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福建仙游高峰初级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届福建仙游高峰初级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福建仙游高峰初级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福建仙游高峰初级中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食物腐烂 B煤气燃烧 C美酒飘香 D铁锅生锈 答案: C 试题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A、食物腐烂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煤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 C、美酒飘香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铁锅生锈的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铁锈,属于化学变化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
2、物理变化 20世纪 20年代,就有人预言可能存在由 4个氧原子构成的氧分子 (O4),但一直没有得到证实。最近,意大利的科学家使用普通氧分子和带正电的氧离子制造出了这种新型氧分子,并用质谱仪探测到了它的存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O4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B一个 O4分子中含有 2个 O2分子 C O4和 O2的性质完全相同 D O4和 O2混合后形成的是混合物 答案: D 试题分析: A、 O4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单质,而不是化合物,故 A错误 B、一个 O4分子是不可能还含有其它分子的,则 “一个 O4分子中含有 2个 O2分子 ”,说法错误,故 B错误; C、 O4和 O2为不同的物质,其
3、分子的性质是不同的,则 “O4和 O2的性质完全相同 ”,说法错误,故 C错误; D、 O4和 O2为不同的两种物质,混合后形成的是混合物,故 D正确;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点评:掌握化学式的书写方法及其技巧;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了解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比较 5个 SO2分子和 5个 CO2分子,含量一样的是 A氧分子 B氧原子 C氧元素 D氧气 答案: B 试题分析:根据物质的化学式,比较构成两物质的分子,选出分子构成中的相同点 A、两物质的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不含氧分子,故此项错误 B、每个分子中都含有 2个氧原子,因此
4、含氧原子的个数相等,此项正确; C、元素只讲种类不论个数,不能用元素描述分子构成,此项错误; D、根据物质的构成,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中不能含有氧气这种物质,此项错误 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有关化学式的计算和推断 点评:分 子由原子构成,因此凡说分子中含有分子的说法都是错误的;元素为宏观的概念,只论种类不讲个数 下图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 “”和 “”分别表示两种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答案: A 试题分析:化合物为不同种元素构成的纯净物,因此在判断是否为化合物前首先要确定为纯净物;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为纯净物,而构成相同的分子为同种物质的分子;确定为纯
5、净物后,再判断分子是否同不同种原子构成,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单质的分子 A、图中三个分子构成相同,为同种物质的分子,该图所表示物质为纯净物;并且该分子由两种不同和原子构成,为化合物的分子;图所示物质为化合物;故 A正确; B、图中四个分子构成,为两种不同种物质的分子,一种物质是单质另一种物质是化合物,该图所示物质为混合物,故 B不正确; C、图中五个分子构成不同,为两种不同物质的分子,是两种不同物质的单质,该图所示物质为混合物;故 C不正确; D、图中五个分子构成相同,为同种物质的分子,该图所示物质为纯净物;而该分子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单质的分子,图所示物质不是化合物而是单质;故D不正确 ; 考
6、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 点评:分子同原子构成,构成相同的分子为同种物质的分子,同种物质的分子构成的物质为纯净物;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化合物分子,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单质分子 建设城市,市政府向市民征集到的下列措施中,你认为不可行的是( ) A使用清洁能源代替煤和石油 B实施绿化工程,防治扬尘污染 C分类回收垃圾,并露天焚烧 D使用燃煤脱硫技术,减少 污染 答案: C 试题分析: A、煤和石油属于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使用清洁能源代替煤和石油就减少了空气污染,故 A正确; B、绿化工程是植树造林对空气有净化作用,防治扬尘污染,故 B正确; C、分类回收垃
7、圾是正确的,露天焚烧就不行了污染了空气,故 C错误; D、使用燃煤脱硫技术,减少 SO2 污染,也就减少了对空气的污染,故 D 正确 考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 三废 处理的必要性和一般原则 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减少污染的方法有:使用清洁能源代替煤和石油,实施绿化工程,分类回收垃圾,使用燃煤脱硫技术 下列鉴别氧气、空气、氮气 的方法中最简便易行的是( ) A闻气味 B用燃着的木条 C用带火星的木条 D用澄清的石灰水 答案: B 试题分析: A、由于三种气体均无味,故无法鉴别; B、把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种不同的气体中,如木条熄灭则气体为氮气,如木条燃烧情况不变,则气体为空气,如木条燃烧更旺
8、,则气体为氧气,故 B适合; C、带火星木条伸入空气、氧气和氮气中时氧气能使其复燃,氮气能使其熄灭,空气中也有可能熄灭,故 C不适合; D、将空气、氧气、氮气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大量通入空气能使石灰水变浑浊,而氧气、氮气不能与石灰水发生反应,通入后无明显现象;因此该方法也不能鉴别三种气体,故 D不适合; 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点评: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及变化规律,利用物质性质或变化规律的明显差别,完成对物质的鉴别。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硫燃烧后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木炭燃烧后生成黑色固体 C细铁丝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 D红磷燃烧后生成五氧化二磷气体 答案:
9、 A 试题分析: A、硫燃烧后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正确。 B、木炭燃烧后应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细铁丝应该引燃后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 D、红磷燃烧后生成大量的白烟。 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但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现象和结论的区别 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依据图中的信息得到解决的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 A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 14 B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C该元素一个原子的原子核外有 14个电子 D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8.09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10、由上图,可知,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 14,故 A正确; B、由汉语名称 “硅 ”,可知,它为非金属元素,故 B不正确; C、根据 “原子序数 =核内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则该元素一个原子的原子核外有 14个电子,故 C正确; D、由上图,可知,该元素的 “原子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8.09,故 D正确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元素的简单分类 点评: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了解元素的简单分类:金属、非金属、稀 有气体元素 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熄灭酒精灯 B闻气味 C给试管内液体加热 D滴加试液 答案: C 试题分析: A、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否则造
11、成失火,所以正确 B、闻气体气味时,为了防止中毒,要使集气瓶口远离鼻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气体飘入鼻孔,所以正确 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应用试管夹夹持,且试管与水平面约 45 度角,不超过容积的 1/3,所以错误 D、用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要竖直垂悬于试管口上方,不能伸入试管内,更不能接触试管内壁,否则污染试剂,所以正确 考点: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加热器皿 -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 点评: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是考查的重点、难点和热点,特别是基本操作,了解仪器的名称、用途、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是解题的前提 “拯救生命是第一位的 ”。
12、为搜救埋在废墟下的幸存者,调用了许多搜救犬。搜救犬能根据人体发出的气味发现幸存者。从微观的角度分析搜救犬能发现幸存者的主要原因是 A分子的质量 很小 B不同分子性质不同 C分子不断运动 D分子间有间隔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分子的性质回答,分子体积和质量都很小,在不断运动,分子间有间隔搜救犬根据人体发出的气味发现幸存者,说明气味的分子运动到空气中,被搜救犬嗅到。 考点:物质的微粒性 点评:凡是关于闻到气体的气味的,都是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和分子体积质量以及间隔无关 填空题 过滤操作中的要点常简记为 “一贴二低三靠 ”,请你解释其具体含义: “一贴 ”:_ “二低 ”: _, _ ; “三靠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福建 仙游 高峰 初级中学 九年级 学期 期中考试 化学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