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河南省滑县二中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卷.doc
《2011年河南省滑县二中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河南省滑县二中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卷.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年河南省滑县二中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卷 其他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 1)乱石穿空, , 。(念奴娇 赤壁怀古) ( 2)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 ,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 3)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 ( 4)吾所以为此者, 。(廉颇蔺相如列传) 答案:( 1)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 2)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 3)莫道不销魂 ( 4)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选择题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厂长动情地说: “为了扭转目前的不利局面,我们将采用一种新的对策,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功败
2、垂成,在此一举! ”。 B假以时日,我们可以巧立名目,开发大批新颖别致的旅游项目,为景区再添光彩。 C他心爱的书籍,经过再三处理,还是没有地方放置,只能堆在地上或塞在床下,生活的屈辱和窘困,无出其右。 D虽然没有名角亲自传授指点,但他长年在戏园子里做事,耳濡目染,各种戏路子都熟悉了。 答案: D( A“功败垂成 ”中, “垂 ”的词义是 “将要、接近 ”,事情就要成功的时候却遭到了失败,多含有惋惜之意。 B“巧立名目 ”指变法 儿定出 些名目来达到某种不正当的目的,语体色彩是贬义,跟语境 “为景区添光彩 ”的说法相悖。 C秦汉之前以右为尊,这是课文里出现过的( “以相如功大,位在廉颇之右 ”)
3、。古汉语中说 “无出其右 ”,就是没有人能超过他的意思,含褒义。这里说 “生活的屈辱和窘困 ”,明显不能搭配。 D濡:沾湿;染:沾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 “中国结 ”的全称是 “中国传统装饰结 ”, 。 , , 。 ,因此绳结也是中国古典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们很早就开 始用 绳结装饰器物,为绳结注入了美学内涵 当时的绳结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备用具 “中国结 ”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 它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手工编织工艺品,具有悠久的历史 此外,绳结还被应用在人们的衣着、佩饰上 同时也具有记载历
4、史的重要功用,因而在人们心目中很神圣 A B C D 答案: D(可以巧用排除法解答本题。这段话的结尾句是 “因此绳结也是中国古典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观所给的六句话,只有 句是谈绳结与服饰 的关系,所以 句应与结尾句紧密相连。于是,排除 A、 B、 C三项,只能选 D项。具体地分析: 句是总起句,呼应上文,介绍 “中国结 ”的悠久历史, 句具体说明 “中国结 ”在历史上的种种作用。答题时要注意 “上古时期 ”“当时 ”“同时也 ”“此外 ”等词语的承递与关联作用)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句子是:( 3分)( ) A这份工作报告不仅全面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医疗卫生事业不断改革和发展,而且指
5、明了构建我省医疗卫生保障体系的方向。 B青少年是上网人群中的主力军,但最近几年,在发达国家中 60岁以上的老年人也纷纷 “触网 ”,老年人 “网虫 ”的人数激增。 C这个文化站已经成为教育和帮助后进青年,挽救和培养失足青年的场所,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 D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商品,对这种坑害顾客、骗取钱财的不法行为,应给以严厉打击。 答案: B( A成分残缺, “总结 ”后面的宾语少中心语; C“培养失足青年 ”搭配不当; D仿造伪劣商品,不合情理) 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 9分,每小题 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国传统文化的危机 文化,尤其是对一个民族的特点和历史走
6、向产生过明显影响的有形文化或 “雅文化 ”,是一种有机的活体,有她或她们的历史生命和灵魂。说一个这种意义上的文化还存在不存在,主要看她是否还活在某个民族或社团的现实生活中。具体的标志就是要看: 这个文化是否还有严格意义上的传人; 她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社会结构是否还存在; 她的基本价值取向是否还能影响人们在生活中做出的重大选择; 她的独特语言是否还活在人们表达关键思想和深刻感情的话语和艺术形式之中。简言之,看一个文化是不是活着的,就要看她的基本精神是否还能打动现实的人群,与实际 生活和历史进程有呼应。当然,任何活文化都会发展、变化,但那是一个自然演变的过程,新旧形态之间有血脉相通、“基因 ”相连
7、。如果出现了文化的断裂,也就是人们的生存方式、思想方式和精神取向的强行改变,被另一种异己文化顶替而不是与之交融,就不能再说这是一个原来文化的新形态了。 以儒家文化为例我们来探讨一下中国传统文化,首先,现在已经基本上没有以团体的方式、以自己全部的生命活动来自觉地继承儒家的道统或文化精髓的传人了。也就是说,真正的儒者团体,即以传承儒家的文化范式为自己生命的终极追求的团体,现在已经基本上消失了。其次 ,儒家文化赖以生存的社会土壤是一种以家庭为根、以农业为本、半天然半教化的团体结构。现在这个结构日益衰退,几近消亡。第三,儒家文化、同时包括道家与佛家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已基本上不能影响现代中国人在人生中面
8、临的重大选择。最后,儒家乃至传统文化中的独特语言是否还活在人们表达关键思想和深刻情感的话语和艺术形式之中呢 情况似乎是:尽管还有残存,但已岌岌可危。 由此可见,四个标志现象中,儒家文化或者完全缺席,或者气息奄奄;总合起来,它们指示出这样一个事实:以儒家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已陷入了生存危机,可说是 “文命危浅,朝不 虑夕 ”,而且从目前的发展趋势上看,总的形势还在不断恶化。历史的教训是,一场像 “文革 ”这样的反文化灾难发生后,强势文化(这在现代就是西方发达国家所盛行者)如过火的林地,反弹恢复得比以前还要更兴旺;而弱势文化和高雅文化则往往一蹶而不振。目前的情况就是:我们自家的文化,乃至总体的文化土
9、壤在迅速地贫瘠化、无机化、单质化、板结化和荒漠化。黄河水中流走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生存之血,而现今的时代潮流冲走的则是我们民族精神的元气血脉。 “中国向何处去 ”这个曾被完全政治化的问题,现在已经获得和正在获得越来越浓重悲凉的文化含义。 (有删节) 【小题 1】对 “儒家文化的现状 ”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真正的儒者团体,即以传承儒家的文化范式为自己生命的终极追求的团体,现在已经没有了。 B儒家文化赖以生存的农业生产方式日益衰退,几近消亡。 C基本价值取向已基本上不被现代中国人在人生中选择。 D独特语言在人们表达关键思想和深刻情感的话语和艺术形式之中尚有残存,但已陷入生存危机。 【小题
10、 2】对 “现在已经获得和正在获得越来越浓重悲凉的文化含义 ”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儒家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走向没落,这是无可挽回的趋 势,也是一种浓重悲凉的文化悲剧。 B我们 “自家的文化 ”,乃至总体的文化土壤已经 “板结 ”,形成了 “文化荒漠 ”。 C在全球化趋势和西方文化咄咄逼人的攻势下,中国传统文化已陷入了生存危机,总的形势还在不断恶化。 D “中国向何处去 ”不只是政治化的问题,也是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未来走向的一种迷惑。 【小题 3】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不断的交流、沟通,尽管我们现在受西方文化影响很大,但并没有出现文化的
11、断裂和异己文化的顶替。 B未来世界将不再只是西方中心 话语和文化霸权,东方文化将与之平分秋色,所以保护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化独立生存,不受西方文化影响,也是实现世界文化多元化和一体化的重要工作。 C一场反文化灾难发生后,强势文化往往比弱势文化和高雅文化恢复的势头更劲, “文革 ”结束后西方文化思想迅速涌入中国就是其例证。 D现今的时代潮流冲走的是我们民族精神的元气血脉,也就是人们追求西化的现代化使中华民族自身的优良的文化传统不断失去,长此以往,中国必将失去自己的文化。 答案: 【小题 1】 D( A“现在已经没有了 ”片面; B“赖以生存的农业生产方式 ”偷换概念; C“在人生中选择
12、”以偏概全) 【小题 2】 C( A“这是无可挽回的趋势 ”绝对化 B“文化荒漠 ”和 “荒漠化 ”混淆概念 D“也是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未来走向的一种迷惑 ”与文意不符) 【小题 3】 B(世界文化多元化一体化,所以东西方文化之间应该有沟通交流互补,而不是 “保护 不受影响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分) 苏东坡传 林语堂 徐州不仅是个大城市,地控鲁南,一向为军事要冲。在过去各朝代,徐州四面皆有战事,今日仍位于津浦陇海两铁路交会之处。徐州离一个地区近在咫尺,此地区在此后数十年内因为一个盗匪巢穴受水浒传的渲染而出名。徐州位于河畔,南部高山耸立,下有深水急流,在城边流过。当地出产上等花
13、岗岩、煤、铁,苏东坡时已开始开采。因此徐州也以产刀剑著称。苏东坡喜爱此地的自然风光,鱼与螃蟹也种类繁多,因称之为 “小住胜地 ”。 在八月二十一日,苏东坡到任三个月之后,洪水到了徐州。王安石以前曾设法疏浚过黄河水道,但是空花了五百万缗,工程竟归失败, 负责工程的人畏罪自尽。黄河现在是在徐州以北约五十里处向东方决口,水势开始蔓延,淹没了几百方里。水到徐州城边时,被城南的高山所阻,于是继续高涨,到了九月,水深达到两丈九尺。水高一度超过了徐州城内的街道。苏东坡奋不顾身,抢救城池。有几十天不回家过夜,住在城墙上的棚子里,监督加强外圈的城墙。富有之家纷纷逃难,苏东坡在城门口劝阻他们,以免引起人心惊惶。他
14、说: “我不走,你们最好也不要走。 ”这样把大家劝回去。此处不是细谈苏东坡建筑工程天才之所,不过也得说他是亲自参与了防堵工程的数字计算。在盘旋滚转的洪水势将越过东南外城 墙时,他正在忙于加强城基和增加城高。防水工程长九千八百四十尺,十尺高,二十一尺厚。完成这项工程,需要数千人之众。苏轼亲自趟水到武卫营,唤来了卒长 ,向他寻求帮助。因为禁卫军直接受皇帝命令,苏东坡恳求他们协助。指挥官欣然应允,他说: “大人都亲自监工,我们自然应当尽力。 ”同时在徐州北方也正在准备把洪水引入以前的黄河旧水道,黄河在中国历史上曾改道多次。洪水威胁徐州城四十五天。在十月初五,黄河又回到旧水道,往东在靠近海州处入海,洪
15、水才开始撤退。 百姓欢天喜地,感谢全城得救。但是苏东坡对临时的堤防感到不满,附以详细数字 说明,修表呈奏朝廷,请求拨款,重建石头城墙,以防患于将来。空等好久之后,苏东坡修改了原定的计划,建议改用坚强的木材加强堤防,不再用石头。皇帝对他的成就特颁圣旨嘉许,在次年二月,朝廷拨予苏东坡三万贯,一千八百石米粮,七千二百个员工,在城东南建筑了一条木坝。在外围城墙上,由于苏东坡喜爱建筑,他兴工建筑了一座楼,一百尺高,名之为黄楼。后来黄楼一词成了苏东坡在徐州所作诗歌总集的名称,正如他在密州建筑的超然台,成了他在密州所写诗集的名称一样。 黄楼之所以如此命名,是因为对古老中国的宇宙论的信念而起。根据中国的宇宙论
16、, 宇宙中万物由金木水火土五行所构成。五行中每一行都代表一种性质,如同坚硬、生长、流动、热、重等等,这些性质都具有一种宇宙的意义,不但用以指物质的宇宙,也用以指生命的功能与人的个性行为,也可以用于男女的婚配。生命离不开五行的交互作用,比如相生相克。每一行皆有其颜色,正好象征那种元素的性质。说也奇怪,黄代表土,黑代表水,黄土因具有吸水力量,所以可以克服水。黄楼之命名即含有防水之意。 (摘自林语堂苏东坡传第十三章 “贡楼 ”) 【小题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苏东坡喜山乐 水,被徐州的自然风光深深吸引,在此处创作了不少诗歌作品。黄楼一词是在徐州做的诗歌
17、总集的名称。 B王安石也曾疏浚过黄河水道,但空耗资财,最终失败,自己也因此畏罪自尽。 C防水工程数字交待准确,就是为了增强文章的真实性,而真实是传记文学的重要特点。 D文章中写道了黄楼的兴建,一方面可见苏东坡喜爱建筑,另一方面也引出了他对文学的兴趣及成就。 E黄楼命名,体现了古老中国的宇宙论信念,五行交互作用,相克相生的思辨精神,反映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小题 2】选文第一段交待了徐州哪些方面的特点?交待这些特 点有何作用?( 6分) 【小题 3】文章在刻画苏东坡时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请结合文章分析。( 6分) 【小题 4】文中的苏东坡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他在治水中表现突出,这种表现的思想根源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河南省 滑县 中高 第三次 模拟考试 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