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上海卷)语文.doc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上海卷)语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上海卷)语文.doc(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上海卷)语文 其他 ( 6分)【任选 6空,超过 6空,按前 6空评分】 (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_。(荀子劝学) ( 2)痴儿了却公家事, _。(黄庭坚登快阁) ( 3) _,尽西风,季鹰归未?(辛弃疾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 4) _?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周邦彦苏幕遮) ( 5)欲投人处宿, _。(王维终南山) ( 6)忽逢桃花林, _,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陶渊明桃花源记) ( 7)烟销日出不见人, _。(柳宗元渔翁) ( 8) _?细雨骑驴入剑门。(陆游剑门道中遇微雨) 答案:( 1)用心一也( 2)快阁东西
2、倚晚晴( 3)休说鲈鱼堪脍( 4)五月渔郎相忆否( 5)隔水问樵夫( 6)夹岸数百步( 7) G乃一声山水绿( 8)此身合是诗人未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题。( 18分) 家园城市 如何建设人类美好家园,是城市建设中一个迫在眉睫的重要问题,城市建设不仅是指建造物质环境,而且是指营造人们的精神家 园,后者是城市文化建设的核心。 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我们城市化起步较晚,但从 20世纪 80年代改革开放开始,城市化进程加快,发展迅速,伴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飞速发展,相应的问题也产生了。这些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是两个:一是城市的雷同,二是文化的缺失。两者又有着直接的关系,也就是说,城市的雷同是因为文化
3、的缺失,而文化的缺失又表现为城市的雷同。 近年来,人们对高品质城市的追求越来越迫切,出现了建设山水城市、生态城市、绿色城市、健康城市、家园城市等多种呼声。其中家园城市最具代表性,这是 家园城市涵容了其他几种城市 类型的物质性特点, 突出了对以文化为基础的、把城市打造成人们精神家园的理想追求。 家园城市必须具有充足的公共活动空间。城市的各种文化、教育、休闲、娱乐设施应满足各方面的需要,所以,设计者在注重学校、博物馆、图书馆、运动场等大型公共设施建设的同时,还应注意提高方便舒适、有亲切感的小尺度公共空间,如社区和街道的小公园、小广场、咖啡馆、茶馆等,以便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现代城市发达的通讯网络方
4、便了人们远距离即时交流,但这种单一的联络方式,无法慰藉人们孤独的心灵,也不能满足人们面对面 “全信息交往 ”的渴求。所以必须 创造人与人能够近距离直接交流的公共空间和娱乐休闲场所,以增加人们当面交流的机会,减少城市人的心灵疾病。 一个家园城市,应该做到布局合理,恰当处理建筑的虚与实之间的关系。然而,我国今天的城市被高楼大厦的钢筋水泥和玻璃幕墙 “填满 ”了,建筑与建筑之间缺乏有想象力的、开阔的空间,人们走在路上,会感到非常压抑和无助。一个家园城市应当使生活于其中的居民得到精神上的放松和愉悦,心灵安逸,而不是压抑与紧张。 家园城市不可缺少城市传统。城市传统以民间艺术、市井生活、传统建筑、民风民俗
5、等有形或无形的方式存在着,人们可以通过 它们来读取城市 “年轮 ”。这些传统,因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城市发展中与城市文化和城市生活建立起密切的联系,成为城市的文化标志。有一位意大利建筑师说: “传统是城市的灵魂。 ”没有灵魂的钢筋水泥又怎能安放拥有灵魂的人类?人们对没有传统的城市必然会产生游离、漂泊、寄居的感觉,而拥有传统的城市才能让居住者有认同感、归属感,才是美好的家园。 如何满足城市居民深层次的审美需求,也是家园城市建设必须考虑的。我国历来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城市是从自然中发展出来的一部分,蓝天白云、青山绿水、苍松翠竹、鸟语花香,本来不应该与城 市截然隔离。大自然的地貌、江河、气候、动
6、植物等应当成为城市特色的一部分,把自然和城市巧妙地结合起来,才能满足城市居民对大自然的审美需求。另外,城市的各种线条、块面、色彩,以及绘画、雕塑、园艺乃至城市整体的节奏韵律等,可以让城市本身成为一个巨大的审美对象。 家园城市是一个新的概念,它是人们在反思和探索城市发展的过程中所提出的一种理想和追求,也是我们城市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 【小题 1】联系上下文,填入第 段空格处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由于因此 B由于才能 C因为所以 D因为而且 【小题 2】第 段画线词语 “年轮 ”的含义是 _。( 2分) 【小题 3】第 段论述的 “城市居民深层次的审美需求 ”包括 _和_两个方面。( 2
7、分) 【小题 4】分别写出第 段中 “空间 ”一词的含义,并从打造精神家园的角度概括两种空间的不同作用。( 4分) 【小题 5】对文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建造物质环境和营造精神家园是我国当前城市文化建设的核心。 B由于文化缺失导致城市的雷同是当前城市化建设中的主要问题。 C本文引用意大利建筑师的话是为了说明城市建设缺乏城市传统。 D家园城市是在不断反思和探索城市发展过程中提出的终极目标。 【小题 6】 2010年上海世博会多方面体现了 “家园城市 ”的要素,试举一例加以阐述。( 5分) 答案:【小题 1】( 2分) D 【小题 1】( 2分)发展的历史 【小题 1】( 2分)对
8、大自然的审美需求 对城市艺术品质的审美需求 【小题 1】( 4分)第 4段的 “空间 ”是指场所:作用是便于人与人近距离面对面交流,减少城市人的心灵疾病。第 5段的 “空间 ”是空地:作用是使生活在其中的人们得到精神山的放松和愉悦,而不感到压抑与紧张。(每个要点个 1分) 【小题 1】( 3分) B 【小题 1】( 5分)世博会会址选择在黄浦江两岸。黄浦江上蓝天白云,清风徐来,绿波荡漾,让人们在城市生活中能够享受大自然,体现了家园城市满足居民对大自然审美的深层需求这一要素。(其他如世博会主题等,举例 2分阐述3分。) 阅读下文,完成第题。( 20分) 又见鹭鸶 陈忠实 那是春天的一个惯常的傍晚
9、,我沿着水边的沙滩漫不经心地散步。绕过一道河石垒堆的防洪坝,我突然瞅见了鹭鸶,两只,当下竟 不敢再挪动一步,便悄悄在沙地上坐下来。哦 !鹭鸶又飞回来了 ! 在顺流而下大约 30米处,河水从那儿朝南拐了个大弯儿,弯儿拐得不急不直随心所欲,便拐出一大片生动的绿洲,靠近水流的沙滩上水草尤其茂密。两只雪白的鹭鸶就在那个弯头上踯躅,在那一片生机盎然的绿草中悠然漫步;曲线优美到无与伦比的脖颈迅捷地探入水中,倏忽又在草丛里扬起头来;两只峭拔的长腿淹没在水里,举止移步悠然雅然;一会儿此前彼后,此左彼右,一会儿又此后彼前,此右彼左;断定是一对儿没有雄尊雌卑或阴盛阳衰的纯粹感情维系的平等夫妻 于是,小河的这一片便
10、呈 现出别开生面令人陶醉的风景,清澈透碧的河水哗哗吟唱着在河滩里蜿蜒流淌,两个穿着艳丽的女子在对岸的水边倚石搓洗衣裳,三头紫红毛色的牛和一头乳毛嫩黄的牛犊在沙滩草地上吃草,三个放牛娃三对角坐在草地上玩扑克,蓝天上只有一缕游丝似的白云凝而不动,落日正渲染出即将告别时的热烈和辉煌 这些平常见惯的景致,全都因为一双鹭鸶的出现而生动起来。 不见鹭鸶,少说也有二十多年了。小时候在河里耍水在河边割草,鹭鸶就在头前或身后的浅水里,有时竟在草笼旁边停立;上学和放学涉过河水时,鹭鸶在头顶翩翩飞翔,我曾经妄想把一只鸽哨儿戴到它 的尾毛上;大了时在稻田里插秧或是给稻畦里放水,鹭鸶又在稻田圪梁上悠然踱步,丝毫也不戒备
11、我手中的铁锨 难以泯灭的鹭鸶的倩影,现在就从心里扑飞出来,化成活泼的生灵在眼前的河湾里。 至今我也搞不清鹭鸶突然离去突然绝迹的因由,也许是水流逐年衰枯稻田消失绿地锐减,这鸟儿瞧不上越来越僵硬的小河川道了?也许是乡民滥施化肥农药污染了流水也污浊了空气,鹭鸶感到窒息而逃逸了?也许是沿河两岸频频敲打的锣鼓和震天撼地的炮铳,使这喜欢悠闲的生灵心惊肉跳恐惧不安拂尾而去?也许是那些隐蔽在树后的猎手暗施的冷枪,击中了鹭鸶夫妻双方中的 雌的或雄的,剩下的一个悲怆遁逃? 又见鹭鸶!又见鹭鸶! 落日已尽红霞隐退暮霭渐合。两只鹭鸶悠然腾起,翩然闪动着洁白的翅膀逐渐升高,没有顺河而下也没见逆流而上,偏是掠过小河朝北岸
12、树木葱茏的村庄飞去了。鹭鸶和人类同居一处无疑是一种天然和谐,是鸟类对人类善良天性的信赖和依傍。这两只鹭鸶飞到北岸的哪个村庄里去了呢?在谁家门前或屋后的树上筑巢育雏呢?谁家有幸得此可贵的信赖情愫呢? 我便天天傍晚到河湾里来,等待鹭鸶。连续五六天,不见踪影,我才发现没有鹭鸶的小河黯然失色。我明白自己实际是在重演那个可笑的 “守株待兔 ”的寓言故事,然而还是忍不住要来。鹭鸶的倩影太富于诱惑了。那姿容端庄的是一种仙骨神韵,一种优雅一种大度一种自然;起飞时悠然翩然,落水时也悠然翩然,看不出得意时的昂扬恣肆,也看不出失意下的气急败坏;即使在水里啄食小虫小虾青叶草芽儿,也不似鸡们鸭们雀们饿不及待的贪婪相。二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普通高等学校 招生 考试 上海卷 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