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苏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11.4功率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年苏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11.4功率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苏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11.4功率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2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年苏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 11.4功率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小明同学用一个距离手 3m高的定滑轮拉住重 100N 的物体, 8s内从滑轮正下方沿水平方向移动 4m,如图所示,若不计绳重和摩擦,他所做的功和功率分别是( ) A 200J , 25W B 300J 37.5W C 400J , 50W D 500J 62.5W 答案: A 试题分析:根据勾股定理可得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 5m, 物体上升的高度为 5m-3m=2m; 若不计绳重和摩擦,他所做的功: W=Gh=100N2m=200J, 功率: 故选 A 根据勾股定理求出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进一步求出物体上升的高度,不
2、计绳重和摩擦时,根据 W=Gh求出他所做的功,再根据 求出功率 考点:功的计算;功率的计算 点评:本题考查了功、功率的计算,根据勾股定理求出斜边,进一步得出物体上升的距离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小明和爸爸一起去登山,登到山顶时,小明用了 20min,爸爸用了 25min,爸爸的体重是小明的 1.5倍,则小明与爸爸的登山功率之比为 ( ) A 5 6 B 6 5 C 15 8 D 8 15 答案: A 试题分析:小明和爸爸登山,是克服重力在做功所以他们做功的计算式是:W=Gh, 因为小明和爸爸都登到山顶, h相同,爸爸的体重是小明的 1.5倍,所以由公式W=Gh可知,爸爸做的功是小明做功的 1.5倍,
3、 即 W 爸爸 : W 小明 =3: 2,反过来就是 W 小明 : W 爸爸 =2: 3, 小明用了 20min,爸爸用了 25min,所以 t 小明 : t 爸爸 =20: 25=4: 5, 则 故选 A 要求小明与爸爸的登山功率之比,需要知道他们两人的做功之比和做功时间之比,然后利用功率公式 ,将做功之比与做功时间之比综合起来,得出功率之比 考点:功率的计算 点评:本题是考查功率公式的应用在做功不同,做功时间不同的情况下,用功率公式得出功率的关系要注意前后顺序保持一致 某同学学习了功率后想估测自己跑步上楼的功率 ,他从一楼跑到三楼用了10s,他上楼的功率是 ( ) A 3W B 30W C
4、 300W D 3000W 答案: C 试题分析:质量约为 50kg,一层楼高约为 4m,一楼到三楼是两层楼高,楼高为 8m 上楼的功率: 故选 C 上楼是克服自身的重力做功,功是重力和楼高的乘积,我们可以估测出自己的质量,求出重力,估测出楼高,求出功 ,功除以时间就是功率 考点:功率的计算 点评:此题考查了功率的计算公式,以及质量和距离的估测估测也就要求我们在生活中要多观察、多思考 两位学生比赛爬竿,他们的质量之比为 4:5,已知甲用 18s爬到顶,乙用20s爬到顶,则两人匀速爬竿过程中所做功和功率大小是 ( ) A甲学生做功较少,功率较大 B甲学生做功较少,功率较小 C甲学生做功较多,功率
5、较大 D甲学生做功较多,功率较小 答案: B 试题分析:( 1)做功的多少比较:甲乙的质量之比为 4: 5,可知甲乙重力之比也是 4: 5;都是爬到顶,所以上升的高度之比就是 1: 1;所以根据公式W=Gh,可知做功之比是 4: 5,即甲学生做功较少 ( 2)功率的比较:甲乙做功是 4: 5,所花的时间是 18s: 20s=9: 10,根据功率公式 ,可知功率之比为 8: 9,即甲学生功率较小 故选 B 爬竿做功属于重物上升做功的类型,做功的多少直接应用公式 W=Gh来计算功率公式为 。 考点:功率大小的比较;功的大小比较 点评:判断大小的题目,一定要抓住公式,利用公式来比较,不能图省事,凭自
6、己的感觉来做选择 功率相同的两辆汽车,各自在水平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 动,汽车甲在半小时内行驶 15km,汽车乙在 2min内行驶 1200m,则( ) A两车牵引力之比为 56 B两车发动机做功之比为 11 C两车速度之比为 11 D两车所受阻力之比为 65 答案: D 试题分析:解:两车做功的大小之比 ;故 B错误; 两车速度之比 ;故 C错误; 两车牵引力之比为 ;故 A错误; 牵引力之比等于所受阻力之比;故 D正确 故选 D 已知两辆汽车的功率相同,还知道行驶的时间,根据公式 W=Pt可求做功的大小之比;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行驶的速度和距离,再利用公式 求出两车的速度之比;再利用公式
7、 W=FS求出牵引力之比;牵引力等于所受到的阻力 考点:功率的计算;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速度的计算;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功的计算 点评:本题考查速度、功和功率等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本题属于基础知识,相对比较简单,属于基础题 小华同学骑着自行车在平直公路上以正常速度匀速行驶时的功率约为 70W,则他骑车时所受的阻力约为 ( ) A 2000N B 200N C 20N D 2N 答案: C 试题分析:学生骑自行车正常行驶时的速度大约为 5m/s,因为匀速行驶,小华受平衡力,动力与阻力相等, 可由功率的另一种表达式 P=Fv得出 与选择项对比,只有 20N 与 14N 最接近 故选 C 先
8、估计出骑自行车正常行驶时的速度大约为 5m/s,再由功率的另一种表达式P=Fv算出阻力的大约值 考点:功率的计算 点评:此题要对一些常物体的运动速度有一个大约估计,并且还要灵活应用功率的另一种表达式 下列单位中,不是功率单位的是:( ) A瓦特 B焦耳 C千瓦 D焦耳 /秒 答案: B 试题分析:若物体 1s内做功 1J,则物体的功率 ,可见 J/s、 W都是功率的单位, A、 D不符合题意,故 A、 D错; 焦耳( J)是功的单位,而不是功率的单位,符合题意,故 B正确; kW是生活中功率的另一个单位, 1kW=103W,不符合题意,故 C错 故选 B 在国际单位之中,功率的单位是瓦特,用科
9、学家的名字命名的,符号 W,若物体 1s 内做功 1J,则物体的功率 ;生活中还有 kW;而焦耳( J)是电功的单位 考点: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功率的计算 点评:初中物理中,物理量多、符号更多,记住各物理量的符号及单位符号是学好物理的基础 下列关于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做功越多,功率越大 B做相同的功,所用时间越多,功率就越大 C所用的时间越少,功率就越大 D用相同的时间,做的功越多,则功率越大 答案: D 试题分析: A、做功多,但不确定做功时间的长短,因此功率不一定大;故 A错误 B、做相同的功,做功时间短的,功率一定大;故 B错误; C、所用的时间越少,但不确定做功的多
10、少,因此功率不一定大;故 C错误; D、用相同的时间,做的功越多,则功率越大,故 D正确 故选 D 由功率公式 可知:功率大小是由做功多少与做功时间共同决定的 考点:功率的计算 点评:功率是用来比较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做功快不等于做功多,功率大不等于做功大 甲、乙两位体重相同的同学登上同一幢五层楼,甲快步跑上去,乙慢步走上去,如果他们做的功和功率分别是 W 甲 、 P 甲 和 W 乙 、 P 乙 ,那么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 A W 甲 W 乙 P 甲 P 乙 B W 甲 W 乙 P 甲 P 乙 C W 甲 W 乙 P 甲 P 乙 D W 甲 W 乙 P 甲 P 乙 答案: C 试题分析:
11、 甲乙都上五楼, h甲 =h 乙 , 又 W=Gh,甲、乙两同学的体重相同, 甲、乙两同学上楼做功: W 甲 =W 乙 , 由题知,甲快步跑上去、用的时间少,乙慢步走上去、用的时间多,即 t 甲 t 乙 , , 甲、乙两同学上楼做功功率: P 甲 P 乙 故选 C 知道两同学的体重相同,登楼上升的高度 h甲 =h 乙 ,利用功的公式分析甲乙两同学登楼做功的大小关系;又知道甲快步跑上去、用的时间少,乙慢步走上去、用的时间多,根据功率公式得出他们的功率关系 考点:功的计算;功率的计算 点评:本题关键:一是灵活的运用功的公式和功率公式,二是从 “甲快步跑上去、乙慢步走上去 ”得出甲乙做功时间的大小关
12、系,属于易错题 两台机器同时做功,甲机器做的功是乙机器做的功的 2/3,甲做功所用的时间与乙做功所用时间的比值是 4 3,则甲、乙两台机器的功率之比是:( ) A 2 1 B 1 2 C 8 9 D 9 8 答案: B 试题分析:由题可知, W 甲 : W 乙 =2: 3, t 甲 : t 乙 =4: 3, , , 。 故选 B 根据功率公式分别写出甲、乙两台机器的功率表达式,然后进行数学运算即可 考点:电功率的计算 点评:关于求两个物体量之比的题型,先根据公式写出两个量的表达式,然后两式之比,再根据已知关系进行数学整理即可 一台机器的功率是 750瓦,它表示的意思是:( ) A这台机器 1分
13、钟做的功是 750瓦 B这台机器 1分钟做的功是 750焦耳 C这台机器 1秒钟做的功是 750焦耳 D这台机器 1秒钟做的功是 750瓦 答案: C 试题分析:功率的概念:单位时内做的功的多少,故 750瓦表示的意思是这台机器 1秒钟做的功是 750焦耳 故选 C 考点:功率的概念 点评:本题考查了功率的概念我们常说的单位时间为 1秒 在希腊雅典奥运会举重比赛中,一运动员在第一阶段把 150的杠铃很快举过头顶,第二阶段使杠铃在空中停留 37s。下列关于运动员对杠铃做功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他在第一阶段内没做功 B他在第二阶段内没做功 C他在两个阶段内都没做功 D他在两个阶段内都做了功
14、答案: B 试题分析: A、在此过程中,运动员给杠铃一个向上的力,并且使杠铃通过了一定的距离,所以,他对杠铃做了功故 A错误 B、在此过程中,运动员给杠铃一个力,但杠铃没有通过距离, 所以,他对杠铃没有做功故 B正确 C、由于运动员在第一个过程中做了功,所以说他两个阶段都没做功是错误的故 C错误 D、运动员在第二个过程中没有做功,所以说他在这两个阶段都做了功是错误的故 D错误 故选 B 判断是否对物体做功,就要看是否同时具备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二者缺一不可,由此入手进行判定 考点:力是否做功的判断 点评:分析运动员举起杠铃的过程与做功的两个因素相联
15、系是此题的关键 举重运动员在 2s内把重 1500N 的杠铃举高 2m,则 ( ) A运动员的功率是 3000W B运动员的功率是 1500W C运动员在 2s内做功 1500J D运动员在 2s内做功 3000W 答案: B 试题分析:举重运动员在 2s内把重 1500N 的杠铃举高 2m,他做的功W=Fs=1500N2m=3000J, 由功率的公式 ; 故选 B 解决此题可利用功的公式 W=Fs和功率的公式 联立求解 考点:功率的计算 点评:对于这种求解功率的问题,可以先把数据代入功的公式 W=Fs求出功,然后利用功率的公式 联立求解 小亮同学从地面走上 10m高的四楼教室,估计他克服重力
16、做的功为 ( ) A 500W B 500J C 5000W D 5000J 答案: D 试题分析:若按小亮的体重为 50kg计算,那么: G=mg=50kg10N/kg=500N; 他克服重力所做的功为: W=FS=Gh=500N10m=5000J; 故选 D 题中已知了该同学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只需估算出他的重力,再代入功的计算公式进行解答即可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功的计算方法,同时还要求同学对常用物体的重力有一定的估测能力 点评:重力大小的估测;功的计算 小车重 200N,人用 30N 的水平力推小车沿水平路面匀速前进 50m的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重力做功为 10000
17、J B人对车做功 10000J C人对车做功 1500J D小车受到的阻力是 230N 答案: C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得人对车做的功为: W=Fs=30N50m=1500J 在重力的作用下物体没有移动距离所以重力没有做功,故 A选项不对 由于物体匀速前进,所以小车受到的阻力与人的推力相等, D选项也不对 通过计算可知人对车做功 1500J。 故选 C 人对车做的功等于推力与在推力的作用 下物体移动的距离 考点:本题考查了功的计算,理解功的概念十分重要 点评:功的计算 起重机将 1000N 的重物匀速竖直提升 3m后,又把重物水平移动了 1m,则起 重机对重物所做的功是( ) A 1000J B
18、 2000J C 3000J D 4000J 答案: C 试题分析:重物上升过程中所做的功 W1=Gh=1000N3m=3000J; 水平移动过程中所做的功 W2=0J; 所以起重机对重物所做的功 W=W1+W2=3000J 故选 C 起重机对重物做功是指克服物体重力做功,根据 W=Gh计算功; 重物水平移动的过程中,拉力方向与移动方向垂直,不做功 考点:功的计算 点评:要求学生能够准确的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另一个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如图所示, AB=3AE, AC=2AE, AD=1.5AE。若把物体沿 AB、 AC、 AD三个斜面匀速地拉到顶端 A时
19、,(不计摩擦)则 ( ) A沿着 AB用的拉力小,做功多 B沿着 AC 用的拉力小,做功多 C沿着 AD用的拉力大,做功少 D沿着三个斜面用的拉力不相等,做功一样多 答案: D 试题分析:由 图可知,斜面 AB倾斜角度最小,所以沿着 AB用的拉力最小;斜面 AD斜角度最大,沿着 AD的拉力最大; 不考虑摩擦,额外功为 0,利用斜面做的功都等于提升物体做的功,所以推力在三斜面上做功相同; 由以上分析可知,沿着三个斜面用的拉力不相等,做功一样多 故选 D 斜面倾斜角度越大,越费力:斜面 AB的倾斜角度最小,斜面 AD的倾斜角度最大,所以斜面 AB最省力、斜面 AD最费力; 不考虑摩擦,使用斜面,没
20、有额外功,根据 W=Fs=Gh 分析比较做功大小关系 考点:功的计算;轮轴及其他常见简单机械 点评:本题考查斜面的省力情 况、物体做功的大小比较,关键是知道不考虑摩擦,额外功为 0, W=Fs=Gh 一个人用同样大小的水平方向的力拉着木箱,分别在光滑和粗糙两种水平地面上前进相同的距离,关于拉力所做的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粗糙地面上做功较多 B在光滑地面上做功较多 C两次做功一样多 D条件不够,无法比较两次做功的多少 答案: C 试题分析: W=Fs,在光滑和粗糙两种不同的水平地面上 F相同、 s相同, 两次做功一样多 故选 C 考点:功的计算 点评:知道用力大小相同,木箱在力的方向
21、上移动的距离相同,利用功的公式W=Fs分析判断 粗细均匀长 L重 G的木棒横卧在水平地面上,用力提起一端使木棒以另一端为支撑点慢慢竖立,此过程中做功至少是 ( ) A 0.5GL B GL C 2GL D不好判断 答案: A 试题分析:由于木棒质地均匀,那么木棒的重心位于木棒的中点处; 木棒由水平到竖立的过程中,重心移动了 ; 那么要想提起这根木棒,至少要做的功为 故选 A 既然是均匀的木棒,那重心就在木棒中点的地方,那么用力提起一端使木棒以另一端为支撑点慢慢竖立起来,木棒的重心从水平到垂直的距离 ,然后利用 W=Gh即可得出答案: 考点:功的计算;重心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功的计算这一知识点,
22、还涉及到了重心知识,因此此题有点难度,属于中档题 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物体在空中匀速下落,且下落的高度相等。已知甲下落的速度为 2m/s,乙下落的速度为 4m/s,则下落过程中重力对两物体所做功的判断正确的是 ( ) A对甲做的功多 B对乙做的功多 C对两物体做的功一样多 D无 法判断 答案: C 试题分析: G=mg, m甲 =m乙 , 甲、乙两物体受到的重力: G 甲 =G 乙 , W=Gh,下落的高度 h相等, 重力做功: W 甲 =W 乙 故选 C 甲、乙两物体的质量相等,受到的重力相等,又知道下落的高度相等,根据W=Gh得出重力做功的大小关系 考点:功的计算 点评:分析重力做功,一是重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年苏教版 初中 物理 九年级 11.4 功率 练习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