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度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文通中学九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doc
《2011-2012学年度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文通中学九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2012学年度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文通中学九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doc(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2012学年度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文通中学九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与答案 其他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4分 ) 杨槐花宛若漫漫飞雪般撒落农家小院;青石切成的古井里,铁桶在井壁碰出清幽的回响;春雨意浓的小巷中袅袅 撑 起的油纸伞;闲瑕时槐树下纳鞋底的农妇露出的淳朴笑容,这些我们既熟悉又亲切,不也是温 馨 吗? (时文选粹 ) 【小题 1】给文段中划线字注音。 撑: 馨: 【小题 2】找出文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改为 改为 答案: 【小题 1】撑 chng 馨 xn 【小题 1】找出文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切 改为 砌 瑕 改为 暇 【小题 1】此类型的题目
2、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考查等级为 A。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多积累词语,多查字典等工具书。 【小题 2】此类型的题目考查学生的词语辨析能力,考查等级为 A。需要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多积累词语,多查工具书,注意易错字。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16分) 房屋演变史 房屋是人类栖息的场所,是人类征服自然亦是自身发展的一种象征。 众所周知,人类从学会制造工具的那天起,就和动物分了家。人类既然会制造和使用工具,当然在 填饱肚子的同时,也就想到了为自己创造一个舒适的栖息环境。 最早的房屋应推山顶洞人居住的铺有干草的洞穴。这种房屋,恐怕除了人类自己劳作之外,更多的还是大自然的恩赐。 到了半
3、坡氏族期间,人类才完全靠自己的劳动创造出自己的房屋 -用双手堆砌而成的石屋。这种石屋的顶是用草铺盖的,呈圆锥状。屋的形状并不规则,屋体一半在地面以下。几个这样的屋聚在一起,便成为当时的村落。 后来,随着人类文化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方案建造房屋。于是经过人们精工雕凿、科学拼接的木屋和石屋,以及木石土合用的各种形式的房屋, 大量建筑起来,以至发展为规模宏大的宫殿建筑群和寺庙建筑群。由于历史文化亦或风俗习惯的不同,不同民族的人们又创造了各式不同的房屋。云南傣族的竹楼,上下两层,上层住人,下层拴马,方便安全凉爽卫生;黄土高坡的人们则因地制宜,掘土为屋,建造出一排排冬暖夏凉的窑洞;草原上
4、的蒙古民族更是造出了遮风避雪、随意搬迁的活动房屋 毡包。各种房屋不一而足,无一不表现了人类创造的艰辛和伟大。 近代的房屋,在本质上又有了巨大变革。人们不再单纯地依靠天然材料,而是采用钢筋水泥等人工材料,而且更加重视房屋内外的装饰。例如在墙壁上镶瓷 砖,甚至涂上金粉,使得房屋变得金碧辉煌,光彩夺目。这些建筑,无论从结构还是外观,都远远超过了古代房屋。 现代的房屋已不再是仅仅供人们遮风避雨、生活起居的庇护所,它为人类提供了生产、科研以及一切发展现代文明的实验所和工场。人们在各式各样的房屋中从事活动,可以说,房屋已经成为人类生活环境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由于人口猛增,房屋的需要量太大,人们不得不向高
5、空发展,于是摩天大楼拔地而起。据统计,一座高 300层的摩天大楼可以住一个中等城市的人口。 现代社会,进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期。房屋在性能、功用方面出现了 新的突破。例如,有的房屋可以抵御地震。 美国加利福尼亚的一座圆堡形房屋,经受了 6 2级地震,却 “毫不动容 ”; 有的房屋可以模拟地球外的空间环境,成了地球上的太空站。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越来越多的欲望,在将来,人类不会满足于仅仅生活在地球大陆上 【小题 1】从本文看,房屋有功能是什么 ( 4分) 【小题 2】两题任做一题,如果两题都做,只批阅第 小题。( 4分) 第 自然段中,列举了竹楼、窑洞、毡包这些房屋,其用意是什么? 第
6、自然段中,画线句的作用是什么? 【小题 3】第 自然段中,加点的 “仅仅 ”能否去掉,为什么?( 4分) 【小题 4】第 自然段中说,在将来,人类不会满足于仅仅生活在地球大陆上,联系文本,发挥你的想像,为文章补写好结尾。( 4分) 答案: 【小题 1】人们遮风避雨、生活起居的庇护所;为人类提供了生产、科研以及一切发展现代文明的实验所和工场;现代社会,房屋在性能、功用方面出现了新的突破,有的房屋可以抵御地震,有的房屋可以模拟地球外的空间环境。 【小题 1】 列举这些房屋,是用具体确凿的事例来说明由于历史文化亦或风俗习惯的不同,不同民族的人们又创造了各式不同的房屋。 画线句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7、具体确凿地说明了现代的房屋在性能、功用方面出现了新的突破,有的房屋可以抵御地震。 【小题 1】不能去掉。 “仅仅 ”是 “只 ”的意思。句中用 “仅仅 ”一词,说明房屋除了供人们遮风避雨、生活起居的庇护所外,更重要的是为人类提供了生产、科研以及一切发展现代文明的实验所和工场。而去掉 “仅仅 ”一词,前者的动能就完全失去了,这与事实不符合,所以不能去掉,使用 “仅仅 ”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小题 1】 “海底龙宫 ”, “星球别墅 ”, “空中楼阁 ”的出现,大概也为期不远了。(符合房屋演变的规律, 想像出在地球大陆之外的其它地方建造的房屋即可。)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
8、18分 ) 山的呼唤 琼 瑶 (1)梦中,总听到那山的呼唤。 (2)从小,热爱山,热爱水,热爱大自然那渺无边际、不可捉摸的神奇与旖旎。 (3)童年时,在故乡湖南的乡间,曾有那么一座山,使我喘息过,使我迷惑过,使我喜悦而又使我沉迷,至今,那山仍清晰地萦绕于我的脑际。那山并不高,遍布着松树,高大的直入云霄。小的只有半个人高,泥土是红色的,土质松而软,没有杂草,没有荆棘,只是,遍地撒布着一颗颗的松果。而我穿梭于那松林间,奔跑着,呼喊着, 收集着那些松果,竟日流连,乐而不疲。玩累了,我会选择一棵巨大的松树,倚着它坐下来,让那如伞般的松枝遮蔽着我。闭上眼睛,我静静地倾听那风声穿过松林发出的簌簌声响,幻想
9、着它在诉说些什么。我 一直是个爱做梦的孩子,我就在那儿制造着,酝酿着,堆积着我最初的、童稚的梦。 长长久久地听着那山的倾诉、山的声籁和山的呼唤。 (4)这座童年时期影响着我的山,始终活在我的心中。它带着一股烧灼般的力量压迫着我。一座山! 我总觉得自己要攀一座山。而我也总觉得自己在攀一座山。我开始写作,迫切地想写出我对山的那份感觉,我写了很多以山为背景的 小说,像深山里,像苔痕,像船里的卡保山 而真正能写出我那份感觉的,只有一篇幸运草。 (5)两年前,随着拍摄幸运草的外景勘察队,我上了一座山,我这一生真正地爬上了一座 “山 ”,再度感受到那份令人喘息,令人迷惑,令人喜悦而又令人沉迷的滋味。那座山
10、,那座高不可攀、深入云霄的山,那座远离尘嚣、没有丝毫人间烟火味的山!那座半是梦境、半是幻境、半是仙境的山! (6)那山高达海拔一万三千多英尺,名叫 “玉山 ”。 (7)再没有什么感觉比登上一座 “高山 ”的感觉更踏实,也再没什么感觉比登上一座 “高山 ”的感觉更 虚幻,那山半在云封雾绕中,半在氤氲迷离中。岩石高插入云,松树伸展着枝丫,像一只只巨人的手,托住了整个的天空。 (8)站在那儿,世界在你的脚底,寒意深深的云层包围着你。浓密的松树,高大,挺拔,苍劲,树枝上全挂着一串一串的苍苔,云所带来的水汽凝聚在苍苔上,成为一颗颗晶莹的水滴,顺着苍苔向下滴落。云飘浮在脚下,在眼前,在身边,忽而来,忽而去
11、,忽而凝聚,忽而飘散。太阳的光芒透过树梢,透过云层,像一条条闪烁的光带,遍撒在整个山头。一会儿,你会浴在阳光的灿烂里,一会儿,你又会置身在岩石的阴影下。你身边所有的一切景象,瞬 息万变,使你不能不一次又一次的惊叹,惊叹那造物的神秘与神奇。 (9)夜里,寒月当头,流星数点。山沐浴在月光下,一片清幽,一片朦胧。处处是岩石与巨木的幢幢黑影,给人一份说不出的震慑与肃穆的感觉。山中的夜并不宁静,风在林中穿梭,时而尖啸,如一声壮烈的呐喊。时而低吟,如一支柔美的清歌。除了风声,有隔山的飞瀑,在不停不休的飞湍奔流。有不知名的鸟啼,此起彼应的互相唱和。有树枝偶然的断裂声,有小虫的唧唧,有草丛中不明原委的簌簌 这
12、种种的声浪,汇合成了一股 “山的呼唤 ”,那样让人震慑,让人感动,让人迷惑。似乎在不住地低喊 着: “来吧!来吧!来吧!来上一座山。看看山会带给你什么?来吧!来吧!来吧! ” (10) 梦中,我总听到那山的呼唤。我知道,我将重去,我将攀登,一次又一次。因为,那山在呼唤着我。 (选自美文阅读有改动) 【小题 1】下边两小题只要求选做一题,若都做,只批阅第一题。 认真阅读第 两段,结合语境并联系文段内容,理解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3分) 我一直是个爱做梦的孩子,我就在那儿制造着,酝酿着,堆积着我最初的、童稚的梦。 我总觉得自己要攀一座山。而我也总觉得自己在攀一座山。 【小题 2】文中第 至
13、段,作 者重点描绘了玉山白天和夜晚两种不同的景象。试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这两种景象的特征。( 4分) 白天的玉山: 晚的玉山: 【小题 3】联系全文看,作者童年登家乡的山和后来攀登玉山,其目的有什么不同?( 4分) 【小题 4】本文描写景物浓墨重彩,形象生动。请结合你的阅读经验,任选一个角度,简要分析其写法上的特点。( 4分) 【小题 5】试概括本文的主旨。( 3分) 答案: 【小题 1】 对未来充满憧憬,富于幻想;进行文学创作、写出自己对 “山 ”的那份 “感觉 ”, 不懈地追求自己所确立的奋斗目标( 3分。 题 2分, 题 1分) 【小 题 1】 光影变幻,迷离神奇,如梦如幻 山簌唱和,清
14、幽朦胧,威严肃穆( 2分,各 1分) 【小题 1】童年登家乡的山是游玩松林,编织梦想( 2分)后来登玉山是欣赏美景,感受自然魅力,寻找和体验对 “山 ”的感受,实现自己的心愿( 2分) 【小题 1】示例: 绘形、绘声与绘色相结合,既突出了山上景物的特点,又体现出个人登 “山 ”的切身体会与感受,形象生动,趣味无穷(举例略) 综合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既概括出了所见景物的总体特征,也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各种景物的突出特点,凸现出 “高山 ”以及大自然的巨大魅力(举例略)( 4分,举例 1分,分析 2分。若从其他角度如调用多种感觉器官,先总后分,变换人称等方面举例分析且正确、通顺亦可) 【小
15、题 1】通过对两座山中自然美景的叙写和描绘,渲染出 “山 的巨大魅力,表达了作者对 “山 ”以及大自然的赞美,热爱与向往之情,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不懈追求人生目标的决心(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分,答出其中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可得满分) 【小题 1】此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要求学生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在结合语境具体分析。 【小题 2】此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要求学生把握关键词语即可。 【小题 3】此题考查学生 的理解分析能力,要求学生从心境上,年龄阅历上分析不同即可。 【小题 4】此题考查学生对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的掌握。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特别是描写中又分为人物描写、景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2012 学年度 江苏省 淮安市 楚州区文通 中学 九年级 第二次 月考 语文试卷 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