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GDW 10166.3-2016 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第3部分:电力电缆线路.pdf
《Q GDW 10166.3-2016 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第3部分:电力电缆线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Q GDW 10166.3-2016 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第3部分:电力电缆线路.pdf(2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 第 3 部分:电力电 缆线路 Code of content profundity for preliminary design for transmission and transformation projectsPart 3: Power cable line 2017 - 06 - 16 发布 2017 - 06 - 16 实施 国家电网公司 发 布ICS 29.240 Q/GDW 国 家 电 网 公 司 企 业 标 准 Q/GDW 10166.3 2016 代替 Q/GDW 166.3 2010 Q/GDW 10166.32016 I 目 次 前 言
2、 . III 1 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总则 . 2 4 总的部分 . 3 5 电缆线路路径 . 5 6 环境条件 . 5 7 污秽条件 . 5 8 电缆敷设方式与排列 . 6 9 电力电缆及附件的选型 . 6 10 过电压保护、接地及分段 . 6 11 电缆支持与固定 . 6 12 通讯干扰 . 7 13 电缆终端站及电缆登杆(塔) . 7 14 充油电缆供油设计 . 7 15 电缆构筑物 . 7 16 电缆通道附属设施 . 8 17 电缆通道防火 . 9 18 电缆敷设中对特殊环境段的处理 . 9 19 在线监测 . 9 20 环境保护和劳动安全 . 10 21 附
3、件 . 10 22 专题报告 . 10 23 图纸部分 . 11 24 计算项目要求 . 12 25 施工组织设计 大纲 . 12 26 主要 设备 材料清册 . 12 27 概算部分 . 12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主要造价表 . 15 附录 B(规范性附录) 通用设计应用情况表 . 16 Q/GDW 10166.32016 II 附录 C(规范性附录) 初步设计阶段计算项目表 . 16 编制说明 . 18 Q/GDW 10166.32016 III 前 言 为贯彻落实公司 “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 ”的要求,规范工程设计工作,提高设计 质量 ,全面推广应用国家电网
4、公司标准化建设成果,推进基建新技术应用,适应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要求,制定本部分。 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标准分为 13个部分: 第 1部分: 110( 66) kV架空输电线路; 第 2部分: 110( 66) kV变电站; 第 3部分:电力电缆线路; 第 4部分 :电力系统光纤通信; 第 5部分:征地 拆迁及重要跨越补充规定 ; 第 6部分: 220kV架空输电线路; 第 7部分: 330kV1100kV交直流架空输电线路; 第 8部分: 220kV变电站 ; 第 9部分: 330kV750kV变电站; 第 10部分: 电动汽车电池更换站; 第 11部分: 电动汽车电池配送中心 ;
5、第 12部分: 电动汽车电池配送站; 第 13部分: 高压直流换流站。 本部分为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标准的第 3部分。 本部分代替 Q/GDW 166.3 2010,与 Q/GDW 166.32010相比,主要技术性差异如下: 全面修订了 “电缆通道附属设施 ”、“电缆通道防火 ”、“环境保护和劳动安全 ”等部分 ; 增加了 “工程建设规模和设计范围 ”、 “污秽条件 ”、“电缆敷设 方式与排列 ”、 “电缆支持与固定 ”、 “电缆 构筑物 ”、“在线监测 ”、 “图纸部分 ”、“计算项目要求 ”等部分设计 深度要求 ; 删除了 “规范性引用文件 ”和 “概算部分 ”中 不符合目前规
6、程规范的部分 。 本部分由国家电网公 司基建部提 出并解释。 本部分由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国网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国网北京 市电力公司、北京电力经济技术研究院、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江苏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国网新疆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 李本良 、葛兆军、 程述一 、 李显鑫 、 朱占巍、 卞斌 、 刘颢 、 仇高飞 、 卞荣 、 田蔚光 、 田雷 、 邓佳翔 、 杨薇 、 李伟 、 吴冰 、 吴述关 、 彭素江 、 车勇 。 本部分 2008年 1月首次发布, 2011年 1月第一次修订, 2016年 12月第二次
7、修订。 本部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 Q/GDW 10166.32016 1 输变电工程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 第 3 部分:电力电缆线路 1 范围 本部分规 定了电力电缆线路初步设计内容深度的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 35kV 500kV交流电缆新建工程的初步设计,只对设计的内容深度做出要求,不作为各设计单位内部专业分工和卷册划分标准。直流电缆工程、 35kV以下交流电缆(不包含海缆)新建工程以及改建电缆工程初步设计可参照本规定执行,并可适当简化。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 适用于本 文件 。 2.1 电缆通道 cable passageway 供敷设电力电缆及其
8、附件安装的电缆构筑物。主要包括隧道、沟道、沟槽、保护管等形式。 2.2 电缆隧道 cable tunnel 容纳电缆数量较多 ,有供安装和巡视方便的通道,且是全封闭性的电缆构筑物。 2.3 电缆沟道 cable trough 封闭式不通行但盖板可开启的电缆构筑物,且布置与地坪相齐或稍有上下。 2.4 电缆沟槽 cable channel 容纳电缆数量较少未含支架且沟底可不封实的有盖槽式电缆构筑物,可布置齐地坪或地坪上。 2.5 电缆保护管 cable duct 按照规划电缆根数,一次建成多孔管道的电缆构筑物。包括排管、非开挖管等形式。 2.6 电缆工作井 cable manhole 人可出入以
9、安装电缆接头等附属部件、供牵拉电缆作业所需的或电缆通道通风所需 电缆构筑物。 Q/GDW 10166.32016 2 2.7 电缆终端站 cable termination station 架空线路与电力电缆连接处的构筑物。 2.8 电缆支架 cable bearer 用以支承电缆的刚性结构系统,包括电缆桥架、普通支架、吊架等。 2.9 电缆桥架 cable bridge 由托盘或梯架的直线段、弯通、组件以及托臂(臂式支架)、吊架等构成具有密接支承电缆的刚性结构系统之全称。 2.10 交叉互联 cross-bonding 相邻单元段电缆的金属屏蔽层交叉连接,使每个金属屏蔽层的连续回路依次包围三
10、相导体的一种特殊互联方式。 2.11 蛇形敷设 snake laying 把电缆敷设成蛇形状,以吸收电缆线路热胀冷缩量,减少电缆轴向热机械应力。 2.12 直埋方式 direct burying 将电缆直接埋设于土中、埋设于预制槽盒中及埋设于砖砌槽盒中等敷设方式。 3 总则 3.1 应遵守的规定和程序 3.1.1 应执行国家各项技术方针、政策、法规,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以及上级部门对工程建设的要求。 3.1.2 应执行国家及其有关部门颁发的设计文件编制和审批办法的规定。 3.1.3 应执行“三通一标”和“两型三新一化”建设原则。 3.1.4 应执行城乡规划、建设用地、水土保持、环境保护、防震
11、减灾、地质灾害、压覆矿产、文物 保护及劳动安全卫生等相关要求。 3.2 初步设计应包括的内容 初步设计应包括的内容如下: a) 说明书; Q/GDW 10166.32016 3 b) 图纸; c) 主要设备材料清册; d) 概算书; e) 勘测报告(工程地质、水文、地下管线等资料); f) 专题报告(必要时); g) 附件。 3.3 初步设计说明书应包括的内容 初步设计说明书应包括的内容如下: a) 概述; b) 接入系统概况; c) 与可研规模、主要技术方案及投资的对比; d) 电力电缆线路路径; e) 环境及污秽条件; f) 电缆敷设方式与排列; g) 电缆及其附件的选型; h) 过电压保
12、护、接地及分 段; i) 电缆的支持与固定; j) 通讯干扰; k) 电缆终端站及电缆登杆(塔); l) 充油电缆供油设计; m) 土建部分; n) 电缆通道附属设施; o) 电缆通道防火设计; p) 电缆敷设中对特殊环境段的处理; q) 在线监测; r) 环境保护和劳动安全; s) 其他说明; t) 附件。 3.4 内容深度的基本要求 3.4.1 对主要技术方案应进行多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提出推荐方案。 3.4.2 当采用现行的通用设计时,相应部分可适当简化。 3.4.3 本部分未能涉及的问题,应结合工程具体情况加以说明。 3.4.4 初步设计文件应 包含外委项目的评审意见或报告, 相应费用
13、应计入概算 。 3.4.5 设计文件齐全,计算准确,文字说明清楚,图纸清晰、正确。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初步设计文件可分册出版。 4 总的 部分 4.1 设计依据 4.1.1 应列出政府和上级有关部门批准、核准的工程文件。 Q/GDW 10166.32016 4 4.1.2 应列出可行性研究报告及评审文件。 4.1.3 应列出设计中标通知书或委托文件。 4.1.4 应列出工程设计有关的规程、规范。 4.2 工程建设规模和设计范围 4.2.1 应说明电缆线路起迄点、额定电压、输送容量、路径长度、回路数、电缆及主要电缆附件型号及数量。 4.2.2 应说明电缆夹层、电缆通道土建概况,电缆通道结构型式及
14、长度、工作井的型式与数 量,以及变电站预留的进出线通道情况。 4.2.3 应说明辅助 设施( 包括通风、排水、防火、报警、供电、照明、综合监控等 ) 的规模和数量。 4.2.4 应说明电缆终端站或电缆登杆(塔)的规模和数量。 4.2.5 应说明本设计应包括的范围和内容、外部协作项目、设计的分工界限,以及编制工程概算情况。 4.3 接入系统概况 4.3.1 应说明工程建设必要性。 4.3.2 应简述批复的接入电力系统方案(含相关的系统二次方案) 。 4.3.3 应论述同路径其他电缆线路的规划。 4.3.4 应论述两端发电厂或变电站进出线规划。 4.4 建设环境及通道清理 4.4.1 应说明电缆线
15、路路径沿线地面、地下建、构筑物等建设环境情况。 4.4.2 应说明拆、 改地下管线及地上三线(电力线、通信线、广播线、路灯等市政设施情况及数量。 4.4.3 应说明需要拆迁的厂矿企业、民房等建筑物的面积、结构类型、数量。 4.4.4 应说明需要砍伐树木的数量及园林、绿地的恢复补偿数量。 4.4.5 应说明涉及补偿费用较高的项目情况资金、协议内容。 4.5 主要技术经济特性 4.5.1 主要技术指标应包括电缆型号和长度,回路数;电缆附件类型及数量;电缆通道长度(含通道类型、结构型式、施工方式等);电缆井的结构型式、数量及其分布情况;电缆终端站(塔)的规模。 4.5.2 初设与可研投资变化较大时应
16、增加说明。 4.5.3 主要造价表见 附录 A 中表 A.1。 4.6 造 价分析 4.6.1 与通用造价指标定量对比分析,应说明工程量与造价的合理性。 4.6.2 与可研指标对比分析,应说明工程量增减情况。若初设概算超可研投资,应进行专项分析。 4.7 通用设计应用情况 电缆工程通用设计应用情况表 见附录 B中表 B.1,如未采用通用设计应说明原因及设计原则。 4.8 “两型三新一化”应用情况 参照国家电网公司“两型三新一化” 工程设计 建设的原则,应说明以下内容的应用情况: a) 路径选择; b) 电缆电气部分; Q/GDW 10166.32016 5 c) 电缆通道部分; d) 电缆通道
17、附属设施部分; e) 基建新技术应用情况; f) 其他。 5 电缆线路路径 5.1 电缆线路路径选择原则 电缆线 路路径选择原则应包括以下内容: a) 拆迁的房屋情况 ,包括建筑物的属性、规模、结构分类、价格; b) 拆除或迁移“三线”(电力线、通信线、广播线)的情况; c) 拟拆除或迁移、改造地下管线的所属单位、类型、等级、数量、费用; d) 树木砍伐数量,园林、绿地等恢复补偿数量等; e) 道路路面的开挖和恢复方案,以及对应的面积和数量; f) 当走廊清理规模较大时,应提供相应专题报告或由建设方委托第三方完成的评估报告; g) 其它。 5.2 电缆进出线 应 说明变电站、电缆终端站的电缆进
18、出线位置、方向,新建电缆通道与已有、拟建电缆通道相互关系 及连接情况 ,远近期过渡方案等。 若为新建变电站,应统筹规划变电站出线位置、方向及电缆通道。 5.3 电缆线路路径方案 电缆线路路径方案 应包括 以下 内容: a) 各路径方案沿线地形 地貌 、地质 条件 、水文 气象 、主要河流、铁路、地铁、 公 路、城镇规划、 环境特点、特殊障碍物等 ; b) 电缆线路路径 推荐方案 沿线协议情况 ; c) 电缆线路特殊地段及采取的处理措施 ; d) 电缆线路路径沿线 走廊清理情况; e) 电缆线路沿线交叉穿越情况; f) 各方案技术经济比较与论证结果 ; g) 简要说明路径推荐方案。 6 环境条件
19、 6.1 根据工程具体情况, 应 按规范要求说明电缆线路路径所经地 区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年平均气温、基本风速、雷暴日数和土壤冻结深度、日照 强度 及覆冰厚度、土壤热阻系数 、 土壤电阻率等。 6.2 应说明 电缆线路路径所经地区 的 地震设防烈度。 7 污秽条件 7.1 应 参照电力系统污区分级与外绝缘选择标准的有关规定。 Q/GDW 10166.32016 6 7.2 污区划分 应 按沿线等值附盐密度、附灰密度、污湿特征、运行经验,并结合各地最新污区分布图的定级来确定污秽等级。 7.3 根据当地工业发展和环境污染情况可适当考虑提高污秽等级,并进行相关说明。 8 电缆敷设 方式与排列 8.1
20、 电缆敷设方式的选择应视工程条件、环境特点、 负荷需求、 电缆类型 及回路数量 等因素,且按满足运 行可靠、便于维护的要求和 安全、 技术经济合理的原则来选择。 8.2 应 说明沿电缆线路路径的电缆敷设方式及采取该种敷设方式的理由。 8.3 应综合考虑通道中现有 及 规划的线路数量、电压等级、电缆的输送容量,说明电缆在新建、已建电缆通道、工作井、电缆夹层、电缆竖井中的排列方式及敷设位置 。 8.4 应 根据电缆通道空间、工作井分布、电缆分段情况说明电缆接头的排列布置 方 案。 9 电力电缆及附件的选型 9.1 电缆选型 9.1.1 应根据系统要求的输送容量、电压等级、系统最大短路电流时热稳定要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2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GDW 10166.3 2016 变电 工程 初步设计 内容 深度 规定 部分 电力电缆 线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