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福建省南安一中高三考前模拟考试语文卷.doc
《2011年福建省南安一中高三考前模拟考试语文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福建省南安一中高三考前模拟考试语文卷.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年福建省南安一中高三考前模拟考试语文卷 其他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 (1) ,蓝田日暖玉生烟。 (锦瑟 ) (2)转轴拨弦三两声, (琵琶行 ) (3)伏清白以死直兮, (屈原离骚 ) (4)牡丹之爱, 。 (周敦颐爱莲说 ) (5) ,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6)挟飞仙以邀游, (苏轼赤壁赋 ) 答案: (1)沧海月明珠有泪 (2)未成曲调先有情 (3)固前圣之所厚 (4) 宜乎众矣 (5)奈何取之尽锱铢 (6)抱明月而长终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15分) 回想铁生 陈村 2010年的最后一天,早上八点半,我被手机短信闹醒,去看,
2、才知道史铁生去世的消息。接着的几天有几十家媒体要求采访,我一一谢绝。我自己写文章比记者写,真实。 他在送我的华夏社出版的礼拜日一书上写道: “陈村:这家出版社,这本书的装帧,这本书的作者和这本书的存有者,都与残疾有关。看来,残疾有可能是这个世界的本质。铁生八九年十月。 ” 他跟我投缘,也许因为我们有相似的经历,都曾当过知青,都是病退回城,都曾在里弄加工组 “午餐半小时 ”,都属残疾人,都写作。但他站 不起来了,我还能弯曲地站立和难看地短程行走,我曾跟他说,我在走向他。他的困厄比我多十倍,他的思想也深入十倍。在我眼里,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好的作家。 这些年,我到北京必去望望史铁生。在他那里坐两三个
3、小时,吃顿饭。他们夫妇邀我住他们家,我总推辞了。我来去匆匆,住下本可以多说话,可是他的身体禁不住客人的打扰。他的截瘫,他的肾脏萎缩,用他的话说,发动机和轮子都坏了,维持身体的运行很累。每周两到三次的肾脏透析,不由分说地打断他的生活和思维。 除了他的体力精力,除了同情他不能多抽烟,我和他的谈话与常人无异。谈得很快乐。 残疾其实并不缺少什么,只是不能实现罢了。他常常想得比人们深入透彻,他有自己的理由和节律。他是小说家,我喜欢读他作品的一个最大的理由是,他的想法和文字明净,不曾神神鬼鬼牵丝攀藤。他的手总是温暖的,宽厚的。他是能超越智和愚的。他不作状,而是常常省察自己的内心。他把自己看轻了,才能去爱自
4、己,爱世界。 史铁生通常并不抱怨,他知道感恩,知道在生的命题下诸多奥义。别人用腿走路,丈量大地。他从腿开始思想,体察心灵。他常常纠缠在那些排遣不开的命题,时间长了,成为习惯和乐趣。他的想法都是经过推理论证的,有明晰的线索可寻。可是 ,听他说话的人,因为自己的好腿好肾,常常哼哼哈哈的,懒得跟从他的思维。他更多被阅读的是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我与地坛,命若琴弦。那样的故事只有他能写。读时候想,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读史铁生的文章,和他谈话,都不会越读越狭隘。他很艰难地从生存的窄缝里走出来,带着豁然开朗的喜悦。我常是站到自己之外,有一种嘲弄自己之流的快乐。他不是,他完整地保存自己,依然快乐。经过那道
5、窄缝之后,快乐肯定不再张扬,应该称为喜悦了。他是用喜悦平衡困苦的人,不容易破灭。许多游戏和他无缘,他不再迷失,可以观赏自己,观赏上帝 的手艺。史铁生坦然写他自己,他的一生透明坦荡,读过他作品的人知道他许多往事,也看见他的许多思索。那些困苦,经受血的洗礼后成了他的资源,以此走向内心,走通命定之路,去看他人和世界。他追问,但不控诉,不失态。 这几天重新翻看病隙碎笔和他送我的其他书。他将自己拆开,思索许多有关精神的命题。关于上帝和神,关于心魂,关于爱情,关于有无,关于自卑,关于生死。他给世界找到的本质是残疾和爱情:残疾是事物的障碍,爱情是心魂的追求。他将上帝视为同行,窥探上帝作为编剧的手艺。 199
6、8年 1月,我带女儿去看铁生。铁生打开电脑教她 玩著名的吃豆子游戏。他说自己有时也玩两盘。这也是他的生存状态,在死神的追逐下,他飞快行走,一路跳跳蹦蹦地吃下许多豆子。这个轮椅的人是最勇敢的人,面向真实的人生,不退缩到无知和曲解,不麻痹麻醉自己。他对许多事情兴致盎然,关心新旧科学和新旧哲学,关心今天。他的叙述强调逻辑,推理严密,用论据论证那些看似荒谬的人生命题。他一直在思索: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他从身体的不能去想精神,想灵魂。他的神不是星相或星座,而在自己心中。他是无法站立的人,也是最挺拔正直的人。 2011年 1月 6日,复旦大学的 “史铁生追思会 ”,屏幕上 打出他的肖像。照片上的他那么神
7、采奕奕,宽厚地笑着如同他的作品一样真诚温暖厚重,这样的作家是不会死的。 (文章有删改) 【小题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陈村得知史铁生去世的消息之后,谢绝了几十家媒体的采访要求,决定自己写文章来纪念史铁生,是因为他觉得只接受媒体采访,让记者写文章不能够真实的反应出史铁生的伟大。 B史铁生的身体状况很差,除了截瘫不能行走外他还患上了肾脏萎缩,但是史铁生的喜悦和乐趣却正来自于对生命意义的思索和探寻,他追问,但不控诉命运的不公。 C作 者在文中用了较多的笔墨来写自己对史铁生作品的理解和思索,是为了突出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好的作家。 D陈村在阅读史铁生的作品时,
8、经常能够感受到史铁生从生存的窄逢里走出来,带着的豁然开朗的喜悦。他也对比了自己和史铁生的差距,感到自己的写作有一种嘲弄自己之流的快乐,但并不快乐也并不坦然。 E、照片上的史铁生那么神采奕奕,宽厚地笑着如同他的作品一样真诚温暖厚重,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说明史铁生超越了生命的苦难。 【小题 2】文中特别写到了史铁生打开电脑教作者的女儿玩吃豆子的游戏,史铁生自己有时也玩两盘的细节。请简要分析 作者这样写的作用。( 4分) 【小题 3】史铁生说残疾有可能是这个世界的本质,他将自己拆开,思索许多有关精神的命题。请你就对 “残疾 ”、 “生命 ”、 “有无 ”三个方面的理解,任选一个方面,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
9、法。( 6分) 答案: 【小题 1】 B E A项:陈村谢绝了几十家媒体的采访要求,决定自己写文章来纪念史铁生,是因为他觉得自己写文章更能反映出史铁生作为人的真实,选项对原因的理解有误。 D项:作者对照了自己和史铁生,但并不是在找差距,作者也并没有感到自己并不快乐并不坦然。选项对文章语句的理解有误。 C项:作者在文中用了较多的笔墨来写自己对史铁生作品的理解和思索,是为了说明史铁生以他的存在和作品给人们带来的深刻思考,并不是为了突出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好的作家。选项的逻辑关系比较牵强。 【小题 2】 为了表明史铁生的生存状态。 表明史铁生在死神的追逐下,以坚强的意志生存与疾病抗争和乐观积极的人生态
10、度。 表明史铁生对许多事情兴致盎然,没有退缩到麻木无知的颓唐地步。 【小题 3】 示例一 “残疾 ”: 史铁生是个罹患残疾但心灵挺拔正直的伟大作家,他超越了自身的苦难去思索世界与生命的价值。 在他眼里残疾只不过是不能实现罢 了,残疾并没有使他退缩到无知和曲解,没有麻痹麻醉自己。 残疾是生命存在诸多形式之一,人德价值和生命的意义主要在于心灵的伟大。 示例二 “生命 ”: 史铁生认为上帝是生命的编剧,无论什么样的生命都有一种真实的存在。 即使面对苦难,史铁生也从不抱怨,他知道感恩,他用自己的思索给生命找到了意义。 我们可以用坦然和喜悦去平衡生命的困苦,我们依然可以在生存的夹缝中让自己快乐。 示例三
11、 “有无 ”: 生命中有了苦难,但并不意味着就没有了快乐。 史铁生罹患残疾失去了行走的能力和健康的体魄,但并不意味着,他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有和无在很大程度上是相对的,决定有和无终极意义的是人的精神与思考。 (选取其一,结合文本,谈论史铁生对其看法给 3分;结合现实,谈自己对其的看法给 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15分) 骆驼刺 胡杨树 红柳木 王祖远 汽车窗外那一望无际的戈壁滩上,难觅生命的迹象,只有偶尔出现的一蓬蓬骆驼刺、一株株胡杨树和一丛丛红柳木。我心血来潮,给他们封了个绰号,叫抗旱防沙的 “戈壁三杰 ”。 为了揭开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若羌县以东 120公里的楼兰古城
12、之谜,我从天山南麓的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首府库尔勒起身, 沿一路沙尘,把自己交给一辆全身散了架似的陈旧的老爷汽车。 九月的南疆,天地间干焦欲灼,或许一根火柴足可以把大自然烧为灰烬。这里年降雨量不足三毫米,但蒸发量却超过三千毫米。在这样一种人类难以想像的环境里,我所敬慕的 “戈壁三杰 ”却依然生存,是它们在我来回 1200里的行程中,不时地在路边闪现,安慰和鼓励我这位初涉沙漠的远方人。 “戈壁三杰 ”个个可称为大西北的英雄好汉,它们给了大西北一身豪气与阳刚顽强地表现着高原上的力量和希望,世世代代向人类传递着大自然内心的激情与信息。 另看那些骆驼刺矮趴趴的,但每枝每叶都 坚挺地刺向天空,在飞沙走石
13、的狂风之夜,也从不低头屈服。骆驼刺遍布大漠戈壁,若是没有这些小生命的存在,缺少了这一 绿色的点缀,不西北会增加更多的一片片的和尚头和招来更多伤感的泪水。 汽车在南疆一段死寂寂的沙地上行驶。车行的左方闪过了上千亩的胡杨林,但早已全部死亡而干枯。高矮错落,几乎望不透哪里是林子的尽头。其中一株高挺伟岸,顶尖微微后仰;两根一样粗细的枝桠分别向左右前方伸出,形成了历史的定格。它在仰天长啸,倾吐悲愤与不平。显而易见,数百千年以前,这里一定进行过一场自然界与历史岁月之间惨烈的旷日持久的大 搏斗,最终,在“适者生存 ”的历史进行曲中,这片胡杨林曾给无边的沙漠戈壁带来多大一片绿荫,它们头上的枝叶呼唤着云雾,脚下
14、的根系滋生出清泉,紧紧傍在古丝路的一侧。西行的驼队在此歇脚,东进的商旅在树下炊饮,凡是跋涉丝路在此受过荫护的人,谁能忘记那大漠中的绿荫之梦! 然而,我的这次西行考察,印象最深的还数红柳木。 这些红柳,有的一丛只有巴掌那么大,零散地趴伏在平坦的沙地上,如镶嵌在黄褐色古老大漠身上的绿斑,为干焦焦的大地带来一丝生气。稍大一点的,细枝底下便有一堆沙。我远近细看了一下,发现哪里有沙堆,那上面必有一 丛红柳,二者之间有着这样一种不可分割的缘分。在有些区域,二者的关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凝聚与表现。沙向红柳聚拢,红柳又依沙堆成长增高。路经一片望不到边际的沙包,个个圆溜溜,高一二十米,周长三四十米,上面均有一丛挺直
15、腰杆、成了气候的红柳木,二者都是日积月累、点点滴滴长大成形的。它们这种自然而默契的配合,而正是人类在艰苦的生存环境条件下挣扎奋斗的写照。为了生存,地球上还有许许多多令人感叹的奇妙现象。 红柳能在沙漠里繁衍生存,当然也依靠自己的本能与特性。我特意留神一下:若朝着西南方向望去,沙海里全是蓬蓬松松的绿堆;倘 若再掉头向东北方看,则那些沙丘全是秃秃的半边光头。红柳避开了沙丘承受烈日的西南面,牢牢地占据着稍稍背阴的东北侧。向下,拼命地把根扎向深处,这是存活的根本;向上,勇敢地与烈日进行抗争,这是与生俱来的品德。日日夜夜,岁岁年年。红柳就是这样生活着。即使是那倒下的千亩胡杨林的身旁,又有一丛丛红柳成长起来
16、。 红柳不是花,但每一丛的上半截,均呈紫红色,远望,如一顶顶紫红漂亮的花冠,点缀美化着这灼烤皮肤的戈壁滩。 辗转大漠一个多月,红柳作为生物界的奇迹,偶像般地把一种巨大的力量注入了我的人生世界。人的生命不长,也就是 那么一段外出的旅程。如果我们能像红柳那样,永不放弃,人生在艰苦的逆境中也能增添无限风光与意义。 【小题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 3分) A一望无际的戈壁滩上,难觅生命的迹象,但却生长着骆驼刺、胡杨树和红柳,可见这三种植物生命力之顽强。 B作者在第 段中综合运用了拟人、夸张、比喻的手法,写出了骆驼刺的坚挺、毫不屈服,表达自己对骆驼刺的敬仰、赞美之情
17、。 C骆驼刺、胡杨树、红柳木本是安静的植物,但作者却赋予它们以动态美,可见作者对它们的喜爱程度之深。 D作者在文中重点描写了红柳木,因为红柳木与其他两种植物相比,生命力更顽强,更值得人类学习。 E纵观全文,语言运用准确、生动,句式变化多样是本文一个重要特色,这反映出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及对大自然观察之细致。 【小题 2】文章第 段和第 段的自然环境有什么特征?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 4分) 【小题 3】作者在文章最后一段说 “辗转大漠一个多月,红柳作为生物界的奇迹,偶像般地把一种巨大的力量注入了我的人生世界 ” ,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生命的认识。( 6分) 答案: 【小题 1】选 B、 D( B
18、项,在本段无夸张。 D项,说红柳 木 “生命力更顽强,更值得人类学习 ”文中无据) 【小题 2】辽阔、荒凉、干旱无雨。 这样描为下文写三种植物作了铺垫,烘托出三种植物顽强的生命力。(第一问2分,任意写出其中两点得 2分;第二问 2分,要求从内容与形式两角度作答,各 1分) 【小题 3】红柳身处荒凉、干旱无雨的沙漠( 1分),却把根扎向深处,勇敢地展现自己的绿意,为沙漠带来生机( 1分),如此顽强生命力(勇于与命运抗争的勇气和精神)令人赞叹( 1分)。自然界中不凡、不屈和高贵的生命都能给我们太多的启示:生命只有一次,在人生的道路上,事业、爱情等都可能会不顺利( 1分),但不必悲观,不要绝望,勇于
19、与命运抗争( 1分),也许终将点亮世界,获得不平凡的人生( 1分)。 (结合文本给 3分,答出红柳所处环境特征、外在表现、内在品质各 1分。联系实际给 3分,答出身处逆境、面对逆境的态度做法、结果各 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9分 每小题 3分) 艺术家一度审美与欣赏者的二度审美乃是一种主体性的沟通,艺术家假造出来的艺术作品是他对社会生活审美的结晶,是其思想的代表。其作品中表现的艺术形象、思想感情均为艺术家的审美意识表现,即艺术家在其一度审美价值的显现。同样,欣赏者在其二度审 美中对艺术形象的审美欣赏,也会触发相应的思想、情感态度、意趣和思想,并显现出其自身的审美价值。 由此我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福建省 南安 中高 考前 模拟考试 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