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江苏省无锡市新区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4届江苏省无锡市新区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江苏省无锡市新区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届江苏省无锡市新区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物理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估测中学生的数据,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脚的长度约为 250mm B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 1.1 km/h C体重约为 500kg D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约为 2s 答案: A 试题分析: A选项中对长度的估测可根据手边的尺进行比较,故选项 A是正确的; A选项中正常人步行的速度约为 1.1m/s; C选项中人的体重约为 500N(或50kg); D选项中人的脉搏 1min跳动约 70次;本题选项是 A。 考点:对生活中常量的估测 如下图所示,长 1.6m、粗细均匀的金属杆可以绕 O 点在竖直平面内自由转动,一
2、拉力传感器竖直作用在杆上,并能使杆始终保持水平平衡该传感器显示其拉力 F与作用点到 O 点距离 x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可知金属杆重( ) A 5 N B 10 N C 20 N D 40 N 答案: B 试题分析:重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粗细均匀的金属杆的重心在其中点,由题意知:物重 G的力臂 LG=0.8m,拉力 F=5N 时对应的力臂 LF=1.6m,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得 G LG=FLF,即 G0.8m=5N1.6m,解得 G=10N,故选项是 B。 考点:杠杆的平衡条件 下面的四幅图中属于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的是( ) 答案: C 试题分析:物体间具有的动能和势能间可以相互转化:选项
3、A中是形变的橡皮条的弹性势能转化为子弹的动能; B选项中小明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C选项中轻轨车无动力滑上站台过程中,是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D选项中子弹的机械能转化为苹果的内能;本题正确选项是 C。 考点:能的转化 关于下图所示的四幅图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使用三孔插座是为了使用方便 B三脚插头内有一根导线与用电器的外壳相连 C保险丝烧断一 定是发生了短路 D高压警示牌提醒我们安全电压为 220V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选项中的三孔插座连接时,通常左孔接零线,右孔接火线,中上孔接地线,目的是防止火线绝缘层破损与金属外壳接触造成触电; B选项中三脚插头内有一根导线与用电器的外壳相
4、连,避免人接触与绝缘层破损火线相连的金属外壳造成触电; C选项中保险丝烧断说明电路中电流过大,造成电流过大的原因是短路或过载; D选项中人体安全电压是不高于 36V;本题正确选项是 B。 考点:安全用电常识 如图为小科设计的遮光感烟探测器部分工作原理图,在一个外部光线无法进入的烟室中,装有一个激光发生器及带有感光电阻( R0)的电路, R为定值电阻,电源电压恒定;当烟雾进入烟室后,激光被烟雾遮挡而使感光电阻的阻值发生变化当烟雾达到某一浓度时,探测器便会发出警报已知光照越强,感光电阻阻值越小,反之则越大当烟室中烟雾越来越浓时,则( ) A电路的总电阻逐渐变小 B电压表的示数逐渐变大 C电流表的示
5、数逐渐变大 D定值电阻 R消耗的功率逐渐变大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图知感光电阻( R0)与 R串联,电 流表测量的是通过电路中的电流,电压表测量的是 R0两端的电压。由题意知:当烟室中烟雾越来越浓时,光照越弱,感光电阻阻值越大, A选项中电路的总电阻变大; B、 C选项中电源电压恒定时,通过电路中的电流变小;定值电阻 R两端电压变小, R0两端电压变大; D选项由 P=I2R知,电流变小, R不变,故 P变小;所以本题选项是 B。 考点:电路的动态变化 如图,风速计是由风叶和改装的电流表构成风速越大,风叶转动越快,电流表读数也越大下图与这一过程的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 答案: B 试题分析
6、:由题意知:由风叶和电流表改装后的风 速计的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以及产生的感应电流的大小和线圈的转速有关,风速越大,风叶转动越快,电流表读数也越大。选项 A是奥斯特实验说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选项 B是电磁感应实验,即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作切割磁感线运动,电路中产生感应电流,与风速计的原理相同;选项 C是验证物质的导电性;选项 D是验证半导体的单向导电性;故本题正确选项是 A。 考点:电流的磁效应,电磁感应现象,物质的导电性,半导体的单向导电性 在实验中经常遇到现象或效果不明显的问题,我们需要对实验进行优化改进,下列采取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 A在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时,为了方便时间的
7、测量,选用锥角较大的纸锥 B在探究平面镜成像时,为了使棋子的像清晰一些,用手电筒对着棋子照 C在估测大气压值时,为了便于弹簧测力计的测量,选用较大容积的注射器 D在探究红外线的热效应时,为了使温度计示数变化明显,将玻璃泡涂黑 答案: C 试题分析: 物体运动过程中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纸锥的锥角不同受到的阻力大小也不同;锥角大时,受到的空气阻力增大,方便时间的测量。 人眼能够看清物体,是因为物体有光线(发出的光、反射或折射的光)进入人眼,探究平面镜成像时, 观察的是棋子,而不是平面镜,要想棋子成像清晰,就必须让物棋子有足够的反射光线射向平面镜才能成像清晰,所以用手电筒对着棋子照。 用弹簧测力计和
8、注射器测量大气压时,大气压变化值不变,注射器容积越大,测力计变化越小,测量误差越大。 因为黑色吸热速度最快,可以使示数变化明显,用温度计测试不同光的热效应时,可以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涂黑,从而使示数变化更加明显。故本题选项是 C, 考点:物理学研究方法 如图所示,将同一物体分别沿光滑斜面 AB、 AC 以相同的速度,匀速拉到顶点 A,施加的力分别为 F1、 F2拉力做功分别为 W1、 W2,拉力的功率为 P1、P2下列正确的是( ) A F1 F2 W1 W2 P1 P2 B F1 F2 W1 W2 P1 P2 C F1 F2 W1 W2 P1 P2 D F1 F2 W1 W2 P1 P2 答案:
9、 A 试题分析:由题意知:将同一物体分别沿光滑斜面 AB、 AC 以相同的速度,匀速拉到顶点 A,拉力 F1、 F2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克服重力所做的功(功的原理),而同一物体升高相同的高度克服重力做的功相同,故 W1 W2;又因W=Fs, W相同, AB AC,所以 F1 F2;再由 P=Fv知,速度相同, F1 F2,则P1 P2,本题正确选项是 A。 考点:功的原理,功与功率的关系 你上体育课时,遇到一些场景,并联想到学过的物理知识下列联想错误的是( ) A “仰卧起坐 ”时利用了大气压的道理 B “跳远助跑 ”时利用了惯性的道理 C “踢足球 ”时利用了力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道理
10、 D “单杠表演 ”时手上搓镁粉利用了增大摩擦的道理 答案: A 试题分析: B选项中跳远助跑利用惯性可以提高跳远成绩;力的作用效果是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和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C选项是利用了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D选项中手上搓镁粉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达到增大摩擦的作用; A选项是利用了杠杆的原理,而不是大气压的道理,故选A。 考点:惯性的应用,力的作用效果,增大摩擦的方法,杠杆原理 如右图所示,人抓住牵牛绳沿水平方向拉牛,但没有拉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绳拉牛的力小于牛拉绳的力 B绳拉牛的力小于地面对牛的摩擦力 C绳拉牛的力与牛拉绳的力是一对平衡力 D绳拉牛的力与
11、地面对牛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图知牛在水平方向上受到两个 力的作用,即水平向左的拉力和水平向右的摩擦力,且处于静止状态,说明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故本题正确选项是 D。 考点:物体受力分析及运动与力的关系 如下图所示的光学现象中,下列描述或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图( a)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 B图( b)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 C图( c)中,白光通过三棱镜可以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 D图( d)中,漫反射的光线尽管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仍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答案: A 试题分析: A选项中小孔所成的像
12、是倒立的实像,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像的大小与物、屏到孔的距离有关; B选项中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前方,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而远视眼成像在视网膜后方,配戴的凸透镜可以矫正; C选项中白光通过三棱镜可以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 D中的光的反射可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但它们都遵循光的反射规律;故本题选项是 A。 考点:小孔成像,近视眼及矫正,光的色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弦乐队在演奏前,演奏员要调节乐器的弦的松紧,这样做的目 的是为了改变音调 B诗句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的 “高 ”指声音的响度大 C用声波能粉碎人
13、体内的 “小石头 ”,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D人耳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的声音,是因为蝴蝶翅膀振动的幅度太小 答案: D 试题分析: A 选项中弦乐器的音调与弦的粗细、长短和松紧有关,一般弦越短、越细、越紧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B选项中的 “高 ”指声音的响度,它与声源振动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C选项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但声音还能够传递信息; D选项中说蝴蝶发出的声音是次声波;故本题正确选项是 D。 考点:声音的特性与声的利用 实验题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 1)实验中出现了如右图所示的情形,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 (选填 “上 ”或 “下 ”)调整 ( 2)已知凸
14、透镜焦距为 10cm,将烛焰放在距离凸透镜 25cm处,调节光屏可得到倒立、 (选填 “放大 ”、 “缩小 ”或 “等大 ”)的实像,应用这个原理工作的仪器有 ( (选填 “照相机 ”、 “投影仪 ”或 “放大镜 ”) 答案:( 1)下 ; ( 2)缩小 ;照相机 试题分析:(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前,应调节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以便于观察,由图知应将光屏向下调整。( 2)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 u 2f时,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应用为照相机, f v 2f; 2f u f时,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应用为投影仪, v 2f; u f时,成正立的、放大
15、的虚像,物像同侧,应用为放大镜。本题中焦距 f=10cm,物距 u=25cm 2f,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应用为照相机。 考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探究 在测小石块的密度的实验中,小明先用天平测小石块的质量( 如图甲所示),小石的质量是 g,再用量筒测小石块的体积(如图乙所示),测小石块的密度 1= kg/m3;小丽做实验时,先用量筒测小石块的体积,再用天平测小石块的质量,测得的小石块的密度为 2,则 2 1(选填 “ ”、 “ ”或 “ ”) 答案:; 4.8103;大于 试题分析: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所测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所有砝码质量之和加上游码指示的质量值,由图甲知所测小石块的质量为
16、m=24g,再由图乙知所测小石块的体积为 V=5cm3,则小石块的密度1=m/V=24g/5cm3=4.8g/cm3=4.8103 kg/m3;实验时,若先用量筒测小石块的体积,再用天平测小石块的质量,由于小石块表面粘有部分水,使质量的测量值偏大,故测得的小石块的密度为 2 1。 考点:密度的测量及误差分析 ( 7分)星期天我校某班同学骑自行车去郊游,小明同学用同样大小的力推两名骑自行车的同学,结果发现质量较小的同学速度增加较快,质量较大的同学速度增加较慢爱思考的小明猜想:物体速度增加的快慢可能与质量有关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他和其他同学到实验室进行了以下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 1)完成此实
17、验时的要求是 , ( 2)将上表中所缺的数据补充完整 ( 3)分析实验数据,他们验证了小明的猜想并得出物体每秒速度的增加量 v与其质量 m之间的关系是: ( 4)从这个实验可以进一步得出, 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是物体抵抗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 5)在公路上快速行驶的自行车突然刹车,人会向前倾,请用物理知识解释这种想象 答案: 实验桌面光滑水平;保证拉力一样 ; 0.5; v与 m成反比(或者写出关系式也可以); 力、质量; 略。 试题分析:( 1)在本实验中,要使小车在水平方向上受力不变,要求实验 桌面光滑水平,且所挂钩码质量相同;( 2)由表中数据可知: v1=0.5m/s, v2=
18、1m/s,则 v=v2-v1=1m/s-0.5m/s=0.5m/s;( 3)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 vm=0.5(常量),故 v与 m成反比;( 4)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在拉力不变时,质量越大,速度的改变量越小,质量是物体抵抗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5)物体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即惯性),在公路上快速行驶的自行车突然刹车,车受力运动状态由运动变静止,但人由于惯性,保持原来向前运动的趋 势,会向前倾。 考点: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与质量和力间的关系 ( 6分)为了探究影响电热的因素,小伟设计了如图所示电路,烧瓶中盛有质量、初温均相等的煤油, R2R1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江苏省 无锡市 新区 九年级 第一次 模拟考试 物理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