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江西省景德镇市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质检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江西省景德镇市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质检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江西省景德镇市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质检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江西省景德镇市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质检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中隐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 A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B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C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答案: C 试题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A、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只是物体形状的改变,并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B、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描述的是物质的状态改变,也没有新物质生产,属于物理变化; C、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2、描述的是发生了下面 2个反应:CaO + H2O = Ca( OH) 2, CO2 +Ca( OH) 2 =CaCO3+ H20 ,均生成了新的物质,所以是化学变化,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也是物体形态的改变,并没有新物质生成。故选 C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除去下列各物质中少量杂质的方法,合理的是( ) 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杂质的办法 A CO2 CO 通过足量的灼热氧化铜 B 氧化铜 炭粉 隔绝空气,将混合物加强热 C CO CO2 将混合气体点燃 D N2 O2 答案: A 试题分析:在实行原理行得通的情况下,物质的除杂有 2个原则: 1、假如的物质或采取的
3、方法只能除去杂质, 2、在除杂过程中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方法既可以物理手段也可以采用化学方法, A、 CO会与灼热氧化铜反应生成 CO2,而CO2不会灼热氧化铜反应,所以正确, B、隔绝空气,将混合物加强热,氧化铜和炭粉会相互发生反应: C+ 2CuO 2Cu + CO2,虽然杂质炭粉除去了,但也把原来的物质成分都改变了错误, C、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不可能将混合气体点燃,原则上就行不通,所以错误, D、通过灼热铜网,故选 A 考点:物质的除杂和分离 今年春季我国出现 H7N9禽流感,治疗的新药是帕拉米韦,其分子式是C15H28N4O4,有关该物质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中
4、碳、氢、氮、氧的原子个数比为 15: 28: 4: 4 B该物质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一个帕拉米韦分子中含有 14个氢分子 D其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物质的化学式可确定 1、一个分子中所含的原子总数以及对应各原子的个数(甚至是个数比), 2、可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3、可计算物质中所含元素的质量比, 4、可计算物质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A、分子中各原子的个数比即对应元素符号右下脚的数字比(当元素符号右下脚没有数字的时候,不是 0,而是 1), C、 H、 N、 O 元素符号右下脚的数字分别是 15、 28、 4、 4,所以碳、氢、氮、氧的原子个数比为 15: 2
5、8: 4: 4,正确, B、该物质应由碳、氢、,氮、氧三种元素组成,错误,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所以在分子中只含有原子, 不可能含有其他的分子,应该这样说:一个帕拉米韦分子中含有28个氢原子,所以错误, D、其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45: 7,故选 A 考点:根据物质化学式进行的相关计算 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事 实 解 释 A 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反应前后瓶中分子总数不变 B CO和 CO2化学性质不同 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 C 湿衣服在阳光下晾晒变干 水分子受热变成了氧气分子和氢气分子 D 金刚石和石墨性质差异很大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已有化学知识分析判断。
6、A、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发生的是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的分化和原子的重新组合,反应前是水分子,反应后是氢分子、氧分子,根据 2H2O 通电 2H2+ O2 ;可以推断分子总数应该发生了变化,不变的反应前后 H、 O 的原子总数,错误 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也即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CO 和 CO2化学性质不同,原因就是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正确, C、湿衣服在阳光下晾晒变干,发生的是物理变化,在物理变化过程中,分子的种类没有变,变化的是分子间的间隔,所以在这个变化 前后并不是水分子受热变成了氧气分子和氢气分子,而是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了
7、,所以水由液体变为气态,所以错误, D、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选 B 考点:分子、原子的概念及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微观解释,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对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B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D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答案: B 试题分析:对物质燃烧实验现象的描述要注意分清 “在空气中 ”还是 “在氧气 ”,因为氧气的浓度不同,燃烧的现象也不同,同时在描述的时候,要注意不能出现生成物的名称,也就是说不能把现象描述成了实验结论,描述要注意准确性,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这描
8、述的是实验结论,而不是现象,错误 B、正确, 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才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所以错误, D、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 B 考点:物质燃烧的现象 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 A O2 B Ca( OH) 2 C P2O5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化合物, 2、由两种元素组成, 3、要含有氧元素, A、 O2虽然含氧元素,但不是化合物,是单质,所以不是氧化物,错误 B、 Ca( OH) 2也含氧元素,并且还是化合物,但它由三种元素组成,而不是由两种元素组
9、成,所以也不是氧化物,错误, C、 P2O5具有 1、化合物, 2、由两种元素组成, 3、有氧元素,所以是氧化物, D、还可以填 CO、 CuO 等,故选 C 考点:氧化物的概念 根据下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向大理石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则 Y轴表示剩余固体的质量 B若将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则 Y轴表示剩余液体的质量 C若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氧气,则 Y轴表示剩余固体的质量 D若向灼热的氧化铜中通入足量一氧化碳,则 Y轴表示剩余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 答案: D 试题分析:解答图象题,一定要把横坐标,纵坐标表示的具体内容搞清楚,然后再结合具体的反应或实验来分析, A、若向
10、大理石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注意是大理石,而不是纯净的碳酸钙,也就是说除了碳酸钙还有其他的不与盐酸反应固体杂质,所以不管怎么反应,剩余的固体质量不可能变为 0, B、将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除了生成氧气,还有一种液体生成物水,所以剩余的液体质量也不可能为 0, C、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氧气,除了生成氧气,还生成氯化钾,并且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前后质量也不变,所以剩余的固体质量也不可能为 0,错误, D、向灼热的氧化铜中通入足量一氧化碳,生成的固体是铜,不含氧元素,所以最后剩余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0, 故选D 考点:初中化学知识的数形结合 用 “ ”和 “ ”代表两种不同的单质分子,
11、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反应有 2种生成物 B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C每个生成物分子由 3个原子构成 D参加反应的 “ ”和 “ ”分子的个数比是 21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 A、生成物中含有 2种不同的分子,但其中一种分子明显是反应前的一种分子,是反应过程中剩余的一个分子(即过量,没参与反应的分子),故应该是只有一种生成物,错误; B、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反应物中有两种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而只有一种生成物,是两种单质化合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是化合反应,正确, C、根据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12、,很明显每个生成物分子应由 4 个原子构成,错误, D、由于这种 “ ”,在反应过程中有一个分子没参与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所以参加反应的 “ ”和 “ ”分子的个数比应是 31,故选 B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化合反应的概念, 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 ,以下推理不合理的是 ( ) A含碳元素的物质充分燃烧会生成 CO2,所以燃烧能生成 CO2的物质一定含碳元素 B分子 ,原子都是不带电的粒子 ,但是不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 ,原子 C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D在同一化合物中 ,金属
13、元素显正价 ,所以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答案: D 试题分析: A、含碳元素的物质充分燃烧会生成 CO2,所以燃烧能生成 CO2的物质一定含 碳元素,这句话是正确的,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反应后生成 CO2的物质一定含碳元素,合理, B、分子 ,原子都是不带电的粒子 ,但是不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 ,原子,还有中子也不带电,所以也合理, C、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也就是说在化合物中至少要含 2种元素,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合理, D、在同一化合物中,没有指明这种化合物是由几种元素来组成的,如果是由 2种元素来组成,那如果金属元素显正价 ,
14、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但如果这种化合物是由三种元素(甚至是更多种元素)组成 的话,这时即使金属元素显正价 ,非金属元素也不一定显负价,如: CuSO4,金属元素铜显正价非金属元素氧元素显负价,但非金属元素硫元素却显正价,所以不合理。故选 D 考点:分子、原子等微粒的电性,化合物的概念,化合价的规律,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某气体由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点燃该气体后,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把烧杯迅速倒转过来,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并振荡,石灰水变浑浊。下列对该气体组成的推断不正确的是( ) A可能只含有氢气 B可能只含有甲烷 C可能只含有氢气和一氧化碳 D可能三种气
15、体都存在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氢气燃烧: 2H2 + O2 2H2O,燃烧产物只有水,一氧化碳燃烧: 2CO + O2 2CO2,燃烧产物只有二氧化碳,甲烷在空气中燃烧: CH4 + 2O2 CO2 + 2H2O,燃烧产物既有水,又有二氧化碳,结合题目点燃该气体后,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雾。把烧杯迅速倒转过来,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并振荡,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气体燃烧后既有水,又有二氧化碳生成, A、只含有氢气,那燃烧后就只有水生产,那把烧杯迅速倒转过来,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并振荡 ,石灰水就不会变浑浊。错误, B、只含有甲烷,因为甲烷燃烧就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正确, C、可能
16、含有氢气和一氧化碳,氢气燃烧生产水,一氧化碳燃烧生产二氧化碳,正确。故选 A 考点: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的可燃性 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 答案: C 试题分析:粒子结构示意图中的原子核内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那表示的就是原子,原子核内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表示的就是离子,原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表示的是阳离子,原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表示的是阴离子, A、原子核内质子数 8核外电子数 10,表示的 是阴离子,错误, B、原子核内质子数 11=核外电子数 11,表示的是原子,错误, C、原子核内质子数 13核外电子数 10,表示的是阳离子,正确, D、原子核内质子数 17=
17、核外电子数 17,表示的是原子,错误。故选 C 考点:粒子结构示意图的判断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石墨用作电极 B氧气用于气焊 C干冰用作人工降雨 D用 25% 50%的酒精给高烧患者擦拭身体退热 答案: B 试题分析: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 A、石墨用作电极,利用的是石墨优良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错误, B、 氧气用于气焊,是利用氧气可以支持燃烧,是燃料燃烧时放出更大的热,是属于化学性质,正确, C、干冰用作人工降雨,是根据干冰升华(直接由固体变液体)吸热,从而使周围的温度降低,使水蒸气液化成水,是物理性质,错误, D、用 25% 50%的酒精给高烧患者擦拭
18、身体退热,是根据酒精具有挥发性,蒸发吸热,使身体退热,属于物理性质,错误。故选 B 考点: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关系 “低碳生活 ”是指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要求减少生活作息时间所消耗的能量,从而减低碳的排放。下列活动不符合 “低碳生活 ”的是( ) A短时间不使用电脑,将其转为休眠模式 B减少使用私家车次数,多乘公交或骑自行车 C讲卫生,尽量多使用一次性餐具 D用传统发条式闹钟代替电子钟 答案: C 试题分析: “低碳生活 ”是指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要求减少生活作息时间所消耗的能量,从而减低碳的排放(也即二氧化碳的排放), A、短时间不使用电脑,将其转为休眠模式,可以节约用
19、电,自然可以减少碳的排放,错误, B、减少使用私家车次数,多乘公交或骑自行车,可以减少汽油燃料的燃烧,可以减少碳的排放,错误, C、一次性餐具的使用,无疑会增加能源、资源的消耗,从而会大大增加碳的排放,所以不符合 “低碳生活 ”,正确, D、用传统发条式闹钟代替电子钟,可以减少碳的排放。故选 C 考点:能源消耗和环境问题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 A闻气体的气味 B滴加液体 C加热液体 D过滤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 A、闻气体的气味,不能直接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的气味,而把容器稍稍远离鼻孔,再用手轻轻扇动,所以正确, B、向容器(试管)内滴加液体
20、时,应把滴管竖直悬于容器(试管)口的正上方,不能接触容器(试管)口或容器(试管)内壁,以免造成滴管或药品污染,所以错误, C、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要注意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其容积的 1/3,试管口不能对着有人的地方,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错误; D、过滤操作一定要紧记操作六要点:一贴二低三靠,很明显在过滤过程中没有用玻璃棒引流,错误。故选 A 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2013年 1月 19日,首个国际防治汞污染公约发布。下图为元素汞的信息,从图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一项是( ) A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00 6g B汞的核电荷数为 80 C汞属于非金属元素 D在化学反应中,汞原子容易得
21、到电子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可以帮助我们判断: 1、原子核内的质子数, 2、核外电子数, 3、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层数以及每层电子层上的电子数;元素周期表中任一种元素的位置牌上可以反映出这样几个信息: 1、原子序数(也就是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或者核电荷数), 2、元素符号, 3、元素名称(从中可以判断元素的分类), 4、相对原子质量(结合前面的质子数,可以大约推算出中子数) A、相对原子质 量的单位不是 g,所以错误, B、据图可知汞的原子序数是 80,故核电荷数也等于 80,正确, C、汞属于金属元素,所以不正确, D、在核外电子分层排布中,有最外层的电子,它与原子的得失电子
22、有密切关系,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 4 ,易失电子,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 4 ,易得电子,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 8(若第一层为最外层时,电子数为 2,像 He 为 2)的结构叫相对稳定结构,据图可知汞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2 4,易失电子,所以错误,故选 B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运用 填空题 从下列提供的仪器中进行选择,可以组装多套制取气体的装置,请回答有关问题 ( 1)仪器 C的名称是 。 ( 2) “磨砂 ”是增加玻璃仪器密封性的一种处理工艺。在上述仪器中,用到 “磨砂 ”工艺处理的有 (填字母序号)。 ( 3)实验室仪器组装时,为使玻璃导管较易插入橡胶塞的措施是 ;
23、 仪器组装后,加入试剂前必不可少的一项操作是 。 ( 4)欲装配一套用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需要用到的仪器有(填字母序号)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5)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中,首先要选择适当的反 应原理。下列三个反应均能产生氨气,在实验室制取氨气时你会选择反应 (填序号),不选择其他反应的理由是 。 NH4Cl NH3 HCl NH4HCO3 NH3 H2O CO2 2NH4Cl Ca( OH) 2 CaCl2 2NH3 2H2O 答案:( 1)锥形瓶 ( 2) BI ( 3)将插入橡胶塞的导管一端用水湿润 检查装置气密性 ( 4) ADFH 2KClO3 2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江西省 景德镇市 九年级 学期 第一次 质检 化学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