政界、商界的 600多名听众吃下了一枚 开心果 :中国经济定会平稳运行,不会出现有些舆论所说的硬着陆。 D王晓峰同学 绠短汲深 ,做语文课代表再合适不过了,他基础知识扎实,
4、文学功底深厚,相信他能协助语文老师把我们班的语文学习搞得更生动活泼。 答案: A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结合具体语境分析, B应为 “启用 ”。启用:开始使用,多用于物。起用:重新任用或提拔使用,多用于人 。 C应为 “定心丸 ”。定心丸:比喻能使人思想情绪安定下来的言论或行动。开心果:借指能给人带来快乐的人,含诙谐意。 D绠,打水用的绳子;汲,从下往上打水。吊桶的绳子很短,却要从深井里打水,比喻能力微薄,任务重大,难以胜任。多用作谦辞。所以选 A。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无论对改革有多少不同意见,对反腐有何种议论,坚持公平正义
5、都是社会各阶层、各群体的最大公约数,也是深化改革的最大共识。 B运用 “国家减灾中心经验模型 ”对鲁甸震区大量数据进行分 析、搜集和整理,就可以得出地震可能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数据。 C 2014年第 17届女排世锦赛进入冠亚军争夺战,中国女排在先失两局的不利情况下虽顽强扳回一局,但最终憾负美国队屈居亚军。 D 9月 20日,成功连任新西兰总理的约翰 基夫妇临近午夜仍决定前往位于奥克兰市中心码头的一个会议中心,向支持者表示感谢。 答案: A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仔细分析病句的类型,如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 B语序不当,应为
6、 “搜集、整理和分析 ”。 C不合逻辑,应为 “冠军争夺战 ”。 D搭配不当, “成功连任 ”的是约翰 基,而不是 “约翰 基夫妇 ”。所以选 A。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 恒星考古:发现原始巨星踪迹 科学家们通过模拟早就预测到,第一批恒星中的某些恒星是非常巨大的,质量超过太阳质量的 100倍,在仅仅几百万年的时间里就经历了生存和死亡 这个时间在宇宙中相当于一眨眼的功夫。但天文学家们一直没有发现第一批恒星存在的迹象。他们只能推测,那些恒星可能是在宇宙大爆炸发生之后最初的几亿年里形成的 ,由氢、氦和微量的锂构成。随着那些恒星作为超新
7、星爆炸之后,产生了第一批重元素,通过这些重元素演化出了后来的星系和恒星。 目前,利用一项被称为 “恒星考古 ”的技术,日本国家天文台的青木和光及同事发现了这种恒星的首个迹象,这种迹象保存在其远古后代的化学成分中。第一代恒星的遗迹存在于一颗叫做 SDSS J0018-0939的恒星中,其中的化学成分表明该恒星形成于一个气团,气团是由一颗非常巨大的恒星爆炸后所产生的材料构成的。 第二代恒星燃烧较慢,已经存在了大约 130亿年,它们中含有微量较重的元素,这表明这些恒星是由 一种气体聚结而成的,以前的一颗或数颗超新星产物使这种气体丰富起来。 “这就像柜橱里层的罐子中所盛的豆子,它们永远在那里呆着,但你
8、可以随时打开。 ”剑桥市麻省理工学院的天体物理学家安娜 弗雷贝尔说, “通过研究,科学家们能够将形成恒星的气团成分搞清,进而可以了解哪些成分以及其中有多少成分来自于第一代恒星。 ” 跟铁之类的较重元素相比,恒星 SDSS J0018-0939中碳、镁和钙等较轻元素的丰度很低。研究者称:对于这种特性,最有可能的解释就是一种叫做 “不稳定对超新星 ”的特大质量恒星发生了爆炸。 当恒星的核心温度变 得非常高时,成对的光子变成成对的电子和正电子,这时就会形成不稳定对超新星。结果,外表压力下降引起恒星产生明显的塌缩,发生巨大的热核爆炸。青木称,这种爆炸会将恒星撕裂,产生研究小组发现的高浓度铁和少量的较轻
9、元素。对此,弗雷贝尔说:尽管外层被炸掉,但较重的元素仍被吸回核心处,形成黑洞。 这个研究成果是令人兴奋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理论家们就可以宣告胜利了。目前,这只是一颗恒星,而且这并不意味着所有这些恒星都是以这种方式爆炸的。 研究人员正在观察更多恒星的化学特征,进一步搜寻其他的例证。如果这种恒星如此普遍, 使用定于 2018年发射的詹姆斯 韦伯太空望远镜,或者利用下一代的大型地面望远镜,未来的天文观测通过来自最遥远星系的远古光线,甚至能够直接观察到这种巨型恒星作为超新星死亡的现象。 【小题 1】下列关于第一代恒星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第一代恒星中的某些恒星体积巨大,质量超过了太阳,但一
10、眨眼工夫就完成了由生到灭的过程。 B第一代恒星是在宇宙大爆炸之后最初的几亿年里形成的,其主要成分为氢、氦和微量的锂元素。 C第一代恒星存在的首个迹象是由日本科学家青木和光与其同事率先使用 “恒星考古 ”技术发现的。 D第一代恒星的遗迹在于由一颗非常大的恒星爆炸后所产生的材料构成的气团所形成的恒星中。 【小题 2】下列关于 “恒星考古 ”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谓恒星考古是围绕一颗叫做 SDSS J0018-0939的恒星中保存的化学成分展开的。 B科学家试图通过搞清第二代恒星的气团成分来了解来自第一代恒星的成分及比例。 C对恒星考古目前的研究成果应持谨慎乐观态度,因为这些研究成果不具有普遍
11、性。 D借助两种望远镜同时进行天文观测,恒星考古就会在 2018年后取得更大成果。 【小题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二段中的 “这种恒星 ”与第三段中的 “这些恒星 ”都是由一种气体聚结而成的,这种气体如同 “柜橱里层的罐子中所盛的豆子 ”。 B一种叫做 “不稳定对超新星 ”的特大质量恒星发生了巨大的热核爆炸,似可解释 SDSS J0018-0939中较轻元素的丰度很低的原因。 C麻省理工学院天体物理学家弗雷贝尔认为,外表压力下降引发恒星爆炸,尽管外层被炸掉,较重的元素仍被吸回核心处形成黑洞。 D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未来的天文观测通过来自最遥远星系的远古光线,甚
12、至能直接观 察到第一代巨型恒星作为超新星死亡的现象。 答案:【小题 1】 D 【小题 2】 D 【小题 3】 A 【小题 1】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根据对文意的理解,找到论述第一代恒星的语段,然后将选项带入进行比较分析, A第 段 13行, “一眨眼 ”相对于宇宙演变而言,非实指。 B第 段 45行,原文为或然判断 “可能 ”; “主要成分 ”不正确。C第 段 12行, “率先 ”无中生有。所以选 D。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先找到答题区间第 段,然后将选项带入进行比较分析,做出判断 取舍, D 项, “同时 ”不正确,原文中
13、是 “或者 ”; “就会 ”说法太肯定,原文中有 “如果 ”。所以选 D。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信息的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可将选项带入进行比较分析, A 项, “这种恒星 ”指第一批恒星,它形成于气团, “由一种气体聚结而成 ”无依据。所以选 A。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 生活的视角 李林荣 在课堂上常教训学生,立论作文一定要有一个特定的视角。其实何止纸上谈兵写论文、发议论,需要 视角,实实在在的日常生活也离不开一定的出发点和观察位置。别的不说,就以这几年我外出上班从骑
14、车到挤公共汽车的交通形式变化而论,同一个北京城就因此而在我的感觉里有了很多改观。 住在北四环外龙王堂时,因为多次经受自北太平庄坐公共汽车回家几乎被别人的前胸、后背和膀子、胳膊肘挤成薄片的苦难,所以下定决心骑车出门。到了东三环麦子店安家之后,我的骑车生涯达到了一个小小的巅峰状态。最辉煌的一次纪录是在 2002年冬的一天,从早到晚马不停蹄跑了一大圈,将大半个北京城区尽收眼底。 直到近一年前突然调到二外,把家搬到远郊通州, 在大货柜车和小汽车密集交织的车流和它们吐出的浓烈尾气、卷起的阵阵尘土合力的排斥、包围中,我的亲爱的自行车,实在是有点黔驴技穷,再也无从施展它的身手了。 于是,我不得不改以坐公共汽
15、车为主要的外出方式。也许正因为换了交通方式,先前骑自行车上下班的那种生活所 特有的感触 ,现在倒越发清晰、明确起来。骑车人的视角,比挤在公共汽车上的人,要开阔得多,也自由得多。跨在小小的自行车上,每一步行程都得自己出力气,这是真实的;每一处眼前的人、物、景观,也都是行迹所至,自然扑近的,这也是真实的;路面上每一个坑坑洼洼的细节,也都是 必须看在眼里、放在心上,及时小心予以应对的,这同样是真实的。自行车使我们获得了一种与一个城市近距离接触、甚至水乳相融的真实感和细腻感。 骑在自行车上,大概是一座城市里只比坐着、躺着和随便走着的时候高一点的一种生活姿态。骑在车座上,一个人看不到比自己站着时更远的一
16、片视野。但是感谢会旋转的车蹬和车轮吧,它会把一个人原本很平常、很狭小的这片随意往那儿一站就可以得到的视野无限放大、无限铺展,最终,使一个经常骑自行车的人赢得远胜过一个只满足于步行和原地彷徨的人的丰富见识和宽广心胸。当然,这判断仅限于城市生活,要是有 人像徒步探险家那样勇于迈步走出城市,双脚走路也是完全可能走出一片无边的天地的。 这么一想,挤在沙丁鱼罐头甚至压缩饼干桶一样的公共汽车里,就成了一种最没出息、最没诗意的生活状态。靠着这么一种状态,自然也可以在一个城市里四处出没、东游西荡,但对于公共汽车上的常客,就算他有永不消退的热衷于挤车的饱满激情,他所得到的,至多是一些困在车窗框里的一掠而过的风景
17、片断,一连串似是而非、指鹿为马、南辕北辙的车站名称和行车线路,还有那种成分极其复杂、味道永远可疑的公共汽车车厢里专有的气息。 而在自行车车座上和公共汽车车厢里 ,即便是同一个人,也不知道是入乡随俗呢,还是象由心生呢,反正总是会有迥然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表情。骑自行车的人,有悠然自得的逍遥派,有越蹬越来劲的自我陶醉派,也有自言自语的思索者,还有横冲直撞外带呼啸的野蛮豪放派。愁眉苦脸面露狰狞的骑车人,大概也是有的,但一般总是难得一见。可在公共汽车上,情形就大为不同。失去了审美必要的距离感,又缺乏流通的空气、敞亮的环境,大家一律油汗涔涔,倦容满面,最低限度也总有一种坐着和站着两种乘客间暗自较劲的心理失
18、衡挂在嘴角眉梢,至于丑恶的抢座和该让座不让座,以及因为挤手踏脚怒颜相向、恶语相加等现象, 更是令车厢生态进一步逼近了畜道而远离了人道。 我唯一的奢求是,下一回挤在公共汽车的人缝里,自己的嘴脸能够尽可能地慈祥一点。 【小题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文章用学生立论作文有特定视角开篇,既照应了题目,又自然展开对因视角不同 而感觉各异的日常生活的全面叙写。 B作者对骑自行车和挤公交车这两种不同的生活状态描述细腻,见解独到,表明他留心并思考生活,是生活的有心人。 C作者善用修辞,语言朴实厚重而又谐趣生动,比如写自己在公共汽车上看骑车人表情时的一组排比句,令人忍俊不
19、禁。 D作者给 “车站名称和行车路线 ”加上 “似是而非、指鹿为马、南辕北辙 ”的定语,顺手一笔,讽刺了名实不符的乱象。 E、文章尾段中 “唯一的奢求 ”,是 “我 ”向善情怀的流露,也是对公共汽车上那些丑陋现象的嘲讽,文笔委婉含蓄。 【小题 2】作者骑自行车有哪些 “独有的感触 ”?请概括作答。( 6分) 【小题 3】请简要分析文中两处划线的内容。( 6分) 我的亲爱的自行车,实在是有点黔驴技穷,再也无从施展它的身手了。 更是令车厢生态进一步逼近了畜道而远离了人道。 【小题 4】概括全文主旨,并谈谈你的感悟。( 6分) 答案:【小题 1】( 4分) A、 C( 4分,各 2分) 【小题 2】
20、 骑车人的视角开阔、自由; 骑自行车的所见、所感真实、细腻(有一种与城市近距离接触、甚至水乳相融的真实感和细腻感); 骑自行车是一种拥有丰富见识和宽广心胸的生活姿态(在城市生活中,可以赢得丰富见识和宽广心胸); 骑自行车与坐公交车,会因处境不同而出现不同的心情、表情。 ( 6分,每点 2分。答出三点即可) 【小题 3】( 1)运用拟人手法,表明 “我 ”对骑车 生活的喜爱和不能骑车的无奈,幽默风趣,生动亲切。 ( 3分,手法、意义、效果各 1分)( 2)将争抢座位、恶语相加斥为 “畜道 ”,提倡尊重别人、互相礼让的文明之风,对比鲜明。 ( 3分,对 “畜道 ”“人道 ”的理解各 1分,表达效果
21、 1分) 【小题 4】( 1)全文主旨:我们需要从不同的视角去观察、认识生活,还要追求自由、真实、美好的生活。( 4分,每点 2分)( 2)感悟: (略) ( 2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从文本结构、内容、人物形象、语言等角度分析,A “对日常生活的全面叙写 ”扩大了范围; C “朴实厚重 ”和 “自己 在公共汽车上 ”均不正确。所以选 AC。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此题属于局部题,解答此题,可先从文中找到叙述作者骑自行车 “独有的感触 ”的语段,如答题区间
22、在第 4、第 5段,可根据文中的提示性语句提炼性的概括即可。如 “骑车人的视角,比挤在公共汽车上的人,要开阔得多,也自由得多 ”,可直接提取 “要开阔得多,也自由得多 ”进行概括。以此类推。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 析:解答此类题,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联系上下文具体语境,从表现手法及作用的角度分析即可。第一题, “有点黔驴技穷 ”“施展它的身手 ”从表现手法上来看, “有点黔驴技穷 ”,语言幽默,应为拟人的修辞手法,联系上文作者对自行车的描述,可得出这句生动的表现了作者对自行车的喜爱和无奈;第二题, “车厢生态 ”指车厢的气氛; “畜道 ”指
23、言语的恶劣丑陋,不文明行为;联系上文争抢座位现象来看,该句该从文明风气的角度组织答案:。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4】 试题分析:主旨是 指文章的写作意图,它是文章的灵魂。其内涵包括情感态度、精神品质、道理感悟和希望号召等。在文学作品中,作者通过写人叙事状物所表达出来的某种观点、认识或情感即为文章主旨。归纳文章主旨最基本的要求是必须首先整体把握全文。要能对所给材料作宏观上的把握,做到对整篇文章了然于胸。这样才能把握文意,领会作者的目的和意图。一篇文章,我们把各段落的段意综合起来,然后理清其关系:不论哪种关系,它们都只有一个与写作意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 四川省 绵阳市 第一次 诊断 试题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