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省烟台卷)化学(带解析).doc
《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省烟台卷)化学(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省烟台卷)化学(带解析).doc(1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山东省烟台卷)化学(带解析) 选择题 现代社会的生产和生活要消耗大量能量。下列活动中,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的是 A发射航天飞机 B水力发电 C太阳能供热 D风力发电 答案: A 试题分析: A发射航天飞机是通过燃料的燃烧提供能量;燃料的燃烧是化学变化,此项符合要求。 B水力发电是把水的势能转化为电能,水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此项不符合要求。 C 太阳能供热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此项不符合要求。 D风力发电是将风能转化为电能,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此项不符合要求。所以应选 A项。 考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 小明在实验操作技能考试中抽中的题
2、目是:用固体氯化钠配制 50g溶质质量分数为 6的氯化钠溶液。他的有关做法正确的是 A选择的玻璃仪器有烧杯、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试剂瓶 B将氯化钠直接放在托盘天平左盘上称量 3 0g C用 50 mL量筒量取所需水的体积 D用内壁附有水珠的烧杯配制溶液 答案: AC 试题分析: A配制溶液时,需要量筒和胶头滴管量取水;需要烧杯和玻璃进行溶解;需要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此项正确。 B药品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进行称量,此项错误。 C此实验需要水的体积为 47ml;可用不 50 ml 量筒量取,此项正确。 D配制溶液时如烧杯中附着有水珠,则水的量增多,会使配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符合要求。
3、此项不正确。所以应选 AC项。 考点: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为减少污染、提高煤的利用率,可将其转化为可燃性气体,其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 ” B该反应类型 为置换反应 C该反应中反应物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 3 1 D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保持不变 答案: BD 试题分析: A 中只含一种原子,即该物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不属于化合物。此项不正确。 B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置换反应。该反应符合置换反应的特点。此项正确。 C根据图示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2O + C高温 CO+ H2;反应物中水分子和碳原子
4、的个数比为 1: 1。此项不正确。 D该反应为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前后原子的种类及数目均不发生变化。此项正确。所以应选 BD项。 考点: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图、质量守恒定律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选用的方法正确的是 物质 (括号内为杂质 ) 操作方法 A CO2(HCl) 先通过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B NaCl溶液 (Na2CO3) 加稀硫酸至恰好不再产生气泡为止 C CuSO4溶液 (H2SO4) 加过量氧化铜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 D 铁粉 (锌粉 ) 加过量 FeSO4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 答案: CD 试题分析:用化学方法分离和提纯物质注意点: 不增:不
5、引进新的物质; 不减:不能损耗或减少被提纯的物质; 易分:操作简单,易使杂质与被提纯的物质分离。 A氢氧化钠可与二氧化碳、氯化氢两种物质都反应,损耗了被提纯的物质。此项不正确。 B硫酸与碳酸钠反应会生成硫酸钠,引进了新的杂质硫酸钠,不符合 “不引进新的物质 ”的要求。此项不正确。 C氧化铜可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多余的氧化铜不溶解,可通过过滤除去。符合要求。此项正确。D锌可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生成铁和硫酸锌溶液;可通过过滤、洗涤和干燥得到纯净的铁粉。符合要求,此项正确 。所以应选 CD项。 考点: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2014年 4月,兰州市局部自来水中苯 (C6H6)含量严重超标,引发市民恐慌。苯
6、的沸点为 80.1 ,熔点为 5.5 ,难溶于水,有剧毒。下列有关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苯属于有机物 B苯是由 6个碳原子和 6个氢原子构成的 C常温下可通过滤纸过滤的方法除去水中的苯 D可通过加热蒸发的方法除去水中的苯 答案: AD 试题分析: A有机物是指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除 CO2 、 CO、 H2CO3、碳酸盐以外)。苯符合有机物的特点。此项正确。 B 6个碳原子和 6氢原子构成一个苯分子,大量的苯分子构成苯这种物质。此项不正确。 C苯在常温下是液体,不能通过过滤的方法与水分离。此项不正确。 D苯的沸点为 80.1,小于水的沸点。可通过加热蒸发的方法除去。此项正确。所以应选 AD项。
7、考点:信息给予题 分别将下列各组物质的稀溶液混合,能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A Na2CO3、 KCl、 Ca(OH)2 B FeCl3、 HCl、 MgSO4 C H2SO4、 NH4Cl、 KNO3 D AgNO3、 HCl、 HNO3 答案: C 试题分析: A碳酸钠可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溶液会变浑浊,不符合要求。此项不正确。 B溶液中的氯化铁中的铁离子显黄色,不符合无色的要求。此项不正确。 C三种物质间不发生反应,且没有有颜色的物质存在,符合要求。此项正确。 D硝酸银可与盐酸反生成氯化银沉淀,不符合要求。此项不正确。所以应选 C项。 考点:复分解反应的应用 下列事实不能证明金
8、属甲的金属活动性比金属乙强的是 A自然界中甲元素只以化合物形式存在,乙元素存在单质形式 B甲能与盐酸反应生成 H2而乙不能 C甲能从乙的盐溶液中置换出乙 D化合物中甲元素显 +2价而乙元素显 +3价 答案: D 试题分析: A 在自然界中甲元素只以化合物形式存在,说明甲的金属活动性强;乙存在单质形式,说明乙的金属活动性较弱。此项能说明甲的金属活动性强于乙。此项不符合要求。 B甲能与盐酸反应,说明甲的金属活动性在氢元素的前面;乙不反应,说明乙的金属活动性在氢元素的后面。此项能说明甲的金属活动性强于乙。此项不符合要求。 C根据 “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可判断甲
9、的金属活动性强于乙。此项不符合要求。 D在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与该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有关,不能说明甲的 金属活动性强于乙。此项符合要求。所以应选 D项。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应其对应的实验操作的是 A B C D A一定温度下,向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固体 B向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C将等质量的镁粉和铝粉分别与足量等浓度的稀硫酸反应 D向盛有一定量稀硫酸的烧杯中不断加水稀释 答案: AB 试题分析: A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还能再溶解一定量的硝酸钾,所以当再加入硝酸钾时,固体会溶解一部分,溶液质量增加;当达到饱和时,不再溶解溶液质量不再
10、变化。图像符合上述特点,此项正确。 B因为有硫酸存在,先加入的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此时不产生沉淀;当硫酸反应完时,硫酸铜会与加入的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氢氧化铜沉淀;当加入的氢氧化钠与硫酸铜恰好完全反应时,产生的沉淀达到最大值;再加入氢氧化钠沉淀质量不发生变化。图像符合上述特点,此项正确。 C镁的活动性大于铝的活动性,所以与等浓度的稀硫酸反应时,镁生成氢气的速度快。根据二者与酸反应的质 量关系可知,等质量的镁与铝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时,金属铝生成氢气的质量要大。图像不符合上述特点,此项不正确。 D 向盛有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水时:原来的硫酸呈酸性,PH小于 7;由于水的加入,酸液浓度变小,酸性减弱,
11、PH值变大;加入的水越多,溶液越接近中性。图像最终为碱性,不符合上述特点,此项不正确。所以应选 AB项。 考点:图像题 为了测定液化气中丙烷 (C3H8)在氧气不足时的燃烧产物,将一定量的丙烷和氧气置于一个封闭的容器中引燃,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丙烷 氧气 水 二氧化碳 X 反应前质量 g 4.4 12.8 0 0 0 反应后质量 g 0 0 7.2 4.4 a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表中 a的值为 5 6 B X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 X可能含有氢元素 D X只含碳元素 答案: A 试题分析: A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为 4.4g+12.8g=17.2g;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为7
12、.2g+4.4g+ag。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且容器为密闭容器可知:7.2g+4.4g+ag=17.2g。则 a=5.6 此项正确。 B物质 X在反应前的质量为零,反应后的质量为 5.6g;应为生成物。此项不正确。 C根据质 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反应前氢元素的质量即丙烷中氢元素的质量为: 4.4g ( 100%) =0.8g;反应后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 7.2g( 100%) =0.8 g;二者相等,所以 X中没有氢元素。此项不正确。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反应前碳元素的质量即丙烷中碳元素的质量为: 4.4g ( 100%) =3.6g;反应
13、后水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 4.4g( 100%) =1.2 g;所以 X中含碳元素的质量为 3.6g1.2 g=2.4 g7 溶液呈碱性; pH 7 溶液呈中性。 pH值越小,溶液的酸性越强; pH值越大,溶液的碱性越强。所以此项正确。 B地壳中含量居前五位的元素依次为:氧硅铝铁钙;此项正确。 C、 P 表示磷元素,原子序数为 15;Si表示硅元素,原子序数为 14; Al表示铝元素,原子序数为 13; Mg表示镁元素,原子序数为 12;此项正确。 D 空气中含各气体的体积分数为: 1、 N2 78%;2、 O2 21%; 3、氩气 0. 934%; 4、 CO2 0.033%;此项不正
14、确。所以应选 D项。 考点:常见物质的酸碱度、地壳中元素的含量、常见的元素、空气的成分 下列关于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属于不同种元素 B 属于离子, 离子符号为 Mg2+ C 的化学性质相似 D 表示的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 +1价 答案: D 试题分析: A 两种微粒中的质子数均为 17,均属于氯元素的微粒。此项不正确。 B 中微粒的质子数均为 12,其核外电子数为 10,即为带两个正电荷的镁离子。所以其符号应为 Mg2+。此项不正确。 C化学性质是由微粒最外层的电子数决定的; 两种微粒的最外层电子数不相同,化学性质不相同。此项不正确。 D 中微粒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1,小于
15、 4个易失去。所以其元素在化合物中常显 +1价。此项正确。所以应选 D项。 考点:结构示意图 “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下列关于农作物和化肥的说法正确的是 A (NH3)2SO4属于复合肥料 B农作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只有氮、磷和钾三种 C磷肥能使作物根系发达,耐寒耐旱 D铵态氮肥与熟石灰混合施用可以明显提高肥效 答案: C 试题分析: A硫酸铵只含 N、 P、 K三种营养元素中的 N;属于氮肥。此项不正确。 B农作物在生成过程中需要多种元素,其中一部分可以通过空气、水和土壤吸收;需要通过化肥补充的主要是氮磷钾元素。此项不正确。 C磷可以促进作物生长,还可增强作物的抗寒、抗旱能力。此项正确。
16、 D铵态氮肥与熟石灰等碱性物质混合后可反应生成氨气,导致氮元素的流失而造成肥效降低。此项不正确。所以应选 C项。 考点:化肥的种类及作用 填空题 (4分 )2013年 11月,某快递公司违反国家规定快递有毒化学品,因化学品泄露,导致多人伤亡,被称为 “夺命快递 ”。 “夺命快递 ”中的化学品是氟乙酸甲酯 (化学式为 C3H5FO2),是有毒液体,在染料、医药、农药等工业领域有着广泛的用途。 ( 1)氟乙酸甲酯中碳、氢、氟、氧的质量比是 ; ( 2)有人说这 “都是化学惹得祸 ”,你如何评价 。 ( 3)一般成人接触 400mg氟乙酸甲酯就会急性中毒。如果检测到被氟乙酸甲酯污染的某物品上含有氟元
17、素 57mg(氟元素都来自氟乙酸甲酯 ),通过计算说明接触该污染物品的成年人会不会急性中毒。 答案:( 1) 36: 5: 19: 32 ( 2)化学制品的研制、开发和利用,有利于社会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造成事故是因为管理不善或使用不当造成的。 ( 3)物品上氟乙酸甲酯的质量为了 57mg( 100%)=276 mg400 mg 答:不会引起急性中毒。 试题分析:( 1)根据氟乙酸甲酯的化学式可知:碳、氢、氟、氧四元素的质量比为:( 123):( 15):( 191):( 162) =36: 5: 19: 32 ( 2)化学制品的研制、开发和利用,有利于社会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造成
18、事故是因为管理不善或使用不当造成的。 ( 3)解题思路:可根据氟元素的质量结合化学式计算出氟乙酸甲酯的质量。解题过程如下: 物品上氟乙酸甲酯的质量为了 57mg( 100%)=276 mg400 mg 答:不会引起急性中毒。 考点:根据化学式的计算 (8分 )2013年 6月 3日,吉林省德惠市某公司发生火灾引发液氨泄露并发生化学爆炸,造成重大伤亡。液氨是液态的氨气,常温下, 氨气 (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制取氨气。请回答下列问题。 A B C D E ( 1)液氨泄漏时,可用喷水的方法除去空气中的氨气,说明氨气具有 的物理性
19、质。由液氨发生化学爆炸猜测氨气可能具有 的化学性质。 ( 2)写出上图中指定仪器的名称: a ; ( 3)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应选择上图中的 (填字母,下同 ),收集装置应选择的是 。这种发生装置也可用于实验室制氧气,用该装置制氧气所用药品是 。 ( 4)根据氨气的性质推测,发生液氨泄漏时正确的逃生方法是 ; 。 (列举两条 ) 答案:( 1)溶于水 可燃性。 ( 2)分液漏斗。 ( 3) A C 氯酸钾和二氧化碳的混合物(或高锰酸钾)。 ( 4) 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尽量贴地面的方法逃生。 试题分析:( 1)用喷水的方法除去空气中的氨气,说明氨气可溶于水 化学爆炸是由于燃烧发生在有限空间内引起的
20、,所以可推测氨气具有的化学性质为可燃性。 ( 2) a的名称为分液漏斗。 ( 3)根据题意可知:制取氨气的方法为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即固体在加热的情况下制取气体。所以应选 A装置为 发生装置。 因氨气极易溶于水,不能使用排水法;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可使用向下排空气法。所以收集装置可选择 C。 实验室可通过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碳的混合物(或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所以用 A装置制取氧气,则选择的药品可为氯酸钾和二氧化碳的混合物(或高锰酸钾)。 ( 4)因为氨气极易溶于水,可通过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的方法逃生;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也可通过尽量贴地面的方法逃生。 考点:气体的制取和收集、信息
21、给予题 (10分 )南海、钓鱼岛及其附属海域是我国固有领土,蕴藏着丰富的海洋资源。 ( 1)海水制盐。从海水制取 的粗盐中含有泥沙、硫酸镁和氯化钙等杂质,为得到较纯的氯化钠,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如下操作: a加过量的 Ba(OH)2溶液; b加稍过量的盐酸; c加过量的 Na2CO3溶液; d过滤; e蒸发。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填字母 )。加 Na2CO3溶液的作用是除去 。 ( 2)海水淡化。下图是一个简易的蒸馏法淡化海水的装置。证明得到的水是淡水的方法是 。 ( 3)海水制镁。从海水中提取金属镁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在上述转化过程中发生中和反应的是 (填反应顺序号 )。海水中本身就含有氯化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4 年初 毕业 升学考试 山东省 烟台 化学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