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平房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3-2014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平房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平房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3-2014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平房区中考二模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松花江特大桥边跨工程提前竣工,预计 7月中下旬,松花江特大桥主桥将全部合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建桥使用的钢属于金属材料 B建桥只会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C在钢铁表面镀铬及制成合金都能起到防锈的作用 D高炉炼铁的过程中焦炭既是提供热能的原料又是还原剂 答案: B 试题分析: A、建桥使用的钢是铁的合金,属于金属材料,正确, B、建桥虽然会造成一定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但是却大大提高交通的便利,错误, C、在钢铁表面镀铬能隔绝氧气和水,制成合金能增强抗腐蚀性,都能起到防锈的作用,正确, D、高炉炼铁的过程中
2、焦炭既是提供热能的原料又是还原剂,正确,故选 B 考点:金属材料,防止铁生锈的措施,铁的冶炼 一包生石灰打开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经测定固体成分为氢氧化钙和碳酸钙,向其中加入 150g7.3%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同时生成 2.2g二氧化碳。则固体混合物中钙、碳元素的质量比为 ( ) A 10: 1 B 5: 1 C 10: 3 D 20: 3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不变,固体成分为氢氧化钙和碳酸钙,向其中加入 150g7.3%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盐酸中的氯元素全部转变为氯化钙中的氯元素,所以根据氯化钙的化学式 CaCl2中钙元素和氯元素的质量关系,求出钙
3、元素质量, Ca:Cl的质量比 =40: 71=x:1507.3%35.5/36.5100%,x=6g,而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中的碳元素质量 ,即固体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 =2.2g12/44100%=0.6g,所以固体混合物中钙、碳元素的质量比 =6g:0.6g=10:1,故选 A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试剂及操作都正确的是 ( ) 选项 物质 杂质 (少量 ) 试 剂 操作方法 A 烧碱溶液 纯碱 过量的石灰水 过滤 B 高锰酸钾 碘 足量汽油 溶解、过滤、烘干 C 铁 铁锈 过量硫酸 过滤、洗涤 D 氧气 水蒸气 足量氢氧化钠溶液 通过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
4、 答案: B 试题分析:物质的除杂有 2 个原则: 1、加入的物质或采取的方法只能除去杂质,2、在除杂过程中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方法既可以物理手段也可以采用化学方法,A、除去烧碱溶液中的纯碱,加入过量的石灰水,虽然能除去纯碱,但由于是过量的石灰水,又引入新的杂质,错误, B、除去高锰酸钾中的碘,加入足量汽油,碘能溶解在汽油中形成溶液,而高锰酸钾不会溶解,再过滤、烘干,即可得到高锰酸钾,正确, C、除去铁中的铁锈,加入过量硫酸,两者都会与硫酸反应,错误, D、氢氧化钠固体具有吸水性,能做干燥剂,但氢氧化钠溶液不具有吸水性,不能做干燥剂,错误,故选 B 考点:物质的除杂和分离 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
5、体物质(不含结 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20 甲、乙的饱和溶液(溶液中无晶体)升温到 40 ,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B甲中含有少量乙,可用冷却热的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C t 时, 60g丙完全溶解可配制出 160g丙的饱和溶液 D 40 时,甲、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 t 时,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不相等 答案: C 区分下列各组物质所加试剂和操作方法有错误的是 ( ) 选项 A B C D 需区分的物质 氧气和氢气 黄铜和 18K 黄金 3%的过氧化氢溶液和蒸馏水 棉线和涤纶线 方案一 伸入燃着的木条 加盐酸,观察气泡 红砖粉末 拉拽,比较弹性 方案二 插入灼热的铜网 观
6、察颜色 硫酸铜溶液 灼烧,比较产物 答案: B 试题分析: A、区分氢气和氧气,抓住氧气能助燃,且能与金属反应,所以可伸入燃着的木条,若燃烧更旺为氧气,插入灼热的铜网,若变黑为氧气,正确,B、区分黄铜和 18K 黄金,两者都是金黄色,所以观察颜色区分不了,错误, C、区分 3%的过氧化氢溶液和蒸馏水,由于红砖粉末、硫酸铜溶液都可以做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所以 3%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红砖粉末、硫酸铜溶液,都会产生大量气泡,正确, D、区分棉线和涤纶线,棉线是天然纤维,吸水、透气性好,燃烧时有烧纸的气味,涤纶是合成纤维,弹性好,耐磨性强,燃烧时有刺激性气味产生,所以可以通过拉拽,比较弹性或灼
7、烧,比较产物来区分,正确,故选 B 考点:物质的性质及其鉴别 下列有关资源、能源、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地球上的水资源仅分为海水和陆地淡水两种,节约水资源就要提高水的利用效益 B太阳能、核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利用,不仅能解决化石能源面临耗尽的问题同时能彻底杜绝环境污染 C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焚烧聚氯乙烯都会造成对环境的污染 D氧气占空气总质量的 21%,目前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二氧化碳、甲烷、臭氧等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地球上的水资源分为海水、陆地淡水、地下水以及冰山、冰川等,节约水资源就要提高水的利用效益,错误, B、太阳能、核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利用,不仅能解决化石能
8、源面临耗尽的问题同时能减少环境污染,而不是彻底杜绝,错误, C、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焚烧聚氯乙 烯都会造成对环境的污染,正确, D、氧气占空气总体积的 21%,不是质量分数,目前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一氧化碳、二氧化硫、臭氧等,不包括二氧化碳和甲烷,错误,故选 C 考点:资源、能源、环境 下列相关事实用微观粒子的知识解释错误的是 ( ) 选项 事 实 解 释 A 食盐在水中消失不见 氯化钠分子分散到水分子中 B 经过丁香花,花香沁人心脾 粒子不断运动 C 1L水加热后变成水蒸气体积增大 水分子间间隔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 一氧化碳有毒而二氧化碳无毒 分子的结构不同 答案: A 试题分析: A、
9、食盐是由离子构成,食盐在水中消失不见,是由于氯离子、钠离子分散到水分子中,而不是氯化钠分子,错误, B、经过丁香花,花香沁人心脾,是由于粒子不断运动,正确, C、 1L水加热后变成水蒸气体积增大,是因为水分子间间隔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正确, D、一氧化碳有毒而二氧化碳无毒,是因为分子的结构不同,正确,故选 A 考点:溶液的形成,分子的基本性质 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 A用甲醛水溶液来浸泡动物标本 B在加油站吸烟、接打手机 C用加了洗涤剂的水除去衣 服上的油污 D洗发时,在用过洗发剂后再使用护发素 答案: B 试题分析: A、甲醛能使蛋白质变质,失去活性,所以用甲醛水溶液来浸泡动物标本来防止腐
10、烂,正确, B、在加油站附近的空气中有大量的汽油分子,若在加油站吸烟、接打手机,就有可能引燃汽油,进而发生爆炸,错误, C、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能将衣服上的油污乳化成细小油滴,从而除去,正确, D、头发适宜在酸性环境中生长,洗发时,在用过洗发剂,显碱性,故应再使用护发素,是头发略显酸性,正确,故选 B 考点:蛋白质变质,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乳化作用,溶液的酸碱性 反式脂 肪酸(化学式为 C18H34O2)是一种不饱和脂肪酸。它对人类健康有害,主要表现为降低记忆、容易发胖、影响发育、形成血栓等。在日常生活中,口感香、脆、滑的多油食物都可能含有反式脂肪酸,如薄脆饼干、焙烤食品、面包、炸薯条、现制
11、奶茶等。我们应尽量远离这些食品。下列有关反式脂肪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反式脂肪酸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7: 1 B反式脂肪酸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 C反式脂肪酸分子中含有 54个原子核 D反式脂肪酸分子中碳、氧元素的原子的个数比为 9: 1 答案: D 试题分析: A、根据反式脂肪酸化学式为 C18H34O2,氢、氧元素的质量比=134:162=17: 16,错误, B、分子由原子构成,反式脂肪酸由反式脂肪酸分子构成,反式脂肪酸分子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错误, C、微粒既有种类,又有个数,且每个原子只有一个原子核,所以应该说一个反式脂肪酸分子中含有 54个原子核,错误, D、化学
12、式中元素符号右小脚的数字表示的是分子中的原子个数,所以反式脂肪酸分子中碳、氧元素的原子的个数比为 9: 1,正确,故选 D 考点:根据化学式计算 下列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 答案: C 试题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A、石油炼制是根据石油中各物质的沸点不同,通过加热分馏进行分离,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浓盐酸罐车翻到产生白雾,是由于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没有生成了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C、自然界的碳、氧循环包括动植物呼吸,燃料的燃烧以及植物的光合作用等,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
13、此图探究燃烧的条件,铜片上的红磷没达到着火点,水下的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都不会燃烧,没有新物质 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 C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A量取 9.5mL液体 B取用固体 C贮存少量氢气 D过滤 答案: D 试题分析:根据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 A、使用量筒量取液体体积时,选择量筒时应接近量程范围一次性量取,这样可以减少误差,故量取9.5mL液体,应用 10mL的量筒,错误, B、取用固体时,瓶塞倒放,且先把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小心送至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全部落入底部,以免药品沾在管口或试管上,错误, C
14、、由于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所以贮存少量氢气时,应瓶口朝下放置,错误, D、过滤操作的六要点 “一贴二低三靠 ”,正确,故选 D 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是由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 )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氧气用于气割是利用氧气具有助燃性,属于化学性质, 液氮用于冷 冻麻醉手术,是利用液氮汽化吸热,形成低温环境,属于物理性质, 活性炭做除味剂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是物理性质, 小苏打用于焙制蛋糕,是利用碳酸氢钠能与发酵形成的酸反应,属于化学性质,故选 D 考点: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判断 下列关于人体健康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健康人胃液的 pH值为 1
15、.5 1.9 B锌是微量元素,缺锌会引贫血。锌的主要食物来源有海产品、瘦肉、奶类等 C防止汞、铅、镉等有害元素对人体健康的侵害是健康生活的重要保证 D亚硝酸钠有咸味,替代食盐用于烹调能促进身体健康 答案: C 试题分析: A、健康人胃液的 pH值为 0.9 1.5,错误, B、锌是微量元素,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发育不良,锌的主要食物来源有海产品、瘦肉、奶类等,错误, C、汞、铅、镉是对人体有害的元素,防止汞、铅、镉等有害元素对人体健康的侵害是健康生活的重要保证,正确, D、亚硝酸钠是工业用盐,虽然有咸味,但有毒,不能替代食盐用于烹调,错误,故选 C 考点:化学与生活,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下列化
16、学家与其做出的贡献对应一致的是 ( )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 侯德榜为纯碱和氮肥工业做出贡献,错误, 拉瓦锡发现质量守恒定律,错误,故选 A 考点:化学史实 下列应用或相应原理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及基本反应类型都正确的是 ( ) A在实验室制取氧气 2 KMnO4 K2MnO2+MnO2+O2分解反应 B溶洞的形成 CaCO3+ H2O + CO2= Ca(HCO3)2化合反应 C用盐酸除水垢 Mg(OH)2 +2HCl= Mg Cl 2+ H 2O 复分解反应 D高炉炼铁的主要反应 2C + Fe3O4高温 3Fe +2CO2置换反应 答案: B 试题分析: A、实验室
17、制取氧气: 2 KMnO4 K2MnO4+MnO2+O2,属于分解反应,错误, B、正确, C、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用盐酸除水垢发生的反应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D、高炉炼铁的主要反应,主要是利用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发生的反应为: 3CO+ Fe2O3 高温 2Fe + 3CO2,故选 B 考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填空题 ( 4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 ( 1)从分液漏斗加入一定量液体,立即关闭活塞,打开弹簧夹, A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 2)未恢复至室温,即关闭弹簧夹, B瓶中产生现象的原因是
18、 。 答案:( 1)白色块状固体变为白色粉末,形成白色浑浊液,水沸腾(或放热或瓶中产生白雾),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且锥形瓶中液面下降,导管内的液面升高 ( 2)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或 CaO+H2O=Ca(OH)2 ),放出热量,使A中气压增大,大于 B中气压,在压强差的作用下, A中的悬浊液进入 B中 ,B中的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形成盐酸,与悬浊液反应并将其中的固体耗尽,所以溶液变澄清( Ca(OH)2+2HCl=CaCl2+2H2O)氢氧化钙被盐酸耗尽,溶液中不存在显碱性的物质,因此(酚酞)溶液由红色变无色 试题分析:( 1) 从分液漏斗加入一定量液体,立即关闭活塞,打开弹簧夹, A中
19、能观察到的现象是:白色块状固体变为白色粉末,形成白色浑浊液,水沸腾(或放热或瓶中产生白雾),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且锥形瓶中液面下降,导管内的液面升高 ( 2) B中产生的现象是:浑浊液变澄清,(酚酞)溶液由红色变无色,同时气球变扁, 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或 CaO+H2O=Ca(OH)2 ),放出热量,使 A中气压增大,大于 B中气压,在压强差的作用下, A中的悬浊液进入 B中 ,B中的氯化氢气体溶于水形成盐酸,与悬浊液反应并将其中的固体耗尽,所以溶液变澄清( Ca(OH)2+2HCl=CaCl2+2H2O)氢氧化钙被盐酸耗尽,溶液中不存在显碱性的物质,因此(酚酞)溶液由红色变无色,由
20、于盐酸被消耗,装置 B中的氯化氢气体被消耗,压强减小,所以气球变扁 考点:氧化钙与水反应,酸碱指示剂与酸碱作用,酸碱中和反应 ( 2分)分类的方法,使化学学习和 研究变得有规律。请从原子的结构特点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的关系的角度,将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平均分成两类。 ( 1) 你选择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填序号 ), ( 2) 你的一种分类标准是 。 答案:( 1) ; ; ; ( 2)原子核外有一个电子层,排在周期表的第一横行(或同一横行);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排在周期表的第三周期(或同一横行);原子核外电子达到稳定结构,排在周期表的同一纵行(或同一族);核外电子排布未达到稳定结构,原子核
21、外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排在周期表的同一纵行(或同一族) 试题分析:( 1) 从原子的结构特点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的关系的角度,比如电子层数与周期数之间的关系,最外层电子数与族之间的关系,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等,所以可将其分为 ; ; ; ( 2) 分类标准是:原子核外有一个电子层,排在周期表的第一横行(或同一横行);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排在周期表的第三周期(或同一横行);原子核外电子达到稳定结构,排在周期表的同一纵行(或同一族);核外电子排布未达到稳定结构,原子核外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排在周期表的同一纵行(或同一族) 考点:原子的结构特点与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的关系 ( 2 分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3 2014 黑龙江省 哈尔滨市 平房 中考 化学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