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二 12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每对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 刹 那 /千年古 刹伺 候 /伺 机而动 薄 利 /日 薄 西山 B 辟 易 /鞭 辟 入里号 召 /昭 告天下史 乘 /千 乘 之国 C拖 累 /连篇 累 牍 载 体 /载 誉归来 间 架 /间 不容发 D 强 颜 /强 弩之末 冠 名 /冠 盖云集 露 面 /崭 露 头角 答案: C 试题分析: A. ch, c/s, b; B. b/p, zho/zho, shang; C. li, zi , jin ;D.qing/qing, gun/gun
2、, lu/l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点评:本考点注意考查识记、辨别能力,一般不要求拼写,考查重点在声母、韵母的辨读上,近几年语音试题主要考查多音字、形声字、形近字、同音异形字和其它容易误读的字。复习时应以课本中 2500个常用字和次 1000个常用字为主。 下列各句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闻有声自西南来者 A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B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 C胡为而来哉 D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答案: B 试题分析:例句是定语后置句。 A. 判断句、被动句; B. 定语后置句; C. 宾语前置句; D. 判断句。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3、 点评:要想掌握特殊句式,首先要了解现代汉语句子成分,古汉语特殊句式一般包括:主谓倒装、定语后置、宾语前置、介词结构后置、被动句,对于特殊句式类型也可以记住句式标志。本题涉及到了四种。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活用情况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徐孺 下 陈蕃之榻 屈 贾谊于长沙 B梁以此 奇 藉 砭 人肌骨 C此天之 亡 我 目 吴会于云间 D无不 膝 行而前百忧 感 其心 答案: A 试题分析: A. 下:使动用法,使 放下;屈:使动用法,使 屈身。 B. 奇:意动用法,认为 特别;砭:名词作动词,刺。 C. 亡:使动用法,使 灭亡;目:名词作动词,看。 D. 膝:名词作状语,用膝盖;感:使动
4、用法,使 感慨。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用法。 点评:词类活用主要考查名词、动词、形容词三类词性的词类活用,作此类题型,要熟悉各类词的各种活用类型,其次还要不断总结活用规律。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草拂之而变色 /襟三江而带五湖 平明,汉军乃觉之 /持项王头视鲁,鲁父兄乃降 A两个 “而 ”相同,两个 “之 ”也 相同 B两个 “而 ”相同,两个 “之 ”不同 C两个 “而 ”不同,两个 “之 ”相同 D两个 “而 ”不同,两个 “之 ”也不同 答案: C 试题分析:而:连词,表顺接 /表并列;乃:才。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点评:
5、文言虚词考查的范围是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18个,要求能既够辨别词性(用法),又能够理解其意义。因此需要学生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过程中注意整理总结。本次所考虚词紧扣考纲要求。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 披 绣闼披:打开 躬 逢胜饯躬:亲自 B宇文新州之 懿 范懿:美的、好的烟 霏 云敛霏:很盛的样子 C亦何 恨 乎秋声恨:埋怨以兵法部 勒 宾客及子弟勒:统率 D骑能 属 者百余人耳属:跟随自矜功 伐 伐:讨伐 答案: D 试题分析:伐:功劳。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用法。 点评:紧扣课本的基础知识,对
6、于实词的掌握,主要从平时入手,注意积累一词多义,特殊的义项做重点记忆。本题一般用代入法是最快捷的方法,代入后可以从语法角度、语意角度考虑正确与否。 下列各项中语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两位律师指出,根据法庭调查的事实和新城分局刑警队出具的书面证明材料看,王宣是在并未被采取强制措施时就交代了自己的罪行。 B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复排的大型历史话剧蔡文姬定于 5月 1日在首都剧场上演,日前正在紧张的排练中。 C湖南省历史博物馆近日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该馆展出了数以万计的八千年前新出土的栽培稻。 D有关商品房质量的投诉,这些年一直居高不下,原因之一就是目前建设中大量采用的现场浇铸施工工艺使
7、得施工质量难以控制。 答案: D 试题分析: A. 结构混乱(句式杂糅), “根据 看 ”,可以把 “根 据 ”改为 “从 ”,或者删去 “看 ”。 B. 不合逻辑, “日前 ”指几天前,与 “正在 ”矛盾,应该为 “目前 ”。 C. 定状语语序不当,应将 “新出土的 ”调至 “八千年前 ”。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 点评:修改病句要清楚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首先从句子主干入手,如果主干没问题,然后分析修饰语和中心语的搭配,除了理论之外还需要语感。所以语感的培养对语文很重要。 下列各句中 ,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2分 ) A杨振宁教
8、授对别人把他和什么歌星 同日而语 ,估计不是不屑一顾就是 一笑了之。 B小夫妻俩背井离乡,从山西来到江苏,白手起家,盘下一家小面馆,通过几年的 惨淡经营 ,小面馆的生意煞是红火。 C日本右翼政府无视历史,无视中国政府的警告,对中国领土钓鱼岛实行 “收购 ”“国有化 ”,我国政府派出公务船、科考船以至海军船到钓鱼岛海域我领海及专属经济区巡航、执法、维权,这是天经地义、 无可厚非 的。 D当人们纷纷向灾区人民捐钱捐物的时候,你却无动于衷, 细大不捐 ,这样做,不感到羞愧吗? 答案: B 试题分析: “同日而语 ”指同一事物,不同时间的比较。这里应用 “相提并论 ”, “相提并论 ”,是指把不同的事
9、物不加区别的混在一起来谈论或对待。 “无可非议 ”,前提是做得好,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表示做得妥当。 “无可厚非 ”,前提是做的不是很好,但不能过分责备。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可以谅解。 .细大不捐:小的大的都不抛弃。望文生义。 B. “惨淡经营 ”指费尽心思、辛辛苦苦的经营筹划,后指在困难的境况中艰苦地从事某种事业。常被错用于经营得不好。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点评:成语运用题在高考中 属必考题。考查成语一般采用选择辨析题型,要求直接辨析成语在句中运用恰当与否,没有提供可作比较的两者。这就对考生了解成语词义,掌握辨析方法,理解和把握语境的要求更高。解题难度加大了,更
10、有利于检测考生灵活运用成语的能力。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布署萦绕响遏行云捷然不同 B厮打桎梏坐壁上观破釜沉舟 C阻梗谛造砭人肌骨防御攻事 D陷阱融洽惨淡栗冽耳熟能详 答案: D 试题分析: A. 部署、截然不同; B. 作壁上观; C. 缔造、防御工事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点评:本考点考查的对象主要是常见字、常用字、易混字,特别是易混字,即因音近、形近或音义相近而容易混淆的常见、常用字。考查的重点是音形相近易混的词语、成语或熟语。所设置的别字误区多与生活实际关系密切,干扰性强,迷惑性大,不易直接作出判断。但只要我们识记时联系意思去记,就问题不大。
11、 现代文阅读 访北大教授钱理群 钱理群,北京大学资深教授,生于 1939年,中国内地最具影响力的人文学者之一,被视为北大的神话和传奇。 记:印象中古人立传必歌功颂德,您怎么看自己写的这本我的精神自传? 钱:我的精神自传没有歌功颂 德,应该只是一本个性化非常鲜明的思想学术人生自传,更是一部结合我个人身心创痛和研究心得,来总结 2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思潮的变迁和中国经验的得失,反省思想界、知识界、学术界所遭遇的大问题、大困境,表达一个真正知识分子的立场和追求的东西。 记:您觉得进入上世纪 90年代以来,知识分子出现的哪些新问题值得反思? 钱:知识分子在 90年代后出现了新问题,那就是知识分子与民众的
12、分离。首先是生活本身的变化,知识分子自身越来越贵族化,越来越脱离中国的土地,特别是两极分化之后知识分子越来越关注自己,自觉不自觉地陷入一种自恋、自怜 、自娱之中,而忽略了身外的广大的世界。而且在发展过程中也有知识分子把知识分子与民众关系的问题推向极端,在他们心中,民众就是暴民,民众总是非理性的。这就导致了知识分子与民众的分离。 记:从上世纪 80年代以来,我们一直期待能出一个像鲁迅那样有知识分子精神的人,您觉得有可能吗? 钱:我们年轻的时候,所有人类文明都在被批判,所以我们的知识结构有非常严重的缺陷,跟鲁迅那个年代不能相比。知识结构有缺陷,生存状态紧随其后,暴露出致命的问题,所以我们这一代是最
13、没趣味的、最没文化的一代,就是这样一个差距,导致我们不太可能再出 现鲁迅这样的人,至少在我们这一代不会有。我在北大每年都要讲鲁迅,都受到学生的欢迎。这说明,喜欢思考问题的人还是很多的,他们对鲁迅的态度可以分成两派,一派接受鲁迅,另一派不接受鲁迅,但我发现,这与学生个人的生命选择有关系,一部分人选择 “生命之轻 ”,他们就难以接受鲁迅,另一部分人选择 “生命之重 ”,他们就接受鲁迅。 记:您曾是被北大学生投票直选出来的 10位最受欢迎的老师之一,退休 5年,您现在可以评价一下目前北大的状态吗? 钱:就目前北大的现状,我只能说她已经和我们理想的北大渐行渐远了。北大的很多传统已经被摒弃。令 人焦虑的
14、是现在的中学教育与升学无关的不教,大学与就业无关的不教。这是一个相当严重的问题,这完全与做学问相违背。大学不能成为职业学校,也不是一个取得就业资格的地方。这样发展下去的话,大学就失去了最根本的东西,这就是学术和精神。 【小题 1】上世纪 90年代以来,知识分子出现了什么新问题?试分条概括出现的原因。( 6分) 【小题 2】钱理群为什么认为现今出一个像鲁迅那样的人不太可能?( 6分) _ 答案: 【小题 1】知识分子在 90 年代后出现了新问题,那就是知识分子与民众的分离。( 2分) 知识分子贵族化,脱离民众。 知识分子过于关注自己,而忽略了包括民众在内的身外的世界。 有的知识分子把知识分子与民
15、众关系的问题推向极端,认为民众总是非理性的(每 点 2分,以上三点答对两点即可得满分) 【小题 2】 知识结构有缺陷。成长的时代,所有人类文明都在被批判,跟鲁迅那个年代不能相比。 生存状态有问题。是最没趣味的、最没文化的一代,和鲁迅那个年代比有差距。 部分选择 生命之轻 的人,难以接受 鲁迅。(每点 2分) 【小题 1】 试题分析:首先要审清题,本题是两问,包括问题和原因。问题:知识分子与民众的分离。原因:注意 “这就导致了知识分子与民众的分离 ”中的 “这 ”是上文内容,因此本答案:只需从上文筛选整合即可:知识分子贵族化,脱离民众。 知识分子过于关注自己,而忽略了包括民众在内的身外的世界。
16、有的知识分子把知识分子与民众关系的问题推向极端。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 点评:这是一道筛选信息、整合信息的题,要想答对,首先要根据题干要求,必须把答题区间找对,从中筛选出对答案:有帮助的信息,然后还要会概括 ,要点要简洁,尽量使用文中词语。本题答案:比较有条理,有根有据,很好。 【小题 2】 试题分析: “我们年轻的时候,所有人类文明都在被批判,所以我们的知识结构有非常严重的缺陷,跟鲁迅那个年代不能相比。知识结构有缺陷,生存状态紧随其后,暴露出致命的问题,所以我们这一代是最没趣味的、最没文化的一代,就是这样一个差距,导致我们不太可能再出现鲁迅这样的人,至少在我们这一代不会有。 ”从中看到
17、,作者主要表述了两个意思:知识结构有缺陷:成长的时代,所有人类文明都在被批判,跟鲁迅那个年代不能相比。生存状态有问题:是最没趣味的、 最没文化的一代,和鲁迅那个年代比有差距。 “一部分人选择“生命之轻 ”,他们就难以接受鲁迅 ”。 考点:分析文本的主要观点。 点评: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的题思路: 快速读懂原文,深入理解文意(作者记叙、议论了哪些方面的事) 跳出文章外,整体把握文旨(文章涉及哪些社会问题?) 舍末逐本,归纳要点,把握文章真意和神魂(作者的真正意图是什么) 按照题目要求,整理提取有效的信息 花 事 潘向黎 (1)三月里,不记得是哪一天了,到花园一看,母亲种的贴梗海棠开了。白色的,很柔
18、,花瓣圆圆的,很润,是江南娇小女儿态,居然冲寒而来,让人心头一热。连续两个月反反复复的病好像好了起来。 (2)三月底,樱花开了。特地去复旦南区看,原先最大的一株,不知道为什么少了很粗的一枝,不知道是台风刮断了,还是砍掉的。这一来就不成气势了,一瞬间的失望几乎变成气愤。真是不如不来,不来的话,这里的樱花在记忆中照旧浮一片云霞。 (3)可是若是不来,待到花期过了,肯定以为是人辜负了花。谁知却是花辜负人。可是那么美妙,那么短暂, 比起辜负来,还 是宁可被辜负吧 。 (4)四月中旬。竟不知道自己住的小区里有樱花。就在后面一个自行车棚前面,有三大棵,是日本晚樱,似乎又叫八重樱的,一棵白色,两棵粉色。想必
19、是自己也知道是迟了,于是格外盛大地开了,在花下仰了头看,一层花上面还是一层花,竟是花天。让人薄醉的明媚梦境,难怪 “花天 ”是和 “酒地 ”连在一起。 (5)想起上一次这样仰看樱花,是几年前在扬州的徐园,就在院子门内一侧,牡丹正开,盛大无比,色泽灼人,上面居然一棵樱花,密密盖住了天,这种搭配在别处从未见过,给人的感觉足够奇异,简直有几分妖魅。人坐在中间的石凳上,眼睛被花光照得晕眩,只好闭上,还觉花气填满了肺腑。人生到此,还有什么愿望?大概只有一个:希望这个梦不要醒来。 (6)但是樱花还是谢了,最初几瓣飘落,就让人担心风雨。但是风雨该来的时候还是来了,于是樱花雪一阵比一阵密。一夜风雨之后,出门时
20、倒吸一口气,台阶下,堆了一堆的粉色花瓣。 (7)本来想改后主词一个字, 叹一句:砌下落樱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8)正好我白发苍苍的母亲走过樱花树,抬头说: “不要这样嘛。 ”我就觉得不必说了。 (9)今年天暖得疯疯癫癫,花期都乱了,还没到谷雨,牡丹都开过了。好不容易到了植物园,人家告诉我,牡丹都谢了。心想,只要还有三四朵,让我看看,也算没白来这一趟。到了一看,十停里谢了七八停,开着的那些也是萎靡。 (10)站在这样的园中,才明白什么叫大势已去。 (11)牡丹是热闹到不避杂乱的花,红的,粉的,紫的,白的,黄的,还有一种接近黑色的紫绛。花前的小牌子都写了品种名,无心看。没有花,秃秃 地光知道名
21、称做什么用?若有花时,更不需要了,它本身就是最好的说明。 (12)这有点像爱情,爱着的时候不需要任何概念和定义,不爱了,多少种界定和解释都不能挽救。 (13)那么,地上的花瓣是没有结果的爱情,而那些没有花只剩名称的植株,是无爱的婚姻。 (14)春天是一年中最让人心烦的季节。伤感细密而粘稠,有时让人觉得自己脆弱到可耻。 (15)春暖花开?不,春天是花谢的季节。你不会在别的季节里,看到这么多的花凋谢。 (16)许多花争先恐后地开了,然后谢去,一场场花事是一个个陷阱,等着我们的心情陷进去,防不胜防。 (17)对人,为了躲避散时惆怅,你可以不聚,可是对花,你能怎么样?那花该开时就开了,你不能不看,不能
22、不爱,那花该谢时就谢了,丢下你狼藉满地的心情。 (18)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谁不怜?可是怜又能怎么样呢? (19)为了想躲过心痛,其实不要花开。但是春天一到,偏偏花开,偏偏花谢。 (20)五月六日,立夏。 (21)昨天半夜,或者说今天的凌晨,起风了,然后打起了雷,怪不得昨天开始头疼。雨下下来了,头渐渐不疼了。起来出门,看到第十宿舍围墙外的地上,一片雪白的细碎落花。那几棵绣球不落则已,一落就到了这步天 地。 走近了看,五瓣五瓣的,依然精细着,像满地的小篆,曲曲折折的心事无人能懂。比起 “立夏 ”这个抽象的节气,这满地的雪白小篆,更加让人彻悟,春天过去了。 (22)过去也就过去吧。一千
23、个春天都凋零了,一万场悲喜都凋零了,多少代看花人都成了别人的追忆。 【小题 1】第 (5)自然段中写观扬州徐园樱花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4分) 【小题 2】赏析第 (21)自然段划线的一段文字。( 6分) 【小题 3】作者通过春天的花事的描述,寄寓了哪些人生感悟?结合全文,加以概述。( 6分) 【小题 4】第( 3)段中,作者说 “比起辜负来,还 是宁可被辜负吧 ”,这句话应如何理解?你是否赞同这种说法?请阐述你的理由。( 6分) 答案: 【小题 1】描绘了 “八重樱花之盛景 ”,表现自己对花天美景的陶醉之情,为下文抒写樱花凋谢的伤感之情作铺垫。 【小题 2】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地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江苏省 扬州 中学 12 月考 语文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