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辽宁凌源刀尔登中学初二上学期知识竞赛物理卷(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辽宁凌源刀尔登中学初二上学期知识竞赛物理卷(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辽宁凌源刀尔登中学初二上学期知识竞赛物理卷(带解析).doc(1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辽宁凌源刀尔登中学初二上学期知识竞赛物理卷(带解析) 选择题 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如图所示的几种做法中正确的是( )答案: C 试题分析:温度计使用:( 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 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 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 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A图碰到容器底,不正确; B图碰到容器壁,错误; D图温度计的玻璃泡未全部浸没液体中,错误,故选 C。 考点:本题考查温度计的使用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用图象可以表
2、示物体的运动速度,图中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B C 答案: AC 试题分析:匀速直线运动是速度大小不变的直线运动,匀速直线的图像有两种,一种是横坐标是时间,纵坐标是路程,此时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一种是横坐标是时间,纵坐标是速度;此时是一条平行于横坐标的图像,故选 AC. 考点:本题考查匀速直线运动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下图分别表示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熔化或 凝固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种物质是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过程 B乙种物质是非晶体,图线表示的是熔化过程 C丙种物质是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过程 D丁种物质是晶体,图线表示的是凝固过程 答案
3、: BC 试题分析:晶体在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在图像中有一段图像与横坐标平行;所以 A是晶体的熔化图像, C是晶体凝固的图像, B是非晶体熔化图像; D是非晶体凝固图像。故选 BC。 考点:本题考查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像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以及熟知他们的图像。 小红的两只眼睛明视距离是 :左眼 20厘米、右眼 10厘米,她想配眼镜矫正其左眼右眼分别选择的镜片是( ) A: +100度 +600度 B: +600度 -100度 C: -100度 +600度 D: -600度 -100度 答案: D 试题分析:正常人的眼睛的明视距离为 25厘米,小红的
4、两边眼睛都是近视,要配凹透镜的眼镜 将物体放在眼睛前面 25厘米处,经眼镜后成虚像在眼睛前面相应的明视距离处即可 对左眼,由 ,因是配凹透镜,焦距 f的数值是 负,成虚像,像距 V是负, ,得 f=-100 厘米 =-1 米,它的焦度 = ;相应度数是 100( -1) =-100度; 同理对右眼, ,得 =- 米, = ;相应度数是 100( -6) =-600度; 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对近视眼的成因以及矫正方法的理解和掌握,而关于凸透镜成像公式在初中阶段不要求掌握,只需了解即可 将筷子竖直插入装水的玻璃杯内,从俯视图中的 P点沿水平方向看到
5、的应该是下面哪个图中的情形? ( )答案: D 试题分析:图为筷子竖直插入盛水玻璃杯内的俯视图, A处为筷子, ABP表示由筷子发出的穿过玻璃杯壁 B射向观察者 P处的一条光线 ON为过 B点沿半径方向的直线,即在 B处和空气的分界面的法线,上述光线则相当于在 B处由水中射入空气中,图中的角 i和角 r分别为此光线的入射角和折射角,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可知,应有 r i所以观察者在 P处看到的筷子 A的像 A的位置不是在 A的实际位置,而是由其实际位置偏离杯中心的方向向杯壁靠拢一些,据此可知以筷子竖直插入玻璃杯中时,其侧视图应该是图中的 A或 D图才与实际情况相符同时,玻璃杯此时相 当于一个凸透镜
6、,对筷子起到了放大的作用,因此,观察到的筷子比实际粗些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光的折射现象 点评:此现象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我们利用折射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此现象让学生回家亲自做一做,效果会更好,此题有一定的拔高难度,属于难题 凸透镜的焦距为 8cm,把物体放在该凸透镜主轴上距离凸透镜 12cm处,调整光屏的位置使光屏上出现该物体清晰的像,则在光屏上得到一个 (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答案: A 试题分析: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 U 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2f U f,成倒立、放大的
7、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U 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根据题意,知物距U=12cm,f=8cm,所以 2f U 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考点: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会确定物距与焦距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判定成像的性质。 某同学在上学去的路上,用 的速度走完前一半路程,又用 的速度走完后一半路程,则他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速度的计算公式: v=s/t变形公式: s=vt t=s/v t是时间, v是速度, s是路程。解设总路程为 2S,所以前一半路程是 S,后一半路程是 S,根据速度公式前半程的时间
8、为 ;后半程的时间为 那么全程所用的时间为 ,则他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考点:本题考查速度的计算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速度公式的应用,算出全程所用的时间是解题的关键 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答案: 试题分析:太空中宇航员能对话,是使用的电磁波,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但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A错误;手在小提琴上不同位置按弦,只要目的是改变音调, B错误;道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错误; B超检查身体是超声波在医学中的应用, 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声音传播的条件、音调、减弱噪声的途径、声音的利用 点评:本题是一道综合性试题,考查的都是基础知识。 将物体放
9、在距凸透镜 40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 30cm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则此凸透镜的焦距范围是 ( ) A 10cmf15cm B 15cmf20cm C 20cmf30cm D 30cmf40cm 答案: B 试题分析: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 U 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2f U 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U 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根据题意,将物体放在距凸透镜40cm处,说明物距等于 40cm,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 30cm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说明像距等于 30cm,在光屏上成像,说明是实像;物距大于像距,所以成倒
10、立、缩小的实像,所以 U 2f , 2f v f,代 入数据,得15cmf20cm,故选 D。 考点: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并且会熟练的应用。 在河岸上用手电筒斜着照向平静的水面,进入水中的光( ) A速度变小,光路向下弯折。 B速度变小,光路向上弯折。 C速度变大,传播方向不变。 D速度变小,传播方向不变 答案: A 试题分析: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所以在河岸上用手电筒斜着照向平静的水面,进入水中的光的速度变小;由于开始倾斜照向水面,所以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所以光路向下弯折,故选 A。 考点:本题考查光速、光的折射现象 点评:
11、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光的传播速度以及光的折射现象。 实验题 如图所示,小明在研究平面镜成像时,在水平桌面上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薄玻璃板前,然后把另一支同样大小未点燃的蜡烛放在它的后方的桌面上并移动,使它跟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中成的像重合。本实验不用平面镜而选用薄玻璃板 ,目的是 ,使用同样大小的蜡烛与前面蜡烛的像重合是为了探究 , 操作中小明在桌面上无论怎样调整后方的蜡烛,都不能与像重合,可能原因是 。他经过调整后,找到了像的位置,发现像到镜面的距离和点 燃的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 ,用白纸放在像位置时,在白纸上没有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 像。(前两空各 1.5分) 答案: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像
12、与物的大小关系、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相等、虚。 试题分析:成像特点:像、物大小相等;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本实验不用平面镜而选用薄玻璃板 ,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操作中小明在桌面上无论怎样调整后方的蜡烛,都不能与像重合,可能原因是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找到了像的位置,发现像到镜面的距离和点燃的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相 等;由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所以不能用光屏进行呈接,从而验证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考点:本题考查平面镜成像特点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道该实验需要注意的问题。 如图是小明和小华在观察 “水的沸腾 ”实验中的情
13、景,对水加热了很长时间后水才沸腾,他们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时间 /min 1 2 3 4 5 6 7 8 9 10 水温 /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99 99 请指出他们在实验操作中两个错误之处: 、 (各 1.5分) 在纠正错误后他们继续实验,观察到水沸腾时的现象如上图中的 (甲、乙)图,水沸腾时 热量,温度 。 (升高 /不变 /降低)。( 3分) (3)本次实验中水沸腾时的温度为 。( 1分) (4)根据记录在图中画出水的沸腾图像。( 2分) (5)实验中发现,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各 1.5分) (给出二种原
14、因即可 ) 答案:)温度计玻璃泡碰到烧杯底部、读数时视线没与温度计液注上表面相平。( 2)乙、吸收、不变。 (3) (4)略 ( 5)、烧杯内水太多、水的初温太低。(合理即可) 试题分析:( 1) 在使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而图中的温度计碰到容器壁底 在读数时,视线应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而图中俯视了 ( 2)沸腾时,有大量气泡产生,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增大所以乙图是沸腾时的现象水沸腾时要不断吸热,但温度不变 ( 3)由表格中数据知,从 8到 10分钟,水的温度保持 99 不变,所以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 99 ( 4)根据表格中数据描点 ( 5)水加热时间过长
15、可能是水的初温太低,可以用初温较高的水开 始加热;也可能是水量太多,可以减小水量;也可能是酒精灯火焰太小,可以增大火焰 考点:本题考查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水的沸腾实验,以及注意里面一些细节。 小刚家有一焦距为 50mm的照相机 ,他为了研究凸透镜规律做了如下实验 : (1)取下镜头 ,让阳光正对镜头 ,观察镜头对太阳光的作用 ,因镜头是一个 ,所以它对太阳光有 作用 . (2)用镜头当作放大镜使用 ,来观察地上的蚂蚁 ,镜头距蚂蚁的距离 50mm时 ,能看到蚂蚁 、 的 像 . (3)把镜头还原装回相机 ,小刚在拍一颗桃树的像时 ,桃树 在底片上成的像是 、 的实像 .
16、 (4)拍完桃树的像后 ,小刚想拍一朵较大的桃花的像 ,则小刚应 (选填 “远离 ”或 “靠近 ”)桃花 ,并将镜头 (选填 “远离 ”或 “靠近 ”)底片 ,即把镜头 (选填 “伸出去 ”或 “缩回来 ”). (5)小刚想近距离拍摄一张桃花上小蜜蜂的照片时 ,应满足的条件是: 答案:( 1)凸透镜 会聚( 2)小于、正立、放大、虚。( 3)、缩小、倒立。( 4)、靠近、远离、伸出去。( 5)、蜜蜂到镜头距离大于 100mm. 试题分析: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 U 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2f U 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U f,成正立、放大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辽宁 凌源 刀尔登 中学 初二 学期 知识竞赛 物理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