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泰安卷)历史(带解析).doc
《2013届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泰安卷)历史(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泰安卷)历史(带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届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泰安卷)历史(带解析) 选择题 科技的进步,不断为人类经济发展开拓广阔的前景,同时也不断催生新职业。以下按职业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A汽车司机 铁路工人 计算机教师 B火车司机 网络工程师 石油工人 C火车司机 汽车司机 网络工程师 D石油工人 宇航员 轮船修理工 答案: C 下图是某同学的学习笔记,根据所示内容判断他笔记中的设计的历史人物 A拿破仑 B罗伯斯庇尔 C克伦威尔 D华盛顿 答案: A 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的法律文件是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 1787年宪法 答案: A “我的生命是不能贱卖的,我宁可战斗而死去,
2、不要走上不光荣的结局,让显赫的功勋传到来世。 ”这句话出自一部再现古希腊社会图景的不朽世界文学名作,这部名作是 A俄底浦斯王 B天方夜谭 C荷马史诗 D神曲 答案: C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流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歌词中盛赞的这位老人 “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指的是 A提出 “一国两制 ”构想 B建立经济特区 C南方讲话使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 D实施改革开放 答案: C 1953年底,中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的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 A独立自主 B和平共处五项原
3、则 C求同存异 D不结盟政策 答案: B “紫荆怒放,莲花添彩,港澳回来了!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分别是 A 1997年 7月 1日 1999年 12月 20日 B 1997年 12月 20日 1999年 7月 1日 C 1997年 12月 1日 1999年 7月 20日 D 1997年 7月 1日 1997年 7月 20日 答案: A 下列哪次会议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答案: B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的土地政策经历了四次大变化,其中使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的是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生产合作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
4、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 C 与表格内容所对应的人物正确的一项是 类别 典型事例 典型人物 建国篇 独立战争 统一篇 美国内战 改革篇 实施新政 称霸篇 推行 “冷战 ”政策 A. 罗斯福 华盛顿 林肯 杜鲁门 B. 罗斯福 林肯 华盛顿 杜鲁门 C. 华盛顿 杜鲁门 林肯 罗斯福 D. 华盛顿 林肯 罗斯福 杜鲁门 答案: D 列夫 托尔斯泰被列宁称为 “俄国革命的镜子 ”。下列属于他的代表作的是 A B C D 答案: C 20世纪 90年代后,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新经济的主要特征是 A高通胀和高失业 B军事化和城镇化 C高速度和低失业率 D信息化和全球化 答案: D “就在戈尔巴乔夫交出
5、核按钮的一舜间,聚集在电视前的人 都知道这是那座耸立了 69年的红色帝国大厦在忽然间彻底倒塌了,此后被分裂为 15块碎片。 ”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苏联解体 B南斯拉夫分裂 C东欧剧变 D捷克斯洛克分裂 答案: A 某历史学家曾这样写道: “林立的烟囱比神圣的教皇突然间多了起来。 ”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这种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 A文艺复兴 后 B第一次工业革命后 C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D第三次科技革命后 答案: B 全球通史写道: “苏联虽然号称 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 。但主要消费品长期供应不足。 经常需要凭票供应,暗藏了通货膨胀的危机。人民生活水平从革命前的居欧洲第五位下降到八十年代的居世界第
6、八十八位。 ”出现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是 A斯大林体制的弊端 B开展工业化 C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误 D西方国家的封锁 答案: A 观察下面的结构示意图,你认为反映的主题是 A国际经济格局的演变 B殖民地反对列强侵略的斗争 C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 D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抗 答案: C 下列各项不属于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特点的是 A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B破坏性极强 C持续时间较长 D导致了德、意、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答案: D 列宁指出: “我们计划 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不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为修正这种错误,
7、列宁采取的对策是 A颁布土地法令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开始两个五年计划 D通过 1936年新宪法 答案: B 国际歌是传遍欧洲、响彻世界的被压迫人民的战歌。要了解其创作背景,应该关注的历史是 A英国宪章运动 B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D法国巴黎公社 答案: D 下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B占到 C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反华势力的破坏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 “文革 ”扩展到经济领域 D “左 ”倾错误严重泛滥 答案: D “一五 ”计划期间,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一桥 ”修建在右图中的哪一处? 答案: D 在我国历史上,
8、蒙古族曾建立了一个疆域空前辽阔的大元王朝。其建立者是 A忽必烈 B成吉思汗 C渥巴锡 D阿保机 答案: A 假如你能够穿越时空隧道,来到唐朝,不可能经历的事情是 A到赵州桥是散步 B阅读唐刚经 C看颜真卿书法 D观看窦娥冤 答案: D 我国古代有很多德才兼备的人,他们通常被称为 “圣人 ”。 “画圣 ”、 “医圣 ”分别是指 A吴道子张仲景 B张择端华佗 C吴道子扁鹊 D阎立本华佗 答案: A 日本有蔡伦宫,法国有蔡伦博物馆 。蔡伦爱到世界如此尊敬,是因为 A发明了印刷术 B改进了造纸术 C发明了火药 D制成了罗盘针 答案: B 有史学家认为: “孔子的学说在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说贯彻
9、了。 公元前 2世纪,孔子的学说被宣布为国家的官方教义或官方信仰。 ”这一改变从哪一皇帝一开始? A秦始皇 B汉武帝 C隋文帝 D唐太宗 答案: B 屈原的名句是 A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B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C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D三人行,心有我师焉 答案: C 战国末期,有位思想家提倡法治、主张改革。秦王嬴政读了他的著作后,赞叹不已,说: “我得见此人,死也甘心了。 ”被嬴政仰慕的这位思想家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韩非 答案: D 复旦大学的校训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源自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之一矣 ”这一名句。此名句出自答案: B
10、明太祖授权下列哪一机构兼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 A锦衣卫 B三司 C军机处 D六部 答案: A 我国的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 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钫(南海诸岛包括东沙、西沙、南沙四大群岛和黄岩岛)。这是哪一朝代的疆域? A秦朝 B唐朝 C元朝 D清朝 答案: D 君臣礼仪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外在表现,图从左到右的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A封建制度的完善 B生活习惯的变化 C社会文明的进步 D君主权力的强化 答案: D 辛亥革命后,随着民主平等思想的进一步传播,愚昧落后的社会习俗逐渐得到改变。下列体现这一改变的是 A称 “老爷 ” B缠足 C行握手礼 D穿翎顶
11、补服 答案: C 清末一位状元倡导实业救国,并身体力行,创办了一系列民族工业。这 位状元实业家是 A邓世昌 B张謇 C康有为 D严复 答案: B “我们无可言状的悲怆追忆那血腥的风雨,我以颤抖的手抚摸那 30万亡灵的冤魂,我以赤子之心刻下这苦难民族的伤痛。我祈求,我期望,古老民族的觉醒,精神的觉醒。 ”这中在哪个纪念馆门前的发言? A人民英雄纪念碑 B淮海战役纪念馆 C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D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 答案: C 针对日本侵华和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的史实,某同学整理制作了下面的表格。其中叙述错误的是 序号 事件 时间 作用 柳条湖事变 1931年 9月 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
12、开始 卢沟桥抗战 1937年 7月 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 平型关大捷 1937年 9月 中国抗战开始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台儿庄战役 1938年春天 中国取得抗战开始以来的重大胜利 A. B. C. D. 答案: B 2012年以来,中国海监巡航编队在南海海域进行正常的巡航执法活动,依法维护中国海洋权益。近代以来,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一直成为国人的梦想并为之苦苦求索。中国海军近代化开始实行于下列哪一时期? A洋务运动场 B维新变法运动 C辛亥革命 D新中国成立后 答案: A 胡适先生曾说: “新青年杂志代表和创造了一个新时代。 ”这个 “新时代 ”指的是 A君主立宪时代 B民主共和时代 C民主科学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初中 毕业 升学考试 山东 泰安 历史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