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吉林省伊通一中高二上学期十一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doc
《2011-2012学年吉林省伊通一中高二上学期十一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2012学年吉林省伊通一中高二上学期十一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2012学年吉林省伊通一中高二上学期十一月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 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直播谈话节目越来越多地受到媒体的青睐,甚至成为媒体提高阅听率的 “秘密武器 ”,但直播谈话节目在海外已经遇到了 “红灯 ”,即将成为明日黄花。 B他们极力吹捧的那些东西,都是封建糟粕,其实不名一文,应当将其统统扔进历史的垃圾堆里。 C冯去疾今年已经六十多岁了,但大部分头发依然是黑褐色,依然目光如炬,说话依然声如洪钟。 D在学习上也是这样,吃别人嚼过的馍不香,要善于开动脑筋,师心自用,才能学深学透。 答案: A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2、3分) 世间万物,人最宝贵。 过去,人类更多依靠自然资源推动发展。 而有一些国家,把物质资源开发作为发展的主要动力,依靠外国资本和技术走资源依赖型发展模式,最终陷入发展困境。 二战以来,一些国家把人才资源开发作为发展主要动力,很快就实现了经济复苏,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在人类社会发展赖以依存的各种资源中,人才资源最具根本性,不仅决定其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程度 ,而且具有其它资源无法比拟的无限可开发性。 这些经验教训值得我们深思。 今天,人类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正在取代传统物质资源,成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要素。 A B C D 答案: B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 3分) 高考资
3、源网 w.w.w.k.s.5.u.c.o.m A在全国上下的共同努力下, “非典 ”被控制住了,人们的心理暂时得到了平静,可是,谁能担保它会不会卷土重来? B经国家有关部门鉴定:打字通输入法易学、好记、快速、规范的特点,成为国家重点推广的项目,同时作为电脑基础教材,进入大学、中学、小学的必修课堂。 C美国有关情报部门日前承认,两架中国战斗机在一架美国电子侦察机与其中一架碰撞之前曾向它发出过警告。 D栖息地的缩减以及遍布亚洲的偷猎行为,使得野生虎的数量急剧减少,将来老虎能否在大自然中继续生存取决于人类的实际行动。 答案: D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9分,每小题 3分) 陆
4、游与江西诗派之关系 学术界长期流行的一种观点认为,陆游早年学诗于 曾几,受江西诗风的影响,后来从军南征,亲历战争生活,因而从江西诗派的形式主义影响中解脱出来,步入现实主义创作轨道。这种说法不能说没有一定的道理,诗人随着生活阅历的增加和创作实践经验的日趋丰富,诗歌风格发生某些变化是很正常的。但是,诗风发生变化并不等于完全抛弃了原来的诗学主张。 江西诗派众多诗人是严守某种统一的诗法规范还是具有各自的创作方法并形成了不同的风格特点?江西诗派是一个凝固的诗人群体还是一个发展变化的群体?我认为,江西诗派自宗主黄庭坚起便倡导求新求变,如果说黄庭坚在元 (包括之前 )的诗歌作品具有瘦硬、 奇崛、拗峭等特征的
5、话,在其贬官黔等地及以后的作品,则更注重诗歌的平淡之美。黄庭坚在给他外甥、学生的书信中,不止一次强调应多读古人书,在广泛吸取前人文学遗产的基础上推陈出新、自成一家。这种思想可以说贯穿了江西诗派的整个发展嬗变史。黄庭坚既讲法度,又推崇创新,二者并不矛盾,讲究法度并不等于死守法度,而应灵活运用。江西诗派作者吕本中深谙此理,于是提出 “活法 ”说,进一步阐明了如何运用法度,亦即继承前人艺术规则的问题。 “活法 ”说在南宋初年相当长的时期内影响巨大,成为诗坛上公认的艺术准则。 正是由于黄庭坚并不谨守褊狭的 门户之见,所以其门人弟子都以求新求变为能事。如徐俯曾答客书云: “涪翁之妙天下,君其问诸水滨;斯
6、道之大域中,我独知之濠上。 ”(清波杂志卷 5)对他人赞美他与黄庭坚的渊源颇为不乐,显然意欲自成一家。与徐俯交游甚密的韩驹也曾受知于山谷,晚年或置之江西诗社,却说: “我自学古人。 ”(周必大文忠集卷 19)正是由于这种追求新变、力求自成一家的倾向使得江西诗派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风貌。吕本中提出 “活法 ”说后, “活法 ”之说,一时盛行于南北宋之交的诗坛上,成为促进江西诗派发展变化的重要诗学思想。除诗歌发展本身的因素外, 吕本中、曾几等江西后学都经历过 “靖康之变 ”,社会环境和诗人心态与黄庭坚所处的北宋中期大不相同,创作方法与作品风格发生变化实属必然。 此足以证明,将江西诗派视作一个远离
7、生活,仅仅以雕镌文字、追求形式瘦硬拗峭的诗歌流派显然并不符合实际。既然江西诗派本身也处于一个不断嬗变的进程中,曾几又是陆游的授业恩师,则陆游与变化中的江西诗派有某种契合之处便决非无端臆测。 事实上,陆游终生持有强烈的爱国思想固然有多种原因,但曾几对他的影响绝对不可忽视。陆游晚年为曾几奏议稿作跋,追忆说: “绍兴末,贼亮入塞,时茶山先生居会稽禹迹精 舍,某自敕局罢归,略无三日不时见。见必闻忧国之言。先生时年过七十,聚族百口,未尝以为忧,忧国而已。 ”(渭南文集卷 30)在这篇短小的跋语中,陆游对曾几奏议稿的其他内容只字不提,唯独念念不忘恩师的这份爱国忧民之情,足证曾几此种情怀对陆游的影响之大。
8、陆游在诗歌探索方面与江西诗派的契合,还可以从他对晚唐诗的态度窥见一二。剑南诗篇卷 45追感往事云: “文章光焰伏不起,甚者自谓宗晚唐。欧曾不生二苏死,我欲痛哭天茫茫! ”对当时崇尚晚唐诗歌的风气十分不满。而自黄庭坚以来,江西诗派对晚唐诗歌均评价甚低。凡此种种, 都说明作为江西弟子的陆游与江西诗派的诗学祈向有着相当多的一致之处。 【小题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作者说明陆游和江西诗派有关系的一项是 ( ) A江西诗派本身处于一个不断嬗变的进程中。 B江西诗派作者曾几对陆游影响巨大。 C社会环境使陆游的创作方法与作品风格发生了变化。 D陆游和江西诗派一样,对晚唐诗歌均评价甚低。 【小题 2】下列说法
9、中,与原文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 ) A长期以来,学术界认为陆游虽然早年受江西诗风的影响,但后来从江西诗派的形式主义影响中解脱出来,步入了现实主义创作轨道。 B徐俯对他人赞美他与黄庭坚的渊源非常不乐,主要原因是他认为黄庭坚虽然是江西诗派的宗主,但诗学有限,不足以做他的老师。 C从江西诗派的发展实际情况来看,江西诗派并不是一个远离生活,仅仅以雕镌文字、追求形式瘦硬拗峭的诗歌流派。 D陆游晚年仍然念念不忘其师曾几的爱国忧民之情,这足以说明曾几的这种爱国情怀对陆游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小题 3】依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陆游能取得卓越的文学成就,曾几等江西诗派的诗人对他
10、的哺育是主要原因。 B生活阅历的增加和创作经验的丰富可 以使作家彻底改变原有的创作风格。 C虽然同属江西诗派,但黄庭坚、吕本中、曾几等人的创作风格有可能不同。 D江西诗派的宗主黄庭坚后期的创作风格完全不同于其前期的创作风格。 答案: 【小题 1】 C 【小题 1】 B 【小题 1】 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分) 作家迟子建访谈(节选) 2007 年,迟子建以她的中篇小说世界上所有的夜晚获得第四节鲁迅文学奖,这已是她第三次获得该奖项。 记者:你在世界上所有的夜晚中的第一句话就是 “我想把脸涂上厚厚的泥巴,不让人看到我的哀伤 ”,开篇这个既像诗歌般凄楚又像偈子般透彻的句子为读者打开了一
11、条通往苦界的羊肠小路,同时为小说的叙述风格奠定了一种冷静而哀婉的基调。请问,你是怎么找到这种基调的? 迟子建:灾难来临,人的本能是拒绝。可有些灾难(或可称为 “意外 ”)是不能拒绝的,因为那是命运。最初听到爱人遭遇车祸的消息,我身边一个人都没有。放下电话,我跺了一下脚,问自己:我做错了什么?我想这样残忍的事情降临到我头上,我一定是 “有罪 ”的。可我是 “无罪 ”的。我的 人生观和价值观促使我一直过着循规蹈矩的生活,与人为善。我踏踏实实写我的作品,知足地过着温暖的小日子,从未做过伤天害理的事情,何罪之有?我委屈,放声大哭。都说人是有 “前世 ”和 “来世 ”的,我认定自己的 “前世 ”造了孽,
12、这一世才遭遇苦难,这样一想,就不再抱怨命运的不公。 吞咽痛苦这枚苦果,是艰难的。我所经历的那一切,我都没勇气回顾。总之,心灰意冷,身心俱疲。我不敢出门,不愿意见阳光,尤其怕见到熟人,那些安慰的话语,都让我无法承受。我在写作中逃避,而事实证明,写作拯救了我。在写作中,我获得了新生。因为我突然觉得,有一 个世界,我想象的世界,它没有背弃我,我可以用笔构建一个世界,来安慰我。我经历痛苦的那个时期,中国频频发生矿难,看着电视上女人们那一张张悲伤欲绝的脸,我体味和理解着她们的痛苦,并且探究着造成这 “不幸 ”的缘由。我明白了,我经历的灾难,是命运的;而她们经历的灾难,人为的成分更多,这是更大的不幸。十几
13、年前,我曾去煤矿采访过,记忆在一瞬间突然被唤醒,一束光照亮了黑暗,于是,就有了开篇的句子,就有了欲罢不能的对痛苦的表达。 记者:这几年,朋友们极少提及你丈夫遭遇车祸的事情,怕惹你伤心。在这篇小说中,你详细地描述了魔术师 遭遇车祸之后未亡人的痛苦,这使小说中的叙述者具有与你本人相似的身份与体验。是什么使你直面难以释怀的痛苦回忆?你在叙述者身上投下了多少个人经验与内心体验的双重幻影?这部小说是否可以看作是一部关于自我救赎的小说?叙述者或者你本人如何通过接触更为深广的痛苦而使自己从个人痛苦中得以解脱? 迟子建:写作世界上所有的夜晚,其实是想给个人伤痛找一个排遣的出口。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篇小说是一篇
14、“漫长的悼词 ”,具有你说的 “自我救赎 ”的意味。开始写它的时候,是极其痛苦的,因为那等于又一次挑开了伤口,让它滴血。不过随着小说的推 进,这个伤口在慢慢地 “结痂 ”,因为 “众生 ”的苦难使个人的痛苦变弱了。 个人一旦变小了,世界就大了。 相反,一旦把个人看得过重,世界就变小了。一个人要想真正融入世界中,一定要把自己变得小一些,最好小得如一粒微尘,这样,世界才能升腾起来。就这样,我的足迹所到之处,我都看到了无处不在的苦难,也看到了苦难中的温暖和柔情。我用笔惊喜地描摹着我看到的这一切,从中获得了一种 “大解脱 ”。只有解脱了的我,才会放松下来,才会对往昔的岁月无怨无悔,才会让空空的剃须刀盒
15、里飞进一只宝蓝色的蝴蝶。 介绍附录:世界上所有的夜晚的叙述者 女主人公在丈夫车祸去世后独自远行,因山体滑坡,列车中途停靠在一个盛产煤炭和寡妇的小镇乌塘,得以接触社会,听鬼故事、丧歌以及众多奇闻,目睹苦难、不公和死亡。 【小题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两项是( )( 4分) A世界上所有的夜晚开篇第一句话表现了作者想要封闭自己,把忧伤留在心底的痛苦之情。 B迟子建认为矿难的受害者经历的灾难是人为的,因此她觉得那些矿难遇难者家属比自己更为不幸。 C “自我救赎 ”的意思是自己拯救自己,迟子建通过小说找到了排遣痛苦的出口,让自己获得了一种解脱。 D迟子建说世界上所有的夜晚是一篇 “
16、漫长的悼词 ”,是说这篇小说是对她过去的人生不幸的悼念。 E在这篇访谈中,记者紧紧围绕作家的个人不幸与作品表达之间的关系提问,挖掘出了作家的创作动机、情感历程和写作技巧。 【小题 2】哪些因素使迟子建在世界上所有的夜晚中找到了冷静而哀婉的基调?( 6分) 【小题 3】面对人生中的苦难,迟子建是如何获得解脱的?请分点概括。( 6 分) 【小题 4】迟子建说: “个人一旦变小了,世界就大了。 ”如何理解这句话?他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启发?( 8分) 答案: 【小题 1】 BE( B“认为矿 难的受害者经历的灾难是人为的 ”有误,原文说 “而她们经历的灾难,人为的成分更多 ”。 E文中并没有提到写作技
17、巧。)(答出 E得3分,答出 B得 2分) 【小题 1】 爱人遭遇车祸使她体味到失去亲人的痛苦; 无罪受过的委屈使她慨叹命运的不公; 逃避生活,寻求虚构的世界; 遇到更为不幸的矿工及家属们。(每点 2分,答出任以三点即可) 【小题 1】 借助写作,虚构一个世界,来安慰自我。( 2分) 看到无处不在的苦难,来将自己的苦难减弱;( 2分) 看到苦难中的温暖和柔情,感到惊喜。( 2分) 【小题 1】 如果自己小如微尘,自己的痛苦也就 变得微不足道了,那么自己生活的世界就变大变美好了( 4分) 在生活中,可以用这种方法减弱苦难和悲伤,放大满足和快乐。( 4分) 【小题 1】 B“认为矿难的受害者经历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2012 学年 吉林省 伊通一 中高 学期 十一月 月考 语文试卷 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