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贵州省五校联盟高三第四次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届贵州省五校联盟高三第四次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届贵州省五校联盟高三第四次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届贵州省五校联盟高三第四次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每对划线字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谬 论 未雨绸 缪空 洞 倥 偬 卓 识 茁 壮 荥 阳 荥 经 B 裨 益 纵横 捭 阖 分 外 氛 围 供 稿 供 奉 j惶 栖 息 C 累 赘 累 教不改 濒 临 傧 相 着 笔 着 慌 匡 扶 诓 骗 D 恪 守 络 绎不绝 稽 核 犄 角起 碇 靛 青 苍 穹 沧 海 答案: B 下列各句中加线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随着居家装饰的不断升级,居室中最常用的家具,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各种五花八门 的新潮家具也相继 登堂入室 。 B集中公布的一系列主要经济数据表明经
2、济回暖持续,基本符合市场预期,这从当前中国 金融市场波澜不兴的表现中可 略见一斑 。 C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我们更要努力攀登书山,而 不能 高山仰止 。 D在繁忙而紧张的高三学习期间,父母 见微知著 的关怀,老师循循善诱的教导,使同学们 备受感动和鼓舞。 答案: B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组是( ) A发言人说,两岸救援力量在海地还没有合作或接触,希望两岸在海地救灾方面取长补短、 加强联系、相互配合,共同弘扬人道主义精神。 B在金钱和幸福之间存在着一种荒谬的关系,虽然在某一门槛的一边,富裕几乎可以提升 幸福,但是从另一角度来说,一个社会的财富分
3、配方式才是决定幸福与否的。 C新华文摘在促进思想解放、繁荣学术研究、弘扬民族文化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厚爱,受到学术界、文艺界和知识界的关注和信赖。 D综合考试是以检测学生是否达到高中毕业标准为目的的考试,命题面向全体学生,总体 要求是注重基础知识。 答案: D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以我国的古琴艺术为例。 , , , , 。 , , 。可以说,知 音意识和获得知音的愉悦成为雅士阶层不可分割的一种人生内容。 所以不仅深邃感人,而且历久弥新。 更重要的在于以古琴为聚合点而构建的传统美学特质及哲学意味,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的价值不
4、只在于古琴这种乐器本身,也不限于古琴曲目 和弹奏技术, 由于钟子期和俞伯牙高山流水的故事是以古琴为依托的, 并且这种美学特质和哲学意味贯穿于中华雅文化的发展当中。 A B C D 答案: C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华民族 ”是怎样提出的 “中华民族 ”这一家喻户晓的称谓,细算起来也只有 105年的历史,其创始人就是梁启超。在梁启超创立 “中华民族 ”一词之前,中国人基本上没有现代的民族观念,甚至连 “民族 ”一词也没有使用过。习惯上所说的 “华夏 ”“汉人 ”“唐人 ”“炎黄子孙 ”,乃至外国人将中国称之为 “大秦 ”“震旦 ”“支那 ”等,都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的称谓
5、。所谓 “华夷之辩 ”“夷夏之防 ”,集中反映的也是一种相对狭隘的朴素的种族意识。 1840 年鸦片战争之后,救亡图存的热潮迫使先进的思想家去重新思考许多问题。梁启超沿着严复 “保种 ”“合群 ”的思路,渐渐以现代民族主义理论来思考问题。1898年秋他流亡日本之后,比较系统地研究了欧洲的民族主义论著,并结合中国的实际,在民族问题上提出了许多新见解。 1899年,梁启超在东籍月旦一文中,破天荒地使用了 “民族 ”一词。 1901年,梁启超发表中国史叙论一文,首次提出了 “中国民族 ”的概念。在 “中国民族 ”的基础上, 1902年,梁启超正式提出了 “中华民族 ”。他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
6、文中,先对 “中华 ”一词的内涵做了说明。其云: “立于五洲中之最大洲而为其洲中之最大国者,谁乎?我中华也;人口之居 全地球三分之一者,谁乎?我中华也;四千余年之历史未尝一中断者,谁乎?我中华也。 ”接着,梁启超在论述战国时期齐国的学术思想地位时,正式使用 “中华民族 ”一词。不过,梁启超在具体使用 “中华民族 ”一词时却比较混乱,有时指汉族,有时又指中国的所有民族。 1905年,梁启超写了历史上中国民族之观察一文,从历史演变的角度重点分析了中国民族的多元性和混合性,并断然下结论说: “中华民族自始本非一族,实由多民族混合而成。 ”由此,梁启超真正完成了 “中华民族 ”一词从形式到内容的革命性
7、创造。由于梁启超崇高的地位和影响, “中华民族 ”一词一经提出,就在社会上引起了热烈讨论。 杨度在 1907年发表了金铁主义说一文,对中华民族的含义进行了详尽的解说。杨度的高明之处在于超越民族的血统意识,提出中华民族与其说是一个种族融合体,不如看作是一个文化共同体。文化的一体性、凝聚性和不可分割性造就了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 【小题 1】下列对 “中华民族 ”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华民族 ”的提出避免了 “华夏 ”“汉人 ”“唐人 ”称谓的狭隘种族意识。 B中华民族指中国境内的所有民族,汉满蒙回藏等为一家,是一个多元混合的大家庭。 C梁启超提出 “中 华民族 ”一词的过程是 “保种
8、 ”“民族 ”“中华 ”,再到 “中华民族 ”。 D中华民族既是一个种族融合体,又是一个文化共同体,文化的一体性造就此族群。 【小题 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漫长的历史上,中国人基本没有民族意识,甚至连 “民族 ”一词也没有使用过。 B西方现代民族主义理论启迪了 “中华民族 ”一词的诞生,梁启超首先创造此词语。 C战国时期齐国的学术思想启发了 “中华民族 ”一词的诞生,由梁启超首先使用。 D杨度对 “中华民族 ”含义的解说比梁启超的理解更科学,超越了民族血统意识。 【小题 3】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华民族 ”一词是梁启超 20世纪初研究和宣传
9、民族主义的首创,它一开始就内涵具体明确。 B “中华民族 ”一词既是中国各族人民的一个统一的称谓,又是一种不断强化的民族认同心理。 C “中华民族 ”一词告别了 “夷夏之辩 ”的陈腐观念,反映了中国各民族平等、团结的新追求。 D “中华民族 ”一词是中国旧民族观走向新民族观的重要标志之一,它抛弃了狭隘的民族意识。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1】 B 【小题 1】 A 【小题 1】是从中国民族到中华,再到中华民族。 【小题 1】 A原文为 “中国人基本上没有现代的 ”。 C 原文为 “论述战国时期齐国的学术思想地位时,正式使用 “中华民族 ”一词 ”D更科学错,应为更高明。 【小题 1】
10、原文为:梁启超在具体使用 “中华民族 ”一词时却比较混乱,有时指汉族,有时又指中国的所有民族。所以具体明确错。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背着灵魂上路 郭翠华 人在一个环境呆久了,就想出去走走,走出家门的刹那,仿佛丢了什么,就会有一丝的犹豫,但脚还是把人带出了家门。 外面的世界很大,人很容易迷失方向。曾经一个人去一个城市出差,走在黄昏里,看见如流的人群 头也不回地往前赶,只有我像一只掉队的孤雁,找不到可以栖息的枝头,那种迷茫的感觉很像一滴水落在了沙漠里,顿失了自己的踪影,自己的踪影是什么,我一直想不清楚。如果落在水里,应该像月亮泊在水面,是可以看得见的;如果落在地上,就是自己的影子,会踩着自
11、己的脚后跟;如果和家人在一起,就是一种可以触摸到的温度;如果和朋友在一起,应该是一种可以呼应的声音;如果落在自己的心里,那是一种踏实的感觉。外面的世界尽管很好,但我们首先失去的就是踏实的感觉。 曾经看过一个外国影片,一个挑夫挑了一个担子,走着走着,他突然停了下来,别人 问他不走的原因,他说我的灵魂跟不上了,我要等等我的灵魂。那时我突然明白了,出门在外,匆匆忙忙的,如果我们把什么落在家里了,那一定是我们的灵魂。 出了家门,我们就会发现,人走了,心却没有走。 人的身躯在偌大的世界里晃悠着,多少美景尽收眼底了,但心却像一只空匣子,什么也没装进去 。孤寂悄然而至,潮水般地席卷而来,心却在远处,不知道自
12、己的心还在眷恋着什么。不出门的时候,人就会盼着出门的机会,出了门,人又会多了许多牵挂,人性的两难由此可见。 我最怕一个人出门,多半是承受不了那分孤寂,因为灵魂总是跟不上趟。 不愿意一个人出门,决不是我一个,我认识的几个男人,也怕出门,但只要有朋友一道,去再远的地方也在所不辞。满世界的景物在他们眼里和自家院子里的花草没什么两样,但有朋友在身边却是另番感觉,借助出门,些许心智的火花就有了一个可以碰撞的机遇,他们要的是精神的享受。前些日子,带了一些作者出去采风,当别人用不可思议的目光看着那几个 70年代出生的人半夜出去找酒喝时,他们的目光已经在酒的作用下风起云涌、花开叶绿,不知出现了多少景致。把自己
13、关在酒里,把人生关在酒里,把陌生的世界也融化在酒里,恍惚之间,他们说马路上来来往往的人 都变得十分温暖。 做一个出门人,我喜欢静静地看左来右往的人群,喜欢看人像蚁一样地把自己搬来搬去的,我知道那也是我,只不过当我如蚁般忙忙碌碌的时候,我看不见自己。 忽然间,我看见自己的灵魂就站在自己走过的日子里,而我却站在生活的门外 。 做一个出门人 ,我喜欢背上几本自己喜欢的书 ,打开书本 ,熟悉的气息迎面而来 ,阅读的时候 ,我看见自己的灵魂游动在书的字里行间 ,心一下就踏实了 ,时空就定格在书页之间。 做一个出门人,最好是能在另一个城市找到自己的朋友。那天晚上,几个久未谋面的朋友坐在一家茶馆里,茶的清香
14、弥漫在异乡的 空气里,我们闲闲地聊着,我们仿佛从没有分离过,也不曾生活在彼此不同的城市,那种突然涌动的温馨十分的奢侈,就像一片片舒展着的茶尖,碧绿了我们的心情。朋友突然提到灵魂,他说现在的人天天都在忙,忙来忙去,已经顾不着灵魂了。心角有盏灯跟着忽闪了一下,灵魂原来和物质是无关的,灵魂在哪里,心就在哪里。那天晚上,背着自己的灵魂走在异乡的路上,我的内心感到了从没有的踏实。 【小题 1】选文开头说 “走出家门的刹那,仿佛丢了什么,就会有一丝的犹豫 ”,请结合全文说说句中的 “什么 ”指的是什么?( 4分) 【小题 2】简析下列句子的含义。 ( 8分) ( 1)人的身躯在偌大的世界里晃悠着,多少美景
15、尽收眼底了,但心却像一只空匣子,什么也没装进去。 ( 2)忽然间,我看见自己的灵魂就站在自己走过的日子里,而我却站在生活的门外。 【小题 3】下列两个细节任选其一,分析其作用。( 4分) ( 1)一个挑夫挑了一个担子,走着走着,他突然停了下来,别人问他不走的原因,他说我的灵魂跟不上了,我要等等我的灵魂。 ( 2)前些日子,带了一些作者出去采风,当别人用不可思议的目光看着那几个70年代出生的人半夜出去找酒喝时,他们的目光已经在酒的作用下风起云涌、花开叶绿,不知出现了 多少景致。把自己关在酒里,把人生关在酒里,把陌生的世界也融化在酒里,恍惚之间,他们说马路上来来往往的人都变得十分温暖。 【小题 4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贵州省 联盟 高三第 四次 联考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