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学年上海市长宁区初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
《2011-2012学年上海市长宁区初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2012学年上海市长宁区初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doc(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1-2012学年上海市长宁区初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测试语文试卷与答案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20分) 中国古代的书籍 当你手捧装帧精美的现代图书时,你是否知道它们是如何从古代的书籍一步步演化而来的? 早在 3000多年前的殷代后期,就出现了有关占卜吉凶的书。当时纸尚未发明,人们就地取材,以龟甲和兽骨为记录材料,把占卜的内容刻在龟甲或兽骨上,这就是最早的图书 甲骨书。 在古代,石头也用来作书写材料,人们将整篇作品甚至整部著作刻于石上。由于刻石的兴起,后代出现了拓(音 t)印技术。千余年来它一直是一种文献复制技术,拓本成为一种图书类型。后期的主要作用已不再是传播知识,而是书法艺术借
2、以流传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图书。 在纸发明以前,简牍是我国书籍的最主要形式,对后世书籍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到今日,有关图书的名词术语、书写格式及写作方法,依然承袭了简牍时期形成的传统。 简牍是对我国古代遗存下来的写有文字的竹简与木牍的概称。用竹片写的书称 “简策 ”,用木版(也作 “板 ”)写的叫 “版牍 ”。超过 100字的长文,就写在简策上,不到 100字的短文,便写在木版上。写在木版上的文字大多数 是官方文书、户籍、告示、信札、遣册及图画。由于文字内容有异,其称谓亦有别,如军事的文书叫 “檄 ”,用于告示者称之 “榜 ”,将信写于木版,然后再加一版叫“检 ”。由于写信的木版,通常只有一尺
3、长,故信函又叫 “尺牍 ”。 简牍虽然廉价、制作方便,但笨重不便携带,而且每简容字有限,编简成册的长篇著作一旦散乱,则发生 “错简 ”,再说编连简牍所用的丝带、麻绳、皮带易被磨断,给阅读带来困难,缣帛就应运而生了。缣( jin 细绢)帛( b 丝织品的总称)是丝织物,轻软平滑,面幅宽阔,易于着墨,幅的长短宽窄可以根据文字的多寡来剪裁, 而且可随意折叠或卷起,容易收藏,方便携带,可以弥补简牍的不足。因此,帛书与简书并存,共同构成我国古代独具特色的简帛文化。 在纸发明初期,纸书并未完全取代简牍与缣帛图书,而是三者并用,究其原因,或是产量不够,或是人们思想观念尚未转变。北堂书钞记载了东汉人崔瑗用不起
4、缣帛,以纸抄书送给朋友,特附言致歉: “今送许子十卷,贫不及素,但以纸耳。 ”这一段话反映了当时人们轻纸重帛的观念。 随着造纸术的不断改进与提高,造纸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纸书的数量与纸张的优越性被人们充分认识。 到两晋南北朝时,纸张已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写本书取代了帛书。古代写本书用纸,多经过了染色处理,这主要是为防止虫蛀和腐朽。敦煌石窟的唐代经卷,保存 1000多年以后,尽管有破损,但纸张完好,无虫蛀现象。 我国古代的图书,从简策、卷轴到册页制度形成了固定的版式,它起源于雕版印刷术,活字印本书与写本书,也大多与此相同。 刻书用的木板,一般宽约一尺半,高约 7至 8寸,
5、上边的空白叫天头,下边的空白叫地脚,一块版所占的面积叫 “版面 ”,版面四周的黑线叫 “版框 ”,也叫“边栏 ”或 “栏线 ”,简称 “线 ”。版上的字,是经人手写 而后摹刻的,所以各具风格。宋时刻书的字体,早年多仿欧阳询体,后逐渐流行颜真卿体和柳公权体。元代赵孟 书法盛行,刻书又多仿赵体,这些多属于楷书范围。 在宋版书中有一种整齐方正的字形,可能是出自当时书工之手,后人称之为 “宋匠体 ”, 到后来发展成为一种横轻竖重的字体,称为 “宋体 ”,实际是仿宋体的变形。(根据解放日报相关资料编写) 【小题 1】 .下列成语,与书籍无关的一项是( ):( 3分) A才高八斗 B汗牛充栋 C连篇累牍
6、D罄竹难书 【小题 2】 .本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 ,依次向读者介绍了中国古代的书籍,它 们是:甲骨书、 、 、 、 。( 5分) 【小题 3】 .第 段用了 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 4分) 【小题 4】 .第 段划线句 “在宋版书中有一种整齐方正的字形,可能是出自当时书工之手,后人称之为 宋匠体 ”,句中 “可能 ”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4 分) 【小题 5】 .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4分) 拓本的作用不是传播知识,而是书法艺术借以流传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图书。 汉字中的 “檄 ”、 “榜 ”、 “检 ”等都与 “简策 ”有关。 C、古代写本书用纸多经过染色处理,是为了美观和
7、防止虫蛀、腐朽。 D、我国古代图书从简策、卷 轴到册页制度形成了固定的版式,是起源于雕版印刷术。 答案: 【小题 1】 A 【小题 1】时间顺序 石头书(拓本书、拓本)、简牍书、缣帛书(帛书)、写本书(活字印刷术、纸书) (光写 “时间 ”不写 “顺序 ”,扣一分,顺序不对总共扣一分。简牍书写简牍也对,其他没有 “书 ”,均扣一分) 【小题 1】举例子 具体说明了在纸发明初期,纸书并未完全取代简牍与缣帛的原因(或:具体说明了在纸发明初期,人们轻纸重帛的观念) ( “具体说明 ”一分,时间一分,内容一分) 【小题 1】不能,因为不能确认宋版书的字体是否出自当时书工之手,只是推测,体现了说明文语言
8、的准确性。 (不能一分,词义一分,句义一分,准确性一分。) 【小题 1】 D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28分) 履 痕 雷抒雁 坐在妈妈身边,和老人家闲聊时,有一次,她望着我的脚说: “唉,怎么会这么大。那时,才这么点点,一寸多长,粉红粉红的,肥嘟嘟的,真叫人爱。我就用一块手帕剪开,缝了一双软鞋,套在你脚上。 ” 妈妈说的 “那时 ”,其实,是五十多年以前,可你听听那口气,似乎就是在昨天。那一双用手帕做的鞋子,我当然是没法记住了。但是,后来 当我的儿子出生时,老人仍做了一双。只是,这时的孩子已不同于先前,未 “落草 ”前一切都准备停当了,手帕软鞋也就没有穿过。 我记得穿鞋,已是遍地乱跑的年岁了。
9、印象最深的是一双老虎鞋,黑布面的,红布贴了那嘴巴、那鼻子、那眼睛,又用黄线一针针缭上。嘴边还有黄线绷的虎须,嘴里亦有白布卷的虎牙。远远一看,活灵灵一个虎仔。我爱穿那鞋,每有邻人来逗玩,总会翘起虎鞋说: “咬!咬! ”邻人便故意装出害怕的样子,双手捂着脸,连说: “好害怕呀! ”然后,一通笑闹,当了序幕,正戏便是大家乐呵呵围在一起说些家长里短。 虎头鞋穿完,我的幼 儿时期也就结束了。直到上小学、上中学,都是妈妈做鞋。我上小学,每天来去要走四五里地;上初中,到了一座远在 20里开外的镇子去。周六下午跑 20里地回家,周日下午又跑 20里地上学。那时交通不便,来去都靠双腿。少年时代,最费的便是鞋,差
10、不多两个月就得穿破一双。 妈妈说: “吃鞋一般,坏得这么快。 ”记忆中,妈妈手中总是拿着一双鞋底在纳。有时,半夜睁开眼,一看,妈妈还在油灯下一针针纳鞋。麻绳在摇曳的灯光下一闪一闪,随着鞋针,在鞋底两面穿来穿去,发出嗖嗖的声响。每纳三四道,妈妈就要在头发上擦一下针。那时,我暗暗下了决心, 要好好读书,将来挣钱买鞋,别让妈妈总点灯熬夜地受累。妈妈却常说: “儿啊,快长大,挣钱不挣钱事小,娶个媳妇给你做鞋,替替妈也好。 ”所以,我打小就知道,娶媳妇干啥?做鞋! 妈妈不用量我的脚,做的鞋总合脚,走路不夹不挤,不伤脚。我至今脚上没鸡眼,没脚垫。当兵时,日行一百,夜行八十,一双脚不疼不酸,都得感谢妈妈做的
11、鞋。 穿妈妈做的最后一双鞋,是大学二年级了。妈妈做了一双 “冲福尼 ”面的新布鞋,到学校来送给我,且要我当着同学们的面穿上试一试。我穿上走了几步,挺好。同学们都哈哈笑起来。我至今也没明白他们为什么要笑。妈 妈看我的同学,有穿皮鞋的,有穿运动鞋的,一个个洋气得很。大约从那次之后,她手头再紧都要给钱让我买鞋穿。 一眨眼,几十年过去了,我老了,妈妈更不用说。有次我说: “妈妈,再做一双布鞋给我穿。 ”老人盯了我半晌说: “你是说胡话吧!眼看不见针,手拉不动线。做鞋可是力气活儿呀!年轻时,不在乎。那时,夜夜做鞋供你们父子穿,为拉动线绳子,这手掌上勒下深深的槽,几十年都没长平。 ” 有时,我想,要是能把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1 2012 学年 上海市 长宁区 初三 第一 学期 期末 质量 测试 语文试卷 答案
