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高三调研考试语文卷.doc
《2011届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高三调研考试语文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届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高三调研考试语文卷.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届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高三调研考试语文卷 其他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3题,多选则按前 3题计分)( 6分) ( 1)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 劝学) ( 2)庄生晓梦迷蝴蝶, 。沧海月明珠有泪, 。(李商隐锦瑟) ( 3)春花秋月何时了 。小楼昨夜又东风, 。(李煜虞美人) ( 4)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_ , _。(苏轼赤壁赋) 答案: ( 1)金就砺则利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望帝春心托杜鹃 蓝田日暖玉生烟 ( 3)往事知多少。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4)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选择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
2、一组是 ( ) A劲敌痉挛不胫而走曲径通幽 B和面霍乱豁然开朗祸起萧墙 C甲壳撬动翘首以待七窍生烟 D筵席嫌隙垂涎三尺弦外之音 答案: A 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塔里木河是一条河岸散乱的河流,夏季过去,汹涌的河水已变得平静和细瘦。 。 。车子向前,茂密的树林,渐次变得稀疏。 。 。虽然,他们也许已经死去,年复一年的风沙,折断了 树枝,剥开了树皮。 。我喜欢这些树,视他们为上天昭示给人类的精神榜样。 这些树,多数已经飘落了黄色的叶子,呈现出一种刚劲和苍凉。 树的脚下,已经薄薄厚厚地铺上一片黄沙。 河的两岸,是密密麻麻的胡杨树林。 可是树的残干依然挺立,像一群强
3、悍的舞者,向天空和大地顽强地倾诉着它们的意志和信念。 独立的树林,有的如石雕,有的如铜雕。 A B C D 答案: B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藉天灾见亲情,书写人性的真诚及坚韧成为唐山大地震打动观众的 主要元素,截至 8月 6日,票房已达 4.96亿元。 B专家组对圣元 “早熟门 ”3女婴进行集体会诊,诊断认为 “雌激素水平正常 ”,属于假性性早熟。女婴家属不满结果,怀疑会诊被人操纵。 C设置交通技术电子监控设备测速却不公开位 置,容易形成设置执法陷阱行为出现,助长执罚经济现象的盛行。 D红学专家们对谁是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作者这个问题有不同的说法,但现在一般采用是高鹗续写这一说
4、法为准。 答案: B 下面语段中画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我国目前有 1600万教育工作者,他们长期以来兢兢业业,默默耕耘,甘为人梯,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为我国教育事业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耳濡目染,塑造出 德才兼备的一代代新人,使漫漫教育征途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A兢兢业业 B不可磨灭 C耳濡目染 D薪火相传 答案: C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杨绛和他的父亲 孙莲莲 杨绛,原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除了作为钱钟书夫人为人所熟知外,她本人更是一个颇有影响的作家、翻译家和著名学者。她的父亲杨荫杭,是江苏最早从事反清革命运动的人物,曾经留学日本
5、和美国。他表面看起来凝重有威,因而孩子们都怕他。但他却从不打骂孩子,如果 有人不乖,他只会叫急,喊妻子过来把淘气的孩子提溜出去训斥。所以孩子们怕虽怕,却都喜欢和父亲亲近。钱钟书初见他时未免有点害怕,但接触久了,即摸出其 “望之俨然,接之也温 ”的性子。 杨绛的父亲有时也很严肃。那年杨绛 16岁,正在振华女中的高中部读书。那时北伐战争已经胜利,学 生运动很多,常要游行开群众大会等。一次学生会要各校学生上街宣传 就是拿一条板凳,站上去向街上的行人演讲。杨绛也被推选去参加。但她却担心自己的个头小,一着急就涨红了脸。而且当时苏州风气闭塞,街上的轻薄男子又专爱欺负女孩子。她怕自己一站上板凳,就会被人看猴
6、儿似的拢上来看,不会有什么人正儿八经地听演讲。不过,女学生只要说 “家里不赞成 ”,就可以豁免。许多旧家庭里的大小姐就这样推掉了。她于是周末回家向父亲求救,问能不能也说 “家里不赞成 ”。父亲却一口 拒绝,说: “你不肯,就别去,不用借爸爸来挡。 ”杨绛说: “不行啊少 数得 服从多数呀。 ”父亲说:“该服从的就服从;你有理,也可以说。去不去在你。 ”并告诉她,自己从前做江苏省高等审判厅厅长时,有一次张勋不知打败了哪个军阀胜利入京江苏省的士绅联名登报拥护欢迎。他的下属擅自把他的名字也列入了欢迎者的名单,以为名字见了报,他即使不愿意也只好罢了,但他坚持 “名与器不可以假人 ”,立即在报上登了一条
7、大字的 “启事 ”,声明自己没有欢迎。他对女儿说: “你知道林肯说的一句话吗 Dare to save No!敢吗 ”杨绛第二天到了学校,坚持说: “我不赞成,我不去 !”为此还挨了老师狠狠的批评。虽 然这并不是为了什么伟大的目标,只是一个脸皮薄、爱面子的女孩子不肯上街去出丑,但父亲的做法在杨绛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对于杨绛的学业,父亲并不多加干涉,而是放手让她按照自己的兴趣去学习。父亲钻研音韵学,常常把某字的平仄拿出来考她。杨绛在高中还不会辨平仄声,父亲却也不急着教,只让女儿涵咏体味还安慰她: “不要紧,到时候自然会懂。 ”有一天她果然四声都能分辨了。父亲晚上常踱过廊前,敲窗考她某字读什么
8、声。女儿考对了,父亲高兴而笑。父亲的教育理论是孔子的 “大叩则大鸣,小叩则小鸣 ”。杨绛只要对什么书表示兴趣,父亲就把那 部书放在她的书桌上,即使有时他得爬梯到书橱高处去拿;但假如她长期放着不读,那部书就不见了 父亲把书收走了,这就等于是父亲的谴责,无言的批评。杨绛喜欢读诗词小说,对父亲枯燥的音韵学 “合口呼 ”“撮扣呼 ”之类不感兴趣。父亲也不强迫女儿学他的一套,还为她买来最喜欢的书籍。杨绛上大学分文理科的时候,因为各门功课都平均发展,所以为选专业一事颇费了一番踌躇。老师们推荐她报理科,她回家去问父亲拿主张: “我该学什么呢 ”父亲说: “没有什么该不该,最喜欢什么,就学什么。喜欢的就是性之
9、所近,就是自己最相宜的。 ”于是,杨绛终于不 顾老师们的惋惜和劝导,选择了她喜欢的文科。父亲有一次问杨绛: “阿季,三天不让你看书,你怎么样 ”她说: “不好过。 ”“一星期不让你看书呢 ”她说: “一星期都白活了。 ”父亲笑了,说: “我也这样。 ”杨绛因此感觉到自己似乎已升做父亲的朋友了。 杨绛是个贴心的女儿,每天早饭后,她总要给父亲泡一碗酽酽的盖碗茶。父亲饭后,她也要给父亲削个水果,或是给父亲剥风干栗子、山核桃等干果。中午饭后,她非常懂事地带弟弟妹妹一哄而散,让父亲歇午。一次父亲叫住她说:“其实我喜欢有人陪陪,只是别出声。 ”她就陪在父亲旁边看书。父女俩的感情就 是这样平淡而深厚。 【小
10、题 1】钱钟书觉得杨绛父亲 “望之俨然,接之也温 ”,请问文中哪些内容具体体现了杨老先生 “温 ”的性格特点。( 4分) 【小题 2】第二段用了很多文字引述杨绛与父亲的对话,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5分) 【小题 3】传记往往给人以人生启迪,这篇传记在教育子女、子女与父母相处等方面给人怎样启迪?请结合文本任选其中一个方面谈谈。( 6分) 答案: 【小题 1】从不打骂孩子;对于杨绛 当年不想参加演讲这样的严肃文体他也是耐心教育;对音韵学的教授也不着急,让女儿慢慢体会;对女儿没有读他找出的书的责备方式;与女儿朋 友式的对话;不强迫女儿做不感兴趣的事情。 【小题 2】这样写的作用是: 能增强传记的真实
11、性。 更有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如在对话中,看出杨荫杭处事谨慎的特点。 生活化的话语,写出了父女之间平淡而深厚的感情。 【小题 3】从教育子女方面谈,要注意培养女儿的独立意识和自主精神,放手让女儿按照自己的兴趣去学习,对杨绛的读书习惯进行引导,与女儿进行朋友式的交流与沟通。 从子女与父母相处方面谈,要注重于父母沟通,多征询家长的看法,从父母的意见中完善自己的想法,争取与父母做朋友,要懂得关心父母,为父母着想。 【小题 1】答到其 中 4点得满分,每点 1分。 【小题 2】写出 1点 1分, 2点 3分, 3点 5分。 【小题 3】答对一点得两分,答到 3点即可,其它答案:成理也可。 阅读下面的文
12、字,完成下列各题 翻浆 毕淑敏 那年,我从西藏回家,搭了一辆运送旧 轮胎的货车,颠簸了 10天,到了一处戈壁。正是春天,道路翻浆。 突然一根土柱,遮挡了银色的车灯。 “你找死吗 ”司机破口大骂。 我这才看清是一个人。浑身是土的人。他穿着一件尿碱黄色的旧大衣,拎着一个姜黄色的破袋子,袋口绑着一缕骆驼黄色的绳子。 “我不是找死。我要搭车。我得回家。 ”来源 :学科网 ZXXK “不搭 !你没长眼睛吗?司机楼子已经坐满,哪有你的地方! ”司机愤愤地说。 “我没想坐司机楼子。我蹲大厢板就行 我爱人生孩子了 没有奶 我到场部好不容易借到点小米 赶不回去,孩子就饿死了 。 ” 为了那个女婴,我一咬牙说:
13、“你上车吧。 ”他立即抱着口袋往车厢上爬, “谢谢谢 谢。 ” 夜风在车窗外凄厉地呜叫。司机说: “我有一个同事,一天突然消失了。原来是个知青,化装成可怜的人,拦了师傅的车。上车后把师傅杀死,甩在沙漠,自己把车开回了上海。从此我们车队绝不搭任何不认识的人。 ” 我立刻心里一沉。我找 到 司机身后小窗的一个小洞,屏住气向里窥探。 朦胧的月晕中,那个土色的男子如一团肮脏的雾,抱着头,龟缩在起伏的轮胎里,每一次颠簸,他都像遗弃的篮球,被橡胶击得嘭嘭作响。 “他好像有点冷。别的就看不出什么了。 ”我说。 “再仔细瞅瞅。 ” 这一次,我看到搭车人手脚麻利地搬动着我的提包。 “哎呀,他偷我东西呢! ” 司
14、机狠踩一脚油门,车就像被横刺了一刀的烈马,疯狂地弹射出去。车速接近极限。我从小洞窥探,那人仿佛被冻僵了,弓着腰抱着头。我的提包虽已被挪了 地方,但依旧完整。 我把所见同司机讲了,他笑了,说: “这就对了,他 偷了东西,原本要跳车的,现在车速这么快,他若是跳下去就是找死。他不敢动了 ” 路面变得汹涌澎湃,车速减慢了。大厢上的 人也很灵敏地觉察了速度的变化,不失时机地站起身,重新搬动了我的提包。 司机说: “扶好你的脑袋。 ”在他的右脚残忍地踩下去的前一秒,我双腿紧紧抵地,双腕死撑面前的铁板 不用看我也知道,那个大厢板上的男人,在这突如其来的急刹车面前,几乎被卸成零件。 “最低也是个脑震荡。看他还
15、有没有劲头偷东西。 ”司机踌躇满志地说。 那男人艰难地在轮胎缝里爬,不时地用手抹一下脸,把一种我看不清颜色的液体弹开 他把我 的提包紧紧地抱在怀里,摆弄着拉锁上的提梁。那边,他扎在小米口袋上的骆驼黄绳子,已经解开,就等着把我的提包里的东西搬进去呢 来源 :Z*xx*k.Com “到了。 ”司机干巴巴地说。到兵站。这是我们今晚的宿营地,那个贼娃子住的村还要往沙漠腹地走 10公里。 那个人挽着他的黄口袋,像个木偶似地往下爬,狼狈地踩着轱辘跌下来,跪坐在地上。不过个把时辰,他苍老得分辨不出年龄了。除了原有的赭黄之外,脸上平添了青光,额上还有蜿蜒的血迹。 “学学啦 学学 ” 他的舌头冻僵了, 把 “谢
16、 ”说成 “学 ”。 他说: “学学你们把车开 得这样快,我知道你们是为我在赶路,怕我的小女儿喝不上米汤,现在到天亮前,我赶得到家了 学学 ” 他抹一把下颌,擦掉的不知是眼泪、鼻涕还是血。 看着他准备赶路的蹒跚身影,我不由自主地喝了一声: “你停下 !” “我要查查我的东西少了没有。 ”我很严正地对他说。司机赞许地冲我眨眨眼睛。 那个土黄色的人孤独地面对我们,脖子柔软地耷拉下来,不负重荷的样子。我爬上大厢板,我看到了我的提包,它像一个胖胖的婴儿,安适地躺在黝黑的轮胎中。不放心地摸索着它,每一环拉锁都像小兽的牙齿般细密结实。 突然触到鬃毛样的粗糙,我意识到这正 是搭车人袋子上那截失踪的鬃绳。它把
17、我的提包牢牢地固定在厢的木条上,像焊住一般结实。 我的心像凌空遭遇寒流,冻得皱缩起来! (选自毕淑敏文集,有删改) 【注】翻浆,指春暖解冻的时候,地面或者道路 出现裂纹并渗出水分和泥浆。 【小题 1】文中描写搭车人 “孤独地面对我们,脖子柔软地耷拉下来,不负重荷的样子 ”,为什么会 “不负重荷 ”呢?( 4分) 【小题 2】文中三次写到 “骆驼黄的绳头 ”,这样写分别有何作用?( 5分) 【小题 3】 “我 ”与司机这两个形象有什么共同点?作者这样写的创作意图是什么?( 6分) 答案: 【小题 1】 “不负重荷 ”一方面指搭车人的劳累、伤痛难以忍受,另一方面指搭车人难以忍受自己一番好心却被被误
18、解的痛苦。 【小题 2】第一次写 “骆驼黄的绳头 ”,是为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第二写 “骆驼黄的绳头 ”,是情节 的发展。通过写 “绳头 ”的失踪,写出了 “我 ”的判断 “ 他 ”是个贼,也为后面我要检查作铺垫。第三次写 “骆驼黄的绳头 ”,是情节发展的高峰与结束,揭露出出人意表的结局,从而完成小说人物的塑造,揭示主题。 【小题 3】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上, “我 ”和司机都存在着程度不同的戒备心、不信任感 。作者这样写,意在反映当下人与人之间 缺乏信任、缺乏沟通的社会现象,并对此加以鞭笞。 【小题 1】 4分 【小题 2】略 【小题 3】 6分,第一问 2分, “戒备心 ”、 “不信任感 ”
19、各 1分;第二问 “反映当下社会现象 ”2分, “鞭笞 ”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文学经典之 “道 ”观 文学经典是一个历史的动态的概念,其经典作品的确立是一个动态衍变的历程,然而透视经典生成和变化的历史痕迹,不难发现总有一些潜在的内核在这种变化中化为一种准则与范式,这就是文学经典之 “道 ”,犹如自然之道,万物之母。正因为有了文学经典之 “道 ”的潜移默化、导向与规范,所以至今很 多经典能够穿越时空依旧存在。中国文学经典之 “道 ”实际就是内化于中国人心中的儒、道性根源。 传统的儒家之仁义、智慧、孝慈、忠臣的哲学思想,使中国文人有了入仕、建功立业的理想与抱负, “修身、齐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广东省 广州 市花 都区高三 调研 考试 语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