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江西省上犹中学高三暑期摸底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江西省上犹中学高三暑期摸底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江西省上犹中学高三暑期摸底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江西省上犹中学高三暑期摸底考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 全都正确 的一组是 A 晌 午( xing) 叨 扰( to )口 角 ( ju)朝 暾 夕晖( tn) B 干 系( gn )画 框 ( kung)倾 轧 ( y)爱 憎 分明( zng) C脚 踝 ( hui)蕴 藉 ( ji) 着 迷( zhu) 便 宜行事( bin) D 漂 白( pio)寒 噤 ( jn) 踏 实( t)赍志而 没 ( m) 答案: D 试题分析: A晌午 shngB,画框 kung,框这个字只有四声,读一声属于习惯性误读。 C 着迷 zho。着: zhu1.穿(衣)
2、:穿。穿红绿。装。 2.接触,挨上:陆。附。不边际。 3.使接触别的事物,使附在别的物体上:眼。笔。色。墨。力。想。意(用心); zho1.接触,挨上:边。上不天,下不地。 2.感受,受到:凉。急。忙。风。迷。 3.使,派,用:别手摸。 4.燃烧,亦指灯发光:火。灯了。 5.入睡; zho1.下棋时下一子或走一步:法。数。一儿好棋。 2.计策,办法:高儿。没儿了。 3.放,搁进去:点儿盐。 4.应答声,表示同意:这话哇 !,你说得真对!; zhe1.助词,表示动作正在进行或状态的持续:走。开会。 2.助词,表示程度深:好呢! 3.助词,表示祈使:你听! 4.助词,用在某些动词后,使变成介词:顺
3、。照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各组词语中, 没有 错别字的一组是 A编纂辐射九霄得垄望蜀 B蛰伏修茸装帧礼尚往来 C贸然羁绊包涵墨守成规 D就序 松弛坐镇杯盘狼藉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得垄望蜀 得陇望蜀。得陇望蜀:陇:指甘肃东部;蜀:指四川中西部。已经取得陇东,还想攻取西蜀。比喻得寸进尺,贪心不知满足,贪得无厌。 B修茸 修葺,这是形近字,要注意区别。 D就序 就绪。就绪:一切安排妥当,一切安排完成,有了头绪。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各句中, 句意明确,没有语病 的一句是 A在电影娱乐化倾向日益严重的情况下
4、,一九四二严肃的主题,对历史的追问,对生命的尊重,对人性的关怀,使其成为极具社会责任感的作品。 B为避免楼市调控不遭遇这种尴尬的局面,地方政府除 “给力 ”限购政策以外,还必须扩大楼市供应以及调整供应结构,继续加大保障房的建设和供应力度。 C全省新闻战线将开展专项教育活动,教育引导新闻从业人员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水平,维护新闻工作的崇高社会声誉和新闻工作者的良好社会形象。 D中国经济能否顺利渡过危机,不仅取决于宏观经济政策调整是否及时得当,而且取决于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这也考验着各级政府的执政能力。 答案: A 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仔细分析病句的类型,如语序不当、搭配
5、不当 、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 B否定不当,去掉 “不 ”, C动宾搭配不当,应为 “增强 意识和提高 水平 ”, D两面对一面。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 正确 的一项是 A深圳平安队与四川大河队开战前,朱广沪强调三点:一是阵型不做改变;二是把进攻交给边路;三是关键要进第一个球。 B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认为,人生的最高境界是 “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 ” C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他以讲议著称,与秦观、张耒、晁补之合称 “苏门四学士 ”。
6、 D北大方正的创始人王选把科技领域里的人才喻为三类:指兔子的,打兔子的,捡兔子的,他自认为是二种人。 答案: C 试题分析:对于标点,要牢记各个标点的准确用法。 A两个分号应改为逗号,当逗号也能表示并列时,就不用分号。 B引用文字属于不完整的引用,所以句号应放在引号外。 D冒号管到哪,句末点号打到哪,故 “他 ”前边的逗号应改为句号。 考点: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填入下列横线中的句子, 排序 最恰当 的一项是 文人和民间创作结合的创作方式, _。 _,_。所谓传奇,就包含了要以情节动人的意蕴。小说发展到文人独立创作后,重视情节的特点仍然保留了下来。 _; _。这就是中国小
7、说不同于外国小说的一点。 重视情节并不意味着忽视描写人物 虽然这时的小说已经不再用让人惊奇的情节来吸引人了,目的是描绘人物 使得中国古典小说呈现了重视情节的特点 而是要通过情节表现人物,以外在的情节动作表现人 物的内心活动和精神状态 但中国小说总是不静止地叙述人物的内心活动,而往往偏重通过人物的外部言行和表现使读者体会到人物的内心活动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是紧承着前面这种 “创作方式 ”的影响, 和 是因果关系,对中国小说的重视情节的特点进行解说。 和 构成转折关系的复句, “虽然 ”和 “但是 ”相对。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8、E。 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 不正确 的一项是 A阴险小人希普企图占有维克菲律师的产业,还企图占有律师的女儿阿格妮丝,大卫的姨婆破产也是他捣的鬼。但最后他的阴谋并未得逞,密考伯揭穿了他的罪恶行径。随后密考伯一家移民海外,并在那里大有作为。大卫 科波菲尔 B王熙凤将尤二姐骗进府中后,一面唆使被逼退了婚的张华告状,借此大闹,一面又对尤二姐进行挖苦辱骂。胡太医让尤二姐吞下虎狼药后小产,尤二姐遂吞金自杀。(红楼梦) C出嫁不到一年,梅便守了寡,回到了娘家。军阀开战后,梅跟着张太太和琴来高公馆避难,与觉新重逢,两人都不能忘情。在矛盾痛苦中,梅抑郁成疾,吐血而死。(家) D住进伏盖公寓的第三年,高老头要求换
9、到每月四十五法郎的最低等的房间。他戒了鼻烟,金刚钻、金烟匣、金链条等饰物也不见了,他不再是一个神秘的有钱人,活像一个可怜虫。(高老头) 答案: B 试题分析:王熙凤表面上对尤二姐百般照顾,暗地里却煽动小妾秋桐辱骂尤二姐。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阆 中 王剑冰 雨说下就下来了,最初是一滴一滴的,首先打在枇杷叶上,而后打在一片片瓦上,叶子和瓦发出的声音不尽相同。有一滴打在额头上,顺手一抹,一脸的滋润。再抬眼的时候,整个古城都是这般润润的了。 一扇扇的门响动起来,明清时的门不知打开了多少岁月。由于雨的洒落,满街的石板路湿了,像刷了一层桐
10、油。一条狗从一个门缝钻出来,向空荡的街巷扫了一眼,又极快地消失在街的尽头。由于迅疾,像突然发生又未发生。一个女孩的出现要比它显得从容,打伞的女孩,像飘逸于多少年前的哪个角落。一个个幌子,招扬着早晨的新鲜与迷离。两千三百年就在这新鲜迷 离中过去了。 街巷里穿行,闻到一种香,奇异的带点酸甜的香。看了幌子,才觉出是一种醋的味道。阆中产醋已逾千年。不只是醋香,或许还有张飞牛肉。张飞守阆中多年,这里就有了一种既强体又出味的牛肉做法。早饭时还有一种清气盎然的荷包,那是桑叶包着的带有田野味道的黏黄米糕。边鱼也是吃到的极美味的一种鱼,这种鱼是嘉陵江的特产。 嘉陵江,这名字像女子的江,无论从上游还是下游都在崇山
11、峻岭中奔涌,到这里却以极美的身段展现出她的丰姿。三面环城的江上起了水汽,晕晕的,似一层纱,带有惺忪的妩媚。哪里一个女子在喊叫,喊的什么听不懂, 抑扬顿挫的尾声极快就沉进了江里。而后哪个巷口又有人叫喊,声音的开始像从水中弹起来。灰色的云团裂过一道闪电,龙一样滚过古城上空。这些都让我陷入了一种神秘状态中。 当地的朋友小陈说,他小时在江边还看到过爷爷拉纤的身影,一群人和一群号子艰难地拉着一条大船前行。一条条船拉过了滩头,船上的人就上岸喝茶买酒,吃张飞牛肉,或住上个三五日。也有人喜欢上城中的女子,干脆置房买舍,住下不走。 我听过川江号子,那种裂心夺魄的号子,会催化出一种油然而生的陌生又熟悉的感情 。
12、阆中,自古就是巴郡首府,曾走出了五百多进士和举人。有走出 去的,还有走进来的。一个孔子的后人遥遥千里祭寻沙场的父兄,途中被这 “处处轩窗临锦屏 ”的阆苑所迷,竟决意居留此间。孔安国的留驻,不止是选取了终生依老的所在,还在于与阆中的一种默契。住在南充的陈寿定是来过的,还有蓬安的司马相如,他们不能不在这里寻到灵感翻腾的气象。至于慕名而来的就更多,杜甫一来就喜欢上了,来了还要来,还有陆游。两人不管心绪如何,到这里都是猛然换了精神。李白若在这里住上一住,就不至于空寂中寻月而逝。李白一直没有找到灵魂所依的故乡,他是把阆中错过了。 阆中是难得一遇的精神故园 。 穿行于张家小院、李家 大院,穿行于衙署贡院、
13、张飞庙及那些作坊,我觉得阆中的 “阆 ”就在于 “门 ”字里的 “良 ”,那自然的生活,那清阔的江水,那千古遗留的民风,还有 “庭院深深深几许 ”中走出的女子。如此多的 “良 ”,当然是该叫“阆中 ”了。 晚间,雨后的空气更显晴朗温润,一缕月光从云层里斜照下来。光线的柔静是如此的少见,似纤细明亮的绒毛,一缕缕地飘浮着,漂到哪片瓦上,瓦上就会亮闪一片。 解一只小舟入水,不知是江在行还是岸在行。岸上的景物一映水中,包括房子、房子里的灯、灯透出的人影。一条鱼跳起来,将这一切打散了。月亮在水中晃了晃又聚合起来, 如一枚古镜。 有嘉陵江号子隐约飘来,随之又远了。 (选自青岛日报,有删改) 16、请结合全
14、文,简要概括阆中有哪些独特的魅力。( 6分) 17、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6分) ( 1)我听过川江号子,那种裂心夺魄的号子,会催化出一种油然而生的陌生又熟悉的感情。 ( 2)阆中是难得一遇的精神的故园。 18、以 “有嘉陵江号子隐约飘来,随之又远了 ”结尾有什么妙处?请简要分析。( 5分) 19、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最恰当 的两项是( 4分) A本文开头以圆润的雨声切入,为古城阆中营造了一种润湿幽静的意境 ,奠定了本文怀古的感情基调,文段具有很强的情景感和可读性。 B “阆中是一片瓦的世界,六十多条街巷的瓦,一重一重,偎依着,叠压着,翻扑着 ”巧妙而形象的比喻,赋予了
15、瓦片以鲜活的生命,使文章颇具情趣。 C古城大院多,自然门就多,自然的生活、古朴的民风包含着多重的 “良 ”,所以古城取名为 “阆中 ”;这种观点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 D “一个个幌子,招扬着早晨的新鲜与迷离 ”, “新鲜 ”是说幌子本身的颜色与样式, “迷离 ”是说在烟雨迷蒙中看不太清晰。 E文章虚实结合,既有对眼前实景的描写,又有对历史的追忆联想;迷人的环境、如诗般的意境,给读者以穿越时空、如梦似幻的感觉。 答案: 【小题 1】 阆中有二千多年的悠久历史,这里民风古朴、淳厚。 嘉陵江三面环城,江水清阔。这里气候湿润,物产丰饶,生活富足安详。 阆中有厚重的文化积淀,是许多人灵魂皈依的故乡。 【
16、小题 2】( 1)川江号子裂心夺魄破空而来,乍一听,很容易让人产生闻所未闻的感觉,故言陌生( 1分);但听得多了,琢磨久了,川江号子又能唤起人人心中皆有的那种为美好生活奋勇打拼并迎难而上的豪迈情怀,故言熟悉。 ( 2分)所以作者说,听到 “裂心夺魄的川江号子 ”, “会催化出一种油然而生的陌生又熟悉的感情 ”。 ( 2)阆中曾走出了五百多进士和举人,孔子后人、陈寿定、司马相如等也都在此生活过,而且还有杜甫、陆游等慕名而来的文人。如此多的文人曾与这里有过联系,说明阆中是一个世上少有的,既符合古人审美趋向,又能让文人雅士安顿心情,安放灵魂的精神皈依之所。 【小题 3】( 1)以隐约传来又飘然远去的
17、嘉陵江号子,表现出阆中人为美好生活而奋勇打拼迎难而上的豪迈情怀。( 2分)( 2)以声衬静,用隐约飘来的嘉陵江号子凸显阆中之夜的恬静美好。( 1分)( 3)嘉陵江号子呼应了上文的提到的川江号子,使文章结构严谨,浑然天成。( 1分)( 4)文章戛然而止,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 1分) 【小题 4】 A、 E 【小题 1】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需要学生读懂原文,对原文进行结构分析,概括和归纳主旨。文章第一、二段讲阆中的古老,三段讲其物产丰富,后面内容强调阆中是人们精神家园。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赏析句子,鉴赏语言的魅力,应该从手法和重点字
18、词入手,分析其作用,其核心是主旨和感情。本句理解的关键是 “陌生又熟悉 ”,看似矛盾,实则和谐。这个两个词是从不同角度,来说号子给我的感受。谈到阆中是 “精神家园 ”,原问题到诸多文人的行藏,使这个地方充满着无尽的文化魅力,吸引着众多文人的目光。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3】 试题分析:分析语段的作用,要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考虑。结构方面考虑与前后文的关系,是否有照应、铺垫,是否是承上启下。内容方面则需 要考虑主旨、感情、形象方面的作用。这个语段从内容上提到江上号子,表现出阆中人对生活的信心和积极昂扬的心态。结构上则和前文形成呼应
19、,总结全文。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3】 试题分析: B 为比拟; C 这种说法仅仅是作者的猜测和理解,并非大家的共识。D对 “新鲜 ”“迷离 ”的理解太狭隘。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微博在中国 陈 敏 微 博,正在成为撬动中国的一个微小杠杆,具有造成飓风和海浪的蝴蝶效应。 美国纽约时报称: “微博改变了中国人获取信息的方式 是一种能观察中国在发生什么的实时民意调查系统。 ”分析人士还表示,微博并非
20、一种激进主义,而是一种自由表达。加拿大某报则形容, “中国微博正从单纯的社交工具,变身成为舆论监督利器 ”,参与并且影响着整个世界。微博用户呈现井喷式增长,据上海交通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发布的 2010中国微博年度报告预测, “微博用户的爆发性增长将出现在 2012年 2013年左右,市场将在 2013年进入成熟期。 ”一条微 博只有短短几行,渗透性却极强。上海谢耕耘教授有个好比喻:“一种传播媒体普及到 5000万人,收音机用了 38年,电视机用了 13年,互联网用了 4年,而微博只用了 14个月。 ”真可谓:微博一小步,媒体一大步。 微博在中国悄然兴起,迅速壮大,衍生 “全民记者围观中国 ”之
21、现象,在推动公民社会成熟的同时,也锻造了一把藏着锐和钝的双刃剑。 在发生巨变的国际传媒环境中,微博这种人性化的媒体使平民和政府平等对话,在名人和粉丝之间架起桥梁,绕过各种出版媒介,而让碎片式的信息迅捷传播 哪怕再弱小的声音,都可能被扩大到无穷倍,进而震撼 世界。 微博有其微妙之处。官方微博、官员微博、名人微博、草根微博等在微博舞台轮番上位,互相沟通、 PK、博弈、联合,在只言片语里,在迅捷的转载评论里,有的力量被消减,有的则被扩大。一条微博可以是茶余饭后的娱乐谈资,也可以改变一个人、一个组织,甚至一个庞大系统的命运。微博无法控制,也无法预演。当上亿的中国人都在这里抢着发言,一秒钟,就足以掀起新
22、的狂澜,引发新的恐惧和狂欢。谁都可能成为主角,你准备好了吗? 另一方面,微博对个人隐私的人肉搜索,对谣言不负责任的转播,以及信息碎片带来的快餐式阅读,又让人不无隐忧。比如 微博视野中的阅读,是典型的 “泛读 ”。在技术上,微博给书写者的空间十分有限,被限制在 140字以内。在 140个字符内传递一定的信息是可以的,但要表达像样的思想则是比较困难的。对于读者而言,在微博世界浸淫日久,注意力也被严重碎片化,喜欢追逐一个个信息碎片以及思想的边角料,体验的是点点滴滴短暂的快感。 微博已经改变中国人的交流传播方式,但微博也只能是微博,容量和深度都有限。我们的消息平台、阅读态度、思考习惯乃至公民抱负,如果
23、只是经由一个限发 140字的新媒体造就或者宣泄,只能反证这个民族的孱弱。 对 “微 ”力量正视不回 避、善用不滥用,既知其利也知其弊,小小微博客,方能体现泱泱大国的智慧和气度。组织、机构、企事业单位能否运用好微博,无疑会影响到自己在变革社会中的未来。 【小题 1】下列关于 “微博 ”的表述, 正确 的一项是 A微博已经成为撬动中国的一个微小杠杆,这无疑在告诉我们这种微力量不容小觑,它具有造成飓风和海浪的蝴蝶效应。 B微博的微妙之处在于虽只有只言片语却既可削减一种力量,也可以增强一种力量。它可以改变一个人、甚至一个庞大系统的命运。 C微博发展迅猛,优势明显,但也存在种种局限和弊端,追问和思考这一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江西省 上犹 中学 暑期 摸底 考试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