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广东省广州七中高三语文8月测评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广东省广州七中高三语文8月测评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广东省广州七中高三语文8月测评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广东省广州七中高三语文 8月测评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各对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 甄 选 /箴 言 溯 源 /宿 愿 背 负 /背 井离乡 模 样 /模 棱两可 B 逡 巡 /疏 浚 悲 怆 /创 伤 空 暇 /空 口无凭夺 冠 /冠 冕堂皇 C复 辟 /媲 美 掠 影 /虐 待 劲 头 /疾风 劲 草 调 动 /调 虎离山 D花 蕾 /擂 鼓 邂 逅 /松 懈 碑 帖 /俯首 帖 耳 塞 外 /敷衍 塞 责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Zhn s bi/bi m/m本组考查的是近音字和多音字,其中 “模样 ”一词的难度最大,大致可以这样区分
2、:多数与 “模型 ”有关的读 m,其它读m,但也不是绝对的。 B qn/jn chung/chung kng/kn gun/gun本组中 “创伤 ”是易读错的字,与 “伤口 ”有关的读 chung,其他读 chung。 C b/p l/n jn/jng dio本组中 “劲 ”最难区分,大致是名词读 jn,形容词读 jng。 D li/li xi ti/ti si/s,本组中 “帖 ”最难区分跟书签、名册之类有关 的读 ti,形容词读ti。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 A。 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是一项是( ) 我一个人看着车窗外 ,这是我第一次来传说中的大
3、上海。这个国内其他城市难以望其项背 , 蜚声 国际的大都市,正值晚上 8点夜生活开始的时候,走在街上劲爆的音乐 纷至沓来 。但是这一切的繁华离我这么近,却又那么远。我听不懂他们的讲话,我记不清 错综复杂 的道路。 A望其项背 B蜚声 C纷至沓来 D错综复杂 答案: C 试题分析: A望其项背:项:颈的后部。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背脊,表示差距不大,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难以 不能 B蜚声:闻名于。 C纷至沓来:纷:多,杂乱;沓:重复,多。形容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不合语境,改为 “车水马龙 ”。 D错综复杂:错:交错,交叉;综:合在一起;错综:纵横交叉。形容头绪繁多,相互纠结,
4、情况复杂。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瑞典文学院在 11日的一份新闻公告中说: “从历史和社会的视角,莫言用现实和梦幻的融合在作品中 创造了一个令人联想的感观世界。 ” B “元芳,你怎么看 ”一时成了热词,并被人民日报作为论述 “互动中筑牢信任的基石 ”政治理念,其中不仅关系到营造一种互动的氛围,而且涉及如何有效互动的机制和程序。 C近日,由央视记录频道摄制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和纪录频道播出后,大大超过原时段电视剧播出收视率,让一度远离电视的许多年轻人重新回到了电视屏幕前。 D延长退休年龄或实行弹性退休
5、制、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等重大变革,对广大人民群众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够愉快接受的,这需要政府部门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答案: A 试题分析: B句中 “作为 ”缺少宾语,在 “理念 ”后加上 “的引子 ”; C语序不当,“许多 ”放到 “一度 ”前; D主客体倒置,在 “广大人民群众 ”后加 “来说 ”。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两种不同的伦理思想形成中西文化思想两种不同的类型,中国人侧重个人本位, , , 。西方人侧重社会本位, , , 。 伦理思想常为政治法律思想所左右 所以法的观念特别浓厚 政治法律和伦理
6、虽亦彼此呼应,其实很少关联 所以道德的观念特 别浓厚 政治法律思想多从伦理出发 伦理学与政治法律学有一个一贯的条理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文段选自朱光潜谈道德。先通读语段,大致了解材料信息中心思想,再根据结构以及语意关系判断其先后顺序。主要弄清几个概念的关系:个人本位、社会本位、法律、道德。注重个人本位的、必然强调侧重个人修养的道德观念,侧重社会本位的,必然注重社会的秩序,也就是法律。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15分) 菌儿自传 高士其 这一篇文章,是我老老实实的自述,请一位曾直接和我
7、见过几面的人笔记出来的。 我自己不会写字,写出来,就是蚂蚁也看不见。 我也不曾说话,就有一点声音,恐怕苍蝇也听不到。 那么,这位笔记的人,怎样接收我心里所要说的话呢 那是暂时的一种秘密,恕我不公开吧。 闲话少讲,且说我为什么自称做 “菌儿 ”。 我原想取名为微子,可惜中国的古人,已经用过了这名字,而且我嫌 “子 ”字有点大人气,不如 “儿 ”字谦卑。 自古中国的皇帝,都称为天子。这明明要挟老天爷的声名架子,以号召群众 ,使小百姓们吓得不敢抬头。古来的圣贤名哲,又都好称为子,什么老子、庄子、孔子、孟子 真是 “子 ”字未免太名贵了,太大模大样了,不如 “儿 ”字来得小巧而逼真。 我的身躯,永远是
8、那么幼小。人家由一粒 “细胞 ”出身,能积成几千,几万,几万万。细胞变成一根青草,一把白菜,一株挂满绿叶的大树,或变成一条蝗蚓,一只蜜蜂,一头大狗,大牛,乃至于大象、大鲸,看得见,摸得着。我呢,也是由一粒细胞出身,虽然分得格外快,格外多,但只恨它们不争气,不团结,所以变来变去,总是那般一盘散沙似的,孤单单的,一颗一颗,又短又细又寒酸。惭愧惭愧 ,因此今日自命做 “菌儿 ”。为 “儿 ”的原因,是因为小。 至于 “菌 ”字的来历,实在很复杂,很渺茫。屈原所作离骚中,有这么一句:“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苣。 ”这里的 “菌 ”,是指一种香木。这位失意的屈先生,拿它来比喻贤者,以讽刺楚王。我的老
9、祖宗,有没有那样清高,那样香气熏人,也无从查考。 不过,现代科学家都已承认,菌是生物中之一大类。菌族菌种,很多很杂,菌子菌孙,布满地球。你们人类所最熟识者,就是煮菜煮面所用的蘑菇香蕈之类,那些像小纸伞似的东西,黑圆圆的盖,硬短短的柄,实是我们菌族里的大汉。当心呀 !勿因味美 而忘毒,那大菌,有的很不好惹,会毒死你们贪吃的人呀。 至于我,我是菌族里最小最小,最轻最轻的一种。小得使你们肉眼,看得见灰尘的纷飞,看不见我们也夹在里面飘游。轻得我们好几十万挂在苍蝇脚下,它也不觉着重。真的,我比苍蝇的眼睛还小 1000倍,比顶小一粒灰尘还轻 100倍哩。 因此,自我的始祖,一直传到现在,在生物界中,混了这
10、几千万年,没有人知道有我。大的生物,都没有看见过我,都不知道我的存在。 不知道也罢,我也乐得过着逍逍遥遥的生活,没有人来搅扰。天晓得,后来,偏有一位异想天开的人,把我发现了,我的秘密,就渐渐地 泄露出来,从此多事了。 这消息一传到众人的耳朵里,大家都惊惶起来,觉得我比黑暗里的影子还可怕。然而始终没有和我对面会见过,仍然是莫明其妙,恐怖中,总带着半疑半信的态度。 “什么 微生虫 没有这回事,自己受了风,所以肚子痛了。 ” “哪里有什么病虫 这都是心火上冲,所以头上脸上生出疖子疔疮来了。 ” “寄生虫就说有,也没有那么凑巧,就爬到人身上来,我看,你的病总是湿气太重的缘故。 ” 这是我亲耳听见过三位
11、中医,对于三位病家所说的话。我在旁暗暗地好笑。 他们的传统观念,病不是风生,就是火起,不是火起,就是水涌上来的 ,而不知冥冥之中还有我在把持活动。 因为冥冥之中,他们看不见我,所以又疑云疑雨地叫道: “有鬼,有鬼 !有狐精,有妖怪 !” 其实,哪里来的这些魔物,他们所指的,就是指我,而我却不是鬼,也不是狐精,也不是妖怪。我是真真正正、活活现现、明明白白的一种生物,一种最小最小的生物。 既然也是生物,为什么和人类结下这样深的大仇,天天害人生病,时时暗杀人命呢 说起来也话长,真是我有冤难申,在这一篇自述里面,当然要分辨个明白,那是后文,暂搁不提。 因为一般人,没有亲见过,关于我的身世,都是出于道听
12、途说,传闻失真,对于我未免胡 乱地称呼。 虫,虫,虫 寄生虫,病虫,微生虫,都有一个字不对。我根本就不是动物的分支,当不起 “虫 ”字这尊号。 称我为寄生物,为微生物,好吗 太笼统了。配得起这两个名称的,又不止我这一种。 唤我做病毒吗 太没有生气了。我虽小,仍是有生命的啊。 病菌,对不对 那只是我的罪名,病并不是我的职业,只算是我非常时的行动,真是对不起。 是了,是了,微菌是了,细菌是了。那固然是我的正名,却有点科学绅士气,不合于大众的口头语,而且还有点西洋气,把姓名都颠倒了。 菌是我的姓。我是菌中的一族,茵是植物中的一类。 菌字,口之上 有草,口之内有禾,十足地表现出植物中的植物。这是寄生植
13、物的本色。 我是寄生植物中最小的儿子,所以自愿称做菌儿。以后你们如果有机缘和我见面,请不必大惊小怪,从容地和我打一个招呼,叫声菌儿好吧。 【小题 1】文章开头写道: “闲话少讲,且说我为什么自称做 菌儿 。 ”作者所谓的 “闲话 ”有什么作用 (4分 ) 【小题 2】纵观全文, “菌儿 ”有哪些特点 (5分 ) 【小题 3】这篇文章在写作风格上有哪些特点和表达效果 试结合文本,加以探究。 (6分 ) 答案: 【小题 1】交代写作目的和行方式 文章是 “我 ”的自述,巧妙暗示 “菌儿 ”很小的特点;( 2 分)用饶有趣味的语言设置悬念,引读者浓厚的阅读兴趣。( 2 分) 【小题 2】( 1)身躯
14、幼小,单细胞出身,分得快分得多;( 2)没有聚合性,弧单生存,又短又细;( 3)是菌族里最小最轻的一种生物,属于寄生植物;( 4)能参与和把持生命活动,有时会引发疾病。(答出一点给 1分。) 【小题 3】( 6分)( 1)文章通篇采用拟人化的手法,采用 “自述 ”口吻,将艰深的科学道理说得通俗易懂,生动活泼,自然清新,引人入胜。( 2分)( 2)文章段落简短,多用短句,节 奏明快,承转自如,给人轻松愉悦之感,易于让人接受。( 2分)( 3)文章广征博引,对中国传统文化诸如 “子 ”“文学 ”“中医 ”等多有涉及,点染成趣,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2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 这是一篇科学小品
15、文,用语生动形象,能增强科学小品文的趣味性。标题为 “自传 ”,所以 “闲话少说 ”又能吸引读者。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 “我的身躯,永远是那么幼小 ” “至于我,我是菌族里最小最小,最轻最轻的一种 ”“其实,哪里来的这些魔物,他们所指的,就是指我,而我却不是鬼,也 不是狐精,也不是妖怪。我是真真正正、活活现现、明明白白的一种生物,一种最小最小的生物 ”由这些信息可归纳出其特点。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科学小品文一般短小精悍、通俗易懂、语言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本题可结合文本从以上
16、几个方面思考。 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 F。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15分) 特技 日本 星新一 电视台的新闻广播员,其日,一如往常,刚要播放稿件,竟违背自已的意志,信口开河起来。 “下面报告新闻。发 现了一起行贿受贿案件。据报, K 企业定期向主管机关的高级官员重金行贿 ” 播后,电台内部掀起了轩然大波。有人问他: “你为什么讲了原稿上根本不存在的事儿 ” “我也不知道,是无意之中说出口的。是脑袋出了毛病吧 ” “脑袋出毛病 真丢人,人家会抗议的。胡诌下去,我们电台就会威信扫地。 ” 电台里的人都吓得面色如土,广播员也静等着革职。然而,奇怪的是压根
17、没有人打来电话表示抗议。 不仅如此,电台还得到情报说,电台点名的那几位高级官员已经引咎辞职。还听说,对此报道半信半疑的警方,在 K 企业进行搜查,很快就发现了行贿的证据,立刻逮捕了嫌疑者。 电视台里的气氛一下子变了,肯定播音员第一个报道了爆炸性新闻;赞许的呼声代替了责难。 “真是惊心动魄 !你说的全是事实,你是怎么知道的 ” “我也不大清楚。只是这念头在脑子里一闪,就变成话语脱口而出了。 ” “说不定这是特技哪。你具有发现暗地违法的能力。今后可要大力发挥你的才能哟,我们电视台的听众,会一下子增多的。 ” “哦,但不知能否一帆风顺。 ” 第二天的新闻节目时间里,这位广播员又胡诌起来: “播送去年
18、偷税者前十名名单。第一名 ” 随后,不仅播放了偷税的金额,还详细地报道了他柄份税的手 段。这次又给他说中了。 税务署的人员立刻出动,不费吹灰之力就获取了证据。于是,这个新闻节目大受欢迎,听众和观众不断打来电话,一个劲儿地打气。 “了不起,是大众的战友 !用你的特技,毫不留情地把那些坏家伙揪出来,让我们大家心里痛快痛快 !” 这位播音员便住在电视台,每天三次上电视,每一次他都报道一条爆炸性新闻,声望越来越高。 但是,接连几天,他的身体便支持不住了,每周都想方设法地请假。他打算回家。可是就在他回家的一路上,不管是谁,一见了他便逃之夭夭。 有的也许骗取了公司的旅差费,是违章乘车的人;装病不上班的、学
19、生 时代考试作过弊的、骗过女人的等等,全都有点什么把柄。他们不愿接近这位电视台里最有威信的播音员,也许害怕自己的弊端也被宣扬出去,那就吃不消,因此,尽作鸟兽散了。 他心神不快,总算回到了家。但是,妻子不见了,据说几天前就逃之夭夭。特技即使对她,也毫不例外。 【小题 1】小说中说 “于是,这个新闻节目大受欢迎,听众和观众不断打来电话,一个劲儿地打气 ”,这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说明。 (4分 ) 【小题 2】赏析文中 “电视台新闻广播员 ”的形象。 (4分 ) 【小题 3】找出文中两处 “意外之笔 ”,并分析其作用。 (6分 ) 答案: 【小题 1】 交代了社会背景,揭示了社会现实; 与下文人们的躲
20、避形成对比,并深化了主题。( 4分,各 2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小题 2】电视台的新闻广播员是一个能认清社会黑暗并与之抗争的斗士,他利用 “特技 ”揭露社会黑暗,并一度取得成功;但他又是一个悲剧人物,面对当时社会,他为自己的抗争而不安,想放弃,最终在强大的黑暗势力面前他成了孤独之人。( 4分,两个方面各 2分。意思基本符合即可) 【小题 3】示例一:主人公担心自己信口开河报道的第一则爆炸性新闻会带来种种危害,而事实上却得到了许多赞许。其作用是:使故事情节曲折,吸引读者;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示例二:最后,主人公的妻子也逃之夭夭,他成了孤独的斗士。其作用是:产生强烈的讽
21、刺效果,揭示了社会的混乱和人心的丑恶。( 6 分,每处 3 分。找出 “意外之笔 ”1 分,分析作用 2 分。有欠缺酌扣) 【小题 1】 试题分析: “这个新闻节目大受欢迎,听众和观众不断打来电话,一个劲儿地打气 ”说明当时人们对社会的不良风气深恶痛绝,同时也是暗示了当时社会混乱,人心的丑 恶。这个热闹的场面是该播音员造成的,可当人们真正面对这个英雄时,人们却避而不见,前后的对比也突出了人心的丑恶。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本文明显是一虚构的故事,播音员是揭露社会阴暗面的勇士的化身。他勇于揭露社会的黑暗,但他也试图放弃,他也害怕孤独。他是现实
22、生活中的斗士的化身。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小题 3】 试题分析:所谓 “意外之笔 ”即悬念之处,误会之处,这是小说创作中最常见的手法之一。本文只有两处意外。 第一处意 外的主要作用是推动情节的发展,没有第一处意外,则没有后文的内容。第二外意外,深化了主题,让小说的讽刺面更广。连最亲近的人都害怕面对,都害怕丑行被揭发,可见社会的黑暗。 考点: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联想与审美 童庆炳 有些理论家和艺术家力主用联想来解释审美体验,并不认为有什么纯粹的音乐、绘画、舞蹈等。白居易的琵琶行写
23、琵琶女所弹的声音,就是用各种联想的意象来描写来表现的,如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有的理论家根据这样一些事例,认为人们 喜爱音乐,从音乐中获得愉悦,并不是因为欣赏声音本身的和谐等,而是因为音乐能唤起视觉或听觉的意象 (即联想 )。 然而,也另有一些理论家和艺术家认为,审美体验不但与联想无关,而且联想还会妨碍审美体验。在他们看来,自然和艺术的美都在形式而不在内容,欣赏者不能靠题材唤起的联想来获得美感。反之,只能在摒弃联想的情况下,靠对艺术形式的直观以获取美感。要是在欣赏这些艺术时产生联想,那恰好是走出了艺术境界,进入了实用境界,审美体验就丧失殆尽。他们认为,在审美体验中,只有让我们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广东省 广州 中高 语文 测评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