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寡人之于国也》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年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寡人之于国也》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寡人之于国也》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年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寡人之于国也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数 (c)罟 ku)池 弃甲曳 (y)兵 B孝悌 (t)饿莩 (f)养生丧 (sn)死 C狗彘 (zh)鸡豚 (tn)庠 (xin)序之教 D衣帛 (b)畜 (ch)养请以战喻 (y) 答案: C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 A孟子 (前 372-前 289年 ),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 (现山东邹县东南 )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曾受业于孔 孔子的孙子 )的再传弟子。 B孟子 30岁左右收徒讲学。 44岁开始周游列国,晚年回到家乡讲学著述,直到去世。后世统治者都把他
2、作为尊崇的偶像,元文宗时封他为 “亚圣 ”。 C孟子共七篇,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分别为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各章又都分为上下两篇,涉及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 D南宋时,朱熹把孟子与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以及论语合为 “四书 ”,成为后世 (如明、清两代 )科举考试八股文的唯一的取材依据。 答案: A 对文章所表现出的作者的思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孟子重点批评了梁惠王在荒年所采取的移民移粟的政策。 B孟子认为只有实行 “仁政 ”,才能以 “王道 ”统一天下,他描述了理想的社会生活图景。 C孟子就梁惠王希望 “寡人之民 ”“加多 ”而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3、D孟子委婉地批评当时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还要寻找托辞的做法。 答案: B 对课文意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梁惠王 “移民 ”“移粟 ”的措施,并没有使人民增多,因此就向孟子提出了疑问。 B 孟子用 “五十步笑百步 ”的故事反问梁惠王,使梁惠王落入自己设下的圈套。 C孟子在此文中一定程度地揭露了社会的不平等。 D所谓行仁政就是要以保民为职分。 答案: B 下列各项中都属于孟子的 “仁政 ”措施的是 ( ) 养生丧死无憾 不违农时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A B C D 答案: B 下列句子的句式与 “然而不王
4、者,未之有也 ”相同的一项是 ( ) A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B夫晋,何厌之有 C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 D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答案: B 下列句子中不含实词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斯天下之民至焉 移其粟于河内 A B C D 答案: A 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邻国之民不 加 少牺牲玉帛,弗敢 加 也 B 直 不百步耳系向牛头充炭 直 C弃甲曳 兵 而走斩木为 兵 ,揭竿为旗 D不违农时,谷不可 胜 食也日出
5、江花红 胜 火 答案: C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小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 闯兀 惚畈豢墒骋玻桓 镆允比肷搅郑 哪静豢墒靡病扔胗惚畈豢墒常 哪静豢墒茫 鞘姑裱 牢藓兑病 牢藓叮 醯乐 家病迥吨 髦 陨 迨 呖梢砸虏 樱患 喙峰橹 螅 奘 涫保 呤 呖梢允橙庖印倌吨 铮 鸲崞涫保 谥 遥 梢晕藜 樱唤麾孕蛑 蹋 曛 孕 澹 浒渍卟桓捍饔诘缆芬印呤 咭虏 橙 猓 杳癫患 缓 欢 煌跽撸 粗 幸病 br“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 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 非我也,兵也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 【小题 1】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
6、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斧斤 以 时入山林 申之 以 孝悌之义 何异于刺人而杀 之 斯天下 之 民至焉 A 与 相同, 与 相同 B 与 不同, 与 不同 C 与 相同, 与 不同 D 与 不同, 与 相同 【小题 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五十者 可以 衣帛矣。 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C黎民不饥不寒。 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小题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 ) 例句:填然 鼓 之 A五亩之宅, 树 之以桑 B狗彘 食 人食而不知检 C然而不 王 者,未之有也 D弃甲曳 兵 而走 【小题 4】下列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7、 A孟子提出发展生产的三条措施,认为生产发展,使百姓安居乐业,这是行王道的根本。 B孟子用 “狗彘食人食 ”和 “涂有饿莩 ”的事实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平等。 C孟子用 “刺人而杀之 ”归罪于 “兵 ”的比喻,表明害民的是荒年。 D文章最后一句是说大王不要归咎于年成,而是要反省自己,革除虐政,施仁政,行王道,那么天下的百姓都会来归顺了。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2】 D 【小题 3】 D 【小题 4】 C 【小题 1】试题分析:以:第一句是凭借,第二句是把;之:第一句是代词他,第二句是的。 考点:本题考查文言文虚词的含义。 点评:本题有一定的难度。因虚词一词多义性,不同的位置,不
8、同的语境意义不同。所以答此类题,可采用如下方法: 1 推断语境, 2 关照全句, 3 观察句位,4分析搭配, 5代入检查。最后达到语意畅通则说明正确。 【小题 2】试题分析:王:古译是称王,现在是王者。 考点:本题考查古今异。 点评:本题首先要了解字词的多种意义,然后根据句子意思判断。 【小题 3】试题分析:例句鼓是名词作动词击鼓。树是动词种植,食是动词吃,王是动词称王,兵是名词兵器。 考点: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用法。 点评:本题要了解文言文是几种常用词类活用现象,然后根据词语意思及所在位置进行判断即可。 【小题 4】试题分析: “表明害民的是荒年 ”有误。这是施行仁政的具体措施。 考点:本题考
9、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 点评:此题首先要能够准确翻译全文,然后根据译文概括个部分意思,逐项排除即可。 阅读下文,回答小题。 万章 问曰: “孔子在陈,曰: 盍归乎来!吾党之小子狂简,进取,不忘其初。 孔子在陈,何思鲁之狂士? ”孟子曰: “孔子 不得中道而与之,必也狂狷乎 !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孔子岂不欲中道哉!不可必得,故思其次也。 ” “敢问何如斯可谓狂矣? ”曰: “如琴张、曾 、牧皮者 ,孔子之所谓狂矣。 ”“何以谓之狂也? ”曰: “其志 EE然 ,曰: 古之人!古之人! 夷 考其行,而不掩焉者也。狂者又不可得,欲得不屑不洁之士而与之,是狷也,是又其次也。孔子曰: 过我门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年粤教版 高中语文 必修 寡人 练习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