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广东省中山一中宝安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doc
《2010年广东省中山一中宝安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广东省中山一中宝安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0年广东省中山一中宝安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与答案 其他 名句默写( 8分)(任选 4小题作答,如全选,则以前 4题为准) ( 1)吾尝终日而思矣, ;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 2)对曰 “ ,民弗从也。 ”公曰: “ ,弗敢专也,必以信。 ” ( 3)宫中府中, , ,不宜异同。 ( 4) ,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 。 ( 5)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 。 答案: ( 1)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 而望矣 ( 2)小惠未 牺牲玉帛刘文迁 ( 3)俱为一体,陟罚臧否, ( 4)可怜楼上月徘徊 捣衣砧上拂还来 ( 5)飞湍瀑流争喧 崖转石万壑雷 选择题 下列
2、加点字读音有 的一项是: A包扎( z) 重创( chung)剽( pio)悍书声琅琅( lng) B逮( di)捕 藩( fn)篱胴( dng)体顺心遂( su)愿 C干坼 ( ch)叨( to)教 模( m)具土木形骸( hi) D祈( q)求牌坊( fng)剿( cho)袭摈( bn)诸门外 答案: D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这次商品博览会,聚集了各国各地各种各样的新产品,真可谓浩如烟海,应有尽有 。 B出身于东汉后期一个势倾天下的官宦世家的袁绍,由于为人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关键时刻往往引而不发,故不能成就大业。 C求美者对美容科称赞有加
3、,每每听到这些溢美之词,科室主任张群便无比欣慰,他们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得到了肯定,并赢得了更多朋友的青睐。 D入围本届柏林电影节竞赛单元的两部中国影片,三枪拍案惊奇令人遗憾地铩羽而归,团圆则获得了最佳编剧银熊奖。 答案: D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有专家认为,以标榜草根创新精神为幌子的山寨文化泛滥的原因,是由中国知识产权意识严重缺位所致。 B在当前金融海啸的冲击下,一些中小企业倒闭,他们所缺乏的,一是资金不足,二是技术含量低,三是产品陈旧单一。 C奥运会结束后,国家体育场 “鸟巢 ”和 “水立方 ”的清场工作基本完成,将在两个星期之后迎来第一批游客。 D如果明年国际经济政治环境不继续恶
4、化,国内不出现大范围的严重自然灾害和其他问题,我国的 GDP 仍有望保持 9%左右的增长速度。 答案: D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由 北向南过龙石舫,再经晨旭亭、九龙桥、晚霞亭,便到了 “贵妃池 ”建筑群。 湖面平如明镜,亭台倒影,垂柳拂岸。 下午,我们来到华清池,只见大门上方有郭沫若书写的 “华清池 ”匾额。 往后是新浴池,由新浴池往右,穿过龙墙便是九龙湖。 进了大门就看见两株高大的雪松昂然挺立,两座宫殿式建筑的浴池分列左右。 湖东岸是宜春殿,西岸是九曲回廊,北岸是以飞霜殿为主体的三座建筑,沉香殿和宜春殿东西相对。 A B C D 答案: D 现代文阅读 阅
5、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16分) 荀子的文学创新 兴盛于汉代、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大特殊文体的赋,前人多从文体流变探其渊源,如 “赋也者,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也 ”(文心雕龙 诠赋 )。这主要是从汉赋形式的演变上,探求其受诗、骚等前代文学样式的影响与联系。但真正自觉地去进行赋的创作并对汉赋产生重大影响的第一个创赋人和奠基者,应该是荀子。 荀子是第一个以赋命篇的人。他的著作赋篇包括礼、知、云、蚕、针等五篇。其中,有对礼、智等抽象的精神产物的形象化描写,也有对云、蚕、针等具体事物的 逼真摹写。在形式上,采用主客问答方式,句式以四言为主,杂以五七言或多言,善用排比,韵散间出。在手法上,则铺陈
6、回环,绘声绘色。这些都是后来汉赋作者所全面继承并发展的大赋特点,这应该是严格意义上的最早的赋。看来,荀子不仅是赋的创名者,也是赋作范式的创制者。这说明赋之最早出现应是荀子创新性文学实践的结晶。当然,赋体在汉代蔚为大观,类型繁多,其发端和起源,也不会是单一的。但是荀子作为第一个自觉进行赋创作的人,应是体物赋的创始者。清人王芑孙在读赋卮言中说: “相如之徒,敷典 模 舜榆鞣 薄档酶 非小 滓坏悖 褪撬 教逦锬偷牡湫偷暮捍蟾呈且攒髯幼鞲持 创醋鞯摹 br荀子的文学创新,还反映在他的作品成相篇上。该篇充分吸收民间弹唱文学的营养,以三三七加四七的句式,写出极有弹弦节奏特点的韵文作品。例如: “请成相,世
7、之殃,愚黯愚黯堕贤良;人主无贤,如瞽无相何伥伥。 ”从通篇来看,内涵丰富,亦论亦述。既用这种弹唱之词来阐发深刻的治国之理,又用来叙说曲折的历史故事。在形式和表现上,则曲调简短,极富民间劳动的节奏感,且足格联章,首尾完整,有辞尽意足之妙。荀子的这种文学创造,对后代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唐宋以后勃然兴起的弹 词正是继承了荀子所创制的这种弹唱文学的特点,才成为以叙说故事为主,深受民间喜爱的文学范式的。 荀子的文学创新动力,有其独特的文化之源。他虽为战国后期的赵国 (今山西安泽 )人,但他 “年十五游学于齐 ”,在齐国的学术文化中心稷下学宫曾 “三为祭酒 ”,“最为老师 ”。晚年又在楚国受到春申君的推重
8、和赏识。可见他的一生除曾短时游秦、赵等国谋仕不遂之外,大部分时间是在齐、楚两国度过的。而在被孟子称为 “王者之迹息而诗亡 ”的战国时代, “唯齐、楚两国颇有文学 ”。当时的齐、楚两国,先后形成稷下和兰陵两个文化中心,形成肥沃的齐楚文学土壤 。 荀赋五篇,全以隐语写成,说明其产生与隐语风习有直接关系。文心雕龙 谐隐中即有 “楚庄、齐威,性好隐语 ”的记载,这说明齐、楚两国都有好隐语的风俗。而史记 滑稽列传中记载的 “齐威王之时喜隐 ”,新序记载 “齐宣王发隐书而读之 ”的事,也说明隐语在齐国可能已发展成一门系统的学问而有着更有效的传播。正像以隐语来写作的荀赋,只有在齐、楚这样丰厚的隐语土壤中才能
9、培育一样,荀子的颇多文学创新成就,就是 “齐楚两国颇有文学 ”的时代结晶。 【小题 1】下列对文中赋篇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 A赋篇应该是 严格意义上的最早的赋,它是荀子致力于创新性文学实践的结晶。 B赋篇内容丰富,对礼、智等抽象的精神产物以及云、蚕、针等具体事物有着形象而逼真的描写。 C赋篇充分吸收民间弹唱文学的营养,在形式和表现上,足格联章,首尾完整,有词尽意足之妙。 D赋篇以隐语写成,采用主客问答式,以四言为主,善用排比,韵散间出,铺陈回环,绘声绘色。 E. 赋篇是后世汉赋的起源和发端,使荀子不仅成为赋的创名者,也成为了赋作范式的创制者。 【小题 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
10、一项是( 3分) : A赋兴盛于汉代,汉赋受诗经、离骚等前代文学的影响,是自觉全面地继承荀子的创作思想而形成的文学样式。 B汉赋蔚为大观,类型繁多,所谓体物模型的汉大赋是其中典型的代表,荀子创造的体物赋应是汉赋的发端和起源。 C荀子成相篇的艺术创作范式,直接影响到司马相如等人,他们或阐发深刻的治国道理,或叙说曲折的历史故事。 D荀子在齐国游学从教多年,晚年又在楚国受到推重赏识,齐、楚两地的丰富阅历,对他的文学创新起到了重要作用。 【小题 3】请简要说明荀子的文学创新成就。( 4分) 【小题 4】荀子文学创新的 文化之源有哪些 对你有什么启发?( 5分) 答案: 【小题 1】 CE 【小题 1】
11、 D 【小题 1】 荀子是第一个以赋命篇的人,赋篇是他最早的以 “赋 ”命名的著作; 苟子在内容、形式、句式和手法上创制了赋作的范式。 “他是体物赋的创始者 ”。 他在弹唱文学方面有重大创新,创作了极有弹弦节奏特点的韵文作品成相篇。 【小题 1】 荀子的文学创新源于肥沃的齐楚文学的土壤,源于齐楚两国的隐语风习。 荀子文学创新的成功说明文学源于生活,深厚的文化底蕴能催生新的文学成果。 【小题 1】 C张冠李戴,所说内容应是成相篇的特点; E太绝对,原文说“赋体在汉代蔚为大观,类型繁多,其发端和起源,也不会是单一的 ”,且前后无因果关系 【小题 1】 A项错在 “自觉全面地继承荀子的创作思想 ”;
12、 B项错在 “发端和起源 ”;C项错在 “直接影响到司马相如等人 ” 【小题 1】意思对即可,每点 1分共 4分 【小题 1】意思对即可,创新之源 3分,启发 2分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12分) 白云先生传 (清)方苞 张怡,字瑶星,初名鹿徵,上元人也。父可大,明季总兵登、莱。毛文龙将卒反,诱执巡抚孙元化,可大死之。事闻,怡以诸生授锦衣卫千户。甲申,流贼陷 京师,遇贼将,不屈,械系将肆掠,其党或义而逸之。久之,始归故里,其妻已前死,独身寄摄僧舍。不入城市,乡人称白云先生。 当是时,三楚、吴越耆旧,多立名义,以文术相高。惟吴中徐昭法、宣城沈眉生,躬耕穷乡,虽贤士大夫不
13、得一见其面,然尚有楮墨 流传人间。先生则躬樵汲,口不言诗书,学士词人无所取求。四方冠盖往来,日至兹山,而不知山中有是人也。 先君子与余处士公佩,岁时问起居。入其室,架上书数十百卷,皆所著经说及论述史事。请贰之,弗许,曰: “吾以尽吾年耳,已市二瓮,下椁,则并藏焉。 ”卒年八十有八。平生亲故,夙市良材,为 具棺椁。疾将亟,闻而泣曰: “昔先将军致命危城,无亲属视含殓,虽改葬,亲身之 sup 弗能易也。吾忍乎? ”顾视从孙某,趣易棺,定附身衾衣,乃卒。时先君子适归皖桐,反,则已渴葬 矣。或曰:书已入圹。或曰:经说有贰,尚存其家。 乾隆三年,诏修三礼,求遗书,其从孙某以书诣郡,太守命学官集诸生缮写,
14、久之未就。 先生之书,余心向之,而惧其无传也久矣,幸其家人自出之,而终不得一寓目焉。故并著于篇,俾乡之后进有所感发,守藏而布之,毋使遂沉没也。 注: 楮墨:纸和墨。泛指有文字的东西。 亲身之 溃 ):贴身之棺。古人的棺椁有的好几层 ,牢 罾锊愕墓住劭试幔汗爬瘢 崞谝蛩勒叩纳矸荨 匚坏牟煌 幸臁熳悠咴露 幔 詈钗逶露 幔 蠓蛉 露 幔 坑庠露 帷吹皆崞谔崆奥裨峤锌试帷苒郏耗寡 br【小题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先生则躬樵汲樵:砍柴 B平生亲故,夙市良材市:购买 C顾视从孙某,趣易棺趣:催促 D俾乡之后进有所感发俾:有益 【小题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
15、同的一项是 : A 多立名义,以文术相高 王好战,请以战喻 B 学士词人无所取求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 C 已市二瓮,下椁,则并藏焉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 定附身衾衣,乃卒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小题 3】以下句子分别编成为四组,全部表现张怡遁世隐居的一组是 : 久之,始归故里 虽贤士大夫不得一见其面 学士词人无所取求 请贰之,弗许 吾以尽吾年耳 定附身衾衣 A B C D 【小题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怡的父亲在一次兵变中殉难,此事上奏朝廷,张怡于是被授予锦衣卫千户官职 。 B作者的父亲在世时,曾在过年时节与余佩一道前往山中,看望不务声名的张怡。
16、 C张怡临终时拒绝使用亲朋好友为他准备的棺材,是因为他想到了从前战死的将士。 D文章结尾写了张怡家人献书的事情,作者希望张怡的同乡晚辈能妥善保存这些书。 答案: 【小题 1】 D 【小题 1】 C 【小题 1】 C 【小题 1】 C 【小题 1】俾:使 【小题 1】前一个表承接,后一个表转折 【小题 1】 遁世隐居以前的事; 写的是徐昭法、沈眉生,不是张怡; 写其不忘父丧、恪守礼制的道义节操 【小题 1】临终拒绝使用好的棺材的原因在于其不忘父丧,恪守礼制 附译文: 张怡,字瑶星,原名鹿微,江苏江宁县人。父亲张可大,明末作登、菜二府总兵官。适逢毛文龙部下反叛,诱擒了巡抚孙元化,张可大殉难而死。事
17、情奏闻朝廷,张怡以生员身份被授予锦衣卫千户的官职。崇祯十七年,流寇(李自成的军队)攻占北京,张怡遇到贼将,但他毫不屈服,被锁铐起来将要肆意毒打,他们的同党中有人赞赏张怡的节义(认为张怡有节义)而放他逃走了。很久之后,张怡回到故乡。他的妻子在这以前就死了,他独身寄居在摄山的佛寺里。从不到城市去,乡里之人都称他白云先生。 当时,湖南、湖北及江浙一带有名望的前朝遗民,大多追求声望,以诗文互争高低。只有苏州的徐昭法、宣城的沈眉生,在穷乡僻野中耕作为生,即使是贤德的士大夫造访也不得见他们一面,然而他们还是有笔墨文章流传于人世。白云先生则亲自挑水打柴,嘴里从不谈论诗书,学者诗人们也无从向他讨教。四方来往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0 广东省 中山 一中 中学 高三上 学期 第二次 联考 语文试卷 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