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北京市四中高二年级上学期期末测验语文试卷与答案.doc
《2011-2012学年北京市四中高二年级上学期期末测验语文试卷与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2012学年北京市四中高二年级上学期期末测验语文试卷与答案.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2012学年北京市四中高二年级上学期期末测验语文试卷与答案 其他 根据拼音写汉字。(每空 1分,共 4分) ( 1)大加鞭 t( ) ( 2)无 j( )之谈 ( 3)梦 mi( )以求 ( 4)根深 d( )固 答案:( 1)挞( 2)稽( 3)寐( 4)蒂 选择题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通 缉 ( j) 娱 乐( y) 创 痛( chung) 潜 移默化( qin) B嫁 奁 ( lin) 契 约( q) 横 暴( hng)老气 横 秋( hng) C官 饷 ( xing) 沏 茶( q)涅 ( pn)规行 矩 步( j) D狂 飙 ( pio) 紊 乱( wn) 纤
2、 细( xin)说媒拉 纤 ( qin) 答案: C 下列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 你们住一天就供给一天的食用;要走,就准备好一夜的保卫工作 B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派遣将领守住关口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入来盗取异常珍贵之物 C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 战士竭尽全力才在战场上把他们捉住,妇人几句话一下子就在都城把他们放走 D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 侯嬴暗暗地观察公子无忌,公子的脸色愈发谦和 答案: B 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王之蔽甚矣 A以何市而反 B败秦师于 C使吏召诸民当偿者 D文倦于事,愦于忧 答案: D 下列句子中的
3、加点词和现代汉语的意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A今齐 地方 千里 B 明日 ,徐公来 C今君有 区区 之薛 D约为 婚姻 答案: C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B鲰生说我 C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D辞决而行 答案: B 下列加点词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以 辱 二三子 B孟尝君 怪 其疾也 C吾妻之 美 我者 D单于 壮 其节 答案: A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答案: C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答案: D 对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寡君若得而食之,不 厌 厌:满足 B侯生 摄 敝衣冠摄:整理 C如姬 资 之三年资:资助 D如惠语以
4、让 单于让:责备 答案: C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拉笼奉成迂回婉转另眼相看 B陨落相貌真像大白兵慌马乱 C辖制诀窍难以质信纭纭众生 D熏陶罪孽绵里藏针绳之以法 答案: D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他能将一大部厚书背下来,真是了不得的 _。 遭受误判后,运动员立即冲向场边,向裁判 _。 第一次登台,演得不好,请大家多多 _。 A功夫伸冤包含 B功夫申冤包涵 C工夫伸冤包涵 D工夫申冤包含 答案: B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全球经济的低迷,促使互为竞争对手的两家企业 化干戈为玉帛 ,在某些特定领域内展开合作。 B两位颁奖嘉宾 插科打诨 ,逗得台下
5、观众开怀大笑,原本严肃紧张的现场气氛顿时活跃了起来。 C抗日战争时期,西南联大 因陋就简 ,坚持严谨的治学态度,树立优良学风,培养出大批人才。 D美国女诗人狄金森没有 纵横捭阖 的丰富人生,但她善于思考,写了许多内蕴哲理的优秀诗篇。 答案: D 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由于政策、经费、人际关系等诸多因素,导致中国独立电影年度展的开幕式几乎每年都要换地方举行。 B有些国产护肤品质量不仅能与外国名牌媲美,而且价格实惠,更适合中国人肤质,深受爱美人士喜爱。 C学习文言虚词的最好方法就是多接触文言文,在阅读中见识和感悟,而感悟的最好途径就是朗读和背诵。 D史记运用 “原始察终,见盛观
6、衰 ”的原则,对我国拥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进行了总结,深得史家赞赏。 答案: C 下列句子按顺序编为四组,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王国维的 “三种境界说 ”可以用来很好地描述科学研究的过程。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是第一境,为准备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是第二境,为探索期。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是第三境,为豁朗期。周立伟先生认为在这之后应该还有一 种境界,即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 _- 这种变化是科学研究第四境的形象说明。 这句诗形象地表达了科学研究进一步深化与探索的过程,令人遐想。 看吧,小溪流到了尽头 . 仿佛到了绝地,忽然云霭从
7、远处升起,云天一色,时隐时现,多么美妙的变化啊。 “行到水穷处 ”讲的是实践检验, “坐看云起时 ”讲的是理论升华,为验证期。 A B C D 答案: C 对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释 左骖,以公命赠孟明释:释放 B且君 尝 为晋君赐矣尝:尝试 C旦日不可不蚤自来 谢 项王谢:致谢 D北救赵而西 却 秦却:打退 答案: D 对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轻则寡谋,无礼则 脱 脱:疏忽 B 超 乘者三百乘超:跳跃 C又欲 肆 其西封肆:肆意 D沛公 军 霸上军:驻军 答案: C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美)罗森塔尔 ( 1)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布热金
8、卡,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居然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附近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追逐游戏。 ( 2)这真像一场噩梦,一切都可怕地颠倒了。在布 热金卡。本来不该有阳光照耀,不该有光亮,不该有碧绿的草地,不该有孩子们的嬉笑。布热金卡应当是个永远没有阳光、百花永远凋谢的地方,因为这里曾经是人间地狱。 ( 3)布热金卡在波兰南方城市奥斯维辛城外几英里的地方 世人对奥斯维辛这个地名更熟悉。布热金卡和奥斯维辛一道组成了被纳粹称为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杀人工厂的一部分。 ( 4)十四年前,最后一批囚徒被剥光衣服,在军犬和武装士兵的押送下走进毒气室。从那时起,奥斯维辛的惨状被人们讲过了很多次。一些幸存者
9、撰写的回忆录中谈到的情况,是任何心智健全的人所无法想象的。奥斯维辛集 中营司令官罗道夫 弗兰斯 费尔南德 霍斯在被处决前也写了回忆录,详细介绍了这里进行的集体屠杀和用人体做的各种试验。波兰人说,共有 400 万人死在那里。 ( 5)今天,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记者只有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来源于一种不安的心情:在访问这里之后,如果不说些什么或写些什么就离开,那就对不起在这里遇难的人们。 ( 6)现在,布热金卡和奥斯维辛都是很安静的地方,人们再也听不到受难者的喊叫了。参观者默默地迈着步子,先是很快地望上一眼;接着,当他们在想象中把人同牢房、毒气室、地下室和鞭刑柱联 系起来的
10、时候,他们的步履不由得慢了下来。导游也无须多说,他们只消用手指一指就够了。 ( 7)每一个参观者都感到有一个地方对他来说特别恐怖,使他终生难忘。对有的人来说,这个地方是经过复原的奥斯维辛毒气室。人们对他们说,这是 “小的 ”,还有一个更大的。对另外一些人来说,这样一个事实使他们终生难忘: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 ( 8)还有一些参观者注视着毒气室和焚尸炉,开头,他们表情茫然,因为他们不晓得这是干什么使的。然而,一看到玻璃窗内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一看到用以关押被判处 绞刑的死囚的牢房时,他们就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 ( 9)一个参观者惊惧万分,
11、张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来 原来,在女牢房,他看到了一些盒子。这些三层的长条盒子, 6英尺宽, 3英尺高,在这样大一块地方,每夜要塞进去五到十人睡觉。解说员快步从这里走开,因为 这里没有什么值得看的 。 ( 10)现在参观者来到一条长廊里。从长廊两边的墙上,成排的人在注视着参观者。这是数以千计的照片,是囚徒们的照片。他们都死了 这些面对着照相机镜头的男人和妇女,都知道死亡在等待着他们。 ( 11)他们表情木然。但是,在一排照片的中间,有一张特别引人注目,发人深思。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得丰满,可爱,皮肤细白,金发碧眼。她在温和地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而微笑。当时,她
12、在想什么呢?现在她在这堵奥斯维辛集中营遇难者纪念墙上,又在想什么呢? ( 12)参观者被带到执行绞刑的地下室去看一眼,这时,他们感到自己也在被窒息。另一位参观者进来了,她跪了下来,在自己胸前画十字。在奥斯维辛,没有可以作祷告的地方。 ( 13)参观者们用恳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对解说员说: “够了。 ” ( 14)在奥斯 维辛,没有新鲜东西可供报道。 这里阳光明媚,绿树成荫,在集中营大门附近,孩子们在追逐游戏 。(有删节) 【小题 1】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3分) A第( 1)段中作者用 “居然 ”和 “还有 ”强调了人们在现实与历史的反差面前极度的惊讶与难以接受。 B参观
13、者只是看到牢房、毒气室、焚尸炉就感到痛苦和残忍,可想而知当年受难者们所遭受的虐待之深。 C第( 9)段中解说员说 “这里没有什么值得看的 ”说明了恶劣的居住环境与残忍的屠杀相比已经不算糟糕。 D第( 13)段中, “够了 ”一词表达了参观者们对在奥斯维辛集中营中祈祷这种行为的不满、不屑和痛斥。 【小题 2】阅读文章的第( 6) ( 13)段,回答问题。 ( 1)这部分内容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分) ( 2)这种情感是如何表达的?( 2分) 【小题 3】文章结尾写 “这里阳光明媚,绿树成荫,在集中营大门附近,孩子们在追逐游戏 ”有何作用?( 4分) 【小题 4】此文曾获美国普利策新闻奖,其
14、标题是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标题的理解。( 6分)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1】作者通过叙述、描写参观者们的见闻感受, 按照参观地点的转换,不仅写了参观者的观感印象,也写了自己对参观者反应的感受( 2分),间接表达了对法西斯刽子手的谴责和对受难者们深深的哀悼。( 2分) 【小题 1】呼应文章开篇,再次展现今天的布热金卡环境优美,风景秀丽,生活安逸( 1分),与二战时期的布热金卡形成了鲜明对比( 1分),表达了对法西斯的控诉( 1分)。同时也提醒人们不要忘记历史的惨痛教训!( 1分) 【小题 1】奥斯维辛集中营早就因它沉重、血腥的历史而出名,一批批参观者看到的
15、是同样的东西,得到的是同样震撼、愤怒、窒息的感受,所以,从新闻角度来讲,没有新的东西 供作者来写( 2分)。但是,作为一名被深深震撼的参观者,作为一名拥有着非写不可的使命的记者,作者出于对遇难者的哀悼,对纳粹的愤怒,用这篇新闻稿来传达出每一个有良知者的共同心声。( 3分)同时,新闻报道的特点是新鲜、及时,但标题却说 “没有什么新闻 ”,这样引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1分) 【小题 1】此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要求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脉络,注意关各个选项键词语,找出概括最恰当的选项。 【小题 2】( 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段情感的把握,品味语言读出字里行间里流露出的情感。 ( 2)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
16、分析能力,文章中 没有直接对法西斯刽子手的谴责和对受难者们深深的哀悼,而是间接地。 【小题 3】此题考查学生对最后一段的理解,其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开头相照应。并形成鲜明对比。告诉人们幸福来之不易,不要忘记历史。 【小题 4】 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要求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全文,从新闻的角度分析即可。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20世纪 30年代,理论物理学家沃尔夫冈 泡利通过质能守恒原理预言了中微子的存在,之后又经过 20多年中微子才被真正探测到,而这项发现直到 39年后才为发现者赢得了一项诺贝尔 奖。科学家们认为它是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之一。它一开始被命名为
17、中子,后来才改名为中微子,意思是极微小的中子,性质类似于中子,并不带电。粒子物理学家们之前一直以为中微子没有质量,后来才发现它有极小的质量,可就是因为质量实在太小,直到现在人们也没有测量出中微子的精确质量,只知道它的质量还不到电子的百万分之一。中微子只与其他物质在极短距离内发生弱相互作用,因此它可以穿越一切而如若无物。这个确实存在却让人难以把握、甚至无法理解的中微子行如鬼魅,科学家们常说它如同 “幽灵 ”一般。 2011年 9月 22日,位于意大利的国际 研究小组 OPERA经过两年多的实验向全世界公布:从瑞士的欧洲核子中心到意大利的约 730公里的比赛中,中微子以微弱的优势跑赢了光速;比光快
18、了 60纳秒( 0.00000006秒),超出了每秒2.99792458亿米的宇宙速度极限。 大多数物理学家对此仍然持否定态度,这并不是顽固守旧,而是相对论自从诞生以来经受了无数次实验的检验,至今还没有可靠的证据表明有任何违反相对论的物理现象,中微子的速度是否可以超过光速还需要反复的实验来证实。匹兹堡大学的物理学家亚瑟科索斯基说,听说中微子比光速快 100倍恐怕都比这个结果听上 去更容易让人相信,任何一点疏漏都可能使测量出现如此微小的误差。 精确测量中微子的速度绝非易事,可以重复这种实验的地方屈指可数。美国费米国家实验室的 MINOS研究组之前也曾经测量到中微子的速度稍微高于光速,但是因为可信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2012 学年 北京市 中高 年级 上学 期期 测验 语文试卷 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