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四川省棠湖中学高三11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5届四川省棠湖中学高三11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届四川省棠湖中学高三11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5届四川省棠湖中学高三 11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加点字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豆 豉 ch间 距 jin洁身自 好 ho不愧不 怍 zu B解 剖 pu侪 辈 chi钟灵 毓 秀 y前 倨 后恭 j C 聒 噪 gu 咀 嚼 ju忝 列门墙 tin怙恶不 悛 qun D木 讷 n戏 谑 xu洞见 症 结 zhng稗 官野史 bi 答案: C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多考查生僻字、多音字和形似字。多音字有时会因为作动词和作名词的不同,读音也不同。形似字要按照意义的不同,读音也不一样。在分析思考时,要注意声调、韵母是否正确。没有把握的可以用排除法,省时省力。 A 间 距
2、 jin, B 前 倨 后恭 j, D洞见 症 结 zhng。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各组词语,字形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羁绊口头禅淡装浓抹涸辙之鲋 B整饬文绉绉得陇望蜀宵衣旰食 C频率白废蜡封妻荫子拾人牙慧 D通牒露马脚丰功伟迹赳赳武夫 答案: B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主要考查音近(同)字、形似(近)等正确书写,容易混淆,把握不准的可以用排除法进行筛选。 A妆 C费 D绩。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由香港本地学者戴耀廷、陈健民及牧师朱耀明等人 2013年 3月发
3、起的 “占领中环 ”行动, 2014年 8、 9月间参与人数达到 19万,他们到处设置路障,阻断交通,经常非法集会,可谓是 甚嚣尘上 。 B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是中国文学的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名家名作大量涌现。当时,贾平凹写了很 多部畅销小说,是中国家喻户晓的 扫眉才子 。 C 10月 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他的讲话 高屋建瓴 地为文艺工作的下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D今年高票当选的罗市长在工作中高度重视科学发展观的落实,对我市经济工作进行科学规划,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在经济发展的大舞台上 长袖善舞 ,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答案: AB 试题分析: A “甚
4、嚣尘上 ”形容消息普遍流传,议论纷纷。现多指某种言论十分嚣张。 B“扫眉才子 ”指有文采的女子,使用对象错误。 C“高屋建瓴 ”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 D“长袖 善舞 ”多用来形容有财势、有手腕的人善于钻营取巧,感情色彩不当。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你要是把正楷字没有练好,就迫不及待地忙着去练行书、草书,很难在书法艺术上有大的收获。 B为加强应对突发事件,我国内地市、县级公安部门已于 2006年底全部实现110、 119、 122“三台合一 ”,无论发生什么事件,群众都首先拨打 110,再由公安机关统一调配警力。 C专家分析,
5、目前中国大范围的气温偏低,主要原因是由最近一段时间阴雨天气多、光照不足引起的。 D如果说呐喊彷徨中的小说是鲁迅对现实社会人生的冷峻的刻画,意在警醒沉睡的国民,那么朝花夕拾中的散文则是鲁迅温馨的回忆,是对滋养过他的生命的人和物的深情的怀念。 答案: D 试题分析:此类考查句子语病的题目,在分析思考时,要注意句子成分在搭配,句式杂糅等方面的错误,要仔细琢磨,推敲。 A语序不当, “没有 ”应提到 “把 ”前; B成分残缺, “为加强应对突发事件 ”后面加上 “的能力 ”; C句式杂糅, “主要原因是 ”和 “是由引起的 ”选一说法即可。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现代文阅读 阅
6、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在两千多年的中国古代文明中,经学始终是中国学术中最重要的学科门类之一,这是不争的事实。 经学是以儒家经典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最早是 “五经 ”,唐为 “九经 ”,到宋朝增益为 “十三经 ”。经学研究有自己的话语体系,两汉有师法、家法,古文、今文 ;其后有笺注、正义,读若、读如等等,并且形成了以文字、音韵、训诂为主体,旨在为解经服务的小学,学科边界清晰。众所周知,历代的科举考试,无不以经学为主要科目。 1905年,晚清政府废除科举,采用西方教育体制,但在许多学校依然有经学与小学的课程。朱自清撰经 典常谈,认为对国民进行经典教育依然有必要。 早在两汉,中国学术就萌生了以经、
7、史、子、集四部为大纲的独特的学科体系,这是中国文化自发形成的,反映了本位文化的面貌。到清代修撰四库全书,经、史、子、集成为中国传统学术的定式。时至今日,日本有些著名大学的图书馆,依然沿用四部分类法。 经、史、子、集四部,不是并驾齐驱的关系,经学处于主导地位,是领军的学术。儒家经典的主旨是按照道德理性的要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走向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儒家提倡的道德伦理的学说、礼乐兴邦的理念、仁爱义利的思想等,主导了古代中 国思想界的发展方向,并且渗透到了社会的每个层面,无论读过书还是没有读过书的中国人,几乎没有不受其影响的。历史上最著名的史家,如司马迁、班固、欧阳修、司马光等,受儒家思想
8、浸润尤深,他们的史著写谁不写谁,如何褒贬臧否,背后都有儒家的价值体系在左右。历史上的迁客骚人,其作品文风不同,妙趣各异,但大多不脱儒家的人文情怀。可以说,不了解经学,就不能透彻地读懂古代的史著,乃至文学作品。甚至还可以说,不了解经学,就不能真正了解中国文化与中国社会。 既然经学是自古就独立存在的重要学科,我们就不能无视它的存在,就应该在学科体 系上给它以应有的位置。当年提出 “打倒尊孔读经 ”,取消经学,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如今,那种令人痛心的背景已经不复存在,孔子对中国文化的贡献,为越来越多的民众所认识。在学术层面,北京每五年举办一次纪念孔子诞生的国际学术研讨会,规模盛大,国家最高层领导必接
9、见与会学者。近几年,孔子学院遍布世界各地。凡此皆表明,尊孔,已经不再是问题,上下都认同。读经,社会中近些年累积的共识日益厚重,有些大学将 “四书 ”“五经 ”作为必修课,就是最好的例证。既然在尊孔与读经的问题上,上下都在回归理性,尊重前贤,在学科体系上恢复经学的学术地 位,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摘编自彭林经学应该成为独立的学科 ) 【小题 1】下列关于 “经学 ”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经学是中国学术中最重要的学科门类之一,它以儒家经典为研究对象,随着时代的发展,内容越来越丰富。 B经学是由自成话语体系、学科边界清晰的小学发展而来的,小学的主体是文字、音韵、训诂,旨在为解经服务。 C
10、经学是历代科举考试的主要考查科目,对封建统治者选拔人才起了重要作用,在科举废除后对学校教育仍有一定的影响力。 D经学自古以来就独立存在,在中国文化自发形成的以经、史、子、集 四部为大纲的学科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是领军的学术。 【小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到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体现了儒家道德理性的要求,是儒家经典的主旨。 B因为儒家提倡的道德伦理的学说、礼乐兴邦的理念、仁爱义利的思想渗透到了社会的每个层面,所以最终成了中国思想界的发展方向。 C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影响十分广泛,即使平民百姓,也或多或少地受到儒家提倡的道德伦理等思想的影响。
11、 D北京每五年举办一次纪念孔子诞生的国际研讨会,孔子学院遍布世界各地,这些都表明尊孔已成社会共识。 【小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晚清政府废除科举,采用西方教育体制,但在许多学校仍然设置经学与小学的课程,可见人们对于新事物有排斥性。 B不了解经学,就不能透彻地读懂古代的史著乃至文学作品,是因为历史上的史学家和文学家大多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C当年取消经学,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 ;今天有些大学将 “四书 ”“五经 ”作为必修课,也是时代发展使然。 D倡导在学科体系上恢复经学 的学术地位,体现了现代人尊重前贤的思想,是对尊孔与读经问题的理性认识。 答案:【小题 1】
12、 B 【小题 2】 B 【小题 3】 A 【小题 1】 试题分析: B (错误理解经学和小学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分析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 B (二者不是因果关系, “成了发展方向 ”有误 )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 A (“可见人们对于新事物有排斥性 ”有误 )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22分) 百年前的李鸿章 王树增 1852年, 29岁的李鸿章在翰林院的大考中名列第二。太平军起义后,李鸿章毫不犹豫地离开了京城,回安徽
13、组织地方武装与太平军作战。 当太平军直逼上海时,无人愿意置身事中,因为此举等于要孤军深入到拥有百万之众的太平军后方。但李鸿章愿意去。这一去便让上海人目瞪口呆,这一去便让他组建的淮军名声鹊起,李鸿章也因此被封为一等肃毅伯爵,戴双眼花翎。 淮军需要武器, 1863年李鸿章买下洋人的机器设备,创办了中国第一个近代军工企业 上海洋枪三局。李鸿章算过一笔帐:一发英国的普通炮弹在市场上卖 到 30两银子,一万发铜帽子弹要卖到 19两银子。他说,大清国凭什么要把白花花的银子给了洋人? 大清中叶以后,朝廷南北货物的调运部分改为海路运输,李鸿章抓住时机督办创立了 “招商局轮船公司 ”。这是中国第一家民营轮船公司
14、,它一直运营到 1949年。而当洋人要在中国开设电报业务的时候,李鸿章不允许洋人从香港铺设来的海底电缆上岸。时隔不久,由他支持铺设的中国第一条电报电缆线在大沽口到天津城之间开通。作为大清国唯一出访过工业革命后的欧洲的重臣,李鸿章深知电报业蕴藏着极高的军事和民用价值。由于他的支持和参与,洋务派创办了中国 近代第一条铁路、第一座钢铁厂、第一座机器制造厂、第一座矿务局、第一所电报局、第一所外国语学校、第一所近代化军校、第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 李鸿章曾对美国人说,只有将货币、劳动力和土地有机地结合起来,才会产生财富。清政府必须邀请欧美资本进入大清国,以建立现代的工业企业,帮助大清国开发利用本国丰富的自然
15、资源。但这些企业的自主权应掌握在清政府手中。大清国欢迎欧美来华投资,提供资金和技工。但是,对于铁路、电讯等事务,要由大清国自己控制。他说: “我们必须保护国家主权。 ”在中国还处在男人梳长辫、女人裹小脚的时代,李鸿章 的这番话可谓石破天惊。 李鸿章为大清国国计民生的近代化所奠基的所有事业,令他身后的国人一直在受益。 1894年爆发的中日甲午之战是李鸿章一生遇到的最大的挫折,他的命运也从此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海军费绌,设备多不完,惟鸿章知之深。朝野皆不习外事,谓日本国小不足平,故全国主战,独鸿章深知其强盛,逆料中国海陆军皆不可恃,故宁忍之诟言和。朝臣争劾鸿章误国,枢臣日责鸿章,乃不得已而备战
16、。 ”1895年,在甲午战争中战败的清廷令李鸿章前去日本议和。李鸿章知道如果采取强硬的立场,只能导致中日战争继续扩大。以大清国实际的 军力状况而言,结果只能是中国的东北被全面占领。可如果答应日本人的条件,大清国主权和财产的损失也是巨大的,李鸿章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当带着马关条约回国时,李鸿章却成了举国的 “公敌 ”。 1901年 1月 15日,李鸿章在慈禧太后的授意与逼迫下在丧权辱国的议和大纲辛丑条约上签字。国人即刻指责道: “卖国者秦桧,误国者李鸿章! ” 一个巨大的帝国屡战屡败,却每一次都要讨伐李鸿章不能维护国家权益。李鸿章吐血了。 一辈子与蛮横的洋人周旋得身心俱憔的李鸿章死前留有遗折一封
17、。他说,大清国如果打开国门参与世界商品经济的往 来,不但可以富强自己,而且因为贸易是双边的,等于也就制约了别人,这样的制约甚至强过武力。持有这样的认识,在百年前的中国可谓凤毛麟角。 李鸿章生逢大清国最黑暗、最动荡的年代,他每一次 “出场 ”无不是在国家存亡危急之时,大清国要他承担的无不是 “人情所最难堪 ”之事。正如梁启超所言,国人在对其咒骂痛斥之时,万 “不可不深自反也 ”,万 “不可放弃国民之责任 ”。梁启超还说,他 “敬李鸿章之才 ”, “惜李鸿章之识 ”, “悲李鸿章之遇 ”。 (选自王树增 1901,有删改) 【小题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4分)
18、 A李鸿章早年便大有作为,在翰林院的大考中崭露头角,也因此受到朝廷的嘉奖与器重,被派往安徽组织地方武装镇压太平军。 B李鸿章购买洋人机器设备并创办军工企业上海洋枪三局,以此维护了国家的经济利益,在客观上也推动了大清国的近代化进程。 C当国人自上而下固步自封做着天朝美梦时,李鸿章就清醒地看到了外国列强的叵测用心,进而坚决抵制其对大清国主权的干涉。 D作者一反以往对李鸿章卖国的常论,客观评价他的才智、远见及其贡献,还李鸿章以公道,李鸿章的是非功过就此盖棺定论。 E作者撷取了李鸿章一生中具有代表性的重大事件,再现了这位晚清重臣的悲剧人生,其不幸命运实乃所处时代悲剧的真实写照。 【小题 2】百年前的李
19、鸿章对大清国近代化事业做出的贡献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6分) 【小题 3】为什么说中日甲午之战使李鸿章的命运从此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请简要分析。( 6分) 【小题 4】在评价国人眼中的 “误国者 ”李鸿章的时候,梁启超曾说,他 “敬李鸿章之才 ”, “惜李鸿章之识 ”, “悲李鸿章之遇 ”。你是否认同梁启超的观点?请谈谈你的看法。( 6分) 答案:【小题 1】 B、 E 【小题 2】其贡献具体表现在独到而深刻的见解和具体而有实效的作为。 见解:引进外资以发展本国实业;保护大清国国家主权;打开国门开展双边贸易等。 作为: 平定战乱,使国家恢复安定。 亲自独立创办军工、运输、通信等实业。
20、 支持并参与洋务派创办铁路及各种工厂、学校。(意思答对即可。) 【小题 3】 朝野不知外事及国力之详情却极力主战,李鸿章不得已应战导致战败。 奉清廷之令前去日本议和,李鸿章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 朝廷的腐败无能导致疆土被分割,在慈禧的授意与逼迫下,李鸿章做了替罪羊。 【小题 4】 看法一:同意梁启超的观点。 李 鸿章 29岁便显露才识,后又组建淮军并取得平叛的胜利,创办实业并取得一定实效,故 “敬李鸿章之才 ”。 李鸿章很早就认识到必须保护国家主权,要打开国门参与世界商品经济的往来,却少有人共鸣,故 “惜李鸿章之识 ”。 大清国每当存亡危急时,均要李鸿章承担最难堪之事,屡战屡败又全由李鸿章承担一
21、切罪责,无人体谅李鸿章的处境,理解其良苦用心,故 “悲李鸿章之遇 ”。 看法二:不同意梁启超的观点。 李鸿章以及洋务派的主张并没有改变贫穷落后的中国,没有起到强国的作用,故 “才不真 ”。 李鸿章没有认清中国帝王统治的弊端,被朝廷支使,故 “识 不透 ”。 李鸿章的遭遇,除了朝廷的腐败统治之外,也有其自身屈从朝廷这重要的原因,故 “遇不值得悲 ”。 看法三:要辩证地分析。 李鸿章有才识,但是没能冲破时代的束缚,其才识仅服务于朝廷,故可认同不值得敬仰。 李鸿章有关于国家主权等的远见卓识,但这是纸上谈兵,难以实行,故可钦佩不值得惋惜。 李鸿章不是 “误国者 ”,但又不是卫国者,故其遭遇可同情不值得
22、悲伤。 【小题 1】 试题分析: A“受到朝廷的嘉奖与器重,被派往安徽组织地方武装镇压太平军 ”说法无中生有。 C“进而坚决抵制其对大清国主权的干涉 ”分析不准确。 D“李鸿章的是 非功过就此盖棺定论 ”分析不当。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概括文章主要内容题,此类题目可以参考试题的分值来确定答案:分点,此题 6分,答案:三条,每条 2分。根据就近性原则,从这句话附近概括出三条来即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本题要从历史的客观因素上分析其命运转变的原因,共有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 四川省 中学 11 月考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