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河南省郑州市第四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年河南省郑州市第四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年河南省郑州市第四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年河南省郑州市第四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山西的煤老板们拥有巨大的财富,其中很多人开百万豪车,住千万豪宅,一饭千金,却从不资助任何公益事业。 B “少了一根铁钉,丢了一个马掌,丧了一匹战马,亡了一个国家 ”,这个谚语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大而化之。 C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提高了,阅读、理解诗歌的态度也会跟着好转,这种说法未免有点舍本逐末。 D网络已进入我们的生活,我们不可避免地要面对网络语言,但是网上登载的一些文章有的文辞并不精美,有的不通文墨,词不达意。 答案: B 试题分析:成语主要有
2、语意内涵不明、褒贬误用、对象错配、似是而非四种误用方式,成语只能分类记忆,没有什么捷径,如果不知道意思一切方法都失灵,所以要注意平时的积累。选项 A一饭千金: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此处属于望文生义;选项 B大而化之:原指使美德发扬光大,进入化境,现常用来表示做事疏忽大意,马马虎虎,用在句中恰当;选项 C舍本逐末:指放弃根本的而追求枝节的,比喻做事不从根本 的、主要的问题下手,而只在细枝末节上用力气,本句应使用 “本末倒置 ”,属于形近混淆。选项 D不通文墨:指人文化水平不高或识字不多,属于对象错配。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
3、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生命燃烧的火焰是绿色的吗?我不知道。 , , 。 , : ,然而最终不但他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而且他自己也成为自然的一部分。 这个人毕其一生,想要改变自然,在自然中留下一些个人的痕迹 有的时候我感到它是死者生命的延续,灵魂的表白 那燃烧是无声的, 惟其无声,方显执著 而在他的墓上,绿草葳蕤地生长,如熊熊的火焰 有的时候我又觉得,它只是自然在平静地昭示的一个真理 一个人的躯体,不管化不化成灰,都要埋入地下,化成肥料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连贯的题目应注意时空语序、逻辑语序、陈述对象一致、句子结构对称等问题,答题是先确定某几组句子肯定是挨着的,据
4、此排除其它选项,然后总体审查。第 句 “埋入地下 ”与第 句 “墓上 ”相承接, “火焰 ”与第 句 “燃烧 ”相接, 与 句 “有的时候 ”相接,第 句中 “昭示的一个真理 ”引出后面结论,第 句 “这个人 留下 痕迹 ”与语段最后的句子相连。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光明中学考试规则已经正式实施,该规则对学生考试作弊行为 做出了详细的规定,使学校有效地遏制了学生的作弊行为。 B前段时间热播的民兵葛二蛋,虽然是一部常见的抗日题材剧,黄渤却将它演绎得别具革命浪漫主义气息,成为 2012年最火的电视剧之一
5、。 C前不久,涉及肯德基等知名企业的 “速生鸡 ”事件被媒体曝光后,再一次引发公众对食品安全的质疑,农业部专家组已奔赴山东调查。 D高二阶段是打基础的重要阶段,同学们都在刻苦学习。能否获得高考的胜利,取决于同学们基础打得是否牢固。 答案: D 试题分析: A项表意不明,该规则应该对学生 “考试行为 ”做出详细的规定,而不能是对 “考试作弊行为 ”。 B项偷换主语,可改为 “却被黄渤演绎得别具革命浪漫主义气息 ”。 C项主语残缺,将 “涉及肯德基等知名餐饮企业的 速生鸡 事件被媒体曝光后 ”中的 “后 ”删掉。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 9分,每小
6、题 3分) 老子思想中的治国理政智慧 王爱群 老子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源头。在一些人的印象里,老子是一位遁世远俗、玄之又玄的思想家。事实上,社会人生、治国理政等问题,才是老子思考的中心。从老子那些古老的思想中,我们可以汲取治国理政的智慧,明晓盛衰之道、成败之数。 大德非小惠。老子曰: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也就是说,真正有大德、厚德的人,不刻意去追求有德,反而有德;一些人不愿意失去德的名声,刻意去追求德,反而失去了德。这句话看似矛盾,其实深含智慧。对于理政者而言,德的重要表现就是使人各得其位、各得其所、各得其利、各得所需。 只要把人们的得利、得位及其途径、多少
7、、高低等用合理的规则固定下来并严格执行,就是德的表现,不必刻意去求德施德,这样才会成全大德。相反,如果理政者总是为了德的名声,热衷于对个别人施小仁给小惠,搞 “有求必应 ”,表面上看起来积了很多德,其实是偏私,是小惠个人、失德人民。 “无为 ”方能大有为。老子推崇 “无为而治 ”, “无为 ”是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无为 ”是要 “道法自然 ”,顺应自然而不妄为。也就是说,要遵循事物发展的内在法则,根据实际条件采取适宜行动。世间万物包括人类社会,都有其运行的内在规律,即 “道 ”在其间。离开 了这个 “道 ”,事倍功半;顺应了这个 “道 ”,事半功倍。 “无为 ”,就要顺势而动,按照自然和
8、社会法则,使其自行运转。 “无为 ”并不是不作为,而是要通过 “无为 ”达到有为,同时更为重要的是控制乱作为,即不妄为。秦亡汉兴,实行轻徭薄赋、与民生息的政策,出现了 “文景之治 ”的盛世,这是老子所讲的 “我无事,而民自富 ”的例证。对于理政者而言, “无为而治 ”的启示在于,自己的所作所为必须遵循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通过自己的“无为 ”而引导和发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同时,应通过控制、监督,限制权力的私自膨胀,防止乱作为。 天道忌 盈。老子认为天道忌盈。什么是 “盈 ”呢?口满为盈,权大为盈,富奢为盈。口满,不仅难以兑现,而且招人记恨;权大,则生骄横,骄横必然侵害他人;富贵且奢侈
9、,挥金如土,必然被食不果腹者怨恨。月满则亏,盛极则衰。老子曰: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这句话点出了贫富无常的道理。怎样才能常虚不盈呢?关键是在成功的时候不忘忧患。有忧患意识,则无忧患;无忧患意识,则终忧患。也就是要做到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乐不忘悲。 伟业须从细小做起。老子曰: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细小之事如何才能变成伟业呢?老子认为 :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也就是说,根本的方法在于不断地积累。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天下大事皆由积累而成。所以,对于理政者而言,从小处做起,从一点一滴积累,抓好关键细节,方能成就大业
10、。事物的发展在于积累的道理还启示人们,积小过会成大恶,千里之堤会溃于蚁穴。因此,理政者应当努力看得远一些、深一些,见事于初萌,防患于未然。 (选自 2013年 6月 7日人民日报) 【小题 1】下列对老子的 “德政 ”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不刻意追求有德反而成就大德的理政者,才是真正有 大德、厚德的理政者;为名声求德的人,反而失去了德。 B对理政者而言,能使人各得其位,各得其所,各得所利,各得所需,就是有德。 C理政者只有用合理的规则将人们的得利、得位及其途径、多少、高低等固定下来并严格执行,才能成全大德。 D理政者刻意求德施德,热衷于对个别人施小仁给小惠,搞 “有求必应 ”,其实质
11、是小惠个人,失德人民。 【小题 2】下列对文章第三段画线句子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无为 ”指的是 “道法自然 ”,理政者的行为必须遵循事物的内在规律。 B “无为 ”不是不作为,而是理政者通过自 己的 “无为 ”引导和发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达到 “有为 ”。 C防止理政者乱作为的重要手段之一是通过控制、监督限制权力的私自膨胀。 D理政者要从老子的 “无为而治 ”思想中得到治政的启示,否则就会私欲膨胀,扰民乱民。 【小题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在作者看来,虽然老子是一位遁世远俗、玄之又玄的思想家,但我们还是可以从他那些古老的思想中汲取不少治国理政
12、的智慧。 B出现 “文景之治 ”的盛世,得益于轻徭薄赋、与民生息的政策,这是老子提倡“我无事,而民自富 ”的依据。 C老子认为天道忌盈,他主张理政者应该具有忧患意识,做到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乐不忘悲。 D老子认为大事由小事积累而成,对理政者而言,如果不善于从小事做起,抓住关键细节,就不能成就大业。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2】 D 【小题 3】 D 【小题 1】 试题分析:论述类文体阅读的命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角度命题,概念注意 “答非所问 ”“内涵、外延不准 ”“误划类别 ”“张冠李戴 ”;判断类注意 “范围不当 ”“偷换概念 ”“曲解文意 ”;推理注意 “强加因
13、果 ”“强行推理 ”等错误。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区位、 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选项 C对应的原文“只要把人们的得利、得位及其途径、多少、高低等用合理的规则固定下来并严格执行,就是德的表现,不必刻意去求德施德,这样才会成全大德 ”是 “只要 就 ”,是充分条件,选项为 “只有 才 ”是必要条件,逻辑范围混淆。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 【小题 2】 试题分析:选项 D对应的原文 “对于理政者而言, 无为而治 的启示在于,自己的所作所为必须遵循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通过自己的 无为 而引导和发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同时,应通过控制、监督,限制权 力的私自
14、膨胀,防止乱作为 ”。选项 “否则就会私欲膨胀,扰民乱民 ”过于绝对,混淆逻辑范围。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小题 3】 试题分析:选项 A对应的原文 “在一些人的印象里,老子是一位遁世远俗、玄之又玄的思想家 ”选项 “在作者看来,虽然老子是一位遁世远俗、玄之又玄的思想家 ”,张冠李戴;选项 B对应的原文 “秦亡汉兴,实行轻徭薄赋、与民生息的政策,出现了 文景之治 的盛世,这是老子所讲的 我无事,而民自富 的例证 ”,选项 “这是老子提倡 我无事,而民自富 的依据 ”,因果混淆;选项 C对应的原文 “怎样才能常虚不盈呢?关键是在成功的时候不忘忧患。有忧患意识,则
15、无忧患;无忧患意识,则终忧患。也就是要做到安不忘危、存不忘亡、治不忘乱、乐不忘悲 ”这是作者的观点,选项 “老子认为大事由小事积累而成,对理政者而言,如果不善于从小事做起,抓住关键细节,就不能成就大业。 ”张冠李戴。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25分) 能说会道也莫言 胡殷红 莫言的责编拉着我第一次去见莫言,是他的小说檀香刑刚刚交到出版社。他虽名 “莫言 ”,我却早已 “如雷贯耳 ”。很早之前,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到北京,我们中国作协宴请他时,除了谈鲁迅外,他居然百里挑一地只赞美了莫言,而且特别 “精确 ”地把莫言的短篇小说列入世界前
16、五位。 莫言笑眯眯坐在我对面,长成那样不能怨他,头发稀疏也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挺壮一老爷们儿在前额头上别个彩色发卡,他自己是免得头发阻碍视力,而置别人的视觉感受于不顾就是他的不对了。伸出手来握,在他几十年的老手上,居然看到了儿童般的 “胖窝窝 ”,翘起 “二 郎腿 ”,一只肉脚把旧皮鞋撑得鼓鼓囊囊。他的样子自由自在,可笑又可爱:烧包加得瑟。 莫言看我直勾勾地盯着他脑袋,憨态可掬地摸摸发卡,生怕我伸手把那劳什子扯下来,其实我也没那么勇。你想啊,挺著名的一个人物了,仍能保持身心的悠然自得,容易吗!聊到他的中短篇,尤其是说到透明的红萝卜,我慷慨地奉献了我能表达出的所有溢美之词。然后,不无遗憾地问他
17、,看样子你以后就写长篇了?没想到,我只问一句,莫言回了我一堆:长中短什么都写,三匹马拉车。我总得从我熟悉的生活写起吧,自己身边的人,自己的亲人都是我小说中的人物。高密东北 乡是我的故乡,屋边的街、村口的树、流淌的河,身边熟悉的一切总在我脑子里转。写别的地方,我也写不像啊。只要写长篇我都回老家,触景才生情嘛。 莫言极狡猾地在媒体面前制造了一个不爱说话的 “谎言 ”。其实,莫言嘴皮子利索得很,莫言 “名不符实 ”。就说他在香港、韩国、日本的演说吧,那叫一个“全球化 ”,那叫一个得体,那叫一个轰动。莫言告诉我说,他的笔名是自己取的,是因为小时候动手打不过别人,就编顺口溜骂人,学校告到家里来,被爹娘合
18、伙暴打过一顿。噢,莫言是记住了那次为多话而挨的打。开始写小说,就把名字里的一个 “谟 ”字拆开用 ,想警示自己少说话。我们聊了一个中午,我挤兑他这著名作家抽的是假烟,戴的是假表,穿的也是假名牌,他这次回答倒简约了:可以省钱嘛。看来,别说见记者,他就是上电视,也是冬天大棉裤小棉袄,夏天布衬衫旧军裤,衣着审美水平相当凑合。 30年前,魔幻现实主义在中国风行一时,百年孤独对莫言的影响可谓“巨大 ”,但 30年后,莫言读到了它的不足,这表明了莫言的进步。他觉得马尔克斯和他有共同的缺点:都把短篇的情节写到长篇里去了。所以,提到 “重复 ”这个问题,莫言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而且历数 “老马 ”作品中的不足时
19、,真能算倒背如 流。 在十月杂志颁奖会上,莫言的生死疲劳拔了头筹。他把古典小说章回体做成小说标题,有人说他是 “旧瓶装新酒,故弄玄虚 ”,可这个小伎俩确实是奏效了。尽管我也觉得莫言这么个写法,跟穿旗袍骑跑车似的。对此,莫言给了记者们一个非常合理的说法:我不是想创新出奇,是出于技术上的考虑。章回体的标题字数多,能全面地把这一章的内容概括出来,也希望读者能够通过阅读我的小说怀念起中国古典文学。大家听听,想通过这个小标题就能让现代 “哄客 ”们怀念古典文学,他也太会说辞了。但我确实认为,他让一个地主 “猪狗不如 ”地 “千年等一回 ”,等着做牛、做驴、做猪、做狗、做猴,这种奇思妙想只有莫言那个大脑袋
20、能想出来,看似写历史,又像写现实。这部作品中,有让人读来笑得喷饭、也让人想哭的语言艺术,不服不行。可以说,莫言的每部小说都是语言狂欢,感觉诡异,并且颇具庄子 “鲲鹏万里 ”的想象力,细体味,含意都挺深的。正如他著文说他是在 “捍卫长篇小说的尊严 ”。 一个作家的创作风格与他本人的经历、性格、气质、心理密切相关。莫言从小懦弱,家里穷,常受人欺负,胆子还小,别说杀鸡,连看杀鸡都不敢,但他的作品却总是 “杀气腾腾 ”。这要按心理学家分析,那一定是他童年 “印 痕 ”造成的,难怪他明明能说会道,又总要求自己 “莫言 ”呢! (选自名人传记) 2012年第 12期,有删改) 【小题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
21、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在北京赴作协宴会时只赞美了莫言,并特别 “精确 ”地把莫言的短篇小说列入世界前五位。 B莫言见到 “我 ”时头上别着彩色发卡,是免得头发凌乱,并阻碍视力,他自己并不在意形象如何,但是怕我伸手把那彩色发卡扯下来。 C魔幻现实主义曾在中国风行一时。莫言读到百年孤独时就认识到了它的不足,认识到了马尔克斯和自己有共同的 缺点 都把短篇的情节写到长篇里去了。 D莫言从小懦弱,家里穷,常受人欺负,胆子还小,但他的作品却总是 “杀气腾腾 ”;这种矛盾性也体现在他明明能说会道,却又要求自己 “莫言 ”。 E本文作者在写自己采访莫言时,通过外貌、神态
22、、动作描写等人物描写方法来展示出作家莫言独特的个性特征。 【小题 2】文章 段文字写出了莫言的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6分) 【小题 3】请赏析第 段划线语句 “尽管我也觉得莫言这么个写法,跟穿旗袍骑自行车似的 ”,并指出其在文中的作用。( 6分) 【小题 4】结合全文内容,分析莫言创作的成功 因素,并谈一谈这给你带来哪些启示。( 8分) 答案: 【小题 1】选 D项 3分,选 E项 2分。(选 B项 1分,选 A、 C项不得分)。 【小题 2】 率性自然、自由自在、可笑可爱:一壮老爷们儿在前额头上别个彩色发卡;造型保持冬天大棉裤小棉袄,夏天布衬衫旧军裤。 生活俭朴:见记者穿破皮鞋,抽的烟、
23、戴的表、穿的衣服都不讲究。 善于自警:嘴皮子利索、演说有 “全球化 ”境界,但以笔名 “莫言 ”来警示自己少说话,狡猾地在媒体面前制造了一个不爱说话的 “谎言 ”。(共 3点。每点 2分,概括 1分,分析 1分) 【小题 3】 含义:用 “穿旗袍骑自行车 ”的比喻手法,( 1分)写出了莫言小说的现代性内容与古典小说章回体式的小说各章标题的巨大反差,使得语言更形象生动。( 2分) 作用: 此句承上启下,( 1分)用 “尽管 ”一词承接了上文某些人评价 “故弄玄虚 ”,过渡到下文莫言对自己创作手法的解释,表达了莫言创作理念中对中国古典文学传统的重视与坚持。( 2分) 【小题 4】示例: 创作应从作
24、家熟悉的生活写起。莫言写作时,笔下流淌的是他的故乡 高密东北乡。他写故乡屋边的街、村口的树、流淌的河,身边熟悉的一切。 批判地继承外国文学传统。创作曾受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百年孤独 的巨大影响,后也发现了马尔克斯创作的不足之处。 继承中国古典文学传统。他的作品生死疲劳把古典小说章回体形式做成小说各章标题。 我们平时的作文写作也应该立足于写自己熟悉的生活,素材可以优先选择自己的高中、自己的父母、自己的朋友,有真实感受更能写出真情。(共 4点,每点 2分。其中前 3点概括准确给 1分,结合文章分析给 1分。第 4点能够结合自己写作实践分析,言之成理即可。)(共 4点,每点 2分。其中前 3点概括准确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河南省 郑州市 第四 中学 高二上 学期 第一次 月考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