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江苏省清江中学高三阶段性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江苏省清江中学高三阶段性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江苏省清江中学高三阶段性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江苏省清江中学高三阶段性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 全都相同 的一组是 ( ) A 角 逐 /角力 标 识 /款 识 押 解 /解 甲归田超 载 /载 歌载舞 B 靓 妆 /靓 丽 行 伍 /道 行蔓 延 /蔓 草难除脊 椎 /椎 心泣血 C W掌 /福 祉贴 补 /妥 帖 浪 漫 /阆 苑仙葩 菁 华 /泾 渭分明 D 龃 龉 /龋 齿 啸 傲 /肖 像 箜 篌 /戎马 倥 偬 裨 益 /髀 肉复生 答案: C 试题分析: A项, ju, zh, ji/ji, zi; B项, jnq/ling,hng/hng,mn,zhu/chu; C项,
2、zh, ti,lng,jng ,D项, j/q,xio,kng/kng,b阆苑: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诗文中常用来指宫苑。啸傲:逍遥自在,不受礼俗拘束 )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我国是一个食品生产和食品消费大国,但食品产业的规模化、规范化水平和行业诚信道德体系完善程度还有待改善。 B不能把中国文化简单地理解为中国菜、太极拳、中国结、京剧等形式化、概念化的符号,而是要潜心挖掘我们的文化底蕴,为 “文化走出去 ”创造良好条件。 C航母作为大型现代化综合作战平台,不仅是一个大国在国际社会中所处地位的象征,而且也是一个国家综
3、合实力的体现。 D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四任行政长官选举结果揭晓, 57岁的梁振英当选为香港特区第四任行政长官,其多年来的夙愿终于实现。 答案: B 试题分析: A搭配不当, “改善 ”和 “水平 ”“程度 ”不搭配; C项语序不当,改为“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也是一个大国在国际社会中所处地位的象征 ”;D项,成分赘余, “多年来 ”与 “夙愿 ”重复。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艺术三昧 丰子恺 有一次我看到吴昌硕写的一方字。觉得单看各笔划,并不好;单看各个字,各行字,也并不好。然而看这方字的全体,就觉得有一种说不出的好处。单看
4、时觉得不好的地方,全体看时都变好,非此反不美了。 原来艺术品的这幅字,不是笔笔、字字、行行的集合,而是一个融合不可分解的全体。各笔各字各行,对于全体都是有机的,即为全体的一员。字的或大或小,或偏或正,或肥或瘦,或浓或淡,或刚或柔,都是全体构成上的必要,决不是偶然的。所以单看一笔、一字或一行,自然不行。这是伟大的艺术的特点。在绘 画也是如此。中国画论中所谓 “气韵生动 ”,就是这个意思。西洋印象画派的持论: “以前的西洋画都只是集许多幅小画而成一幅大画,毫无生气。艺术的绘画,非画面浑然融合不可。 ”在这点上想来,印象派的创生确是西洋绘画的进步。 这是一个不可思议的艺术的三昧境。在一点里可以窥见全
5、体,而在全体中只见一个个体。这道理看似矛盾又玄妙,其实是艺术的一般的特色,美学上的所谓“多样的统一 ”,很可明了地解释。其意义:譬如有三只苹果,水果摊上的人把它们规则地并列起来,就是 “统一 ”。只有统一是板滞的,是死的。小孩子把它们触乱,东西滚开,就是 “多样 ”。只有多样是散漫的,是乱的。最后来了一个画家,要照着它们写生,给它们安排成一个可以入画的美的位置 两个靠拢在后方一边,余一个稍离开在前方, 望去恰好的时候,就是所谓 “多样的统一 ”,是美的。 要统一,又要多样;要规则,又要不规则;要不规则的规则,规则的不规则;要一中有多,多中有一。这是艺术的三昧境! 宇宙是一大艺术。人何以只知鉴赏
6、书画的小艺术,而不知鉴赏宇宙的大艺术呢?何以不拿看书画的眼来看宇宙呢?如果拿看书画的眼来看宇宙,必可发现更大的三昧境。宇宙是一个浑然融合的全体,万象都是这全体的多样而统一的 诸相。在万象的一点中,必可窥见宇宙的全体;而森罗的万象,只是一个个体。勃雷克的 “一粒沙里见世界 ”,孟子的 “万物皆备于我 ”,就是当作一大艺术而看宇宙的吧!艺术的字画中,没有可以独立存在的一笔。即宇宙间没有可以独立存在的事物。倘不为全体,各个体尽是虚幻而无意义了。那么这个 “我 ”怎样呢?自然不是独立存在的小我,应该融入于宇宙全体的大我中,以造成这一大艺术。 (选自丰子恺散文选,有删节) 注:三昧 (snmi) 一词,
7、来源于梵语 samadhi的音译,意思是止息杂念,使心神平静,是佛教的重要修行方法。借指事物的 要领,真谛。 【小题 1】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 6分) 【小题 2】结合摆放苹果的事例,说说在审美过程中应该怎样处理 “多样 ”和 “统一 ”的矛盾。( 6分) 【小题 3】丰子恺在文章结尾提出的 “鉴赏宇宙的大艺术 ”,包含哪些深意?( 6分) 答案: 【小题 1】由吴昌硕的字说起,引出伟大的艺术的特点在于整体美,并以中国画和西洋画为例加以印证;( 2分)再举摆放 “三个苹果 ”的例子,说明何谓 “多样的统一 ” ;( 2分)最后延伸到阐述以此种审美观看待宇宙人生。( 2分) 【小题 2】
8、 水果摊上的人把它们规则地并列起来,以求 “统一 ”, 代表单纯追求 “统一 ”的审美观,即把机械、教条的同一性作为目标,是审美的误区;( 1 分) 小孩子把苹果触乱,使之滚开,代表盲目追求 “多样化 ”的审美观,意味着忽视个体之间的联系,也是审美的误区;( 1分) 画家根据写生的需要,将苹果摆放成可以入画的美的位置,这是注意了多样性与统一性的协调,遵循了审美的基本法则;( 2分) 总之,只有兼顾审美对象的统一性与多样性,实现二者的完美结合,才是艺术的三昧境界。( 2分) 【小题 3】( 1)从鉴赏书画的审美体验中获得启发,把宇宙也看作艺术,观照其三昧境界;( 2分)( 2)明白包容万象 的宇
9、宙乃是一整体,学会从个体出发探究整个宇宙的规律;( 2分)进而体悟到 “我 ”作为万象的组成部分,应该从小我中超脱出来,融于宇宙全体的大我中。( 2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解答思路类的题目,需要考生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对文章内容进行归纳和概括。文章首先提出整体美的命题,然后用中国画和西洋画来论证。然后在第三段中举了苹果的例子来说明什么是 “多样的统一 ”的含义。最后一段,由艺术到哲理,告诉人们看到宇宙的方法。 考点: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白作 者的用意,是要考生一方面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一方面要联系自己的生活认识
10、,来谈认识。其次,要能自圆其说。 考点: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3】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能分析文章的最后一段,在读懂的基础上,对原文进行分层和概括。 考点: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题目。 橘 子 芥川龙之介 冬天的一个夜晚,天色阴沉,我坐在二等客车的角落里,呆呆地等待开车的笛声。车里的电灯早已亮了,难得的是,车厢里除我以外没有别的乘客。朝窗外一看,昏暗的站台上,也不见一个送行的人,只有关在笼子里的一只小狗,不时地嗷嗷哀叫几声。这片景色同我当时的心境怪吻合的。我脑子里有说不出的疲劳和倦怠,就像这沉沉
11、欲雪的天空那么阴郁。 不久,发车的笛声响了。我略觉舒展,将头靠在后面的窗框上,漫不经心地期待着眼前的车站慢慢地往后退去。但是车子还未移动,却听见检票口那边传来一阵低齿木屐的吧嗒吧嗒声;霎时,随着列车员的谩骂,我坐的 二等车厢的门咯嗒一声拉开了,一个十三四岁的姑娘慌里慌张地走了进来。同时,火车使劲颠簸了一下,并缓缓地开动了。我好容易松了口气,点上烟卷,这才无精打采地抬起眼皮,瞥了一下坐在对面的姑娘的脸。 那是个地道的乡下姑娘。没有油性的头发挽成银杏髻,红得刺目的双颊上横着一道道皲裂的痕迹。一条肮脏的淡绿色毛线围巾一直耷拉到放着一个大包袱的膝头上,捧着包袱的满是冻疮的手里,小心翼翼地紧紧攥着一张红
12、色的三等车票。我不喜欢姑娘那张俗气的脸相,那身邋遢的服装也使我不快。更让我生气的是,她竟蠢到连二等车和三等车都分不清楚。因此, 点上烟卷之后,也是有意要忘掉姑娘这个人,我就把大衣兜里的晚报随便摊在膝盖上。 在灯光映照下,我溜了一眼晚报,上面刊登的净是人世间一些平凡的事情,媾和问题啦,新婚夫妇啦,渎职事件啦,讣闻等等,都解不了闷儿索然无味的消息。然而,这期间,我不得不始终意识到那姑娘正端坐在我面前,脸上的神气俨然是这卑俗的现实的人格化。这个乡下姑娘,还有这份满是平凡消息的晚报 这不是象征又是什么呢?不是这不可思议的、庸碌而无聊的人生的象征,又是什么呢?我对一切都感到心灰意懒,就将还没读完的晚报撇
13、在一边,又把头靠在窗框上,像死人一般 阖上眼睛,打起吨儿来。 过了几分钟,我觉得受到了骚扰,不由得四下里打量了一下。姑娘不知什么时候竟从对面的座位挪到我身边来了,并且一个劲儿地想打开车窗。但笨重的玻璃窗好像不大好打开。她那皲裂的腮帮子就更红了,一阵阵吸鼻涕的声音,随着微微的喘息声,不停地传进我的耳际。这当然足以引起我几分同情。我不明白这姑娘为什么特地要把关着的车窗打开。不,我只能认为,她这不过是一时的心血来潮。因此,我依然怀着悻悻的情绪,但愿她永远也打不开,冷眼望着姑娘用那双生着冻疮的手拼命要打开玻璃窗的情景。不久,火车发出凄厉的声响冲进隧道 ;与此同时,姑娘想要打开的那扇窗终于咯噔一声落了下
14、来。把头伸到窗外,目不转睛地盯着火车前进的方向,一任划破黑暗刮来的风吹拂她那挽着银杏譬的鬓发。 一会儿火车已经安然钻出隧道,正在经过夹在满是枯草的山岭当中那疲敝的镇郊的道岔。道岔附近,寒伧的茅草屋顶和瓦房顶鳞次栉比。这当儿,我看见了在那寂寥的道岔的栅栏后边,三个红脸蛋的男孩子并肩站在一起。他们个个都很矮,仿佛是给阴沉的天空压的。穿的衣服,颜色跟镇郊那片景物一样凄惨。他们抬头望着火车经过,一齐举起手,扯起小小的喉咙拼命尖声喊着,听不懂喊的是什么意思。这一瞬间 ,从窗口探出半截身子的那个姑娘伸开生着冻疮的手,使劲地左右摆动,给温煦的阳光映照成令人喜爱的金色的五六个橘子,忽然从窗口朝送火车的孩子们头
15、上落下去。我不由得屏住气,登时恍然大悟。姑娘大概是前去当女佣,把揣在怀里的几个橘子从窗口扔出去,以犒劳特地到道岔来给她送行的弟弟们。 苍茫的暮色笼罩着镇郊的道岔,像小鸟般叫着的三个孩子,以及朝他们头上丢下来的橘子那鲜艳的颜色 这一切一切,转瞬间就从车窗外掠过去了。但是这情景却深深地铭刻在我心中,使我几乎透不过气来。我意识到自己由衷地产生了一股莫名其妙的喜悦心情。我昂然 仰起头,像看另一个人似地定睛望着那个姑娘。不知什么时候,姑娘已回到我对面的座位上,淡绿色的毛线围巾仍旧裹着她那满是皲裂的双颊,捧着大包袱的手里紧紧攥着那张三等车票。 这直到这时我才聊以忘却那无法形容的疲劳和倦怠,以及那不可思议的
16、、庸碌而无聊 的人生。 (本文有删改) 【小题 1】简要分析第一段环境描写的作用。( 4分) 【小题 2】 “我 ”对乡下姑娘的情感态度是怎样变化的?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4分) 【小题 3】第六节抛橘子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 【小题 4】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 “我 ”,也有人 认为是 “乡下姑娘 ”,请结合作品谈一谈你的观点。( 6分) 答案: 【小题 1】 奠定了小说前半部分阴冷、压抑的情感基调;( 1分) 渲染了灰暗压抑的气氛;( 1分) 揭示 “我 ”阴郁的心情;( 1分) 为下文乡下姑娘的出现作铺垫。( 1分) 【小题 2】 “我 ”不喜欢乡下姑娘俗气的长相
17、和打扮,觉得她愚蠢;( 1分) “我 ”觉得乡下姑娘的神气就是庸碌无聊的人生的象征,心声厌恶;( 1分)我对姑娘打不开窗户有几分同情但又冷眼相对;( 1分)当我看到小姑娘抛橘子给弟弟们时,内心充满了莫名的喜悦。( 1分) 【小题 3】 “姑娘抛橘子的细节 ”是小 说情节发展的高潮,使小说的情节和人物的情感发生陡转;( 2分)营造了人间美好亲情的气氛,展示小姑娘纯洁美好的情感,突出了人物形象;( 2分) “橘子 ”具有象征意义,深化了主题,抒发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憧憬。( 2分) 【小题 4】观点一:主人公是 “我 ”。 “我 ”是小说的叙述者,观察者,小说的主要意象 “橘子 ”也是通过 “我 ”
18、的视角赋予的(叙述角度); “我 ”的感情变化是小说的主线,串联起小说的情节,形成了小说的情感内蕴 (情节线索 ); “我 ”是小说中人生的觉悟者,生活态度由无聊倦怠变得温暖坚定,小说的主题通过 “我 ”的反思得以体现( 主题)。 观点二:主人公是乡下姑娘。小说的主要描写对象是乡下姑娘(描写对象);小说的题目 “橘子 ”取自小姑娘 “抛橘子 ”这一情节(小说标题);乡下姑娘是 “我 ”人生的启蒙者,虽然生活在底层,却有精神的光芒, “我 ”是乡下姑娘的陪衬者,为了烘托姑娘不同于 “我 ”的生活态度。(小说主题) 【小题 1】 试题分析: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有: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
19、真实性,渲染气氛,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心情,推动情节的发展(铺垫),深化作品主题等等。就本文而言,奠定基调、渲染气氛、烘托心情、推动情节发展,共四个方面的作用。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2】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需要考生筛选文中的信息。要找到相关的语句,然后进行概括和归纳。本文中的我对小姑娘的感情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由开始的不喜欢,甚至厌恶,直到后面的同情,和最后的 “喜悦 ”。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分析语段的作用,需要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入手,内容方面要分对人物形象的作用,形式方面要
20、分析与前后文的关系,看是否有铺垫或照应的作用。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 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4】 试题分析:这是个开放性的题目,需要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生活阅历,人生见识来评价。注意评价时要观点鲜明、表达连贯、层次清晰,切不可模棱两可,观点模糊。要能言之成理,自圆其说。不能强词夺理,故作惊人之语。要能言之成理,言之有据,言之有序。无论认为谁是主人公,都要自圆其说。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 F。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 垂 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夫朝无贤人,犹鸿鹄之无羽翼也, 虽有
21、千里之 望,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 ;故 绝 江海者托于船,致远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贤。是故吕尚聘,而天下知商将亡,而周之王也;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齐、秦之必霸也。纣用恶来,齐用苏秦,秦用赵高,而天下知其亡也。 齐景公伐宋,至于岐堤之上,登高以望,太息而叹曰: “昔我先君桓公,长毂八百乘以霸诸侯,今我长毂三千乘,而不敢久处于此者,岂其无管仲欤! ”弦章对曰: “臣闻之,水广则鱼大,君明则臣忠;昔有桓公,故有管仲;今桓公在此,则车下之臣尽管仲也。 ” 杨因见赵简主曰 :“臣居乡三 逐 ,事君五去,闻君好士,故走来见。 ”简主闻之,绝食而叹,跽而行,左右进谏曰 :“居乡三逐,是不容众也;
22、事君五去,是不忠上也。今君有士,见过八矣。 ”简主曰: “子不知也。夫美女者,丑妇之仇;盛德之士,乱世所 疏 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 ”遂出见之,因授以为相,而国大治。 子路问于孔子曰: “治国何如 ”孔子曰 :“在于尊贤而贱不肖。 ”子路曰: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 ”曰: “中行氏尊贤而不能用也,贱不肖而不能去也;贤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贱己而雠之 。贤者怨之,不肖者雠之;怨雠并前,中行氏虽欲无亡,得乎? ” 无 常安之国,无恒治之民;得贤者则安乱,失之者则危亡,自古及今,未有不然者也。明镜所以昭形也,往古所以知今也。夫知恶往古之所以危亡,而不务袭迹于其所以安乱, 则未有
23、异乎却走而求逮前人也。 (节选自刘向说苑 卷八 尊贤,有改动) 【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 垂 荣名者垂:流传 B故 绝 江海者托于船绝:横渡 C臣居乡三 逐 ,事君五去逐:被流放 D盛德之士,乱世所 疏 也疏:疏远 【小题 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阐述 “尊贤兴国 ”道理的一组是 ( ) 致远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贤 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齐、秦之必霸也 昔有桓公,故有管仲 简主闻之,绝食而叹,跽而行 因授以为相,而国大治 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 A B C D 【小题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4、( ) A作者认为人君树立功名、成就霸业抑或破家亡国、身败名裂,根本的原因在于能否尊贤而下士。 B齐景公感慨自己有三千辆兵车却不敢在宋国久留,弦章告诉他,要多有几个管仲一样的贤臣就可以实现愿望。 C杨因是一个有争议的人 ,而赵简主用鞭辟入里的分析力排众议,委以重任,表明赵简主能够尊贤用贤。 D孔子认为尊贤与贱不肖是治国的重要方略,中行氏因为 “尊贤而不能用 ”“贱不肖而不能去 ”而导致灭亡。 【小题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虽有千里之望,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 3分 ) (2)贤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贱己而雠之。 (4分 ) (3)则未有异乎却走而求逮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江苏省 清江 中学 阶段性 测试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