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学年湖南娄底第四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5学年湖南娄底第四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学年湖南娄底第四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5学年湖南娄底第四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及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 3分) A央 浼 min、拾 掇 duo、 朔 风 s 、高朋满 坐 zu B 提 防 d、 目 chn、 赉 发 j、 数 见不鲜 shu C 瓯 越 u、熟 稔 rn、 殒 首 yn、 强 近之亲 qing D出 岫 xi、捧 袂 mi、讥 诮 qio、趋之若 鹜 w 答案: D 试题分析: A浼 mi,朔 shu,高朋满座 ; B赍发 ; C陨首。从历年高考来看,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命题形式主要有
2、找出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项,找出各组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项三类。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训练、记忆相结合,以记忆为主。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 望江南 【宋】李纲 江上雪,独立钓鱼翁。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 空。图画若为工。 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欢笑有儿 童。 (选自御选历代诗余卷二十五 ) 注 玉花:喻雪花。 【小题 1】 “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 ”,这两句的描写颇为精妙。请简要赏析。 (4分 ) 【小题 2】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
3、联系诗句简要谈谈。 (4分 ) 答案:【小题 1】要点: “箬笠 ”“蓑衣 ”勾勒出钓翁雪天垂钓的外在形象,画面简约,意境空灵。 “冰散响 ”描写轻细的声音,衬托出环境的寂静、钓翁的宁静。钓翁 “时振玉花空 ”的动作,衬托出钓翁的凝定。 “但 ”字写出了钓翁的心无旁骛。 【小题 2】示例:空旷,暗示钓翁生活的闭适自在; “茅舍竹篱依小屿 描写钓翁生活的简朴与环境的清幽; “缩鳊圆鲫人轻笼 ”流露出钓翁生活的自得之情; “欢笑有儿童 ”凸现了钓翁生活的温馨和欢乐。 【小题 1】 试题分析:考查的是诗歌的表现手法,理解可多元化,其中衬托的表现手法相当明显。作者想要塑造钓鱼翁的形象却不直接写钓鱼翁是
4、个什么样的人,而是写钓鱼翁时不时地振动蓑衣的动作,写抖动雪花发出的脆响,衬托出钓鱼翁的形象。而雪花结冰抖落时发出的声音又起到了以动衬静的作用。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本诗在读懂全文的基础上,紧紧抓住一些关键词并不难解题。诗句通俗易懂,所谓 “一切景语皆情语 ”,考生只要抓住 “空旷 ”“茅舍 ”“欢笑 ”等关键词,作者所蕴含的情感便十分鲜明了,表现了诗人对钓翁简朴而自在生活的倾慕之情。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论语:子谓颜渊曰: “用之则行,舍之则
5、藏,唯我与尔有是夫! ”反映古代士大夫对于 “出仕 ”或 “退隐 ”的态度,下列文意和这种态度最不相关的选项是( )( 3分) A邦有道,则仕; 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B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C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D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答案: C 试题分析: C项主要说的是人的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或生存状态:在室内跟朋友面对面地交谈和在自己所爱好的事物上寄托情怀,无拘无束的生活。它与古代士大夫对于 “出仕 ”或 “退隐 ”的态度关系不大。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
6、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A肖复兴认为,如今少数网络作品的走红,依然掩盖不了整体网络文学创作水准和思想含量不高,因此,我们要辨证地看待网络作品的火热现象。 B在经济危机背景下,美国财长的表态很难不被外界当作窥探奥巴马政府政策的窗口,尤其是在对华政策上,奥巴马除与中国领导人通电话外,并没有更多信息透露给外界。 C在湖南卫视举办的成人仪式节目现场上,面对国旗无论是庄严宣誓,戴上象征责任、奉献的成人帽,还是聆听家长寄语,穿过成人门,都让在场的黄高学子激动不已 “ 这是我们在成人时刻收到的最好礼物 ”。 D刚开始,他 们靠从家乡出发带来的食品和矿泉水、方便面
7、、袋装牛肉等填肚子,后来因水土不服,许多队员出现拉肚子、感冒等发绕症状。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项成分残缺,应在 “含量不高 ”后加上 “的现状 ”或 “的现实 ”; C项“无论 ”应放在 “面对国旗 ”前; D项 “食品和矿泉水、方便面、袋装牛肉等 ”不能并列。病句题历来是高考热点,复习中首先要熟悉高考常考的六种病句类型 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积累经验,辨析时可采用紧缩主干法,先审主干再审枝叶。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3分) A一个远涉重洋、寄身美国、 茕茕孑立 的中国弱女子
8、,要控告有钱有势的美国地头蛇是何等艰难 ! B在已经 气息奄奄 的暮年,他坐在公园的石凳上沉思往事,突然发现自己所崇拜的偶像不过是个华而不实、自私自利的小人。 C当一名人质实在是太累了,太紧张了, 朝不虑夕 了。 D 孤苦伶仃 的石家母子,冒着生命危险,把这把七星刀一直保存到解放。 答案: B 试题分析:茕茕孑立:孤身一人。形容一个人无依无靠,孤苦伶仃。气息奄奄:形容呼吸微弱,快要断气的样子。也比喻事物衰败没落, 即将灭亡。一般不做定语。朝不虑夕:早晨不能知道晚上会变成什么样子或发生什么情况。形容形势危急,难以预料。孤苦伶仃:孤单困苦,没有依靠。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
9、运用 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12分) 莫泊桑的乡村故事讲述了农民蒂瓦施夫妇经受住了城里贵妇人出高价想收养她孩子的诱惑,而他们的邻人瓦兰夫妇却为了生计以每月 100 法郎的高价 “卖 ”了自己的孩子。前者以没有卖掉孩子而自豪,得到了乡邻的赞誉,却过着贫穷的生活;后者虽然 “不愁吃喝 ”,却不得不长期忍受邻居的冷嘲热讽。许多年过去了,被卖到城里的孩子让 瓦兰衣锦还乡。 选段: 夏洛站在自家的破屋门口看着让 瓦兰走过。 晚饭时,他对两位老人说: “你们那会儿可真蠢,居然让他们抱走了瓦兰家的孩子! ” 他母亲固执地说: “我可不想卖掉自己的孩子。 ” 父亲沉默不语。 儿子又说
10、: “送给这样的人家并不坏呀。 ” 蒂瓦施老爹含着怒气一字一顿地说: “你是不是责怪我们把你留了下来? ” 年轻人粗暴地回答道 : “不错,我怪你们,你们可真是呆子,像你们这样的父母只会给孩子带来不幸,你们使我不得不离开你们。 ” 女人对着面前的盘子失声痛哭,她边抱怨边喝菜汤,勺里的汤洒了一半。 “累死累活地拉扯这些孩子! ” 年轻人怒吼道: “我宁可不生下来也不愿像现在这样活着。刚才我看见那人时,真气极了,我对自己说: 本应该是我。 ” 他站起身: “听着,我觉得我最好走,因为我会一天到晚地埋怨你们,给你们的生活带来痛苦。你们知道,为这件事我永远都不会原谅你们。 ” 两个老人惊呆了,一句话都
11、说不出,老泪纵横。 他又说: “不,这样想太残忍了,我 还是到别处去谋生吧。 ” 他打开门,一阵欢声笑语闯了进来,这是瓦兰家在为他们归来的儿子大摆宴席。 夏洛跺了跺脚,转身对他的父母吼道: “乡巴佬! ” 说完他就消失在黑夜中。 【小题 1】谈谈所选文段是如何塑造夏洛这个人物形象的。 (6分) 【小题 2】你怎样看待蒂瓦施夫妇的做法? (6分) 答案:【小题 1】( 1)示例:文段通过典型的语言和动作描写(或细节描写 |正面描写)来塑造夏洛这一人物形象。( 2分)夏洛在看到让 瓦兰衣锦还乡时,心中的不平一下爆发出来,他在对父母的埋怨、指责中使用了这么一些词句:你们那会儿可真蠢、你们真 是呆子、
12、我永远都不会原谅你们。同时,他的一系列动作也将其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如 “粗暴地回答 ”“怒吼 ”“站起身 ”“跺了跺脚 ”等等。( 2分)从这些语言和动作中我们可以看出夏洛贪图富贵、冷酷自私、心灵扭曲的形象( 2分) 【也可以从以下角度分析: 叙事视角的角度; 情节设置的角度; 语言、动作描写的角度;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角度。如考生答案:不在以上角度内,但言之成理也可。】 【小题 2】蒂瓦施夫妇的做法值得我们敬重。( 2分)蒂瓦施夫妇在面对金钱、富贵的诱惑与亲情的割裂的选择时,甘愿忍受贫困也绝不高价 “出卖 ”孩子,毅然坚定地捍卫了珍贵的亲情。任何财物都代替不了血浓于水的亲情。如果为
13、了改变自己贫穷的命运而 “卖 ”孩子,这样的父母于心何安?又如何面对自己的孩子和世人?虽说生存是人生的第一要义,但我们不能为了生存而向金钱投降,更不要说是这种出卖自己孩子的行为了。( 4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本题考塑造人物的手法,考生可以从多个角度思考,可以考虑下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也可以考虑动作、语言、外貌、神态描写等,还可以从情节设置角度思考。根据题干要求,考生答出手法后要结合文本中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指出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注意言之成理。本段塑造夏洛这个人物形象最突出的手法是语言和动作描写,考生可以从这两方面组织答案:。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
14、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探究题,但答案:并不是完全开放的。蒂瓦施夫妇在金钱和亲情之间选择了亲情,这种做法是正确的,也是令人敬佩的,因此考生应指出蒂瓦施夫妇的做法是正确的,是应该得到支持的。然后再加以分析论证即可。注意言之成理。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孝 ”作为日常行 为规范,几千年来被赋予了强烈的象征涵义。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德、法律与政治是紧密纠缠的共生体,从未像西方社会那样在权利框架下充分剥离。因此,通过对 “父子 君臣 ”这一隐喻关系的不断自我确认,个体在家庭中的品行,变成了考察社会角色与
15、政治素质的根本依据。汉代选拔与培养官员的重要途径就是 “举孝廉 ”,即二十万户中每年推举一位公认为孝顺父母、行为廉正者由朝廷直接任命为官吏。这种以德取士、以德治国的系统,直到清代仍是吏治的重要方面。显然,作为家庭伦理规范的 “孝 ”,已作为政治考核标准直接介入了社会生活,实际上是国家层面上 “忠 ”的异质同构体。多少功臣名将失宠后,往往以 “不孝 ”之名获罪杀身。 “孝 ”在周代以前主要是指对逝去的先人进行祭祀与守制。周以后随着儒家的兴起,供奉活人的社会议题渐渐压倒了供奉死人的宗教议题。从现实利益上说,对逝者的守制与对老者的奉养,都要浪费大量劳动力,并不符合资源最优化配置的自然原则。然而,这种
16、 “不经济 ”的行为却恰恰体现了文明的力量,即宣告一种基于 “反哺 ”机制的群体关系的确立。在个体意义上,孝敬父母本身必然包含着对晚辈生活 “方便性 ”的牺牲。 现代社会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个体高度独立,包括从家族和家庭依赖关系中 的解放。这使代际成员的长期共处失去强制性,公共教育、全日工作和社会化福利体系,最终切断了原有的 “反哺 ”链条,于是出现越来越多失去回报的 “空巢老人 ”。由于时间上的快节奏和空间上的流动性,年轻人的自我认同更多来自社会角色尤其是职业角色,家庭日益远离作为国家缩影和权力纽带的含义。这使 “孝 ”作为一种崇高的政治话语迅速崩溃,还原为日常生活中的利益话语和情感话语。 将
17、 “孝 ”解释为功利性的交易似乎有 “庸俗社会学 ”之嫌,因此有人试图寻求更自然的心理依据,把它归结为人类的某种普遍情感。但是,如果没有内在的敬畏与顺从,奉养老人 就与豢养宠物没有什么本质区别,也就是说,仅仅根据强烈的审美感情 “ 爱 ”,并不必然导致 “孝 ”的行为。另一方面,当我们讴歌伟大无私的母爱时,往往忘记了野兽的护崽之情比人类更绝对、强烈和直接,它们会为保护幼崽而自不量力地攻击任何目标,不会想什么养儿防老的问题。 因此,坦然承认 “孝 ”的功利基础并不可耻,可耻的是对 “孝 ”进行道貌岸然地掩耳盗铃和无限绑架。人的感恩之情并非与生俱来,其前提是要有 “恩 ”可感;而当情感内化为道德习
18、惯时,便拥有了难以抗拒的普遍性和必然性。所以,说到底, “孝 ”不仅是一种光荣的美德,而且应当是一 笔自由的交易和一份愉快的感情。 (节选自当孝道遇上法律) 【小题 1】下列关于 “孝 ”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3分) A “孝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 “父子 君臣 ”的隐喻关系存在着联系。 B现实中, “孝 ”体现了资源最优化配置的自然原则与文明力量之间的差别。 C现代社会的 “孝 ”已非崇高的政治话语,而是一种利益话语和情感话语。 D在儒家思想影响下, “孝 ”的侧重点经历了由社会议题向宗教议题的转变。 【小题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3分) A如
19、果没有对长辈内在的敬畏与顺从,而仅仅出于 “爱 ”这种强烈的审美感情,奉养老人就与豢养宠物没有什么本质区别。 B作为一种 “不经济 ”的守制和奉养行为,曾经基于 “反哺 ”机制而确立的 “孝 ”,包含着对晚辈自身生活 “方便性 ”的牺牲。 C汉代 “举孝廉 ”表明, “孝 ”作为政治考核标准直接介入了社会生活,并由家庭伦理规范变成了以德取士、以德治国的系统。 D与野兽具有比人类更绝对、强烈和直接的护崽之情相比,我们应该坦然承认 “孝 ” 的功利基础,否则可能对 “孝 ”作出曲解。 【小题 3】本文对孝所持的观点是什么?( 4分) 答案:【小题 1】 D 【小题 2】 C 【小题 3】不仅是一种
20、光荣的美德,而且应当是一笔自由的交易和一份愉快的感情。 【小题 1】 试题分析:应是 “由宗教议题向社会议题 ”,答题区域在第二自然段 “周以后随着儒家的兴起,侍奉活人的社会议题渐渐压倒了供奉死人的宗教议题 ”。 A项答题区域在第一自然段。 B答题区域在第二自然段。 C答题区域在第三自然段。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嫁接信息造成原意被曲解。答题区域在第一自然段。 A答题区域在第四自然段。 B项答题区域在第二自然段。 D项答题区 域在第四 /五自然段。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本文首先提出了
21、问题,指出 “孝 ”在中国道德、政治、法律层面占有的重要地位,接下来分别探讨了古代和现代人们对 “孝 ”的认识,最后总结,提出自己的观点。因此本题答案:应在最后一段找,其实答案:也就是结尾句 “说到底, 孝 不仅是一种光荣的美德,而且应当是一笔自由的交易和一份愉快的感情 ”。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梧桐树 丰子恺 寓楼的窗前有好几株梧桐树。这些 都是邻家院子里的东西,但在形式上是我所有的。因为它们和我隔着适当的距离,好像是专门种给我看的。它们的主人,对于它们的局部状态也许比我看得清楚;但是对于它们的全体容貌恐怕始终没看清楚呢。
22、因为这必须隔着相当的距离方才看见。唐人诗云 “山远始为容 ”。我以为树亦如此。自初夏至今,这几株梧桐在我面前浓妆淡抹,显出了种种的容貌。 当春尽夏初,我眼看见新桐初乳的光景。那些嫩黄的小叶子一簇簇地顶在秃枝头上,好像一堂树灯,又好像小学生的剪贴图案,布置均匀而带幼稚气。植物的生叶,也有种种技巧。有的新陈代谢,瞒过了人的眼睛而在暗 中偷换青黄。有的微乎其微,渐乎其渐,使人不觉察其由秃枝变成绿叶。只有梧桐树的生叶,技巧最为拙劣,但态度最为坦白。它们的枝头疏而粗,它们的叶子平而大。叶子一生,全树显然变容。 在夏天眼看见绿叶成阴的光景。那些团扇大的叶片。长得密密层层。望去不留一线空隙,好像一个大绿幛,
23、又好像图案画中的一座青山,在我所常见的庭院植物中,叶子之大,除了芭蕉以外,恐怕无过于梧桐了。芭蕉叶形状虽大,数目不多,那丁香则要过好几天才展开一张叶子来,全树的叶子寥寥可数。梧桐叶虽不及它大,可是数目很多。那猪耳朵一般的东西,重重叠叠地挂着, 一直从低枝上挂到树顶。窗前摆了几枝梧桐,我觉得绿意实在太多了。古人说 “芭蕉分绿上窗纱 ”,眼光未免太低,只是阶前窗下的所见而已。若登楼眺望,芭蕉便落在眼底,应见 “梧桐分绿上窗纱 ”了。 一个月以来,我又眼看见梧桐叶落的光景。样子真凄惨呢!最初绿色黑暗起来,变成墨绿;后来又由墨绿转成焦黄;北风一起,它们大惊小怪地闹将起来,大大的黄叶子便开始辞枝 起初突
24、然地落脱一两张来,后来成群地飞下一大批来,好像谁从高楼上丢下来的东西,枝头渐渐地虚空了,露出树后面的房屋来,终于只剩下几根枝头,回复了春初的面目。这几天它们空手 站在我的窗前,好像曾经娶妻生子而家破人亡的光棍,样子怪可怜的!我想起了古人的诗: “高高山头树,风吹叶落去。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处? ”现在倘要搜集它们的一切落叶来,使它们一齐变绿,重还故枝,回复夏日的光景,即使仗了世间一切支配者的势力,尽了世间一切机械的效能,也是不可能的事了?选回黄转绿世间多,但象征悲哀的莫如落叶,尤其是梧桐的落叶。落花也曾令人悲哀。但花的寿命短促,犹如婴儿初生即死,我们虽也怜惜他,但因对它关系未久,回忆不多,因之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5 学年 湖南 娄底 第四 中学 高二上 学期 第一次 月考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