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高二第二次阶段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
《2011-2012学年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高二第二次阶段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2012学年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高二第二次阶段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2012学年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高二第二次阶段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 选择题 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坐落侯补吓马威焦阳似火 B车篷暇想原籍碎琼乱玉 C蓬篙盘恒收迄以逸代劳 D脉搏 安详拔擢唉声叹气 答案: D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我国是食品生产和消费大国, _, _, _, _, _, _。这样才能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领域 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增强消费安全感。 强化执法措施,严惩违法犯罪分子 食品产业涉及环节多,哪一环出现漏洞都会给食品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创新食品安全监管机制 坚决淘汰劣质企业,以震慑所有企业使之不敢越雷池半步 保
2、障食品安全需要生产经营者诚信自律,更需要严格的法律制度约束和有效监管 因此,必须保持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的态势,及时消除各环节 的隐患 A B C D 答案: A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高速公路上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司机违反交通规则或操作不当造成的,交通部门要加强安全宣传,提高司机的安全意识。 B 2010年 4月 10日,第 8颗北斗导航卫星的发射进入倒计时,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各个岗位的操作人员对火箭起飞前进行了最后的检查,满怀信心等待着发射时刻的到来。 C所谓 “生态自觉 ”,其要义固然包含了对生态的反省,但更重要的是对人在世界中的地位,以及人的行为合理性的反省。 D新生代农
3、 民工除了关注工资待遇外,对工作环境和社会保障条件也越发重视,那些环境恶劣、保障缺失的企业,他们将说 “不 ”。 答案: C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有人把那些只读书而不假思索的人称为 “书橱 ”,也有人称这种人为 “书虫 ”、 “书迷 ”、 “书呆子 ”。 B有人认为天才之作总是合天地之灵气,妙手偶得,据说蓝色多瑙河就是作者在用 餐时灵感一来随手写在袖口上的。 C在飞驰的高速列车上,人们津津乐道地谈论着乘坐高铁出行带来的快捷与方便。 D身处春秋鼎盛的时代,我们这些身强力壮的青年应该 奋发有为,积极向上,刻苦学习,为国家和社会多作贡献。 答案: B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
4、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迤逦( y l)酒馔( zhun)拓片( tu)赍发( li) B彤云( tng)庇佑( p)盥洗( gun)戏谑( nu) C窈窕( yotio)耘耔( z)馄饨( tun)攻讦( ji) D璞( p)玉讥诮( qio) 憎恶( zng)殷红( yn) 答案: C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9分,每小题 3分) 在明王朝统治中国的 276年间,白银经历了一 个不同寻常的货币化过程。明初,明朝禁用金银交易,到了明后期,白银则已经通行于全社会。迄今为止,对于这一货币化过程,中外学术界无不以明史正统初年明英宗 “弛用银之禁 ”、 “朝野率皆用银 ”的
5、诏令为根据,以为是朝廷推行的结果。实际上,明代白银的货币化是自民间开始,到明英宗以后才逐渐为官方认可、自上而下地展开。随着白银成为合法货币,白银迅速渗透到了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使得市场前所未有地活跃起来。到了嘉靖年间,整个中国对白银产生了巨大的需求,标志着这一货币化过程基本完成。 此时,一方面明 朝国家财政白银入不敷出,另一方面从皇族到平民都有对于白银的大量需求。在国内白银开采和供应远远不能满足要求的情况下,人们开始将寻求的目光投向海外。中国外来白银最早的源头是日本,虽然日本出产的金银在 16世纪中叶以前就有向外出口的记载,但那时日本向中国输出的主要是刀剑、扇子、屏风、硫磺等。情况的转变是自 1
6、6世纪 40年代开始的。当时,来自中国福建、广东、浙江的船只不断到达日本九州。它们的目的不再以物易物,而是以物易银。有需求就有开发和供给。也正是这一时期,日本银矿的开发得到了迅 速发展, 16世纪后半叶日本的输出品中,白银独占重要地位,而对中国丝与丝织品的巨大需求,则构成了银产量激增的日本方面的原因。在美洲方面,当西方走向世界寻求财富时,最早寻找的是黄金,但也是从 16世纪 40年代开始,西班牙在美洲转而开采白银且产量激增。当时到达菲律宾的西班牙人几乎立刻了解到中国商品对于他们的意义,立即开始与中国海商的贸易。美洲白银 不仅从马来西亚流向中国,带动了整个东南 亚贸易。也从欧洲运至印度,再流到中
7、国,以换取中国的丝绸、瓷器、水银、麝香、朱砂等。从 1540年到 1644年这一百年间,日本白银产量的绝大部分和美洲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了中国,葡萄牙学者加良斯 戈迪尼奥因此将中国形容为一个 “吸泵 ”。 明代白银的货币化,意味着中国由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走向商品经济转变,同时也使中国更多更主动地走向世界。以贵金属白银为征象,明代中国与两个历史转折的开端相联系,一个是中国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开端,另一个就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开端。 (摘自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中国与世界连接的新 视角) 【小题 1】下列对于 “明代白银货币化 ”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明初朝廷禁用金银进行交易,因此白银货币化的
8、进程并没有开始。 B明代白银货币化虽然是从民间开始的,但后来朝廷的推行加快了它的进程。 C正统初年明英宗颁布 “弛用银之禁 ”的诏令,表明白银开始货币化。 D明代嘉靖年间,整个中国对白银的巨大需求促使白银成为了合法货币。 【小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戈迪尼奥之所以称中国为 “吸泵 ”,是因为明代中国吸纳了全球数量庞大的白 银。 B 16世纪中叶以前日本向中国输出刀剑、扇子、屏风、硫磺等,白银并不占主要地位。 C明代嘉靖年间,由于国家经济恶化,财政困难,最终形成了白银入不敷出的局面。 D白银货币化标志着中国农业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变,和中国商品的进一步走向世界。 【小题
9、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16世纪中叶以后,在日本各种输出品中,最受中国欢迎并得到大量交易的是白银。 B西方走向世界的重要原因是寻求黄金,因此西班牙早期在美 洲的主要矿产是黄金。 C美洲白银不仅从菲律宾,也从欧洲经过印度流入中国,这就带动了更多地区的贸易。 D晚明时期,中国对于白银的巨大需求,是当时世界经济全球化开始形成的根本原因。 答案: 【小题 1】 B 【小题 1】 C 【小题 1】 D 【小题 1】 【小题 1】 【小题 1】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的能力,需要根据原文信息和人文知识推断。 D项夸大事实, “中国对于白银的巨大需求 ”应为 “白银
10、的货币化 ”,“ 开始形成 ”应为 “开端 ”。 A、 B、 C、三项可以根据原文第二段信息推断,均为正确选项。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分) 数学奇才华罗庚 无论研究数学中的哪一个分支,华罗庚总能抓住中心问题, 并力求在方法上有所创新。他反对将数学割裂开来,永远只搞一个小分支或其中的一个小题目,而对别的东西不闻不问。他将这种做法形容为 “画地为牢 ”。他曾多次告诫学生: “我们不是玩弄整数,数论跟其他分支是有密切关系的。 ”在数论导引中,华罗庚首先强调的就是数学的整体性与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1945年,尽管华罗庚已经是世界数论界的领袖学者之一,但他并不满足,决心中断他的数论研究,另起
11、炉灶。关于他改变自己研究方向的主要原因,正如他以后多次说的, “假如我当时不改行,大概只写几篇数论文章,我的数学生命也就结束了,但改行了就不 一样了。 ”“在研究数学时,选准方向拼命进攻固然重要,但退却有时也很重要。善于退却,把握住退却的时机,这本身就是一种艺术。 ”他的改行,实际上是其治学之道 “宽、专、漫 ”中的 “漫 ”,即他在搞熟弄通的分支附近,扩大眼界,在这个过程中逐渐转移到另一个分支,使自己的专业知识 “漫 ”到其他领域。这样,原来的知识在新的领域还有用,选择的范围就越来越大。他一直认为,从数论中 “漫 ”出来是他一生研究数学的得意之笔。 对于我国数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华罗庚认办,
12、主要出在太注意方法而忽略了原则。一个数学问题往往要教十几种方法,其实只要一 种就够了。学会一种方法,别的自然可以想到。在教学方法上,一种毛病是不少老师不愿意改作业,许多题目自己在黑板上演算一遍,让学生照抄了事;另一种毛病是不愿当堂答复学生的问题,这一种态度最坏。华罗庚上课时,对学生提的任何问题总要在课堂上答复,认为这样可以训练学生如何去 “想 ”。有时实在解决不了,他也很坦白地告诉学生,他要回去继续想,而不是只顾面予,使问题解决得模模糊糊。他还讲到 “由薄到厚 ”和 “由厚到薄 ”的读书方法: “譬如我们读一本书,厚厚的一本,加上自己的注解,就会愈读愈厚,我们知道的东西也就 由薄到厚 了。但这
13、还 只是接受和记忆的过程,读书并不是到此为止。 由厚到薄 是消化、提炼的过程,即把那些学到的东西,经过咀嚼、消化,融会贯通,提炼出关键性的问题来。 ” 1979年 3月底,华罗庚应英国伯明翰大学邀请 ,去英国讲学,历时八个月,其间还应邀到荷兰、法国与西德访问了一个多月。 7月下旬, “数论会议 ”在英国达勒姆召开,华罗庚应邀参加,他的学生王元与潘承洞也参加了。王元代表华罗庚和他自己做了“数论在近似分析中的应用 的大会报告,潘承洞做了 “新中值公式及其应用 的大会报告。一些白发苍苍的数学家用 “突出的成就 ”、 “很高的水平 ”等评语 ,赞扬中国数学家在研究数论方面所作的努力,并向华罗庚表示祝贺
14、。 通过对欧洲的访问,华罗庚深刻领悟到 “班门弄斧 ”这个成语是要人隐讳缺点,不要暴露,不如改成 “弄斧必到班门 ”。他每到一个地方去演讲,必讲对方最拿手的东西,其目的就是希望得到帮助与指教。他形象地说: “你要耍斧头就要敢于到鲁班那儿去耍,如果他说你有缺点,一指点,我下回就好一点了;他如果点点头,就说明我们的工作有相当成绩。 ”在数论导引的序言里,华罗庚曾把搞数学比作下棋,号召大家找高手下,即与大数学家去较量。 l982年,在淮南煤矿的一次演讲中,华罗庚还将 “观棋不语真君子,落子无悔大丈夫 ”改成 “观棋不语非君子,落子有悔大丈夫 ”。意思是说,当你看到别人搞的东西有毛病时,一定要指出来,
15、当你发现自己搞的东西有毛病时,一定要及时修正,这才是 “真君子 ”与 “大丈夫 ”。可见,华罗庚的这些想法是一脉相承的。 (摘编自王元华罗庚 ) 【小题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 A王元与潘承洞在国际数论学术会议上,报告了他们各自在数论方面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受到与会代表的好评 。 B本文撷取华罗庚的若干人生片断,描写了他刻苦自学成才、研究数学的传奇经历,表现了一位杰出数学家的重要成就和贡献。 C在 华罗庚看来,研究数学选定一个方向深入钻研很重要,但也要善于把握进退时机,该退却的时候就应该及时退却。 D通过对欧洲的访问,华罗庚深刻认识到,只有得到国外数学界
16、 “鲁班 ”的指点与肯定,才能达到 “耍斧头 ”的最高境界。 E华罗庚认为,研究数学如果把它割裂开来,只研究某个分支或其中一个小题目,不考虑 “左邻右舍 ”,就无异于 “画地为牢 ”。 【小题 2】从数论中 “漫 ”。出来是华罗庚一生研究数学的得意之笔,这是什么原因 请简要分析 (6分 ) 【小题 3】华罗庚的数学教学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请简要说明 (6分 ) 【小题 4】 “班门弄斧 ”、 “观棋不语真君子,落子无悔大丈夫 ”都是具有广泛影响并流传至今的熟语,华罗庚却从另一个角度翻出新意 对此,你认为华罗庚的改动有没有道理 请谈谈你的看法。 (8分 ) 答案: 【小题 1】答 E给 3分,答
17、C给 2分,答 A给 1分,答 B、 D不给分。 【小题 1】 他的数 论研究已经达到真正的高水平; 原有的研究领域已无发展空间,改行使他选择的范围越来越大; 由此及彼,自然 “漫 ”出,使他的数学生命焕发光彩。 每答出一点给 2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 1】 不仅注重方法,更注重原则; 重视改作业和回答学生问题,启发深入思考; 教给学生 “从薄到厚 ”“从厚到薄 ”的读书方法。 【小题 1】观点 一:有道理。华罗庚的改动很有创造性。 “弄斧必到班门 ”,敢于与高手过招,才能得到帮助与指教,提高自己; “观棋不语非君子 ”,发现别人的研究有不足,应主动指出来; “落子有悔大丈夫 ”,发现自己的
18、研究有缺点,一定要及时改正。 观点二:没有道理。华罗庚的改动会造成对这些熟语的误解。 “班门弄斧 ”只是告诫人们不要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善于藏拙,才能扬长避短; 比赛场上,必须尊重棋手, “观棋不语真君子 ”; 遵守比赛规则, “落子无悔大丈夫 ”。 观点三:两种说法都有道理,但又都有特定的适用范围。 为人做事,切忌 “班门弄斧 ”;求知问学, “弄斧必到班门 ”。 赛场观战, “观 棋不语 真君子 ”;乐于助人, “观棋不语非君子 ”。 弈棋对决, “落子无悔大丈夫 ”;知错即改, “落子有悔大丈夫 ”。 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
19、是否合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观点明确,给 2分;论述合理、理由充分,给 6分。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9分 每小题 3分) 唐临,京兆长安人,周内史瑾孙也。其先自北海徙关中。伯父令则,开皇末为左庶子,坐谄 事太子勇诛死。临少与兄皎俱有令名。 ,出为万泉丞。县有轻囚十数人,会春暮时雨,临白令请出之,令不许。临曰: “明公若有所疑,临请自当其罪。 ”令因请假,临召囚悉令归家耕种,与之约,令归系所。囚等皆感恩贷,至时毕集诣狱,临因是知名。 再迁侍御史,奉使岭外,按交州刺史李道彦等申叩冤系三千余人。累转黄门侍郎,加银青光禄大夫。俭薄寡欲,不治第宅,服用简素,宽于待物。尝欲
20、吊丧,令家童自归家取白衫,家僮误将余衣,惧未敢进。临察知之,使召谓曰: “今日气逆,不宜哀泣,向取白衫,且止之也。 ”又尝令人煮药,失制。潜知其故,谓曰: “阴暗不宜服药,宜即弃之。 ”竟不扬言其过,其宽恕如此。 高宗即位,检校吏部侍郎。其年,迁大理卿。高宗尝问临在狱系囚之数,临对诏称旨。帝喜曰: “朕昔在东宫,卿已事朕,朕承大位,卿又居近职,以畴昔相委,故授卿此任。然为国之要,在于刑法,法急则人残,法宽则失罪,务令折中,称朕意焉。 ”高宗又尝亲录死囚,前卿所断者号叫称冤,临所入者独无言。帝怪问状,囚曰: “罪实自犯,唐卿 所断,既非冤滥,所以绝意耳。 帝叹息良久曰: 为狱者不当如此耶! ”
21、永徽元年, 为御史大夫。明年, 寻迁刑部尚书,加金紫光禄大夫,复历兵部、度支、吏部三尚书。显庆四年,坐事,贬为潮州刺史。卒官,年六十。(节选自旧唐书 .唐临传 ) 【小题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A坐谄事太子勇诛死。坐:获罪 B临少与兄皎俱有令名。令:美好 C为狱者不当如此耶。为狱:主掌讼事 D令因请假,临召囚悉令归家耕种。请假:请求休假 【小题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向取白衫,且止之也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B唐临,京兆长安人 ,周内史瑾孙也西伯,伯也,拘于 里 C令因请假,临召囚悉令归家耕种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 D以畴
22、昔相委,故授卿此任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小题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够说明唐临 宽于待物 的一组是 临召囚悉令归家耕种 按交州刺史李道彦等申叩冤系三千余人 今日气逆,不宜哀泣,向取白衫, 且止之也 阴暗不宜服药,宜即弃之 前卿所断者号叫称冤,临所入者独无言 罪实自犯,唐卿所断,既非冤滥,所以绝意耳 A B C D 【小题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临要求囚犯们春耕之后回到监狱,这些囚犯感激唐临的宽容与体恤,果然按要求的时间全部自觉回到狱中。 B唐临曾侍奉太子李治(唐高宗),高宗即位后,念其忠诚,提拔他为大理卿。 C唐临宽以待人,明于断狱,勇于任事,生
23、活俭朴。 D本文作者侧重表现唐临刚正不阿、为官清廉的一面,对其功高赏薄、晚年被贬的遭遇寄予了一定的同情。 【小题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 1)县有轻囚十数人,会春暮时 雨,临白令请出之,令不许。 译文: _ _ ( 2)为国之要,在于刑法,法急则人残,法宽则失罪,务令折中,称朕意焉。 译文: _ _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1】 A 【小题 1】 C 【小题 1】 D 【小题 1】( 1)(万泉)县有十几个犯了轻罪的囚徒,适逢春末下了应时的雨 ,唐临禀告县令,请求(暂且)放他们出狱,县令不允许。关键词语:会,时雨,出之。 ( 2)治国的关键在于刑律,刑律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2012 学年 黑龙江省 大庆 铁人 中学 第二次 阶段 测试 语文试卷 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