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粤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4.4保护大气环境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年粤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4.4保护大气环境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粤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4.4保护大气环境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doc(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年粤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 4.4保护大气环境练习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致全球气温升高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 A大面积的植树造林 B工业生产过程中使用大量的煤、石油等矿物燃料 C家庭电器的大量使用 D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大量的化学肥料 答案: B 试题分析:人类活动可以对气候产生影响,主要表现在:通过改变地面状况,影响局部地区气候。如人工造林、修建水库和灌溉工程,可以使当地气温的变化趋于缓和。如果任意砍伐森林,则可能使当地气候恶化。近 50年来,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旱涝灾害频繁。排放出的氯氟化合物破坏高空的臭氧层,导致地面太阳紫外
2、线辐射增强,进而危及人类的健康。 A项植树造林可缓解气温升高; B项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碳从而使得全球气温升高; C 项电器的使用,会浪费电资源,一些含氯氟的电器会排放氯氟,破坏臭氧层; D项使用化学肥料,会破坏土壤肥力,污染环境。因此本题答案:选择 B项。 考点:气温升高的人为原因 点评:该题难度一般,主要是要求学生清楚由于人类的活动从而对大气环境带来的影响 下列大气污染 物会破坏臭氧层的是( )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一氧化碳 D含氟有机物 答案: D 试题分析:人类活动会对气候产生影响。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会使全球气温升高;排放出的氯氟化合物破坏高空的臭
3、氧层,导致地面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强,进而危害人类的健康。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常温下为无色有强烈性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主要是火山喷发时会喷出的气体;一氧化碳进入人体之后会和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进而使血红蛋白不能与氧气结合,从而引起机体组织出现缺氧,导致人体窒息死亡。因此一氧化碳具有毒性。一氧化碳是无色、无臭、无味的气体,故易于忽略而致中毒。常见于家庭居室通风差的情况下,煤炉产生的 煤气或液化气管道漏气或工业生产煤气以及矿井中的一氧化碳吸入而致中毒。因此答案:选择 D项。 考点:破坏臭氧层的大气污染物 点评:该题难度一般,要求学生清楚主要的大气污染物对周围环境及人类、气候带来的影响 阿拉伯人喜欢
4、佩戴白色的头巾,这与当地气候有一定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主要起到保湿作用 B主要起到防雨作用 C主要起到遮阳作用 D主要起到防风作用 答案: C 试题分析:阿拉伯人主要分布在西亚和北非地区,该地区离赤道较近,光照强烈,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燥,而白色反光效果最好,因此答案 :选择 C项。 考点:阿拉伯人的服饰与气候的关系。 点评:该题难度一般,主要是要求学生清楚世界一些地区的气候特征,从而分析由于气候差异影响了当地的服饰。 下列气象灾害容易出现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是( ) A雪灾 B洪涝 C沙尘暴 D台风 答案: B 试题分析:长江是我国水量最大、长度最长、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5、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量丰富,一旦水量过多,就会引发洪涝灾害。而 A项雪灾一般发生在气温较低的北方地区,特别是东北地区; C 项主要发生要西北和北方地区,是春季的多出现的天气灾害; D项台风多发生在东南沿海地区,因为该地区离海较近,受风影响明显。所以答案:选择 B项。 考点:长江中下游地区易出现的气象灾害 点评:该题难度一般,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我国各种气象灾害的了解,从而清楚这些气象灾害的发生地点。 小麦是我国主要的农作物之一,下列环境适合小麦生长的是( ) A温热的水田 B温凉干爽的旱地 C阴冷潮湿的沼泽 D亚热带的淡水湖泊 答案: B 试题分析:小麦是一种耐旱的作物,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地区。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年粤教版 初中 地理 年级 4.4 保护 大气环境 练习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