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陕西省三原县北城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陕西省三原县北城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陕西省三原县北城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陕西省三原县北城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适 莽苍者,三餐而反适:往。 B虽然,犹有未 树 也。树:树木。 C倚南窗以寄傲, 审 容膝之易安审:明白、知道。 D臣以险衅, 夙 遭闵凶夙:早时。 答案: B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温家宝来到定西市 f口镇赵家铺村,登上金盆山考察退耕还林情况。 。 总理对当地生态建设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他还拿起铁锹培土浇水,在山上种下一棵绿油油的云杉。 伫立山头,眺望远处。 他说,各级政府必须把退耕还林、植树造林、林权改革、畜牧
2、养殖等结合起来,发挥综合效益。 沟壑间、山坡上层层叠叠的梯田里人工种植的侧柏、苜蓿等长势见好,小流域综合治理成效显著。 A B C D 答案: B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 2012年伦敦夏季奥运会的吉祥物是精灵文洛克,它以英格兰的萨罗普羊为原型,造型活泼而且富有动感,其设计充满了想象力。 B凡事预则立。为了消除校车的安全隐患,河北省新近出台了不少举措,旨在通过严加管理来促进校车制度的规范与安全。 C美国民众在纽约发起了 “占领华尔街 ”示威活动,抗议政府的权钱交易和贫富差距日增等问题,如今已成为席卷全美的社会运动。 D与 “天宫一号 ”目标飞行器顺利完成交会对接任务的 “神舟
3、八号 ”宇宙飞船,是我们国家自行研制的,国人无不为它所骄傲。 答案: A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江苏劳特斯集团总裁徐勤虎,一直在捉摸怎么将中国的 “五行 ”之理融入到企业的管理中,进一步建成一种全新的 商业管理模式。 B综艺节目的人文化走向必须确立 “观众本位 ”的传播观,即在节目中以人为 本,尊重观众,为观众传递文化知识,从而满足观众的审美文化心理与审美趣味需求。 C全国数十家网上书城发展炙手可热,据估计, 2012年中国大陆图书零售市场将有 50%的市场份额被网络书店分食。 D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频频出现, “转基因 ”食品也受到人们的质疑,不过,作 为一种新技术
4、运用,它和 “毒牛奶 ”“地沟油 ”不可同日而语。 答案: B 对下列句式特点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之二虫又何知?宾语前置句 B彼且奚适也?宾语前置句 C奚以知其然也?定语后置句 D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状语后置句 答案: C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 “其 ”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其:代词,它的。 B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其:代词,它。 C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两个其都是 “代词,它的。 ” D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代词,它的。 答案: C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25分) 齐白石与知己徐悲鸿 齐白石出生于湖南
5、湘潭一个农民家庭,他从一个木匠而成为一个在世界上享有一定声誉的艺术大师,徐悲鸿起了重要作用。 徐悲鸿是江苏宜兴人,比齐白石小三十二岁。 1919年,徐悲鸿赴法留学并在多国参观了艺术馆、博物馆,欣赏了许多世界级美术大师的佳作,还系统地学习了美术理论、美术史、解剖、透视等课程,成为我国早期少有的既有丰富的艺术理论又有精湛的绘画技艺的艺术大师之一。 1927年回国后,徐悲鸿最大的愿望就是发展艺术教育事业。他和田汉一起筹办南国艺术学校,后来南京中央大学又聘请他担任艺术专修科教授。 1928年底,徐悲鸿担 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在北平大学,他开始酝酿教学改革。他认为,要提高绘画教学水平,首先应该打破旧
6、的传统观念,贯彻写实主义原则,创立 “素描基础论 ”。他所希望的艺术学院的教员,应该是具有真才实学,在艺术上不墨守成规,具有鲜明的个性,敢于创新的人。他觉得如果聘请像齐白石这样充满生活激情的画家到学校任课,不仅能打破教员中陈陈相因的沉闷空气,而且也能给学生带来鲜活而生动的新内容。 这时,齐白石自创的红花墨叶大写意一派,已得到认可,有较大影响。徐悲鸿所以看中齐白石,不仅因为他很欣赏齐白石的画,而且认为齐白石的见解和自己的主张是完全一致的。比如,齐白石的画,以日常能见的为多,而虚无缥缈的较少;他画的实物,不刻意求似,而在不求似中得似;他反对死临摹,而主张师法自然 经过三次邀请,齐白石终于答应了徐悲
7、鸿。 然而, “齐木匠 ”登上大学讲台一事,却像花边新闻一样在社会上传播,引起了不小的波澜,支持者有之,但更多的却是反对之声。反对者认为,把一个没有受过任何正规教育、木匠出身的老头聘为教授,简直是对艺术学院的侮辱。他们群起而攻之,流言飞语、明枪暗箭满天飞,大有 “山雨欲来风满楼 ”之势。这时的徐悲鸿势单力薄,孤掌难鸣,不得不在第二年黯 然离开北平南下。他向齐白石告别,老人黯然伤怀,为他画了一幅月下寻归图。画面上一位穿长袍的老人扶杖而行,并题了两首诗: “草庐三顾不容辞,何况雕虫老画师。海上清风明月满,杖藜扶梦访徐熙(南唐著名画家)。 ”“一朝不见令人思,重聚陶然未有期。深信人间神鬼力,白皮松外
8、暗风吹。 ”在第一首诗的最后,还附有一行小字: “悲鸿先生辞余出燕,余问南归何处?答:月满在上海,缺,在南京。 ” 1931年 5月,为扩大齐白石的影响,徐悲鸿说服中华书局的主要负责人舒新城出版了齐白石画集,并亲自编辑并为之写序。他评价齐白石的画说: “齐 白石之长处,在有色彩,一往直前,无所顾忌,惟多红而少绿。或其性格所尚,写昆虫突过古人,其虾、蟹、雏鸡、芭蕉,以墨写者,俱体物精微,纯然独创。 ” 1933年初,徐悲鸿携带中国著名画家的作品到欧洲举行巡回展,使欧洲更多的国家认识和了解了中国的大画家齐白石和他的作品,从而使他的画走向世界。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徐悲鸿回到北平,两位艺术大师在阔别十
9、七年之后又得以重逢,欣喜之情不待言表。他们常在一起作画,悲鸿画鸡,白石老人便补块石头;白石老人画蜻蜓,悲鸿便补束花草。在徐悲鸿纪念馆里,有一幅徐悲鸿画鸡、齐白石补石和兰草的 画。据说在 1947年的除夕夜,艺专有位年轻的裱画工向徐悲鸿讨画,徐悲鸿欣然答应,顷刻间两只公鸡跃然纸上。正画在兴头上,突然停电了,只好改日补画。谁也没有料到,这一拖就是几年。后来徐悲鸿突然病逝了。裱画工想到了齐白石,在他的恳求下,已经九十多岁的白石老人答应了他的要求,看到徐悲鸿笔下两只公鸡似在对话,于是就在上面那只鸡的下边用浓墨补画了石与兰,一下子使这幅画更加生动可爱,这幅画也成为两位大师合作的绝响了。 新中国成立后,齐
10、白石年事已高,主要是在家里画画,颐养天年。徐悲鸿此时五十四岁,正当盛年,但由于长期的奔波 等,身体很不好。然而他非常珍惜时光,常常带着病工作。作为新中国第一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全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徐悲鸿担负着联络和团结全国美术工作者,培养和教育年轻的美术人才的重任。对于和自己有莫逆之交的齐白石,他更是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 1953年 9月,徐悲鸿不幸脑溢血逝世。但在很长的时间内,周围的人谁也不敢把这个噩耗告诉齐白石,怕他老人家接受不了。老人问: “怎么不见徐悲鸿来? ”大家只好推托说开会去了,出差去了,又出国去了。过去每年徐悲鸿院子里的桃子熟了,他俩都要相聚品尝,现在只有廖静文(徐悲鸿
11、夫人)一 个人送来一篮子桃子 时间长了,老人也约略感到出了事,也就不再多问,只是一天天话越来越少了。吴作人回忆说: “有一次,我去他家探望,他一反平日沉默寡言的习惯,忽然对我说:我一生最知己的朋友,就是徐悲鸿先生 ” 【小题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5分) A徐悲鸿聘请齐白石为教授,是因为齐白石的见解和自己一致,还因为齐白石是一个在艺术上不墨守成规,具有鲜明个性、敢于创新的人,其画作都贯彻了写实主义原则。 B齐白石敢于大胆用色,其昆虫画超过古人,独创了红花墨叶大写意一派;他的这些成就得到了徐悲鸿的赞赏,但人们反对他登上大学讲台则是因为他非科班的低微出身
12、。 C 17年后,两位大师久别重逢常在一起作画,其艺术合作和人生友情达到顶峰,徐悲鸿逝世后齐白石补画了石、兰的雄鸡图,不仅是他们友谊的见证,更是艺术合作的绝响。 D文章按照时间顺序,截取了徐悲鸿和齐白石交往过程的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片段,叙写了他们的相知、共事、别离、重逢和绝别,表现了他们之间的深厚友谊,感人至深。 E.本文叙写了徐悲鸿和齐白石的交往和友情,记述了他们相互欣赏和合作的动人故事,展示了他们的艺术主张和艺术成就 ,歌颂了老一辈艺术家开阔的胸襟、高尚的品格。 【小题 2】徐悲鸿作为齐白石的 “知己 ”体现在哪里?请简要概括。( 6分) 【小题 3】徐悲鸿 “离开北平南下 ”,齐白石赠画赋
13、诗并附字,其用意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6分 ) 【小题 4】当年徐悲鸿聘请齐白石担任大学教授曾引起轩然大波;近年武侠小说作家金庸被聘为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超女李宇春登上北大百年讲堂也曾引起激烈争论。对此,请结合文本和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答案: 【小题 1】 D、 B 【小题 2】 赞赏齐白石画作及艺术见解,三邀出身低微的齐白石担 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为扩大齐白石的影响,说服中华书局的主要负责人出版了齐白石画集,亲自编辑并写序评价; 携带齐白石作品到欧洲举行巡回展,使欧洲更多的国家认识和了解了齐白石及其作品。 【小题 3】 画中扶杖老人是齐白石自况,诗中
14、说的徐熙以其姓徐暗喻徐悲鸿,以此表明了两人的知己关系; 齐白石通过画和诗,表达了对徐悲鸿 “三顾茅庐 ”的感激和他们再难相聚的伤感; 诗后附字含蓄表达了对 “知己 ”徐悲鸿南下境遇的忧虑,诗画及附字表现力二人深厚的友情。 【小题 4】答案:示例: 观点一:大学应当 “兼容并包 ”,大学讲堂也 应有 “通俗 ”的一席之地。 大学不是象牙塔,它应该具有与时俱进的胆魄和兼收并蓄的胸襟,始终与大众同行,与时代同步。 学术、文化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通俗流行文化也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能给校园增添一种新鲜与活力。 今日通俗的东西,也许就是未来的艺术珍品,大学应有阔达的胸襟和独特的眼光,包容和接纳它们,为其提
15、供展示的舞台。 观点二:大学讲堂是教学和学术研究的圣殿,还是远离通俗的东西为好。 大学应该坚守其精神和价值观的独立性和神圣性,远离通俗流行的东西能避免受到冲击和影响。 通俗流行文化大多无深刻内涵,缺少长久生命力,经不起时间的考验和文化的洗礼。 通俗流行文化登上大学讲堂可能冲击学术研究,会破坏严谨之风,助长浮躁之气。 (选一种观点作答、意思对即可;观点明确给 2分,论述合理、分析充分,给6分) 【小题 1】试题分析: A 项中 “贯彻写实主义原则 ”“是一个在艺术上不墨守成规,具有鲜明个性、敢于创新的人 ”是徐悲鸿对艺术学院教员的希望;另外,齐白石的画作也不 “都贯彻写实主义原则 ”, “齐白石
16、的画,以日常能见的为多,虚无缥缈的较少 ”; C项中的 “顶峰 ”之说不符原文,也不合事理; E项的表述弄错文章的表意重点。本文重点表现徐悲鸿是齐白石的 “知己 ”。 考点: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相关信息和分析综合的能力 点评:本题较难。难点在于对文章要有一定的鉴赏能力,所以答题时不但要仔细阅读题支所在的语段,还要逐项排除,如内容无中生有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不当的或拔高等等。 【小题 2】试题分析:从标题知,本题的答题范围和区域应该是全文,除去开头的一些对白石老人、悲鸿先生的生平,中间大量的笔墨集中两人的知己之交。主体部分按照内容可以大致进行一个划分,然后进行概括。得出 “知己 ”体现在:赞赏白石
17、老人的艺术见解;邀 请他到大学任教;为白石老人出版画集;推介白石老人的艺术;艺术创作上互相应和、切磋;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怀。 考点:本题考查考生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和归纳整理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此类题需要找出答题区间,然后,逐项筛选,明确的直接答,不明确的整合归纳。所以答本题需要有一定的归纳能力。 【小题 3】试题分析:本题设题考查学生对艺术语言的领悟能力。临别赠画,定有深意,每一个物象,每一个小景都有寄托,那么学生在解答是就要逐项循序辨析。老丈杖藜,月夜访徐熙,提到的三顾之情,一日不见,重聚无期,暗风乱吹,都有深意 蕴含其中,学生可以用理解离别诗的方法去一一。 考点:本题考查筛选
18、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并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 点评:本题较容易。只要找出答题区间,即可归纳出两条(根据给分情况进行适当判断应该给出的答题点个数),注意是简要分析,不能空对空。 【小题 4】试题分析:首先,学生要确定从文本中透露出的观点和倾向:艺术上要 “兼收并蓄 ”,思想上要 “兼容并包 ”,眼光上要 “与时俱进 ”。围绕这三点去谈种种文化争议现象就容易解决了。另外,还要分清 “流行 ”与 “经典 ”的辩证关系; “通俗 ”与 “高雅 ”的关系。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 某些争议观点和倾向的能力 点评:围绕着观点、倾向、态度谈,注意辩证地辨析,注意条理,难度不大。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陕西省 三原县 中学 高二上 学期 第一次 月考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